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土特产”引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2023-09-03秦小玲

农村.农业.农民 2023年9期
关键词:土特产特色产业产业链

秦小玲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到,“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 个字琢磨透”。乡村特色产业是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且由于其市场化程度较高、产业属性更强,是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重要选择。进一步围绕“土特产”,把乡村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是推进河南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一、河南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河南省立足农业农村特色资源优势,利用延长产业链、融合发展、载体建设及承接产业转移等方式,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链建设及产业集群发展成效明显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河南省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按照比较优势和适应性发展原则,以十大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为抓手,优势特色农业得到较大发展。截至2021 年年底,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1628 万亩,约占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的1/5;优质花生种植面积1939.39 万亩,居全国第1 位。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已连续6 年保持在7000万吨以上,2021 年达7607.15 万吨,约占全国的1/10,稳居全国第2 位。先后有11 个特色农产品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同时,依托于生产优势,以“一县一业、一乡(镇)一特、一村一品”为抓手,以全产业链思维打造优势特色农业重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的效益和竞争力。打造了“双汇”全国肉制品全产业链重点链和延津优质小麦、泌阳夏南牛、信阳浉河茶叶等全产业链重点县。2021 年,全省十大优势特色农业产值6063.35 亿元,比2017 年增加了2084.79 亿元,增长了52.4%,占农林牧渔的比重由2017 年的52.6%提高到2021 年的57.7%。全省行政村中,农产品加工企业达9942 个。

(二)农业农村的多功能开发、多元价值体现初步彰显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在农产品供给基础上,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和经济、生态、文化等多元价值日益凸显,乡村将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多元价值转变。顺应这种趋势,为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河南省积极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农业与休闲旅游以及电商等行业的融合不断深化。截至2021年,全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1.6万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数1.5 亿人次,营业收入160亿元。其中,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行政村有1737 个,占行政村总数的3.9%;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户数达1.89万。农村电商持续快速发展,商务部大数据监测显示,2021年全省农村网络零售额752.9 亿元,利用网络销售农产品的户数达4.17 万。

(三)乡村富民产业加快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乡村地区利用一方地域优势包括传统资源、传统技术和产业基础,承接产业转移,发展“雁归经济”,形成了一批乡村富民产业。如驻马店西平县水泉汪村的渔具渔网、于营村的打火机配件,焦作沁阳市坞头村和范村的头饰、博爱县马营村的澡巾,周口鹿邑县张店镇的化妆刷,平顶山宝丰县杨庄镇的眼镜,商丘睢县董店乡的运动鞋等。这些富民产业促进了乡村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如焦作市沁阳坞头村头饰品产业园一期建设项目生产规模居全国皮筋头饰生产加工类第一,从2 分钱一根皮筋起家,到现在规模居全国皮筋头饰生产加工类第一,年销售额达4 亿元,吸纳周边从业4000 人,从业人员月工资3500 元,做到了“一业独大、做精主业”,带动了周边农村人口的就业增收。南阳卧龙区达士营村已建成投产艾草加工企业8 家,艾草产品加工农户23 家,建立艾产品销售网站50 多个,年产值近5 亿元。

同时也要看到,河南省乡村特色产业整体上分散、附加值较低、综合效益不高、产业链核心竞争力不强。农副产品加工以粗加工为主,特色农产品小、散、弱问题比较突出,集中度不高、附加值不高,没有形成组团出击、集中打响品牌的合力,缺乏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市场竞争力。经过长期的市场选择,在农村地区生存下来的一批特色小商品和特色产业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都处于现代产业体系的外围,存在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成长性不高的特点,很难发展成为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2022 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97 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36 元,分别低于浙江、山东、湖北、安徽18868 元、3413 元、1012 元、878 元,收入水平在全国位次由2013 年的16 位降至2021 年的21 位。特别是2013 年至2022 年,安徽由低于河南119元到高出河南878元,四川由低于河南588 元缩小至25 元,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对农民收入的提高支撑仍然不足。

二、以“土特产”引领河南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河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也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实现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乡村产业竞争能力强、农民收入水平高、农村现代化水平高的农业强省目标任务。对标农业强国及农业强省建设目标要求,着眼于河南省乡村特色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差距,进一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土特产”的思路指引,引领全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一)在“土”上下功夫,开发乡土资源,创新产业业态,扩大产业规模

