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时俱进的劳模精神
——以不同时期的劳模典型为例

2023-09-03文_李

工友 2023年5期
关键词:王进喜袁隆平劳模

文_李 欢 曹 卉

劳动模范是革命、建设、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不同时期成绩卓著的劳动者,他们思想觉悟高尚、工作态度认真、技术手艺精湛、名利意识淡薄,成为我国工人阶级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祟高精神和优秀品质被称为劳模精神,成为引领不同时期广大职工群众奋勇向前的指路航标。

从现有史料来看,我国的第一批劳模是在江西瑞金的中央苏区诞生的。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苏区的工厂、农村尝试通过革命竞赛的形式把群众组织起来,“在群众中,在单位与单位之间造成了一个你追我赶的生动活泼的争当先进模范的可喜局面”,并且涌现出了以赖祥瑞、罗吉昌等为代表的第一批劳动模范,在工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赵占魁为典范的革命型劳模精神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巩固民主政权,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包围,陕甘宁边区人民积极响应毛泽东的号召,纷纷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当中,通现出许多赵占魁式的劳动模范。

赵占魁是山西农村的一名铁匠,日本占领山西后,流亡到陕西西安。1938年春,他进入安吴青训班职工大队学习,后到延安农具厂工作。他埋头苦千,始终如一,表现出自我牺牲的精神。1942年9月7日,《解放日报》发表穆青、张铁夫《人们在谈说着赵占魁》一文,对赵占魁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他的事迹影响和带动了很多工友,大家积极行动起来,纷纷以赵占魁为榜样。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这些人逐渐“从一名普通的生产劳动者,提高为自觉的革命战士。这种被激发的精神力量,迅速地在生产上得到了表现”。在陕甘宁边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当中,一个以树立新的劳动态度、推进生产、支援抗战为宗旨的新劳动者运动就此展开。

这场运动,“从以树立新的劳动态度、提高劳动效率为主,渐次扩展为培养工人的劳动素质与提高劳动技术并重;运动的形式,也从树立某个新型工人为旗帜,改变为广泛选拔劳动英雄、模范人物……作为学习的榜样和竞赛的标兵。”随着运动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工人开始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够成为赵占魁式的人物。正是抱有这样的理想信念,再加上政策引导以及況论宣传,从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职工队伍中走出了一批又一批劳动模范,他们的身上洋溢着“为革命献身、革命加拼命,苦干加巧干、经验加创新等‘革命型’的劳模精神”。

以王进喜为典范的建设型劳模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甩掉“贫油国”的帽子,以王进喜为典范的中国石油工人,以冲天的革命干劲和忘我的牺牲精神,开发出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实现了中国石油事业的重大突破。

王进喜祖籍陕西,出生在甘肃玉门,少年时期就被拉进玉门油田做苦力。“正是这恶劣的生存环境,练就了他刚毅坚韧、倔强不屈的性格。”新中国的诞生让他从地位低下的苦力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从此他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改变我国石油生产落后的战斗中来。在1958年石油工业部组织的以“高速优质钻井”为中心的劳动竞赛中,他带领的团队创出月进尺5009.3米的全国钻井最高纪录。1959年9月,王进喜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世纪60年代,王进喜转战大庆油田,继续书写我国石油工人的传奇。在大庆石油大会战中,王进喜带领着1205钻井队,硬是靠着人拉肩扛开拓出属于石油工人的一片天地,也甩掉了我国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

“铁人”王进喜去世后,我国工业战线广泛开展了学习王进喜的活动,学习他“为国家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后代检验的认真负责精神;不计名利,埋头苦干的无私奉献精神”。“铁人精神”是以王进喜等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劳动模范群体的真实写照,他们把自己的生命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与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为后人树立了一面旗帜,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以袁隆平为典范的改革型劳模精神

在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提出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论断,极大地鼓舞了知识分子的工作热情,并且催生出以袁隆平为典范的知识型、改革型劳动模范。

袁隆平,江西九江人。1949年8月考入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省安江农校任教。在目睹了社会主义中国仍然没有完全解决温饱这一严酷的现实之后,袁隆平立志要改变中国稻米低产的状況。1971年,他进入湖南农科院工作,从此把自己的一生都交给了伟大的事业——杂交水稻的研究。1976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第5版刊发了《杂交水稻是怎样培育成功的》一文,详细介绍了袁隆平及其科研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过程。

20世纪70年代后期,各行各业的劳模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从1977年4月到1979年1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连续召开了5次全国性的劳模大会,共产生了来自工业、科技等领域的2541名劳动模范。袁隆平入选了1979年的全国劳动模范光荣榜,并成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出身的劳动模范的典型代表。在袁隆平等一代知识分子劳模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开拓创新、争创一流、改革发展、与时俱进的劳模精神。这种精神极大地鼓舞了知识分子和脑力劳动者的工作热情,并推动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驶入了改革开放的快车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从革命时期一路走来的劳模典型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以及劳模精神的薪火相传。劳模精神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重要精神动力。

以徐立平为典范的新时代劳模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成为新时代劳模精神的科学总结与权威表述。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长期以来,广大劳模以平凡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要实现新的奋斗日标,仍然要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发挥好新时代劳动模范的重要作用。

徐立平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1987年毕业后,被分配到航天发动机固体燃料药面整形组,做了一名发动机药面修理工。面对这份极具危险性的工作,他一干就是30多年,在生与死的考验中多次出色地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也实现了自己由被动上岗到人生出彩的华丽转身。徐立平用堪称完美的产品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也因此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大国工匠以及时代楷模等多项荣誉。在荣誉的背后,是徐立平在危险的工作岗位上无怨无悔的付出、坚韧不拔的探索、挑战极限的勇气。

在近年来评选出的全国劳模当中,徐立平这样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德才兼备型的复合型人才的比重在不断增长。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的劳模精神,成为新时代“埋头苦干、奋勇前进”的旗帜、标杆与榜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从革命时期一路走来的劳模典型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以及劳模精神的薪火相传。劳模精神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重要精神动力。

猜你喜欢

王进喜袁隆平劳模
劳模在身边 服务你我他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喂饱全世界:袁隆平5月22日逝世
铁人王进喜(节选)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王进喜:一条铁的家规
“袁隆平中队”重名不重样
袁隆平 56年的“师生恋”
CHINESE IDOL
王进喜:“石油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