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授权理论结合家长陪伴在日间手术患儿麻醉复苏护理中的应用

2023-09-03陈鑫艺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3期
关键词:躁动苏醒陪伴

刘 英 陈鑫艺*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手术科,福建 厦门 361000)

日间手术是指除门诊手术外,患者在24 h内、最长不超过48 h完成入、出院的手术[1],其最主要的特点是术后患者由麻醉复苏室直接出院,因此对麻醉护理的要求高。麻醉药物不会因麻醉结束而完全消除,导致呼吸、体温、循环、吞咽反射等不能立刻恢复正常,儿童因生理和心理特征区别于成人,常因情绪波动、忍耐力等因素导致其在使用麻醉药物之后的24 h内较容易出现并发症[2],甚至可导致患儿发生生命危险,因此对行日间手术患儿采用适宜的麻醉复苏护理措施对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观察了2022年7月至2022年8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日间手术的患儿采用授权理论结合家长陪伴方式进行麻醉复苏护理的效果,以为临床护理提供奠定基础,现将本文的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22年7~8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日间手术的患儿80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行日间手术。②无沟通交流障碍。③主要照顾者沟通、理解力无障碍,依从性较好。④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参与调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各脏器严重器质性病变者。②存在心理、精神疾病者。③麻醉禁忌证者。

1.2 方法 2022年7月行日间手术的4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麻醉复苏护理;2022年8月收治的行日间手术的4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患儿麻醉复苏期在家长陪伴的基础上采用授权理论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手术后麻醉复苏护理效果。

1.3 护理方法

1.3.1 常规护理方法 ①行日间手术前常规对患儿家长开展健康教育,讲解麻醉操作流程、期间注意事项,耐心仔细地解答家长关于手术的疑问,指导培训家长在术前和术后如何安抚患儿情绪确保患儿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②确保患儿体位舒适放松。手术结束后,以平卧位为主,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如受到压迫后神经或者血管致血流流速减慢等情况,密切关注患儿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一旦发生异常可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置,避免发生苏醒期躁动。③把控患儿使用镇痛及镇静药物的时间。手术结束后,患儿意识的逐渐恢复后,其感受疼痛的程度也逐渐加深,可给予适量的镇痛与镇静药物防止因疼痛引发的躁动。

1.3.2 授权理论结合家长陪伴护理方法 由麻醉医师、儿外科手术医师、耳鼻喉科手术医师、麻醉手术科护士成立研究小组。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负责手术方案确定和时间安排,麻醉手术科护士家长照顾能力测试和健康教育负责患儿复苏、动态跟踪,确立患儿复苏效果。在家长陪伴的基础上进行授权理论教育。

按照6个步骤对患儿及家长进行术后护理的授权理论教育,即准备,确定需解决的问题、情绪、设立达到的目标、制订护理计划、评价护理结果。①准备:介绍行日间手术后患儿麻醉复苏护理的授权教育的内涵及原则,使家长了解行日间手术后患儿麻醉复苏护理的目的及意义,帮助家长树立信心并给予配合。对家长进行日间手术后患儿麻醉复苏的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如患儿所患疾病的医学知识、日常饮食、服药、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等,加深其对疾病及治疗方法的认识。②明确问题:在给予足够多日间手术后患儿麻醉复苏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明确患儿及家长认识、个体等方面影响患儿麻醉复苏存在的问题,由家长自己决定针对患儿可能存在的影响术后麻醉复苏的问题进行改正,可采取开放式询问家长患儿可能存在的影响日间手术后影响麻醉复苏出现的问题。③表达感情:鼓励患儿家长提出对日间手术及术后麻醉复苏出现的问题,针对其关心的问题给予充足的信息解答,通过融洽的医患关系让家长信任医护人员以为有效实施授权教育奠定基础。④设立目标:结合家长如家庭、工作等自身情况,共同讨论患儿存在的问题,提前对患儿进行干预。⑤制订计划:在确立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家长制订干预患儿可能存在的影响术后麻醉复苏问题的切实可行的计划。⑥评价结果:总结授权理论结合家长陪伴护理的经验,并改进措施。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患者的为心率异常、呼吸抑制等应激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②观察两组患儿在麻醉复苏室滞留时间、拔管时间、完全苏醒时间、苏醒体温等情况。③患者躁动情况的评分[3]如下。3分:术后情绪躁动,剧烈挣扎,需多人控制。2分:术后情绪异常,有异常举动。1分:苏醒后情绪波动严重,需采取措施缓解。0分:患者未见任何躁动。

1.5 评估方法 家长满意度调查表包括麻醉相关知识、疾病知识、服务态度、患儿的治疗护理效果等10项护理环节,每项护理环节为10分,满分100分。①极不满意:0分。②不满意:1~25分。③一般满意:26~50分。④较满意:51~75分。⑤非常满意:76~100分。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家长满意度调查表采用德尔菲(Delphi)法设计,所有条目均经多轮多专家修改,调查表使用前进行了信度、效度分析。

1.6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 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照护者、照护者文化程度和手术等一般资料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护理前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情况比较

2.2 两组行日间手术患儿麻醉复苏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儿麻醉复苏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50%,观察组患儿麻醉复苏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χ2=9.833,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行日间手术患儿麻醉复苏并发症主要为呼吸抑制、心率异常、疼 痛、躁动、伤口出血情况。见表2。

