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淡水鱼类常见寄生虫病检查与诊断

2023-09-02马维东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4期
关键词:病鱼鱼病绦虫

马维东

(松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吉林 松原 13800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渔业调整了发展重点,确立了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随之而来养殖病害发生严重,损失巨大。寄生虫性鱼病是淡水养殖常见的一类疾病,具有发病种类多和流行时间长的特点,因其突发性和死亡率不高,往往不被重视,但由于寄生虫性鱼病病程长,如果不彻底治愈会继发感染其他传染性疾病,造成重大损失[1]。因此,有必要掌握寄生虫病的诊断方法,合理使用药物,有效控制鱼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渔民的经济收入。

1 寄生虫性鱼病的检查

1.1 检查鱼样本

当寄主鱼死亡后,寄生病原体也会在短时间内死去。病原体死后,身体会出现变形,或呈现崩解腐烂状态。部分病状在活的或死去时间不长的鱼体身上比较显著;鱼体死亡时间较长时,鱼体的器官及不同组织腐烂,很难辨别原有的症状。所以,在选择样本鱼时,应选活着或死去时间不长的鱼。从水体中取得的鱼样本应放在水桶或尼龙袋充氧(最好用原池水)运输到实验室,保证检查时鱼体表湿润。

1.2 目检

病原体在鱼体表长时间寄生后,很容易导致患病并出现病变,可结合病鱼呈现出的症状来对鱼病进行分析治疗。鱼患有寄生虫性鱼病通常会出现大量黏液,存在出血点,部分情况下还会出现胞囊等。包括中华鳋病和锚头鳋在内的寄生虫体型较大,肉眼可进行观测。病鱼检查时,首先检查鱼的体表,仔细观察鱼嘴、鳃盖和鳞片等位置。大型病原体便于检出,小型病原体肉眼不能分辨,需要根据症状进行分析。如感染斜管虫和车轮虫,通常鱼表会有黏液分泌。复口吸虫病主要表现为眼球浑浊,呈白内障。患有出血性败血病,病鱼鳃盖、口腔和眼睛等位置存在些许充血,眼球向外凸,肛门红肿,腹部位置出现膨胀。患有细菌性赤皮病,病鱼腹部及两侧经常性出现出血发炎,鳞片容易掉落。患有竖鳞病,病鱼呈轻度感染时,鱼体发黑,鱼体前部鳞片呈现竖立状态,鳞囊中存在半透明状液体。病鱼严重感染时,所有鳞片均呈现竖立状态,鳞囊内存在渗出液。

检查鳃部,将鱼的鳃盖剪掉,观察鳃片颜色,了解黏液含量,鳃丝末端是否伴随腐烂和肿大等问题的出现,寄生虫为小型寄生虫,在鳃丝位置上将出现大量黏液;如果为大型寄生虫,鳃丝位置出现肿大状态,鳃盖也会胀开。

剖开鱼腹,观察显露的器官,判断是否存在可疑病象;还应关注在肠壁、胆囊和脂肪组织等位置是否存在肉眼可观测到的病原体。出现白点则大概率为微孢子虫或黏孢子虫产生的胞囊。

1.3 镜检

借助显微镜和解剖镜,检查分析可能导致鱼病的病原体。镜检时,通常在载玻片中放置病变位置的些许组织,随后将盖玻片盖上,将其置于显微镜下观测。应注意的是,为能够得到精准的结果,不同病变位置选取的样本点应该在3个及以上。

2 常见寄生虫性鱼病

2.1 鞭毛虫引起的鱼病

鞭毛虫可引发鱼波豆虫病,多流行于春秋两季,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病情严重时,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食欲减退直至停食,最后因呼吸困难而死。病鱼体表和鳃丝黏液增多,寄生处充血、发炎和糜烂。例如感染鱼波豆虫病的2龄以上鲤鱼会出现鳞囊内积水和鳞片竖起等症状。该病必须借助显微镜检查,并结合症状和流行情况进行诊断。

