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2023-09-01陕晋芬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英语教学

陕晋芬

(山西工商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中心环节,让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将“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专业学科课程与教学方式蕴藏的思想政治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多角度多方位育人。课程思政与专业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不同,它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与思想观念,更是转型期中国高校教学发展的客观需求,其核心在于挖掘不同学科课程中思想政治教学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入专业学科,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让高等教育更加立体,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教书育人[1]。在互联网时代,全球化经济联系紧密,英语课程作为高等教育重要基础课程之一,肩负着立德树人的责任。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科,是国民熟知国外文化的重要途径,借助英语语言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递到国外,从而提升国民文化自信。以英语作为课程思政开展的切入点,既能够解决当下国内教育中单方面强调欧美文化传入,忽视母语文化渗透与输出、中西文化交流中不对等、不平衡等现象,更能解决国民中思想内核中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问题,最终实现借助英语“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培养文化自信”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一、课程思政建设与当代中国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英语专业人才在全球化进程中以扎实的基本功底、渊博的知识,同时兼具中西思维模式拥有开阔学术视野,熟知国际事务运作,搭建起中西文化交流国际化之路,让中国能够在世界文化、经济、教育、科技等各项国际事务活动保证交流有效展开。但同时高校英语教学受到传统教育模式与市场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存在培养出的英语人才“精有余而博不足,技能有余而价值不足,国际化有余本土化不足”“过分注重学生的语言技能训练与知识积累,不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思想政治素质”等一系列问题。2014 年5 月上海外国语大学首先提出,新时期外语人才培养观坚持“五个统一”[2]。

二、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内蕴阐释

(一)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建设内核

课程思政内核实现立德树人与育人育才相统一,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培养学生做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这不仅是当前高校各项工作重要原则,更是课程思政下高校英语教学计划制定的最终原则。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就是将各个学科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携手并进,同向同行,最终实现多学科协同育人的目标。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诞生并非偶然,单项学科知识教学方法不再是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新时期高等教育是知识传授、思想价值塑造与能力培养多方位的统一,重新构建高校学科教育体系新模式新结构。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探索学生日常生活的方式,将学生当前的人生遭际与心灵困惑相结合,有意识回应当下学生现实问题,从而实现课程思政中强调的显性教育。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学科承载着“传递人类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与自然理工学科相比,英语学科中更方便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用中西文化对比和批判性思维阅读与写作教学形式融入日常教学环节,从而有效传递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英语作为一种世界各国通用语种,自身特性就是传递西方欧美国家文化与民族价值观,同时作为一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课程,应当充分挖掘语言教育的文化价值作用,帮助学生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形成正确的“三观”。

(二)立德树人是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全新的界面”[3]。德育乃立人之本,借助德育这一重要载体融入到高校专业课程之中,是当下课程思政建设与高校专业课程多方位融合的一个关键点。传统英语课程教学注重语言的“技巧”和“求道”,这种取向让英语课程教学脱离教育的本质,英语课程中的德育价值逐渐流失,最终产生的结果让英语教学把对学生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分割开来。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腾飞,大学生的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愈发重要。英语教师应当挖掘英语课程中德育因素,将立德树人教学使命烙印在自我思想层面,并不断推进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上。

(三)人文精神是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支撑

人文精神不仅是高校在学科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探究人类生存奥秘价值所在。英语课程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它以中西文化交流沟通作为基准,并非为单纯学习表层语言技巧与考试过级而存在。人文精神是强调人文性、科学性与创造性统一,在教育中注重个体精神发展,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理性思考能力、健全人格的发展和创造能力。人文精神肯定人性与人的价值,注重个体精神发展。在汉语文化背景下,开展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跨文化交际活动,高校英语教学中贯穿人文主义精神,它支配人们跨越自我母语界限,用一种全新的语言观念从事语言活动[4]。正如著名语言学家潘文国教授指出的观点:“语言的基本属性只能从人文学科的角度去着手研究,这是人类认知世界及其进行表达的方式和过程。”[5]英语语言围绕人文精神正是课程思政中强调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内核,培养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与精神境界。

(四)价值引领是高校英语课程的核心

英语教学以中西文化作为载体,一方面,从课程思政融入具体内容的教学来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西文化交流课程教学,有效地展现课程思政价值先锋性;另一方面,从英语教学的抽象层面来看,课程以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作为标尺,有效地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当代大学生思想流动决定未来社会价值导向,作为大学生的他们正处于人生成长的“临界点”,需要狠抓此节点思想教育。由此看来,思想政治价值引领可谓是高校英语教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点。