表2 护理后两组患儿麻醉复苏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行日间手术患儿麻醉复苏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拔管时间、患者在PACU的时间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对照组患儿拔管时间、患者在PACU的时间均长于观察组。见表3。

表3 护理后两组患儿麻醉复苏情况比较(h,)

2.4 两组行日间手术患儿麻醉复苏躁动情况的评分 对照组行日间手术患儿麻醉复苏躁动情况的评分为(2.25±0.12)分,观察组行日间手术患儿麻醉复苏躁动情况的评分为(0.77±0.36)分,t=24.66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对照组行日间手术患儿麻醉复苏躁动情况的评分高于观察组。

2.5 两组行日间手术患儿治疗家长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行日间手术患儿家长满意度为75.00%(30/40),观察组行日间手术患儿家长满意度为100%(40/40),χ2=11.42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对照组行日间手术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观察组。

3 讨论

日间手术因其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入院、手术和出院,其常用于身体一般状况较好,诊断比较明确,病情稳定风险较小,技术较为成熟的中小型择期手术[5-6]。儿科收治的慢性扁桃体炎、脐窦等[7]部分风险较小的需手术患者常采用日间手术治疗。虽然日间手术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医疗资源的有效使用率,为家庭节约了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但因儿科患者病理生理情况导致对麻醉及其围手术期麻醉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是患儿在麻醉复苏照护期中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探讨日间手术患儿麻醉复苏期护理措施备受临床关注。目前国内外针对于授权理论结合家长陪伴的护理模式应用在日间手术患儿麻醉复苏的文献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观察日间手术患儿麻醉复苏的患儿采用授权理论联合家长陪伴的护理模式的效果,以探讨授权理论结合家长陪伴在日间手术患儿麻醉复苏的护理效果。

常见的日间手术麻醉方式主要为呼吸道、静脉以及肌内注射等使麻醉药物进入机体内发挥作用而抑制中枢神经的效果使患者丧失痛觉、意识、肌肉反射等生理作用,这些生理作用为可逆反应,当药物代谢排除机体后,患者的意识以及行动即可恢复正常[8]。本文发现行日间手术患儿麻醉复苏并发症主要为呼吸抑制、血压升高、心率减慢、体温异常和其他,对照组患儿麻醉复苏并发症发生率为47.50%高于观察组的15.00%,这主要是因在家长陪伴的基础上进行授权理论教育的方式进行护理,不但可让患儿家长放心,同时因患儿家长陪伴使患儿在潜意识中安全感较高。另外授权教育模式是护理人员利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给予患者健康宣教和行为指导,使患者具备为改变某种状态能力和技能。将授权教育应用于临床护理的整个过程中,护理人员和患者处于平等地位,有效改变了传统护患关系中主动和被动关系,护理措施表现出充分对患者的尊重,给予其自主决定权,授权教育的目的既激发了看护人对患儿的管理责任的内在能力,又增加了主动性,因此患儿家长对护理措施较为满意。因此授权教育可使家长对手术较为信赖,可形成较为信任的医患关系,且较为了解患儿的自身情况,在术后护理时有针对性、有效地护理患儿,减少麻醉苏醒期的应激反应。因此本文中观察组行日间手术患儿家长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行日间手术患儿家长满意度为75.00%。

本文中对照组患儿拔管时间、患者在PACU的时间均长于观察组。研究显示在进行麻醉时,患儿可因皮肤消毒、摄入低温药物、手术操作时间延长及手术室温度较低等因素的影响在麻醉后的复苏期体温降低而致药物代谢速度下降,最终使得麻醉复苏室滞留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延长[9]。也有研究显示全身麻醉后,大部分患者苏醒期体温降低,使得药物代谢减慢而使苏醒期延长[10],与本文观察结果一致。这主要是因在家长陪伴的基础上进行授权理论教育使患儿的情绪波动幅度较小,从而使心率较快稳定,体温恢复较快,降低或避免了因麻醉应激导致的麻醉复苏期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

本文中对照组行日间手术患儿麻醉复苏躁动情况的评分高于观察组。这主要是因为麻醉手术后躁动反应是机体在外界的刺激下可发生的生理性应激反应,由于手术后麻醉复苏,患者意识、感觉恢复,术后剧烈疼痛导致患者情绪不稳,因此全身麻醉手术后并发症中情绪波动大、心率异常等苏醒期躁动最为常见[11],常影响患者预后。患者手术苏醒期间异常兴奋、躁动不安等麻醉躁动期[12-14]导致情绪波动而严重影响循环系统,使患者的疼痛、心率等[15]生理指标发生变化。采用授权教育模式时,护理人员在术前专业性地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宣教和指导家长对患儿自身特点进行护理干预,同时在家长护理陪伴时告知家长如患儿出现异常状况出现时如何有效进行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患儿的康复。

总之,行日间手术患儿在家长陪伴的基础上采用授权理论的护理模式有利于其术后麻醉复苏,降低或避免麻醉复苏期的应激反应,适合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躁动苏醒陪伴
陪伴
植物人也能苏醒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陪伴
绿野仙踪
道路躁动
会搬家的苏醒树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