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路径探微

2023-09-01陶敏

成才之路 2023年23期
关键词:文化修养高校思政课道德修养

陶敏

摘要: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思政教学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道德修养、家国情怀有着积极的意义,能够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文章立足高校思政课教学实际,分析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并指出教师应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实践教学之中,以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校思政课;教学;路径;文化修养;道德修养;家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3-0005-04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各环节。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结合思政课教学需求和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手段,确保将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成要素多样,从意识形态来看,其主要包括儒家文化、墨家文化、法家文化、兵家文化、杂家文化等多种文化意识形态,从内容来看,其主要包括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曲艺、国画、对联等[1]。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极大地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意识,“吾日三省吾身”的自省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向善理念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形成评判是非曲直的判断能力,养成自强不息、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与归属感,强化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教师将苏武、文天祥等杰出人物的事迹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强化思政课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路径

1.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设计,确定思政教学方向

课前明确思政课教学目标与流程,做好不同教学流程的衔接规划,是确保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2]。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教师需要提前做好教学设计,预设传统文化的融入路径、融入方式、融入细节等。教师应综合分析思政教学的方向、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学的意义,并从多个角度出发不断完善教学设计,为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确定方向。

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应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如让学生掌握物质、意识的定义,物质决定意识的世界观及方法论,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等。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应考虑传统文化融入本课教学的路径,并完善教学设计。首先,教师应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如国画文化、书法文化等。然后,教师应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方案,如围绕“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设计书法文化教学方案,通过呈现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书法名作为学生展示不同物质条件下书法家的意识形态和作品风格,使学生在了解书法文化的同时对“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形成深刻的认识。

2.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内容,丰富思政教学内涵

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教育、政治教育价值[3]。思政课教师应整合传统文化育人资源,并根据高校思政课教学实际需求、课程教学主题筛选和整合相应主题的传统文化育人资源,以丰富思政课教学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古典诗文融入教学内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古典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言简意赅、意蕴丰富的特点。将古典诗文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政学习视野,使学生在品读古典诗文的过程中积累文学知识和历史典故,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教师可以通过用古典诗文举例说明、引申解释的方式强化学生对思政教学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思政学习水平。以“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融入古典诗文。比如在讲解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之间的关系时,可以将《孟子·离娄下》中的“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等语句引入课堂,使学生明确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是有精神追求,应学会用道德理性、精神品格对自身的欲望进行引导和控制;在讲解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时,可以将孔子《论语·卫灵公》中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和张载《横渠语录》中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引入课堂,以此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在讲解道德修养方面的内容时,可以将老子《道德经》中的“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引入课堂,以此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这样,学生就能在了解更多古代先贤的同时,与其进行超越时空的对话,得到人文素养和思想水平的提升。将古代经典诗文融入思政课教学,可以丰富思政教学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古代文化的同时提升人文素养,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思政教学内容的感悟。

(2)民俗文化融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民俗文化是对民间民众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泛指一个地区内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习惯[4]。将民俗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家乡、祖国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可以将具有民俗特色的资源应用于思政课教学,通过演绎、讲解等多种方式强化学生对民俗文化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引入课堂,通过讲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内涵、风俗等内容,强化学生对家乡、祖国的情感,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比如,教师可以将春节文化引入课堂。首先,教师可以围绕春节与学生展开对话,引导学生说出对春节的认识,如春节是合家团聚的节日,是中华民族非常隆重的传统佳节。接着,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与春节相关的内容,如春节的传统活动包括扫尘、贴春联、守岁、拜年、放爆竹等,春节的节日饮食包括腊八粥、年糕、饺子、春卷等。这样,学生就会联想起过年时合家团聚的场景,进而厚植家国情怀。民俗文化的融入,可以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学习思政知识、了解民俗文化的过程中形成家国情怀。

(3)工艺文化融入教学内容,提升学生文化自信。民间手工艺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主要构成内容,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5]。我国的工艺文化博大精深,包括陶瓷文化、染织文化、剪纸文化、玉器文化等。教师将工艺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欣赏和品鉴工艺文化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教师将剪纸工艺融入思政课教学时,可以边介绍剪纸文化边进行文化自信教育。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剪纸工艺的形成与发展,并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如人们使用镂空雕刻的技法制作工艺品,人们使用剪纸方法在金箔、皮革、绢帛上剪刻纹样,让学生充分感受剪纸工艺品独特的美。教师还可以介绍民间剪纸艺术家李宝凤在剪纸方面取得的成就,并为学生呈现《沙舟》《大观园》等立体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这些作品的艺术美及其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充分感知剪纸艺术所含有的文化之美、思想之美、情感之美,从而提升文化自信。