三、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难点

(一)英语学科知识与课程思政互相融合之难

英语专业学科知识侧重点在于“技能”与“文化”传输和交流,而课程思政注重育人的“真善美”结合。如何在英语专业学科融入“真”,如何在知识传输上注重“善与美”,成为当下困扰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首要问题。英语专业学科知识教学,注重语言口头技能,逐渐掩盖语言背后所蕴含的德育价值追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作为一门高校公共基础必修课,教学内容较为严肃,而高校英语课程偏向语言类,二者联系不够紧密,从而导致思政教育与英语专业课游离于“两张皮”的状态。

(二)教师“传道授德”之难

教师是连接课堂教学与学生之间的纽带,课程思政需要围绕教师教学展开。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建设之下的教师不仅具备扎实专业知识,更需探究蕴含在英语学科知识背后所社会德育价值。如何处理好知识教学与德育育人之间关系,这就需要运用当下习近平总书记所讲述的“人才辩证培养方式”,英语文化知识中所蕴含的“德”有助于语言文化知识传播,同时英语语言文化知识需要服从人才教育培养之“德”,才能培育出德才兼备的英语专业人才。纵观当下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仍然以英语等级考试与学生参加英语竞赛成绩作为衡量英语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教师一方面对学生“授业”,另一方面还需加强德育教育。反观当下英语教学实际,部分英语专业教师不重视挖掘课程中德育元素,甚至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德育内容用一种碎片化形式呈现,同时选取课程内容也是迎和当下学生喜好,不重视课程内容的思辨。语言是传递文化的重要载体,英语更是跨国文化通用语言,紧紧贴合欧美国家民族文化与实现观念,当代大学生对以英语文化为代表西方文化尚且缺乏应有自我认知,更谈不上对文化思辨。

(三)协同育人机制下英语教学的课程思政建构之难

高校英语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是将英语专业学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双向并行,最终实现思政课程与英语教学协同育人的教学目标。纵观当下高校英语教学工作,一方面,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中师资队伍、课程规划、教学方法等方面不够完善;另一方面,协同育教学运行机制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英语课程团队协同育人工作理念“淡”。课程思政是一项庞大工作,不仅是一门课程,也不仅是一项简单的教学活动,而是将思政教育教研融入英语课程教学与改革各个工作和环节。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开展课程主体包含教师、学校各个部门以及相关人或者组织,他们在课程思政工作、改革与教学中对思政理念内涵理解不够深入,导致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多方位联动呈现一种静态与割裂。其次,英语课程团队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之“粗”。英语课程团队在开展协同育人缺乏应有建构机制,整体团队建设不够完善。

四、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策略

(一)合理规整课程教学,英语与思政有机相融

合理规划英语课程思政教学,首先须提升英语课知识与思政教学理念融合水平,充分挖掘英语课程知识体系中思政元素,对整体的知识框架进行分类与梳理,充分挖掘与思想政治相融合契合点。充分利用教材基础上对思想政治元素进行有机融合与渗透,同时结合学生的喜好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实践,让思政教育从“直白说教”变为“潜移默化”。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1》第六单元中的青香蕉为例,讲述当地人用青香蕉补漏水汽车水箱,从而探讨世界为中心的故事。课文主旨是跨文化交际邂逅,让学生随着作者观点了解他族文化的态度与情感认知。导读部分中教师可以分组讨论青香蕉是什么,围绕“What do you think of green banana”这一问题,借助mind-map(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答案关键字,读青香蕉的特点整体作出归纳。借助对青香蕉的探讨,让学生发现不同民族对其理解完全不同,每个民族都有类似青香蕉文化并作为本民族文化瑰宝。接下来可以进行主题教学延伸,教师提出“What do you think of cultural shockand cultural confl icts”和“What attitude shouldwe hav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展开讨论,中国有各式各样民族文化,如汉字、汉服、长城等。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针对regionalism(地区主义)、chauvinism(沙文主义)与patriotism(爱国主义)的对比分析,结合中外发展现实,树立学生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观,宣扬和平友爱理念。我国在顺应全球化进程中结合“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充分运用语言文化技巧与技能,在学习交流中树立学生的文化民族自信心,坚定自我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6]。

