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绘琅勃拉邦: 来日方长, 在美丽山城“浪费”时光

2023-09-05Rinko咩咩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琅勃拉邦湄公河老挝

Rinko咩咩

老挝,比起其他东南亚国家往往容易被人忽略,其内陆多山地的地理环境也让喜爱海边度假的游人兴趣不大。700多万人口总数还不及邻国越南的一个零头。

“为什么要去老挝,老挝到底有什么?”

当初身边的朋友也都这么问我,为什么不去越南,不去泰国,不去马来西亚,要去这个相对而言存在感较低的东南亚国家。

生活在别处

以前对东南亚的印象就是闷热的天气,丰富茂密的植被,甜酸辛辣的食物,到处都挤满了游客,除此之外别无其他。没想到一次无意的机票查询,让我“种草”了这个失落天堂——琅勃拉邦,短短几天成全了我对另一种生活的向往。

老挝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因此有着鲜明的异国情调和优雅的怀旧风情,湄公河纵贯着老挝的土地,带来了丰富的物产。我的目的地琅勃拉邦是个美丽古老的“小地方”,也是湄公河养育的城市。我最早是从村上春树的《假如真有时光机》一书中了解到琅勃拉邦这个地方,书中写道:“这座小城里遇到的人,个个都笑容可掬、温文尔雅,说话轻声细语。”

此前琅勃拉邦又被叫做“銮佛邦”,一个充满宗教意味的名字。南康江与湄公河在这里交汇,昔日古老澜沧王国的国都,成了今日的美丽“旧世界”。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琅勃拉邦列入世界“自然与历史”双遗产城市,这里没有过多的商业化,历史遗迹和殖民建筑保存完好,形成别具一格的古城风貌。

老挝民风淳朴,虽然目前在中国国内还不是大多游客的首选,却是西方游客眼中的“世外桃源”。600多座寺庙散落这里,空气里总有一股淡淡的糯米和檀香味道,静谧而清雅;鸡蛋花开满枝头,佛寺的钟声回荡在每一个清晨和黄昏。

我所去到的琅勃拉邦,是一个来了就忘记时间的地方。原本只打算待个三四天,未曾想,不知不觉中一住就住了一个月。古色古香的小山城,温柔的熏风、老挝咖啡的香气、热带水果的甜味,孩子们奔跑嬉戏的欢闹声......如同一块经过反复清洗的粗棉布,并不摩登时尚,却拥有最原始最本真的美。

不着急去解锁打卡更多的城市,我只想放慢生活的步调,尽情去感受它的禅意和慵懒,悠然与平和,去发现意料之外的美丽与古老。

Sabaidi,琅勃拉邦!

刚下飞机,就感受到了琅勃拉邦的“袖珍”,迷你的机场,简陋的航站楼,从机场到酒店不过七八公里,却一路颠簸。南国的熏风,裹挟着青草和泥土的味道。

小城很小,没有高楼大厦和购物商场,寺庙的数量却是很多。由于寺庙众多,僧侣也随处可见,身上橙黄色的僧衣尤为显目,大多是青少年,三五成群,赤足往来。

这座高山与大河环绕的小城,不施粉黛,清雅淳朴,藏着温柔敦厚的遗风。这里有繁华和热闹无法取代的原生之美,不会因为远离都市而感到孤独和破落,信仰的氛围足以支撑心灵,不是只有人能享有更多的物质和现代工业化的便利才是历史前进方向,而应该拥有保留古老和传统存在的权利,保留一个与世间喧嚣隔离的所在。

人们在湄公河边讨生活,日升月落,出生和死亡都与河水相伴共存。湄公河的河水在这里就如同生命的一部分,抚慰着人们的心灵,时光也在此放慢了脚步,静静地流逝。

“Sabaidi~(撒拜迪)”是老挝语“你好”的意思,僧侣、孩子、司机、店员、侍者、车夫,每个与之视线交汇的人都会面带微笑地问候一声“撒拜迪”,这和“Hello”“Hola”“Ciao”......还真有点不一样,淳朴且温暖,令人豁然开朗。

浦西山 | 光落在你脸上

到达琅勃拉邦时正值傍晚,眼下正好可以去浦西山一睹日落美景。

山的入口位于琅勃拉邦皇宫博物馆(以下简称皇宫博物馆)的对面,海拔不过100多米,爬起来却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轻松,走过没几步台阶,我就已经气喘吁吁,看来还是平时缺少锻炼。售票处是一张小桌子,什么都没有,售价2000基普(KIP),也就相当于几块钱人民币。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我们一样,不约而同地聚集在山顶,等待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刻。

日落了,一天中最辉煌的时刻,粉橘色的光倾泻在湄公河上,快门声纷纷响起。残阳温柔地退至群山背后,远处的山峦逐渐与天空融为了一体,地平线随之模糊,不由得想到“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一炉晚霞,是太阳的舞台;一个分神,暮色倾注。

夜市 | 日日有烟火

琅勃拉邦的夜市如同流动的宴席,从皇宫博物馆门前的路口到几公里之外的街道,排满了蓝红白三色的帐篷,一路上看到的不是印象中人声鼎沸的喧闹夜市,而是平静和善的买卖。摊主多为当地妇女,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夜市上的商品大同小异,价格也相差无几,大都物美价廉。印染有老挝传统纹样的布料做的各式衣物、手工纸做的灯罩、木雕大象,还有一些本地产的茶叶和咖啡,喜欢购买手办的可以放心购买。入手一条本地特色的筒裙时,摊主的羞怯与印象中的商贩形象大相径庭,是我在其他市场从没有感受过的气氛。在这里没有吆喝声,游客挑半天不买,也不会引起恼怒抱怨,反而让人不好意思辜负这样的好脾气。

