APP下载

融媒赋能 让区域文化可触可感
——短视频融创栏目《庆元印记》之实践与思考

2023-09-06吴晓群

传媒评论 2023年5期
关键词:庆元廊桥印记

文_吴晓群

为了让乡土文化和现代媒介有机融合,生动展现乡土文化艺术魅力,2022 年初,庆元县融媒体中心精心策划,推出文化基因解码短视频融创栏目《庆元印记》,努力做活“融媒+文化”这篇文章。《庆元印记》自2022 年1 月推出以来,总阅读量达1000多万,广受好评,成功出圈。2023年2月,这个栏目被评为丽水市品牌栏目。笔者以《庆元印记》为例,就融媒如何赋能区域文化进行探讨。

一、立足“三聚焦”强策划

受众观看文化类节目,往往是出于调剂生活的需要。要夺取市场制高点,就必须了解目标受众的新特点、新需求、新期待。俗话说“题好文一半”,节目选题策划非常重要。在选题上,《庆元印记》节目组深入基层,对全县古村落、古建筑、老艺人进行走访,撷取鲜活素材,发掘感人故事,捕捉美好情感。

一是聚焦乡土热点。乡土文化是土生土长的民间文化,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互联网的特点是聚合相似经历、观点、兴趣和行为模式的个体。地方文化的传播往往能满足相关受众对于社会认同的需求,唤起这一群体的情感共鸣和身份认同。《庆元印记》的选题策划,就是紧扣群众关注的乡土热点事件。比如,第二期关注的庆元廊桥,当时恰逢水库建设,沉睡水下多年的明代兰溪桥原址浮出水面重见天日,市民们纷纷前往一睹老桥芳容,感受廊桥古老的魅力。面对这一本土热点事件,我们围绕资深廊桥专家、廊桥迁建参与者吴其林重返兰溪桥旧址这一角度精心策划,推出短视频《廊桥情缘——40 年后的重逢》,重现兰溪桥迁建这一段尘封的历史,让更多人了解兰溪桥的前世今生。节目播出后引发强烈反响,人们纷纷为文物工作者为国宝付出的努力点赞,也呼吁大家共同关注廊桥的传承与保护。

二是聚焦最亮“底色”。庆元是一座非遗之城,独特的地域文化,让庆元拥有146项各级非遗名录,建立起了世界、国家、省、市、县5 级完整的保护名录体系。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庆元的人文记忆,也串起了庆元的文化脉络。怎样用视频的方式原汁原味地呈现非遗的魅力,加速优秀传统文化破壁出圈呢?通过排摸,节目筛选出一些适合用视频呈现、在庆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非遗项目,重点关注菇民戏(二都戏)、香菇功夫、庆元剪纸、黄粿制作、家酿红酒技艺、新年焖年猪、银首饰加工等,把非遗老手艺最美、最真实、最吸引人的一面展现出来,让越来越多的人领略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在《锤錾镌镂显匠心》这期视频中,银饰制作技艺传承人张小敏一边敲打制作银饰品,一边讲述对古老技艺的坚守。受众通过沉浸式感受非遗之美,对其精神内涵有了更深入理解。

三是聚焦舌尖上的温暖。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生生不息的美食文化,以独特的魅力,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生活里,寄托着人们的乡土情怀,承载着一方文化。《庆元印记》的不少选题,关注高山田螺、庆元灰碱粽、庆元午时茶、年猪宴、红曲酒等庆元时令美食,将美食文化与美食制作过程有机融合,展现舌尖上的乡土情怀。视频里,端午时节软糯碱香的那枚粽子、夏日午后甘甜清冽的那杯午时草茶,承载着与美食相关的温暖记忆和浓浓的乡情乡味。

二、紧扣“三元素”巧采编

一是多元化叙事手法。《庆元印记》系列短视频各具特色,叙事灵活、手法多元。针对不同题材,节目选用不同的视角、手段呈现,结构短小精悍、细节引人入胜。如《黄岗村二都戏——穿越500年的回响》《记忆——月山春晚》等从小事件落笔,以小见情,讲活庆元独有的民俗文化。《庆元碱粽——妈妈的味道》用特写镜头展示庆元碱粽的选材、用料和制作工序,镜头中丰富的配料、绵软的口感和氤氲的热气呼之欲出,其蕴含的美好寓意也随之溢出屏幕。《廊桥情缘——40年后的重逢》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引入故事化编创思维,以真实的人物、素材和事件为基础,依托热点事件进行适度、巧妙的加工处理,让视频的节奏更紧凑、情节更生动、人物形象更鲜明。时长不到4分钟的短视频,呈现出纪录片式的质感,令人印象深刻。

二是精准化摄制技巧。碎片化时代,受众的耐心十分有限,如果不能提供受众感兴趣的内容,就不能有效吸引受众。在节目创作摸索过程中,我们领悟到短视频要抓人眼球,除了在选题、内容、标题等方面做足文章外,还要注意拍摄运镜、画面切换、字幕运用、背景音乐等摄制技巧。拍摄过程中,推、拉、摇、移、跟等拍摄手法运用得当,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镜头画面切换自如,能有效提升画面质感。后期制作过程中,恰如其分地运用音乐、字幕等手段,有助于渲染情感引发共鸣。

三是诗意化镜头语言。文化类短视频要富有感染力,离不开创作者的文化底蕴赋予作品的丰富意境和想象空间。《家宴》《修表匠》《弹棉花》等短视频镜头语言充满诗意,一方面用贴切的诗词加持故事表达,另一方面用具象的画面表现诗词意境,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抓住“三要点”促传播

一是探索新型传播。媒体融合背景下,需要探索新型的全媒体传播模式: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站、新闻客户端等自有平台进行立体化矩阵式传播;善于借船出海,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应用进行跨平台传播,扩大传播渠道,提升传播力影响力。

二是注重共情传播。互联网传播具有情绪传播的特点,文化类节目也需要充分调动受众的情绪张力,不断探索共情传播的创新路径。“乡愁”是全人类共通的情感,短视频《五百年的回响》将菇民戏(二都戏)的发源地黄岗即将拆除的遗憾以具象化方式呈现出来,通过颇具表现力的视频元素,勾起人们心头的一缕乡愁,通过情感共鸣激发受众点赞、转发和收藏。

三是促进有效互动。如在网站、APP、视频号首页设置专题集纳《庆元印记》系列,方便受众及时查看和评论点赞。节目播出后,及时回复相关留言,并通过设置话题、内容征集、选题调查、评选最佳留言等方式,积极与网友互动,增强受众黏性,吸引受众参与内容的二次创作,推动节目持续扩大影响力。

猜你喜欢

庆元廊桥印记
曹庆元
庆元县野生大型真菌资源调查报告
去廊桥找你
过去一年,国家立法的深刻印记
百善孝为先
30年印记
廊桥文化的汇集地——泰顺
风雨廊桥——武夷山馀庆桥
幸福印记
犹记廊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