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头部” 做强“长尾” 破题“数字化”
——融媒时代《南湖晚报》小记者运营之道

2023-09-06丁辉耿俪洳

传媒评论 2023年5期
关键词:长尾晚报南湖

文_丁辉 耿俪洳

如今,国内多家都市报纷纷围绕小记者做文章,以小记者活动为纽带,通过线上、线下的配合,在引导青少年学习、成长,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媒介素养的同时,以活动营销撬动媒体融合,实现报纸发行与经营目标。

对《南湖晚报》而言,小记者是核心竞争力、是生命线,5 万名小记者,撑起了每年发行量的六成江山,也为其生存、发展、壮大开辟了一条宽阔大道。

“长尾理论”告诉我们,不仅要关注事物的“头部”,也要关注事物的“长尾”。“头部”成功很重要,但“长尾”也可能带来巨大的效益。近年来,《南湖晚报》以小记者工作助推报纸发行,以小记者活动参与“第二课堂”,以小记者数字化平台开拓媒体融合新航道,走出了一条有特色、可借鉴、可推广的媒体转型发展新路子。

聚焦“头部”——5万名小记者带来发行量和影响力

发行是都市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报纸的生命。无论是《南湖晚报》还是国内其他都市类报纸,小记者团队成立的初衷大多是为其发行服务。就《南湖晚报》而言,小记者在发行中的占比越来越高。2020-2022年,小记者给《南湖晚报》带来的发行量分别是5.4 万份、4.7 万份和4.8 万份,占其发行量的60%左右,数量居全国前列。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小记者工作的开展,不仅为《南湖晚报》培养了潜在的读者群,也较快地提高了晚报进家入户的速度,使发行结构得到了改善,影响力也迅速扩大。

不仅在嘉兴,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小记者工作都是各类都市报最重要的板块之一。放眼长三角,南京、苏州、金华、绍兴、湖州、舟山均对小记者工作非常重视。其中,湖州、绍兴有专门的文化创意公司来运营小记者产业,《金华晚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线上投稿及活动报名及积分体系,《绍兴晚报》近两年的主要发行增长点就是依托小记者的县区发力;《舟山晚报》的小记者编辑中心与发行部合并后形成合力,经营收入翻番,形成了成熟的教育创收模式。

事实上,小记者工作不仅是《南湖晚报》发行服务的“助推器”,也是媒体参与教育,扩大品牌影响力的有效抓手。

首先,小记者工作是素质教育的有益探索和尝试,也是开展“五育教育”的良好平台。20余年来,《南湖晚报》红船少年周刊一直是小记者成长的摇篮和阵地,小记者作品的发表,活动的呈现,学校新闻的报道,教育人物的感人事迹……红船少年周刊为小记者的成长搭建平台,也见证着嘉兴中小学教育的蓬勃发展。此外,作为小记者工作的重要一环,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小记者们提供了一个走出校门看世界的机会,让学生在行走中了解家乡、触摸历史、认知社会,其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深受小记者、家长及老师的认同和喜爱。在教育“双减”的背景下,作为第二课堂,小记者活动已成为学校教学的有益补充。

有不少教育部门的负责人这样评价,小记者工作已成为嘉兴市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一大亮点。《南湖晚报》小记者工作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做到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了中小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素质,成为小记者提升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舞台。

除精彩纷呈的活动外,《南湖晚报》小记者运营团队还开展了一系列的职业体验活动,如小放映员、小导游、小美食家、小检察官、小消防员、小医生、小警察……通过职业体验,小记者们对各种职业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实践在职业,成长在社会,小记者和家长对职业体验活动给予了满心的期待和极大的赞誉。

这些活动的开展,助力小记者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培养能力,不失为教育“双减”之下一个美好的选择。教育主管部门、中小学生、广大家长的认可,大大提升了《南湖晚报》的品牌影响力,也为小记者团队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做强“长尾”——以“数字化”打造小记者“生态系统”

数据显示,嘉兴市从幼儿园到大学所有的学生和教师加在一起有近100万人,号称教育百万大军。其中适合发展成小记者的中小学生人数有60万人之多,虽然《南湖晚报》小记者数量在高位运行,但仍有超90%的空间待挖掘开拓。

另外,“长尾理论”告诉我们,不要仅关注曲线的“头部”,而忽略曲线的“尾部”。网络时代,关注“尾部”产生的总体效益甚至超过“头部”。《南湖晚报》5万名小记者的背后,是5万个家庭,以及由一个孩子延伸6-8个甚至更多的家庭成员。如何在做大“头部”的同时,利用好“尾部”的效益,成为《南湖晚报》小记者团队真正做大做强的关键所在。

媒体融合时代,实现线上虚拟世界与线下现实世界融合与对接的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成为热门。就小记者运营而言,建立小记者动态数据库—积累小记者资源—对小记者进行数据分析—加大小记者数据化运营—关注小记者“长尾效应”,是《南湖晚报》小记者运营团队当下的具体探索。

过去多年来,《南湖晚报》在小记者运营中,也会时常遇到小记者招募信息受制于人、小记者信息登记不灵活、人工输入效率低差错多、客户对象模糊且无法精准分类、支付流程操作麻烦、每年小记者数据清零、小记者行为轨迹无处留存查询、小记者IP 认知弱等种种不利因素,这倒逼着《南湖晚报》不得不在小记者运营领域推动重大数字化改革。

从2021年起,《南湖晚报》给小记者数据化运营、打造小记者生态系统提供了技术和内容的支撑。目前,随着相关数字化功能的逐渐完善,《南湖晚报》小记者收费系统、小记者数据录入系统、小记者积分制、小记者稿件库、小记者成长路线图、小记者社交属性、小记者商城系统等概念,未来将有望一一实现。

在不久的将来,《南湖晚报》小记者线上生态系统运行成熟后,每个小记者的基本信息、参加的活动、发表的文章等,都可以在数字化平台上随时查询;每年小记者招募季时,家长可通过专门的APP,即时收到招募信息及一键续费操作;小记者根据活跃量,在线上有不同的积分等级,为下一步进阶成长增加黏性。

另外,在大数据系统的支撑下,5万名小记者及其延伸的数十万名家庭成员发挥的“长尾效应”,将在小记者数字化平台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人流、信息流、资金流,这些也将成为《南湖晚报》小记者运营成败的关键所在。

小记者,大作为。媒体融合时代,媒体既要聚焦小记者运营的“头部”效应,依托小记者,提升报纸发行量和品牌影响力,又要做强“长尾”,关注小记者背后的巨大能量,进而实现媒体的转型升级。只有在且行且思考中探索其规律,方能成功塑造“小记者”品牌,进而以报纸为载体、互动为中心,盘活各类资源,形成一个多方共赢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长尾晚报南湖
南湖之春
南湖的船
在南湖,我画下幸福时光
长尾直销产品图鉴
长尾豹马修
立足“本地化”做好晚报新闻
追踪长尾豹马修
南湖早春(节选)
晚报如何做到“主流、好看、有用”——以《江南晚报》为例
精耕本土新闻:地市晚报自强的法宝——《上饶晚报》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