一是持续深挖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河南省农业生产条件不尽相同,优势特色农产品种类繁多。要立足于多样化资源禀赋优势,以特色农产品基地和“三品一标”的创建为抓手,扩大优势特色农产品的规模,提升产品质量。二是持续深挖自然资源优势。自然生态资源是农村的独特优势,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可以直接转化为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健康养老等产业优势,而且可以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更多的先进要素进入乡村,增强乡村发展的活力。要充分顺应消费结构升级背景下,人们对于生态绿色产品增加的需求,将生态作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要素,拓展“生态+”模式,做大做强生态产业,加强生态产品科学规划设计,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三是加大对乡村人才、文化资源的挖潜力度。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河南省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底蕴深厚,但长期以来挖掘不够,很多村庄内留存了大量的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保护与利用开发。要重视挖掘和保护乡村文化资源,深刻理解乡村文化,在村庄布局、村庄建设、环境打造上,体现地域文化特色,讲好乡村故事,为文化赋能产业奠定基础。高素质人才及资金是影响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应采取综合措施,支持在外务工人员返乡,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专家学者、技能人才等下乡投资兴业。

(二)在“特”上下功夫,突出地域特色,擦亮地域品牌,形成竞争优势

要着眼于目前河南省现有乡村特色产业小、散、弱,特色不明显、竞争优势不高的问题,以区域品牌体系建设为抓手,以“小产品、大半径”为方向,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优势。品牌引领可以倒过来重组产业要素,带动生产的标准化、绿色化、质量提升及经营方式的转变和供应链的集聚整合,并最终实现全产业链条的升级。要充分利用目前已经形成的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以建立完善品牌体系为重点,统领全链条的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逐步改造和提升传统的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河南省农业领域公共品牌建设起步较晚,直到今年年初才出台涵盖工业、农业、服务业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的相关实施意见,但仍缺乏针对性。而且,品牌建设牵动面大、投入大、专业性强、实施过程长,效果和影响力的形成需要多部门持续努力才能达成。因此,要高度重视,强化品牌体系建设对于产业提升的统领作用,加快顶层设计和组织实施,尽快建设涵盖从规划设计到品牌注册、标准制定、宣传推介全过程,以及从粮食到特色农产品、从初级农产品到精深加工全领域的品牌体系。

(三)在“产”上下功夫,延长产业链,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形成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

一是推进产业链延伸。在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基础上,全面、细致梳理河南省优势特色农产品及产业发展状况,按照“一群多链、聚链成群”的思路,对各个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全面梳理并对症下药,扩大产业规模。并按照产业链的关联度,引导集群发展,把“小品种”发展成为“大产业”。在特色农产品基地,通过培育、引进加工业龙头企业,发挥加工企业的带动作用,提高精深加工的比例。一方面形成“以尾促头”倒逼机制,强化生产环节的组织化、标准化、绿色化程度;另一方面在加工业的基础上延伸生产性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将生产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促进特色产业价值链增值,推动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村电子商务等加速融合,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二是强化载体建设。“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农业产业强镇、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等国家级及省级载体,可以有效促进产业链的延长和融合。目前,河南省在这些国家载体建设上与山东省等省份还有较大差距。如2021 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10 亿元镇数量山东省有63 个,河南省仅11 个;截至第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评选,山东省有254个,河南省有184 个。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以创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产业集聚为抓手,建立并完善国家级、省级、市级三级梯次培育体系,以现有国家级拟创建示范村镇和省级示范村镇为重点,以县为主体,全面细致梳理现有示范村镇特色农产品及产业链,对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薄弱环节重点提升,提升现有示范村镇特色产业的附加值和知名度,并按照“聚链成群”的思路,发展“一乡(镇)一特”“一县一业”。

(四)切实发挥好村集体的作用

村集体组织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对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过去一段时期,河南省通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活农村要素资源,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河南省在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整理、工商资本下乡等方面遇到了一些瓶颈问题。要强化村集体的作用,进一步利用村集体这个媒介深化农村改革,吸引先进要素下乡,至关重要。作为粮食生产大省,河南省乡镇和乡村普遍缺乏建设用地,用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空间有限,要积极发挥村集体在土地规模经营、土地整治中的作用,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拓展进一步成长的空间。在鼓励产业资本、工商资本下乡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过程中,也要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资金或其他资源资产入股参股,与工商资本形成产业联合体,共同发展设施农业、优势特色农业、特色加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特色产业,打消工商资本顾虑,畅通资本下乡的通道。在合作的过程中,一方面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完善联农带农机制。

猜你喜欢

土特产特色产业产业链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重庆彭水县:土特产线上“赶场”
给土特产穿“花衣” 打开销路闯出富路
“月球快递”已签收,“土特产”研究拉开序幕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一种土特产,养活一个县 阿里擦亮地域品牌帮农民脱贫致富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