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府逐瘀汤治疗心血瘀阻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3-09-03耿自上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3期
关键词:心血瘀阻血府逐瘀汤心肌梗死

耿自上

(江苏省盱眙县中医院,江苏 盱眙 211700)

冠心病属于常见疾病,其发生与人们饮食结构变化、人口老龄化因素相关,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从疾病产生机制上看,冠心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并导致管腔狭窄、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心血瘀阻型心肌梗死更是一种特殊类型,在得到及时救治下可降低心力衰竭发生率[1]。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病症,如果不能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方法,极易导致患者由于治疗不及时而出现死亡。从治疗措施上看,多采用手术方案,但近年也提出了中医治疗指导方案,如对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方剂中包含了多种成分的中药材,发挥了活血镇痛、养血固本的作用,且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认可[2]。血府逐瘀汤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在改善心肌缺血问题、优化机体微循环、改善血流流变学指标方面均有自身的优势,并有助于心肌、胸痛等症状的快速缓解,有利于预防血栓的发生,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鉴于此,本研究选取70例心血瘀阻型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旨在分析血府逐瘀汤治疗心血瘀阻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70例心血瘀阻型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疾病就诊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的患者,通过1∶1的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女性19例,男性16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62.12±5.33)岁;心脏病病程1~11年,平均病程(5.03±1.47)年。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63.01±5.34)岁;心脏病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47±1.57)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本院报备医务科,并获取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纳入标准:经心电图检均确诊为心肌梗死;中医辨证分析中则为心血瘀阻型心肌梗死;对手术和用药耐受;研究所选对象对研究开展知情。排除标准:恶性肿瘤病症、风湿性心脏病者;肝功能衰竭者;凝血功能异常者;精神功能严重障碍者;存在免疫功能障碍者;存在心脏手术史者;因外界因素中断治疗者;对研究开展不配合者。

1.2 方法 对照组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在行手术治疗时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吸氧。在治疗期间经患者动脉鞘管对其予以100 U/kg肝注射,延迟60 min后追加肝素1 000 U。指导患者口服90 mg替格瑞洛,每日2次,同时口服阿司匹林,每日药物应用剂量100 mg,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1次。

观察组采用PCI+术后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血府逐瘀汤药方组成包括生地黄、牛膝各15 g,桃仁、红花各10 g,川芎12 g,当归20 g,柴胡、枳壳、桔梗、赤芍、甘草各6 g,结合患者病情进行加减治疗。如对于气虚严重的患者可配合黄芪30 g,党参15 g。对于有胸痛情况的患者,则可以增加檀香10 g,三七粉5 g。用水煎熬,每日早饭后服用,连续用药1个月。

1.3 评价标准 ①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以及持续时间,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患者的心电图ST-T段有明显的改善,且患者的临床症状(心悸、胸痛)明显好转;有效:患者的心电图ST-T段和之前相比恢复超过1 mm,且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发作频率下降,持续时间缩短;无效:患者的病情改善不大,在心电图上未见变化,症状甚至有加重情况。②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收缩末期直径、左室舒张末期直径以及左室射血分数。③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指标,如血清C反应蛋白、脑钠肽,采取空腹静脉血4 mL,在离心(5 000 r/min)处理下,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④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30 d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指标,需在手术后当天以及术后1个月进行心脏彩超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录入SPSS 22.0中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

2.3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以及持续时间对比 在心绞痛发作频率以及持续时间上,观察组分别为(5.04±0.25)次和(4.06±0.33)min,对照组则为(11.02±0.63)次和(9.25±0.71)min,观察组患者也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血清CRP以及NT-proBNP指标对比 观察组血清CRP以及NT-proBNP指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CRP以及NT-proBNP指标对比()

表3 两组患者血清CRP以及NT-proBNP指标对比()

2.5 两组患者心肌酶学指标对比 观察组CHOL、LDL、Hcy指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CHOL、LDL、Hcy指标比较()

表4 两组患者CHOL、LDL、Hcy指标比较()

3 讨论

心血瘀阻型心肌梗死属于中医辨证治疗的讲法,其属于冠心病,症状以胸部左侧刺痛为表现,可转移到肩部,患者的夜间发作时症状最为严重,同时伴有心悸、胸口闷堵感[3]。从传统西医治疗上看,冠心病的产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且会出现一系列心肌缺血症状,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4]。患者在心肌细胞供血不足的情况下,心脏收缩能力下降,心功能不足[5]。心血瘀阻型心肌梗死作为特殊的一类,西医治疗可以阻滞动脉硬化问题,改善血流流变学指标和心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抑制疾病进展,但是远期疗效欠佳,且如果结合西药治疗,也存在安全隐患[6-7]。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差异则在于是否存在心肌坏死,由于心肌损伤不同,故而患者的预后存在显著差异,建议从中医角度深入研究,将其作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方向[8]。

在中医理论中,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病机在于心血瘀阻,且在治疗中应结合病机症候给予药方的调整,最为经典的则是血府逐瘀汤,其作为活血化瘀的方剂有助于达到扩张冠状动脉的效果,有助于抗心力衰竭、抗心律失常[9-10]。心血瘀阻型心肌梗死属于“胸痹”的范畴,发作时与气滞、血瘀阻心脉有关。血府逐瘀汤成分中的桃仁具有活血祛瘀的药理功效,红花有很好的活血化瘀的作用,当归的主要功效是活血、补血,赤芍在具有显著的活血祛瘀功效,生地黄可以补血滋阴,川芎可以活血化瘀、祛风镇痛,诸药联合使用可以通经活络、疏通血脉、祛瘀镇痛的作用。柴胡可以有效疏肝理气功效,枳壳可以降气功效,牛膝则可以祛瘀活血[11-12]。血府逐瘀汤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在改善心肌缺血问题、优化机体微循环,改善血流流变学指标上均有自身优势,并有助于心肌、胸痛等症状的快速缓解,最终有利于预防血栓的发生,防止动脉粥样硬化[13]。在诸药联用的机制下能够更好地为心血瘀阻型心肌梗死患者提供治疗,优化各项心功能指标[14]。采用中医治疗其能够达到益气活血的目的,在联合黄芪的治疗下其能够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15]。桃仁具有抑制、稳定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效果,可防止血栓发生,生地黄则有加快血流速度,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的效果,赤芍和红花有助于清除氧自由基[16]。

结合本次调研可见,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RP以及NT-proBNP指标均低于对照组。CRP可反映患者的机体损伤和受损情况,如果该水平升高则说明此时患者的血液黏稠度高,病情治疗效果不佳。NTproBNP指标则可反映患者的病情程度[17]。此外,血府逐瘀汤降低了患者的CHOL、LDL、Hcy水平,对于减轻动脉硬化,改善预后有着很好的体现。整体而言,血府逐瘀汤发挥了中医药的特色,有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并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综上所述,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心血瘀阻型心肌梗死患者有助于提升疗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并改善预后,有助于患者病情逐步好转。

猜你喜欢

心血瘀阻血府逐瘀汤心肌梗死
Effect of Xuebijing injection on hematopoietic homeostasis of LPS induced sepsis in mice
丹参多酚酸盐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中医辨证治疗心血瘀阻型风湿性心脏病的效果研究
祛瘀止痛汤治疗心血瘀阻型胸痹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的观察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血府逐瘀汤治疗隐匿性抑郁症疗效观察
加味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