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社会保障法制的完善措施研究

2023-09-04王秀娜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4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法律

王秀娜

(莒南县坪上镇便民服务中心,山东莒南 276624)

1 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完善内容

我国推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对农民重大疾病提出了相关的医疗保障制度要求,并且制定了关于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内容,提出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规定。在保障制度不断出台的背景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得到了有效支持,体现出了城乡分治的特点。在社会保险法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定提出的背景下,社会保障体系的运行发挥了有效的作用,也为乡村建设发展带来了相应的支持。

1.1 养老保险法律制度

1.1.1 建立中央地方两级立法体系

农村养老法律体系可根据国外立法模式来进行优化,借助分散及综合兼顾的方式进一步改善,应根据我国农村发展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使立法体系的建立发挥有效的作用。可采用中央综合立法,配合地方分散的方式,以保证法律的实用性,使法律效力加强。中央可将法律制定的方向确定,对保险制度进行规范,使社会养老问题的解决得到有效支持,并且将各级政府及人民权利、义务明确。在该过程中应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地方政府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根据中央的框架体系来对相关法律进行制定及完善。

1.1.2 优化养老保险筹集方式

政府作为筹集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的重要主体,为了有效缓解资金压力,在筹集过程中应将政府投入的资金金额确定,之后落实个人强制缴费政策,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来建立完善的缴费标准。可建立相应的个人账户,强制农村居民缴纳养老金,同时应考虑到居民生活条件等因素,对于难以缴纳养老金的情况可灵活处理。还应加强中央、地方及居民之间的配合,使保险金筹措体系得到有效完善,使资金问题得到解决。

1.2 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

1.2.1 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我国应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法律体系,将救济的内容及对象、标准等进行明确。可针对最低生活保障法律来完善各项内容,使规范得到优化,并且使救助流程得到简化,使最低生活保证法律体系发挥出有效的支持作用。

1.2.2 统一城乡保障制度

应建立城乡一体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结合当前城镇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情况分析,将制度建立的目标确定,为居民提供全面的保障。政府应针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需求及目标进行分析,并且使制度的实施更加统一,为乡村地区的建设发展提供保障。

1.2.3 整合专项救助内容

在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中需对专项救助部分进行完善,比如住房、教育及医疗救助等,考虑到专项救助对象为最低生活标准的保障对象,而部分居民的经济水平比较高,在这部分人需要救助的情况下可能得不到有效的帮助。为了改善该情况,应使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专项救助之间建立联系,使其有机整合,深入了解民生情况,使需要救助的居民得到帮助。

1.2.4 提供所需的资金条件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机制的运行需要资金支持,当资金存在不足难以使体系发挥相应的作用,应对资金方面的需求进行明确,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筹措及管理情况制定相应的法律规定。同时,政府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使社区组织及民间组织等能够参与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支持中,为最低生活保障机制的运行提供所需的资金,为农村居民带来更好的保障,进而体现出保障机制的优势。

1.3 农村医疗保障法律制度

1.3.1 建立医疗补偿机制

应对农村医疗保障机制建立补偿机制,提高赔付比例,并且对手续进行简化,使农村居民能够积极参与到农村合作医疗机制中。为保障机制的运行提供条件,不仅可使农村居民权益得到保障,也可使医疗保障机制的优化带来帮助。应制定有效的奖励措施,激发农村居民的积极性,为参保人员数量的增加提供支持。还需对新农合信息化体系进行优化,将报销制度完善,使核销结算速度提高,为居民带来更好的保障服务。

1.3.2 优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应建立政府、社会之间联动的多元化医疗供给制度,并且加大对农村医疗的投入力度,使农村居民享受医疗服务的同时降低其所需费用。还需提高医患之间的信息交流水平,将农村医疗资源优化整合,加强医疗服务的效果,可鼓励非公立医院也参与到公共卫生服务之中。可增加农村卫生所数量,改善服务的效果,并且完善各类医疗设备,使其运行具备完善的条件。同时,应使农村卫生疾病预防工作全面落实,为农村居民的健康提供保障,减少新农合的压力。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运作过程中,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建立定点医院准入制度及绩效评价体系,对医疗服务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明确及处理,实现有效的监管。

1.3.3 采用多元化筹资长效机制

为了使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运行更加稳定,应对资金筹集方式进行优化,可建立财政收入动态增长机制,使农村居民合作医疗缴费比例增加,对于农民缴费意愿不高的地区可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强制缴费。针对农村居民存在经济困难的情况,采取承包地“换”保障或者实物“换”保障等方式,增加资金的筹集渠道,使更多的社会企业参与到其中,为医疗保障体系的运行提供更好的条件。

2 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农村社会保障法制发展的措施

2.1 加强农村品牌法律制度建设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社会发展速度的提高,这使得人们的消费观念产生了改变,在农村地区农户的消费特点向城市趋近,消费选择也逐渐集中在品牌商范围内。政府部门在对农村社会保障法律规定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应考虑到时代发展特点,使品牌兴农战略发挥出相应的作用,为制度内容的执行效果带来保障。在进行品牌兴农战略推进时,可将农村地区的产业特点明确,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充足,比如特色农产品等,使其与品牌建设联系起来,建立相应的品牌体系,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支持,使制度的实施范围扩大,有效维护农民的权益,也可使经济发展得到推动。应对《广告法》《消费法》等法律规定进行完善,并且在农村地区加大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力度,使农户能够维护自身的利益,并且能够遵守法律规定,使社会保障法的实施得到支持。应建设符合农村地区发展情况的法律法规,使农村地区的企业、农民之间的利益得到保障,同时能有效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在品牌兴农战略的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将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法律内容融入社会保障法规制度体系内,使农民能够形成品牌战略思维习惯,同时使其在产品销售过程中遵守各项法律规定,为农村经济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优化农户基本权益保障法律体系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应关注农民的利益,使其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并使得保障效果有效加强。在建设农村社会保障法制体系时,应使农村社会保障法规内容与公正性原则结合,并且使司法及执法等工作内容得到完善,为农村居民的生活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在农业执法过程中,相关部门应根据保障法规中的内容来引导农民,使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在生产中应使各项操作都符合社会保障法规中的要求,加强生产操作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下,相关部门在开展工作时可为农户提高科学的指导,比如科学种植技术方法等,使农户能够在实际生产中形成良好的管理思维,有效利用各类机械设备,同时能够更好地掌握机械设备软硬件功能及使用方法,加强对设备器械使用的管理,可保证农业种植及生产的科学性,使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管理更加专业化,也可为农民的权益带来有效的保障。另外,应使农户的农业活动管理及监督工作进行落实,使其权益得到保障,当发现其中存在着涉农违法问题时,需借助社会保障法规来减少农民的经济损失,使其得到有效帮助。还应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各项内容进行完善,可使农民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得到解决,也可使农户的权益得到全面维护,借助农村社会保障相关法律制度来保障其权益,使法律制度发挥出可靠的作用,为农村地区发展提供支持。

3 结语

为了促进农村地区的快速发展,应结合农村社会保障法律机制进行优化,使农村居民的权益得到全面的保障。应完善养老保险法律制度、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以及农村医疗保障法律制度,并且加强农村品牌法律制度建设,优化农户基本权益保障法律体系,使农村居民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法律
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4.8% 细算农家增收账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让人死亡的法律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让法律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