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隔姜灸免疫机制应用的研究进展

2023-09-04施小燕时宗泽阮克琛吴乔仙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11期
关键词:灸法机体炎症

施小燕,时宗泽,阮克琛,吴乔仙

(1.右江民族医学院研究生学院,广西 百色 533099 ;2.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广西 百色 533099)

艾灸、针刺、汤剂是我国三大中医药疗法。在我国古典医籍文献中,关于艾灸有很多的记载,其中《黄帝内经·灵枢》中提到“针是泄法,灸是补法”,将灸法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进行阐述,奠定了灸法的理论基础。古人将扶正祛邪、固本正阳的艾草制成药物用于灸法。隔姜灸则是通过姜辣素及艾灸的热辐射效应,来改善机体免疫系统紊乱的状态,恢复机体自身平衡,促进机体康复的一种灸法。本文通过整理隔姜灸对免疫系统影响的相关文献,阐述隔姜灸免疫机制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为今后隔姜灸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及借鉴。

1 隔姜灸对免疫系统影响的动物实验

隔姜灸疗法中使用的生姜从古至今即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可内服也可外用。国内不少学者研究证实,生姜中的主要成分6- 姜酚、姜油酮、姜黄素等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凋亡等药理活性,可通过不同机制和细胞信号通路发挥治病防病的作用[1],对机体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调节作用。

1.1 细胞免疫

细胞免疫是人体防病抗病的重要屏障。闫亚南等[2]向15 只wistar 大鼠腹腔注射乙基亚硝胺诱导肝癌模型,造模的同时向大鼠两侧“肝俞穴”施灸,结果发现其CD3+、CD4+明显升高,CD8+降低,CD4+/CD8+升高,认为隔姜灸可增加辅助性T 细胞的含量,减少免疫逃逸的发生,增强免疫效果,提高免疫应答。

1.2 免疫分子调控

免疫分子调控是隔姜灸基础研究的热点,不少学者通过不同角度研究隔姜灸的免疫发生机制及作用效果。研究发现,隔姜灸在增加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含量方面占有优势,可使HSP70 的表达升高,达到减轻炎症反应的目的[3]。刘艺等[4]认为,隔姜灸可使胃组织中的MEK1/2 蛋白和ERK1/2 蛋白表达增强,并能激活MEK/ERK 信号通路,改善组织缺失情况,并能修复损伤组织。顾沐恩等[5]研究隔姜灸疗法对miRNA 的效应机制,发现在与模型组的比较中,与结肠性溃疡的免疫炎症和癌变密切相关的miR-139-5p、miR-184、miR-204-3p 三个miRNAs 预测靶基因的pathway 均可被隔姜灸干预后逆转,调控炎症反应,减轻肠道炎症反应。有学者使用隔姜灸干预结肠癌大鼠,观察其对P2X7R/STAT3/VEGF 通路影响,发现隔姜灸能抑制p-STAT3、NF-κBp65 及VEGF的表达,促进P2X7R 蛋白表达升高,对肠上皮细胞产生抗凋亡作用,并对免疫细胞产生促炎作用[6]。

2 隔姜灸对不同系统疾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隔姜灸属于灸法中的隔物灸,兼具灸的热性和姜的温性,患者治疗中的舒适度比其他灸法高[7]。下文将分述隔姜灸对不同系统疾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2.1 呼吸系统疾病

刘凌志等[8]研究发现,隔姜灸可激动机体的细胞免疫,导致CD3、CD4、NK 细胞水平升高,使鼻腔、鼻窦慢性炎症的抑制作用得到增强,但在两组比较中,发现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无统计学意义,可见隔姜灸未能激活体液免疫。同样,有学者在隔姜灸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中发现,经治疗患者的CD4+、CD8+、CD4+/CD8+均得到有效改善,免疫功能得到提高,肺气道功能(MEF75、MEF50、MEF25)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有效缓解了咳嗽症状[9-10]。

2.2 消化系统疾病

时宗泽等[11-12]通过隔姜灸联合辨证施护治疗艾滋病腹泻患者,干预后发现患者的大便频次、生存质量均有改善,证明了将隔姜灸应用于免疫缺陷综合征,能调节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的状况,促进免疫功能的修复,缓解患者的腹泻症状。有学者使用银盏及配置的灸药进行隔姜灸,起到了健脾温肾、通络解毒的作用,改善了肠腑功能,治疗后隔姜灸组患者的NK、CD4+与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同时还降低了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CD8+以及血清中C 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的水平,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13]。

2.3 风湿免疫系统疾病

张伟[14]选取了120 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中药外敷发泡联合隔姜铺灸组、隔姜铺灸组及西药组,结果显示这三种方法均能促使患者的体液免疫指标IgM、IgG 等下降,使自身免疫指标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等的含量减少,隔姜铺灸组的近期疗效与西药组相当,但其远期疗效优于西药组。