(二)加强“思政”队伍建设,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以“大思政”概念和格局统领英语专业教学,立足于以思政对英语专业课程的“价值引领”,让英语教学在“润物无声”课堂中进行全程、全员、全方位的育人。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繁杂而系统的教学工程,在庞大工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就是教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即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加强思政师资队伍建设,以教师自我魅力沁润学生的心脾,搭建起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桥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1.师资攻坚。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建设改革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能建成一支具有高素质思政意识英语专业教师队伍。首先,教师定期开展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课程研讨,探讨如何运用当下英语专业教材,如《基础英语》《西方文化概论》《大学综合英语》,注重顶层设计,从教学大纲开始,根据高校课程思政总体规划与要求,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标准等方面进行周密的部署与系统的考察,找准英语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契合点,确保英语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的教学原则和要求相统一。其次,加强英语专业教师协同备课,邀请思想政治部教师定时定点与英语教师展开交流学习,让英语专业学科教程与思想政治课程互为补充。思政教师与英语教师的协同备课交流机制,既能克服英语教师自我学科理论中思政理论与思政育人能力不足而出现教学短板,还能因地制宜与思政教师互通有无,拓展英语教师专业教学思路。最后,英语教师需要借助新媒体平台及时掌握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结合教材进行有效筛选,从而在英语教学中嵌入更有话题性与吸引力的议题。通过“师资坚攻”让英语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中思政教育意识和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打造出一支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团队[7]。

2.加强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训练与培养。文化离不开思辨,思辨核心是批判与接纳。从改革开放至今四十余年,西方现代文化如潮水渗透于我国社会各个角落,改变着我们生活方方面面,对大学生思想起着重要的影响。从80 后到90 后、00 后的三代大学生受西方文化思想影响较深,当今大学生以00 后为主,80 后与90 后早已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对西方文化有着独立的认知,而00 后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接受信息更为多元,但因为他们年轻,面对复杂环境还缺乏一定应对能力。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进行语言文化教学时结合课程加入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英语能力,更能从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与公民人格等方面,借助语言文化教学融入思想政治元素。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会直接与英语文章面对面,学生难免与文章作者在思想意识形态、生活背景、民族立场等方面发生思想上的冲撞,此时,教师就需要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与训练。

以郑树棠编著的《综合英语教程(2014 版)》第三册第三单元为例,讲述跨国婚姻中的家庭矛盾,课文从第一人称视角讲述外国媳妇与中国婆婆之间发生趣事,文章以中西家庭观念、夫妻关系与婆媳关系之间矛盾作为讨论点。最后作者提出一个问题“中国婆婆会主动换尿布吗”,其目的是引发读者思考中西文化之间差异,其差异核心在于我国传统文化中对老人孝顺的道德观。中华民族倡导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当中国婆婆老了,嫁给中国人的外国媳妇是不是有照顾婆婆的责任。这个问题成为引导学生开展思政讨论与辩论最恰当的议题,教师引入中国家庭中婆媳矛盾作为课文补充。在西方文化中,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子女必须赡养老人,老人通常会入住养老院或者独自居住,子女与孙辈若赡养老人,还能获得酬劳。这与中华民族中“百善孝为先”思想观念形成鲜明对比。教师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同时各个小组之间互相收集彼此的观点,基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价值观进行综合讨论。但也有学生提出不能“愚孝”,例举当代长辈催着子女结婚生子,但社会生存压力让现在年轻人喘不过气来的事例。但也有学生提出当代社会文化多元,既要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也需用辩证批判思维认识西方文化。通过课文阅读引入思政元素,教师用合适方式结合当前社会实际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而不是把教学目标放在文章语言文字层面。引导学生从自我认知层面和知识经验、学习经验、社会生活文化背景,结合当前我国发展情况与社会价值观进行全面而辩证的反思,从而评估作者论点,最终让学生得出合理判断。

(三)加强顶层设计,建构协同育人

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庞杂的教学体系,整体教学体系改革仅依靠教师个人投入是不够的,需要健全管理机制与工作机制,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个部门,才能全面推行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工作的展开。以“基础英语”课程为例。首先,针对“基础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确立以“立德树人”为育人目标,确定总体课程规划与要求。注重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课程落实、教学项目等各方面的顶层设计,合理分配教学资源,为“基础英语”的课程思政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打造学科建设领导团队,对课程的教学改革作全面有效引导。学科建设领导团队要分工明细,从相关行政领导干部与管理人员、专任教师明确各自专业任务,互相配合,共同学习课程思政建设的文件,从所在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合理协商,征集意见,进一步规划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与标准[8]。

五、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建设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作为教师需要认清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英语课堂体系,让课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场地,创新教学手法,更新教学内容,建立一支高素质思想政治英语教学团队,为更好地推进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英语教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