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视角下高校舞蹈教学探析

2023-09-06高鸣

戏剧之家 2023年13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舞蹈教学方法

高鸣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

建构主义作为近年来被中国高校普遍采用的教育理念,充分突出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意义。该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模式要求老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人性格特征进行深刻剖析,并以此为基础对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优化。具体到高等学校的舞蹈课程,舞蹈老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深入分析学生所掌握的舞蹈理论知识与实际舞蹈表演能力,从而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调动学生练习舞蹈的主观能动性为目标对舞蹈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优化。

一、现阶段学校舞蹈教育活动中的几个现象

(一)生源急剧扩张,师资力量不足

在舞蹈还是新事物的年代,大学舞蹈课程通常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因为这样才能使舞蹈学生尽可能多地接受专业人员的辅导。不过,由于高校扩招,舞蹈专业的学生数量也逐渐增加。但舞蹈老师的数量的增加速度却远远赶不上舞蹈生数量的增长速度,尤其是优秀老师匮乏,这导致一个问题,即高等院校舞蹈教学逐渐偏向于大班化授课,一名舞蹈老师常常需要同时辅导数十甚至上百名学生,教学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1]

(二)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低效

在高校舞蹈课堂教学中,不少舞蹈老师忽略了个体差异,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这导致部分学生对舞蹈课堂的兴趣较低,甚至有的学生出现了抵触心态。但每个孩子都是单独的个体,他们在身体特征、学习能力、个性特点、兴趣等方面都不同,所以,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缺乏整合

部分大学生具有“重专业技能训练、轻舞蹈理论学习”的倾向,一听说要学理论、考理论知识,就产生排斥情绪。但是,有的院校出于历史原因和师资水平的限制,基础理论培训和科学专业技能之间缺少有机融合,造成所培训出的舞蹈学员或是“厚于理而薄于技”,或是“长于技而弱于理”,无法达到舞蹈课程所要求的“理实一体化”标准。

(四)教学模式有待创新

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许多教师的舞蹈教学方法单一,对教育手段与教学方式也缺少研究和革新,使学生渐渐丧失了对舞蹈的兴趣,甚至产生了反感舞蹈学习的心态。传统的“教师中心论”也扼杀了学生积极投入课堂的激情,使学生逐渐沦为舞蹈课堂中的被动学习者,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弱化,从而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主观积极性也不强的困局。

二、建构主义视域中大学舞蹈课程研究的重要性

建构主义最初由皮亚杰提出,其是在行为主义向社会认知主义演变的背景下出现的教育理论,共包含三种学派,即社会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和个人建构主义。尽管学生们在认知事物时的目标有所不同,但建构主义提倡个体通过自己的经历和背景去认识客观事物并对其进行意义建构,它注重认知过程,它认为学习应是学生在现有认识能力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基础上进行,它强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自身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上把新的知识整合在自己的认知结构和行为过程中,让知识学习具有学生的主观特征,让知识与学生融为一体,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的舞蹈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强化老师的引领功能。和其他教学形式一样,高等学校的舞蹈课程有自身的学科特点,它除了要求学生要具备相应的基础以外,也要求学生对舞蹈有自身的认识,学生要创造具有自己特色的舞蹈方式。高等学校的舞蹈课程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关系着学生的人文素质、艺术技巧、创新能力、表现力等诸多方面,学生必须把这些内容应用于舞蹈课程的学习过程,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形成具有自己特点的舞蹈方式。综上所述,在建构主义的视域内研究大学舞蹈教育,既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有助于为大学舞蹈教学改革提供科学支撑。[2]

三、高校舞蹈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一)支架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需要让学生建立对知识点的理解框架,该框架能够使学生对问题形成深刻认识,在课堂中,老师要让学生把复杂的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个单一的知识点。针对学校的舞蹈课程,学生可以把所学内容分为搭建基础、进入情境、自主探究、合作练习和效果评估等环节,并突出中间三个环节,老师要针对学生的身体特征和所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把学生引导到特定情境中,从而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协作练习的过程中提升舞蹈学习效果。

