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叶有机高产栽培技术

2023-09-02鲍含芝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4期
关键词:茶苗专用肥茶树

鲍含芝

(歙县许村镇为民服务中心,安徽 歙县 245281)

茶叶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喝茶不仅可以提神醒脑、清热润肺、消食解腻,还能作为制作美食的辅助材料,广受人们的欢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茶叶的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有机茶叶成为目前人们欢迎的茶叶类型。歙县许村镇位于歙县北部,面积86.58 km2,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为1 398 m,土壤主要是黄红壤,呈酸性,土质疏松肥沃,适合茶树的生长。许村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量充足,全年的平均气温为16℃,年降水量为1 990 mm,无霜期可以达到220 d,气候适合茶树的生长,茶树种植历史悠久。加强对茶叶有机生产栽培的研究,对促进当地茶产业稳步持续发展,提高茶农种植收益有重要意义。

1 茶园选择

茶树根部较为发达,属于深根作物,因此一般要求茶园土壤土层深度至少在60 cm以上,并且底土无硬盘层[1]。一般选择海拔在1 200~1 600 m,坡度25°以下的地区建园。

建立排蓄水系统。茶园四周设置隔离沟,深80~100 cm,宽50~100 cm;园内每隔40~50 m设置横水沟(坡地等高修筑),深60~70 cm,宽50~60 cm;道旁设置纵水沟,深70~80 cm,宽60~70 cm;横水沟与纵水沟相接,相接处设沉沙凼。

园旁植树造林。有条件的在道旁栽行道树,以利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

调整地形。地面坡度在10°以内的,只挖高填低,适当调整地形,以便茶行布置。地面坡度在10°以上的,修筑梯级茶园,梯壁高控制在1.5 m以内。

施基肥。种植前施底肥,种植后每隔1~2年施一次基肥。秋季封园后,及早在行间中心部位开沟,沟深、宽30~40 cm,每0.067 hm2施入农家有机肥(厩肥、秸杆、绿肥、土杂肥等)5~10 t。茶树专用复合肥或磷、钾肥50 kg。肥土混合后再覆土整平地面。

2 移栽定植规格

2.1 定植规格

双行双株,大行距150 cm,小行距0.33 cm,窝距35 cm,即150 cm×33 cm×35 cm。每0.067 hm2植苗4 000株左右。

2.2 移栽

移栽时,茶苗根部先打新鲜黄泥浆,放入茶苗并让根系铺开,回填深层土壤覆盖,分层填土踩紧2~3 次,盖土深度13~17 cm。移栽后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中小叶品种留5~7片叶,大叶品种留3~5 片叶,保证修剪后茶苗露土部分15 cm左右。病弱苗不栽,晴天烈日不栽。

3 幼苗期管理

3.1 抗旱、防冻保苗

茶苗移栽后,要保持茶园土壤湿润。一周内无雨,要及时浇水抗旱保苗。培土壅根、茶园灌水等对预防冻害有很好效果。茶园行间铺草覆盖,可防止水土流失、抑制杂草生长、稳定土壤的水热变化、增加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3.2 补苗

新建茶园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缺窝断行现象,必须抓紧时间在建园1~2 年内将缺苗补齐,否则难以补上。最好采用同龄茶苗补植,补植后要浇透水。

3.3 勤除杂草

茶苗移栽后要及时除草,人工拔除茶苗附近杂草。

4 定型修剪

4.1 第一次定型修剪

当移栽茶苗高达30 cm 以上,茎粗3 mm 以上时,在离地面15~20 cm处留1~2个较强分枝,剪去顶端新梢。

4.2 第二次定型修剪

在上次修剪后一年进行。用整枝剪在第一次定型修剪的剪口上提高15~20 cm,剪后茶树高度为30~40 cm。修剪时注意剪去内侧芽,保留外侧芽,以促使茶树向外分枝伸展[2]。

4.3 第三次定型修剪

在第二次定型修剪一年后进行,若茶苗生长势旺盛也可提前。用篱剪在第二次剪口上提高10~15 cm,即离地面40~55 cm处水平剪除上部枝梢,促进骨干枝正常生长。

5 投产茶树修剪

5.1 轻修剪

轻修剪目的是刺激茶芽萌发,解除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使树冠整齐、平整,调节生产枝数量和粗壮度,便于采摘、管理。一般在秋茶停采后的11 月上旬—中旬进行修建。修剪方法:茶季结束后剪去3~5 cm树冠,修剪宜轻不宜重,否则会推迟春茶开采期,造成春茶减产。

5.2 深修剪

每隔4~5 年深修剪一次,剪去树冠10~15 cm 枝叶,留高80~90 cm,可在春末夏初成或年底(3 月、11 月)修剪,此时枝叶有机质含量很高,养分含量丰富,是茶园很好的有机肥源,可直接作肥料深翻入土壤,也可直接铺于土壤表面。

5.3 重修剪

需要重修剪的茶树主要是针对未老先衰、树冠衰老但是其他枝干生命力较强的茶树,修剪茶树上部的1/2左右,留下离地面高度30~45 cm的主要枝干,从而促进新枝干的萌发。