2.2 由孢子虫引起的鱼病

由孢子虫引起的这一类疾病的主要特征是孢子虫产生孢子形成胞囊,此类寄生虫分布广泛。能够在鱼体不同组织器官中寄生,由于有胞囊的保护,消灭困难。

2.2.1 艾美虫病

艾美虫多寄生于鱼的肠、幽门垂、肝脏、肾脏、精巢、胆囊和鳔等处。寄生于鱼的肠道内危害较为严重,对1 龄鱼危害严重。大量寄生会导致鱼体消瘦、贫血、食欲减退、鱼体发黑、游动缓慢和腹部略为膨大;解剖会发现前肠比正常后肠粗2~3 倍,肠壁上有许多小结节,充血发炎,严重时会出现肠穿孔。鳙艾美虫大量寄生1 足龄以上鲢鱼和鳙鱼的肾脏,会引起病鱼贫血,鳞囊积水,部分鳞片竖起,腹部膨大并有腹水,眼睛突出,肝脏土黄色,肾脏颜色变淡。

2.2.2 黏孢子虫病

黏孢子虫种类多、分布广、危害严重,缺少理想的防治方法。危害较大的有碘孢虫、黏体虫、单极虫、二极虫和四极虫。诊断方法为初步了解症状和流行情况,然后取病灶部位压片,显微镜下检查。

2.3 由纤毛虫引起的鱼病

2.3.1 斜管虫病

斜管虫多寄生于鱼的皮肤及鳃上,各种鱼类都有发生,多流行于春秋两季水质恶劣和鱼体衰弱时,在夏季或冬季也有发生。少量寄生时对寄主危害不大,大量寄生会导致寄生部位分泌大量黏液,鱼体受寄生虫刺激导致不安,与实物磨擦,表皮发炎和坏死脱落,因呼吸困难而死。患病鱼苗有拖泥现象。鱼病的诊断应根据症状和流行情况,以镜检病原体为主。

2.3.2 小瓜虫病

多子小瓜虫寄生淡水鱼躯干、头、鳍、鳃和口腔等处,布满小白点,有时眼角膜也有,又称白点病。寄生部位常常分泌大量黏液,表皮糜烂和脱落,甚至蛀鳍和瞎眼;病鱼体色发黑和消瘦,游动异常;病灶部黏液镜检可见小瓜虫。

2.3.3 车轮虫病

车轮虫能在鱼的体表和鳃处寄生,部分情况下也在鱼的输尿管、鼻孔和膀胱中寄生。主要危害鱼苗鱼种,严重感染时,鱼体黏液增多,鱼苗游动缓慢,呼吸困难,引起鱼类大批死亡。

2.3.4 由蠕虫引起的鱼病

(1)指环虫病。指环虫寄生鱼鳃、皮肤和鳍上,显微镜观察鳃丝上寄生的指环虫,为乳白色,虫体指状扁平而长,用后吸盘固着在鳃上,身体不断地仲缩运动,试探着寻找食物。指环虫虫体具4个眼点,呈方形排列,两对头器。虫体末端可见圆盘状后吸盘,盘的中央1对大锚钩,边缘有7对小钩。

(2)三代虫病。三代虫有一对口器,无眼点,后固着器存在中央大钩1 对,边缘小钩8 对。胎生,通常是三代同体。三代虫通常在鱼体表和腮上寄生,将令鱼体表和腮进行诸多白色黏液的分泌,导致鱼体原有的光泽丧失,游动不正常。

(3)双穴吸虫病。将寄生有双穴吸虫的鱼眼珠取出,将其放置于玻片,借助显微镜观察,能够清晰看到眼珠内存在活动物,采用解剖针将眼珠水晶体刺破,则可以明显看到随着液体流出了蚴,放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能看到蚴体扁平透明,呈卵圆形,身体前有1个口吸盘,腹面有1个腹吸盘,口器位于吸盘内,下接食道,食道后通过肠子。

