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OA 理论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创新研究*

2023-09-05张丽坤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2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英语教学

张丽坤

晋中信息学院 山西晋中 030800

0 引言

随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进一步落实与深化,各高校掀起了创新思政工作方式方法的新高潮,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也全面深化。基于产出导向法(POA)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将思政元素与大学英语教学有机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特征。产出导向法的教学理念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具有高度一致性,它的“全人教育说”体现了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为目标,不仅发挥了大学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也响应了教育部打造“金课”的号召。

1 产出导向法的理论背景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POA)是由文秋芳教授提出的,原型为“输出驱动假设”,最初主要针对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而提出,2013 年拓展到大学英语教学,2014 年初修订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2014 年10 月正式命名为“产出导向法”。该理论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新型外语教学理论,有助于解决我国传统外语教学中的“学用分离”问题,提升外语课堂教学效率[1]。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主要包含三个部分,即教学理念、教学假设、教学流程,如图1 所示。其中,教学理念主要发挥指导性作用,为教学流程、教学假设提供方向与目标;教学假设是教学流程制定的重要理论依据;教学流程要充分体现教学假设、教学理念,并用实践验证教学假设是否有效。整个教学流程是一个从驱动到促成到评价的循环链,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用一体”。

图1 POA 理论体系

2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意义

2017 年1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高校教学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体系的有机统一。在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势在必行,即在各个专业课程建设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潜移默化地引导和教育中深化德育教育。

2.1 时代意义

课程思政是当前我国外语教学面临的新型实践课题。在高校教学工作中,大学英语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阵地,大学英语教学既要培养学生语言学习能力和语言应用技能,也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将英语学习和价值培养相结合,让当代大学生能够通过英语向全世界广泛传播中国文化,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树立坚定的文化立场,成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优秀传播者[2]。

2.2 人文价值

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从各角度深入挖掘大学英语的思政元素,在英语教学中“自上而下”从文章的主题思想着手,将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过程,在价值传播中凝聚英语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核心价值引领,着力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让知识教育与情感教育有机统一,进一步体现人文教育主旋律,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个人品德修养及政治素养。

2.3 现状调查

为了解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的施行效果以及学生们的接受程度,笔者通过问卷星对晋中信息学院2020级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回收了290 份有效问卷。问卷结果显示:15.25%的学生认为目前所学的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教育有一定的融合,大学英语教学渗透着思政元素;10.25%的学生对课程思政比较了解。由此可见,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合思政教育并渗入思政元素是亟须的。

3 POA 理论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3.1 实施背景

目前,很多大学生学习英语都以“应试”为目的,很难将所学英语知识和技能灵活地运用于实践,实现“学用一体”的学习目标。但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国际沟通交往日渐频繁,而我国在向世界传播民族文化时明显力不从心。当代大学生作为在跨文化交流的中流砥柱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很多学生对经典国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对应的英文表达知之甚少,如儒家思想(Confucianism)、道教(Taoism)、孟子(Mencius)、史记(The Grand Scribe’s Records)等。这从侧面反映了大学英语教学多年来都存在学用分离的问题,即在英语教学中忽视了语言教学的基本要务是达到交流的目的,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实现跨文化交流。

以“驱动、促成、评价”为教学流程的产出导向法在讲授英语语言文化、传授语言应用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结合课程思政因势利导、恰到好处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旨在解决大学英语教学的学用分离问题,改变英语教学重输入、轻输出的现状,将以任务产出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于英语教学的细微处见思政,从而构建大学英语的全新教学模式,实现教与学之间的有效对接和高效联动;目的是让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3]。

3.2 实施过程

笔者选用教材《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2)》的第四单元“Study Abroad”的教学过程为例进行展示。该单元的主题是“出国留学”,章节内容中涉及很多西方文化,如伊利亚特、奥特赛、埃涅阿斯纪等。笔者认为,高校学生一定要熟知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经典国学,在了解西方文化之前,更应该对本国文化如数家珍。因此,在教学流程设计中,笔者以中国经典国学和传统文化为切入点设置输出驱动环节,以中西方文化对比为主线来设计整单元的教学活动,并形成最终的教学产出任务,即帮助学生强化有关中西文化的表达性技能,同时进一步坚定文化立场、树立文化自信。

3.2.1 科学合理的输出驱动

产出导向法教学过程的首个环节是驱动,有效的驱动可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效的输出驱动是顺利完成产出活动任务的前提条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立足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围绕单元主题且又有一定真实性的教学情境,同时为学生设置恰当的产出目标。