(二)抛锚式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要实现对事物的认识建构就一定要对知识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如事物的本质特点、变化规律以及同其他事物间的关系等,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去体验,即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获得知识,而不是通过老师的帮助或别人的介绍。抛锚式教育方法在训练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方面有较好效果,舞蹈表现力即利用身体语言表现自己的情感的能力,它要求学生对舞蹈内容和要表现的情感有深入的认识。抛锚式教学能使学生深入现实,体会现实环境中存在的舞蹈内容,使学生对舞蹈所表现的情感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进而根据自己的特长有创造性地进行舞蹈展示。[3]

(三)随机进入式教学

随机进入式教学是在建构主义理论下出现的一种教育方法,其理念重点是注重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时间理解能力和空间转换能力,即一个知识点必须在不同时间、不同位置以不同的方法获得实践和表现。大学舞蹈课程应采用随机的教学方法来训练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使舞蹈的基本形式、舞蹈思想和舞者的基本功获得多角度的展示,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扩大视野,提升思维的灵活性。

四、建构主义教学策略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运用

(一)创设相应的舞蹈教学情境

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出发,针对高等学校的舞蹈课程创建适当的舞蹈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有效提升舞蹈课程的教学质量,还可以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舞蹈学习。学校的舞蹈老师要以舞蹈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为基础,为学生创建相应的舞蹈教学情境,并充分利用宽松和谐的舞蹈课堂气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舞蹈的学习中。为了切实有效地提升高等学校舞蹈课程的教学效果,舞蹈老师要对舞蹈教学情境的设计给予足够的关注。但对于高等院校的舞蹈学生特别是非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舞蹈课程的学习本身就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们在掌握舞蹈技能的同时和伙伴进行良性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空间位置的变化来丰富舞蹈表演的视觉效果,这对学生的舞蹈节奏和音乐旋律把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在建构主义视野下,高等院校的舞蹈课程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创建,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4]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舞蹈创新思维

根据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高校舞蹈课程主要关注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主体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舞蹈创造力进行训练,而老师运用这一教育理念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成为舞蹈教育课程的创建者。因此,在具体的舞蹈课程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舞蹈的学习,并对各种舞蹈动作进行全面探究,甚至利用自己现有的舞蹈理论知识与实践对舞蹈动作加以创新,进而从根本上促进自己创造性思想的发展。这需要舞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舞蹈教育的导向作用以足够的关注,在教学活动中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究舞蹈动作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并以此为基础运用他们所掌握的舞蹈理论知识,这样不但可以推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舞蹈作品综合创作能力。

(三)采用多元化的舞蹈教学方式

在建构主义视野下,要想切实有效地提升高等学校舞蹈教育的效率,老师要对学生的具体状况进行深入研究,进而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目前情况而言,面向高等学校的舞蹈课程教育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教学方法:首先,支架式教学法。将所谓支架式教学方法运用于高等学校的舞蹈课程的目的之一是为学生的舞蹈学习过程建立具体的架构,老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状况设定具体的教育情境,以更加合理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其次,抛锚式教学法。在建构主义视野下,大学舞蹈课程采取抛锚的教学方法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深入理解舞蹈的含义,并培养学生在舞蹈领域的表现力,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全面掌握舞蹈表演技巧;再次,随机进入课堂。这种教学方法是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全新教学方法,它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迁移。建构原理强调,学生可以作为意义的自主建构者,在建构过程中,学生要自己获取信息、收集数据和分析资料,并根据自己的设想和推理对信息加以检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老师要注意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正确引导学生对自己熟悉的东西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学生对舞蹈知识进行探索与学习。[5]

(四)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团结协作

舞蹈的表现形式丰富而多元,相比于独舞,集体舞被更多地应用于课堂舞蹈教学中,所以,学校的舞蹈课程一定要注重学生团结合作意识的培养,这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研讨,在具体的舞蹈教学活动中,除了老师要与学生利用语言进行沟通以外,学生之间也要通过舞蹈活动进行情感交流,这也从侧面表明,团体合作意识在学校舞蹈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和学生基于舞蹈实践进行沟通可以从根本上增强学校舞蹈教育的实效性。此外,为了切实有效提高学生舞蹈团队的合作能力,老师还应注意对舞蹈实践项目进行指导,并利用舞蹈实践的形式对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进行训练。

五、结语

针对不断变化的高校舞蹈教学体系,老师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对舞蹈相关的理论进行研究,找到当前高校在舞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在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对高校舞蹈教学情况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从根本上提高高等院校的舞蹈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热情。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舞蹈教学方法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冰上舞蹈搭档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我和舞蹈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标准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