2.4 泌尿系统疾病

纪利梅等[15]用培土益肾汤联合隔姜灸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干预后发现患者的炎症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TNF-α 的水平均下降,CD3+、CD4+/CD8+指标以及肾功能均得到改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华琼等[16]使用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现治疗后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T 淋巴细胞CD3+、CD4+、CD4+/CD3+、NK 水平均明显升高、CD8+降低,同时血清中的钙、钾、钠、CRP、血红蛋白水平得到了改善。由此认为,隔姜灸能改善脾肾阳虚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免疫缺陷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力,维持电解质平衡,提高临床疗效。

2.5 内分泌系统疾病

金哲等[17]利用隔姜灸温热刺激穴位原理并联合中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发现治疗后患者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促生长素的表达水平均降低,同时血清25 羟维生素D、超敏促甲状腺激素等指标改善,并认为这与隔姜灸中艾灸燃烧物成分及其产生的红外辐射可加强自身免疫功能、促进身体康复有关。张悦[18]用隔姜灸结合电针治疗难治性面瘫患者,发现治疗后患者的血浆IgG、IgM 及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均显著降低,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0.48%,优于单纯使用电针治疗者,并认为隔姜灸在治疗面瘫时起到了增强免疫功能、促进面部血液循环的作用,从而改善了患者的面部神经麻痹症状,有效促进其恢复。

2.6 生殖系统疾病

在生殖系统疾病中,有研究发现使用隔姜灸配合中药离子导入缓解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能使患者的IL-17 水平明显下降,转化生长因子-β 水平明显升高,且疾病的复发率低,该方法在痛经的治疗中可发挥温经散寒、调经止痛的作用,维持促炎- 抗炎因子之间的平衡,缓解患者的痛经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19]。施长征等[20]在复发性流产的治疗中发现,应用固肾养胎汤结合隔姜灸能使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33(IL-33)的水平显著升高,且患者的雌二醇、孕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指标优于接受主动免疫治疗者,同时胎儿的存活率高达89.58%。由此认为,隔姜灸在刺激IL-13、IL-33 等炎症因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避免母胎中的Th1/Th2 免疫系统失衡,并通过祛寒补虚、活血通络改善机体内环境,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2.7 骨性关节炎症

隔姜灸在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中也能取得良好疗效。研究发现,采用右归丸联合隔姜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后,患者的ESR、CRP 等血清炎症活动指标以及IL-1、IL-6、TNF-α 等免疫学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21]。由此认为,隔姜灸能降低炎症因子的活性,促进免疫功能修复,起到镇痛、消炎、修复软骨功能的作用,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目的。

2.8 肿瘤

隔姜灸在肿瘤的免疫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韦巧玲等[22]采用隔姜灸对胃癌化疗患者进行施灸,发现治疗后患者的IgG、IgM、IgA 等指标下降,CD3+、CD4+、CD4+/ CD8+等细胞免疫指标升高,并能提高免疫反应的起始物质血清HSP70 水平,同时改善了前清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王昂等[23]使用正肝化症方联合隔姜灸治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结果发现治疗后患者的CD4+、CD8+、CD4+/CD8+等指标均有改善,证明隔姜灸具有增强免疫活性、提高自身抵抗力的作用,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促进其恢复。

2.9 其他疾病

李欢等[24]使用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干预后发现患者的脂肪因子发生改变,其中脂联素、瘦素、网膜素增高,内酯素下降。由此认为,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在改善肥胖患者症状的同时,还可通过改变脂肪因子来纠正免疫微环境和代谢紊乱。马洁[25]选取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神阙穴、关元穴、中脘穴进行隔姜灸,干预4 周后发现患者的IgG、IgM、IgA 水平均有所提高,同时改善了患者的抑郁状态与睡眠障碍,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小结与展望

《本草纲目》记载:“艾叶,纯阳也……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艾叶中的化学成分以黄酮类和苯丙素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具有活血通络、抗肿瘤、消炎镇痛、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26],它可以弥补针刺所不能到达之处。艾灸与姜结合最早见于明代杨继洲编著的《针灸大成》:“灸法用生姜,切片如钱厚,搭于舌上穴,然后灸之。”现代医家对隔姜灸与免疫机制的关系及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隔姜灸可散寒除湿、温经活络、补益阳气,增强机体免疫功能[27]。现阶段,隔姜灸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治疗和养生保健方面。隔姜灸可通过经络- 免疫系统网络,促进免疫细胞活化,调节免疫分子的信号通路,进而提高免疫应答,调节脏腑功能及阴阳平衡,促进免疫功能的修复,改善机体内环境,达到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目前,隔姜灸的研究仍有局限性,包括:实验室研究偏少,多数为临床应用效果研究,而临床应用又多以肿瘤病人为样本,其他系统疾病偏少,同时部分研究缺乏客观的评价指标;大多数文献的研究均以近期研究为主,缺乏对远期预后效果的观察;研究样本数量较少,缺乏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因此,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应采取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从远期预后效果观察及基础实验角度研究隔姜灸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具体的机制。

猜你喜欢

灸法机体炎症
董氏奇穴联合透灸法治疗感冒后咳嗽验案
灸法治疗“未病”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家庭灸法轻松缓解眼疲劳
远离斑秃 不再尴尬——用家庭灸法辅助治疗斑秃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