2.3.5 由绦虫引起的鱼病

绦虫属扁行动物门,不具消化系统,靠体表的渗透作用吸取寄主的营养。虫体一般为带状,背腹扁平,白色,如面条,体长为几厘米到几米不等。除少数不分枝,可分为头、颈和体节3 部分。绦虫的发育须经过变态和更换寄主,各类绦虫的发育形式不尽相同,但大多数是第一中间寄主为水生无脊椎动物,如剑水蚤和颤蚓等,也有陆生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第二中间寄主为脊椎动物如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等。吉林省常见危害较为严重的有九江头槽绦虫、许氏绦虫和舌状绦虫等,多寄生于鱼的肠道以及体腔内。绦虫病的防治主要是了解其生活史,消灭中间寄主。

2.3.6 由线虫引起的鱼病

寄生在水产动物的线虫有多种类型,主要在鳍条和消化道等组织中寄生。线虫一般是圆筒形,虫体不分节,横切面呈圆形,故又称为圆虫,危害较为严重的为毛细线虫病和嗜子宫线虫病。毛细线虫虫体细小如纤维,前端尖细,后端稍粗大,体表光滑,寄生于鱼的肠道内,主要危害当年鱼种;鲤嗜子宫线虫雌虫多寄生于鲤鱼的鳞片下的鳞囊内,雄虫多寄生在腹腔和鳔内,雌虫体长10~13.5 cm,血红色,俗称红线虫。病鱼鳞片因虫体寄生而竖起,寄生部位发炎和充血,通常出现继发感染。寄生处鳞片的花纹变的不规则,并呈现出红紫色,将鳞片掀起,能看到红色虫体。

2.3.7 甲壳动物引起的疾病

(1)中华鳋病。对鱼类危害较大的是鲢中华鳋,寄生在鲢鱼和鳙鱼的鳃丝末端和鳃耙处,严重感染时病鱼呼吸困难,焦燥不安,在水面上打转或狂游,尾鳍上叶常露出水面,俗称“翘尾巴病”。病鱼鳃上黏液很多,鳃丝未端膨胀成棒槌状,苍白无血色,膨大处淤血或有出血点。

(2)锚头鳋病。锚头鳋主要在鱼的口腔、腮和头部等位置寄生,仅雌性成虫可能长期寄生。锚头鳋在小鳞片的鱼体表,能够出现组织红肿发炎的情况,产生红斑;在大鳞片的鱼的体表,寄生的鳞片通常容易被蛀成缺口,改变鳞片原有的颜色,寄生位置存在充血性红斑,大量寄生时鱼体好像披上蓑衣,又称“蓑衣病”。防治锚头鳋病时,要根据其寿命和繁殖特点,连续用药2~3次,才能彻底根治。

2.3.8 由鳃尾类引起的疾病

鲺病:鱼鲺个体大而扁平,颜色与寄主相仿。危害较大的有日本鲺,由于鲺腹面有许多倒刺,在鱼体上爬动,再加上口刺的刺伤,大颚撕破皮肤,使鱼体受伤甚至出血,病鱼呈现极度不安状态,急剧狂游和跳跃。

3 结语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鱼类寄生虫类疾病种类连年增多,危害越来越大,已引起水产养殖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准确诊断鱼病,根据水质状况,确定用药种类和数量,既达到防治鱼病的目的,减少药害,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

猜你喜欢

病鱼鱼病绦虫
鲫成鱼绦虫病治疗一例
加州鲈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水产养殖中鱼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羊绦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其防治
震撼!屈老师第六期渔医培训班座无虚席,“一滴水诊断鱼病”新增内容惊艳全场
要注重防控2019年春季鱼病的再度暴发
牛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裂唇鱼
四招防止金鱼长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