5.4 台刈

台刈主要是针对使用重修剪无法恢复茶树正常生长的,此类茶树具有枝干粗、老的特点,采用台刈的方式可以有效改变长势,将贴近地面的部分全部去除。台刈修剪的方式要保证切口平滑,避免撕裂茎秆,影响茶树发芽。台刈要使用锋利的刀具,常用的有弯刀或手锯。

6 施肥

追肥:定植当年9月,每0.067 hm2施茶叶专用肥5 kg。第二年每0.067 hm2施茶叶专用肥15 kg,3 月、6 月、9 月分3 次施。第三年每0.067 hm2施茶叶专用肥25 kg,3 月、6 月、9 月分3 次施。第四年每0.067 hm2施茶叶专用肥30 kg,3 月、6月、9 月分3 次施。投产后,每年每0.067 hm2施不少于40 kg茶叶专用肥。

追肥要结合中耕除草进行,离树体20 cm 开沟,沟深不低于5~10 cm,施后盖土。

7 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7.1 茶白星病

主要危害嫩叶和新梢。初生针头大的褐色小点,后渐扩大成圆形小病斑,直径小于2 mm,中央凹陷,呈灰白色,周围有褐色隆起线。后期病斑散生黑色小粒点,一张嫩叶上多达百多个病斑。该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以菌丝体在病枝叶上越冬,次年春季,当气温升至l0℃以上时,在高湿条件下,病斑上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害幼嫩芽梢。低温多雨春茶季节,最适于孢子形成,引起病害流行。高山及幼龄茶园容易发病。土壤瘠薄、偏施N肥、管理不当都易发病。

防治方法:①加强管理,增施磷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②在春茶萌芽期喷药保护,可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1 000倍液喷雾防治,隔7 d左右再喷一次。

7.2 茶饼病

又名茶叶肿病,常发生在高海拔茶区,危害嫩叶、嫩梢、叶柄,病叶制成茶味苦易碎。初期叶上出现淡黄色水渍状小斑,后渐扩大成淡黄褐色斑,边缘明显,正面凹陷,背面突起成饼状,上生灰白色粉状物,后转为暗褐色溃疡状斑。以菌丝体在病叶中越冬或越夏。温度15℃~20℃、相对湿度85%以上环境容易发病。一般3月—5月和9月—10月危害严重。坡地茶园阴面较阳面易发病,管理粗放、杂草丛生、施肥不当、遮阴茶园也易发病。

防治方法:①茶饼病可通过茶苗调运传播,应加强检疫。②勤除杂草,茶园间适当修剪,促进通风透光,可减轻发病。③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冬季或早春结合茶园管理摘除病叶,可有效减少病菌基数。④采摘茶园于发病初期喷用70%甲基托布津或20%粉锈宁1 000 倍液喷雾防治,10~15 d再喷一次。

7.3 茶小绿叶蝉

该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雌成虫产卵于嫩梢茎内,致使茶树生长受阻,被害芽叶卷曲、硬化,叶尖、叶缘红褐焦枯。

防治方法:①加强茶园管理,清除园间杂草,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卵并恶化营养和繁殖条件,减轻危害。②发生严重茶园,越冬虫口基数大,抓紧于11 月下旬—次年3月中旬,喷洒50%辛硫磷或马拉硫磷1 000倍,以消灭越冬虫源。③于若虫高峰前选用生物农药天霸1 000倍或80%敌敌畏2 000倍或98%巴丹1 000~1 500倍。

7.4 茶蚜

茶蚜多聚于新梢叶背且常以芽下一、二叶最多,以口针刺进嫩叶组织内不时尽力吸食危害,致芽叶萎缩、生长停止,芽梢枯死,其排泄物“蜜露”不仅污染嫩梢且能诱发煤病。

防治方法:第一,及时分批多次采摘;第二,药剂通常选用40%乐果、50%辛硫磷、80%敌敌畏2 000 倍液喷施,注意要喷湿叶背。

7.5 黑刺粉虱

以幼虫聚集叶背,固定吸食汁液,并排泄“蜜露”,诱发煤烟病发生。被害枝叶发黑,严重时大量落叶,致使树势衰弱,影响茶叶产质量。

防治方法:①加强茶园管理:结合修剪、台刈、中耕除草,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条件,抑制其发生。②生物防治:应用韦伯虫座孢菌菌粉0.5~1.0 kg/0.067 hm2喷施,或将韦伯虫座孢菌枝分别挂放茶丛四周,5~10枝/m2。③化学防治:根据虫情预报,于卵孵化盛期喷25%扑虱灵800倍或25%天王星1 000倍液或50%辛硫磷1 000倍液,重点喷湿叶背。

8 采摘

幼龄树:当三次定型剪后,树高70 cm 以上时,新梢长一芽五、六叶以上时,实行采高养低、采中养边,摘去顶端一芽一二叶,留3~4叶,着重养蓬。

成龄树:采高留低,采主枝留侧枝,采中间留两边,以采为主,采养结合。

猜你喜欢

茶苗专用肥茶树
茶苗移栽需掌握好时间
机插秧育苗专用肥——机插水稻育苗基质
灯塔市玉米专项试验报告
贵州省福泉市:抢抓时节育茶苗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专用肥与种植密度对甜菜的影响
复混专用肥对高寒阴湿区蚕豆产量及施肥效益的影响
两个推荐茶树品种
茶树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