笔者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选择介绍中国文化的微视频“Spring Festival”为教学导入,该视频是时长为2 分37 秒中英文双语字幕,语速适中、发音地道,既符合学生现阶段视听能力又完整地呈现春节这一传统佳节的文化精髓。此外,在单元导入阶段,笔者还提供了一些国学经典的英译内容,如《孔子》《孟子》《史记》《二十四史》等,这部分教学内容在输入经典文化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在导入的最后介绍了和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西方文化,随后创设如下两种情境:

1)假如你有几位美国朋友,他们都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请你为他们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佳节或国学经典;

2)假如你是美国留学生,请你结合本单元内容为班里的中国学生介绍相关的西方文化。

微视频的学习及中国传统文化英译的内容是视听和阅读能力训练,属于输入促成,而笔者为学生创设的教学情境是驱动学生结合视听任务及本单元的阅读任务进行口语输出。就外语学习而言,教学过程中的输出比输入的内驱力更大,它不仅可以促使学生运用接受性语言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学习更多新的语言知识[4]。该情境的设置不仅能实现大学英语听、说、读、写、译的教学目标,更能培养学生符合社会需要的表达技能,在此过程中,听和读的接受性技能属于隐形学习任务,而说、译则是显性的学习任务,属于表达性技能。该教学驱动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科学合理的情景设置,通过提前布置预习任务以及有效地课堂导入为学生做好知识架构,让学生有信心完成产出活动。这样的驱动环节具有一定的交际真实性,对学生的能力认知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而最后的产出目标又合情合理。

通过科学合理的驱动环节,学生在真实有效的情境设置中对比了中西方传统节日及传统文化,并积极主动地展开自主交流,这样的驱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并在一定程度上树立了文化自信,完成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隐性目标。

3.2.2 丰富多样的促成活动

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4]。它既包括对输入的加工,也包括完成输出活动,主要涉及三个步骤:

1)教师为学生提供符合教学设计需要且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输入材料;

2)教师设计并为学生布置产出任务,学生根据个人能力与水平进行选择性学习,在此期间教师提供针对性地指导并进行检查;

3)学生展开产出训练,教师在专业指导基础上进行总结和评价。

在任务促成阶段,教师需发挥主导作用,激励学生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另外,为避免因产出任务难度过大而拉大输入学习和产出任务之间的差距,需要教师合理分解一项大型产出任务,分解后得出多个子任务,和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既要满足教学目标,也要体现产出训练应具备的趣味性。比如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中西方文化对比是一个很大的任务,为了促成教学产出的完成,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设置了丰富多样的输入促成活动和输出驱动活动。首先是以微视频“Spring Festival”为导入,接着通过符合学生英语水平的国学英译内容的输入,从词到句再到文章,为学生提供适合语言技能发展维度的知识。最后通过小组讨论、个人演讲,两两辩论等完成具有交际真实性的产出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将任务产出层层拆解,降低任务难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这有助于任务的圆满完成。其次,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促成活动强化学生的接受性技能和产出性技能,整个过程都体现“学用一体”、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

3.2.3 升华产出的综合评价

评价环节是产出导向法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课程思政的难点在于建立一套完整的课程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产出任务完成情况展开区别性、针对性地评价,使学生及时认识到个人学习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加强学生的客观评教评学。

在评价环节,教师应关注即时评价,该方式能够更有效地检验学生的产出成果[5]。例如:教师在学生完成产出任务后,要注意对学生的语言呈现形式和内容展开评价;同时,教师可结合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方法对学生学习成果展开综合性评价。即时评价能随时对学生产出做出评估,比延时评价更具时效性。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是教学的升华阶段,教师需要通过自己专业的评价引领学生迈向新的知识领域[5]。

笔者在教学评价阶段设计并实施综合评价模式,指导学生如何使用专业合理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进行自评和生生互评,并要求学生在教学评价环节以多种形式全员参与,这样既能通过专业的教师评价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又能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同时,注重通过电子调查问卷搜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综合评价。在本单元中,笔者就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做出客观、具体的评价。在驱动环节主要评价学生的知识构成和学习态度等方面;在促成环节主要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课堂参与度、口语能力以及对我国传统文化及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知等,最后结合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综合评价通过点评、归纳、总结实现课堂教学的预期效果。

4 结束语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以教材为依托,深挖教材内的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素材与英语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并引导学生进行以产出为导向的语言学习,达到学用相融的学习效果[6];同时科学设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过程完成产出任务,构建大学英语的全新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隐性方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培养爱国情怀,开阔国际视野。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英语教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