一些摊位的主人都是年纪很小的孩子,最多十几岁,卖手工制作和包装的咖啡和茶叶。手工绣制的小手工艺品里,我购买了几个小宝,可以用来放护照或化妆品,上面绣的图案都是动物,非常童真可爱,虽远没有“Made in China”纪念品的工整,针脚很拙,但看得出是手工绣制。谈中得知他们都是一所学校的学生,这些都是志愿者们教他们制作的。

夜市旁是美食一条街——小吃天堂,规模并不大,在这里逛吃的也不乏本地人。烟火缭绕的夜宵市场里,满是大盘大盘的熟食。摆得齐齐的一整条一整条的烤鱼,大都是河鱼,只用盐去佐味,肚子里放的柠檬可以去腥,保留了鱼肉的原汁原味。吃的时候蘸上特色的酱汁,风味相当独特。

找个老式“大排档”坐下,我和同伴一人来了盘炒粉,配上不知道什么的肉和蔬菜,看起来也挺丰盛。一瓶老挝啤酒够两人喝,看似平平无奇的老撾啤酒其实是世界十大名啤之一,闷热的夜晚喝上一口冰啤酒,大呼活着真好。

布施 | “佛系”仪式感

每日拂晓,城内的僧侣们排成长队沿街化缘,双手合十,长幼有序,挎着金属钵盂;信徒们则跪在地毡上,把糯米饭、水果、饼等食物用右手(左手被认为亵渎神灵)虔诚地递给僧人。参与者也有很多游客,为了感受一种别样的宗教氛围。整个过程其实是非常讲究的,每个人行为背后有其深意,不可大声说话,不可嬉笑不敬。僧侣们全程赤足,回到寺庙后再穿上鞋子,布施是极其庄重肃穆的仪式,给予者与接受者都能得到心灵上的满足和安乐,彼此成为世間轮回中的粒子。

橙黄色的袈裟在清晨的薄雾中形成一道特别的风景线,神圣又祥和。这样的清晨每日都会在琅勃拉邦上演,化缘后,僧人们回到寺院,当天不再进食。

僧侣多为沙弥,在老挝,送孩子入寺做一个月或几个月的沙弥,也是一种传统。贫困家庭的孩子也可以通过出家接受教育,学习佛法、外语还有其他的知识,父母们愿意把孩子送到寺庙,在寺院中生活、学习和成长。成年后也可以还俗,不会受到区别对待。

施予与接受是宗教的感化,也是虔诚的真心,人们对于信仰的笃定,使他们拥有爱与宽容。金刚经云:“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如果能不求回报地布施,就能获得无限的福德。或许真正的“佛系”就是看淡一切,有或没有都没有关系。

看不厌的湄公河

在老城漫无目的地闲逛,不知不觉就来到湄公河岸边,雕花的木船停泊得整整齐齐。湄公河初看并不清澈,反倒是泥沙浑浊泛着混黄,船夫用生硬的英语问我们要不要坐船,这本是我旅行清单上的一项,价格又便宜,于是我们便欣然上船。

最佳的游览时间应该是傍晚,河面洒上一整片的晚霞,目光所及皆是流光溢彩。天空中仿佛有圣光,让河水、山谷、村庄、田野都闪闪发亮。

河滩上,孩子们赤膊玩耍,组队探险或者齐齐下水游泳,兴高采烈,远处的木屋就是他们的家,我喜欢用肉眼观察这些细小的部分,远比在取景器里看到的有趣百倍。

河流和河畔居住的人们成为了生命的共同体,紧密相连。男人们辛勤地耕种,女人们则浣衣料理,不远处是用树枝架起的木屋,木栏上晒着一家人的衣物,门前体型硕大的笨水牛嚼着草,用尾巴驱赶着蚊蝇。小孩子们会摸鱼捞虾,这时不知哪里放出了动感十足的流行音乐,狗吠鸡鸣,大人们则生火做饭烤鱼炒菜,炊烟袅袅。这里的人们听天由命又隐忍不息,虔诚仿佛是他们血液里的种子。生生灭灭,无生无灭。世间万物万象,在这里皆相依相持而存在。

佛经云:“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必彼灭。”自然与人,互为缘起,在环境内,在境界外。

写在最后

“琅勃拉邦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一座安静的小山城,一个美丽的‘旧世界!”

船、咖啡、啤酒、熏风、朗月、昆虫、树木、香气、自行车、微笑……这些都是普普通通不会令人发出赞叹的平凡之物,而这里的人们明明不富裕却活得如此安逸幸福。反观自己,大多数的时候都觉得生活拮据,也许他们的“富足”是知足吧,懂得拥有的已经是全部的幸福。

在琅勃拉邦,游人会待上比预期更久的时间,当然也有不少人很快就离开了。神奇之处在于,停留于此,就真的暂时放下了执迷的名财权欲,无论做什么,都延续着宁静专注,逐而净化心境。绘画是件非常自我的事,与琅勃拉邦的连接,成为了我宁静而深邃的创作源泉。

一得即永得,一念即永恒。

愿一切有情众生离苦得乐,愿一切得到慈悲。

琅勃拉邦,来日方长。

我有预感一定会再次回到这里!

猜你喜欢

琅勃拉邦湄公河老挝
老挝肉牛输华实现突破
朝发夕至 乘着火车去老挝
老挝·琅勃拉邦
骑转湄公河平原越南胡志明市
走进湄公河
湄公河印象
亚洲的湄公河三角洲
砂岩在老挝琅勃拉邦机场道面基础工程中的研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