3.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过程,强化思政培养效果

教学过程指的是师生双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的系列活动,包括呈现新知、讲解新知、习题训练等。要使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教师就要将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通过持续渗透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强化思政育人效果。

(1)利用传统文化进行教学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好新知导入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导入过程,通过多元化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新知教学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新知教学的主题、目标不同,教师进行课堂导入的方式也应有所区别。教师要注意根据文化特征使用文字、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导入,确保学生的思政学习兴趣被真正激发。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的教学为例,进行“正确认识人的本质”“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人生观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等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传统文化内容,进行课堂导入。比如,教师可以播放《孔子》这一影片的片段,让学生了解孔子的事迹,使学生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体会孔子的伟大抱负,了解孔子为实现自身理想所付出的努力。观影后,教师可以与学生展开讨论,并顺势引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另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口述、文字展示、真人演绎等方式进行传统文化的课堂导入,使学生产生思政学习兴趣。

(2)利用传统文化讲解教学重点,提升学生思政学习水平。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学生对思政教学重点、难点、疑点理解不到位的情况,这会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具有较高的育人价值[6],教师应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政育人内容,并将其作为辅助教学材料用于思政课教学,通过讲解、对话探究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内容,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思政学习水平。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一门课的教学为例,进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等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应用传统文化解释抽象的思政理论,帮助學生理解相关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引入《庄子·秋水》中的濠梁之辩内容,如“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然后以“人应怎样去认识事物”为讨论中心,与学生就上述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让学生认识到事物本身的相对性、认知事物的复杂性、认知过程的变异性等,进而使学生了解认知事物的不易与准确判断事物的困难。这样,学生就会加深对思政课程相应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提升思政学习水平。

(3)利用传统文化进行练习教学,培养学生应用素养。高校思政课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念、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观念为育人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营造学以致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学会从“用”的角度反思所学内容,从而强化思政教学的育人成效。教师可以结合传统文化的经典案例进行练习教学,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案例、组织学生解决案例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逐渐培养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能力。以“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的教学为例,进行国际形势政策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李斯《谏逐客书》中的内容设计练习题目,如“‘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你能结合战国时期的实际情况,解释张仪所提出的‘连横破纵的意义吗?如果你是张仪,基于当时的情况,你能想出哪些方法帮助秦国走向强大?”这一案例分析题有助于学生基于形势展开分析,学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通过“形势与政策”的学习进一步锻炼客观分析国际形势、国际关系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素养。

4.传统文化融入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实践教学活动,能够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悟,使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应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将传统文化育人内容融入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身体力行的过程中了解中华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从而形成较高的综合素养。

(1)基于传统文化组织演艺活动,升华学生思政学习情感。为学生创造劳逸结合的学习环境,是促进学生持续学习的关键。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挖掘思政课教学的趣味因素,融入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组织演艺活动,借助演艺活动赋予学生积极的思政学习体验,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情感。教师可以围绕思政课教学的主题组织演艺活动,将传统文化内容融入演出项目,以此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升华学生的学习情感。比如,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歌唱演出项目,组织学生演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清平调》等,让学生在演唱古诗词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古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再如,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品表演项目,让学生根据《负荆请罪》《苏武牧羊》《穿井得一人》等故事进行小品表演,使学生在演出过程中学习传统文化中知错就改、不畏强权、忠贞不屈、客观分析等品质。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演艺活动过程中体会思政学习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升华思政学习情感。

(2)基于傳统文化组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目标之一。如果教师只向学生灌输与社会责任相关的知识点,则很难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为此,教师可以基于传统文化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积极渗透责任教育,使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感悟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明确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从而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教师可以结合传统文化的育人要素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悟思政教学内容、应用思政教学内容,从而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以务农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给不同学生安排不同的任务,如挑选种子、翻土、播撒种子、浇水、施基肥、除草等。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农耕文化,如聚族而居、精耕细作的农业生活生产方式等,增强学生对和谐、环保、低碳等现代生活理念的理解,使学生在务农活动中认识到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从而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课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对提升学生的文化水平、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与家国情怀有积极的意义。在实际教学中,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基于思政课教学实情,合理规划传统文化的教学融入路径,保证传统文化很好地发挥立德树人作用,强化思政课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注意传统文化在课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配置、课程教学流程、活动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中的融合情况,从多个角度出发落实文化育人工作,使学生在广泛学习、广泛探索、广泛参与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与政治素养,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胡珊珊.地方特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模式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2,43(11):120-123.

[2]田瀚麟,尹燕.高校思政教学开展红色教育困境与路径[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02):27-29+58.

[3]马光焱,张心悦.高校思政教学与“工匠精神”培育的融合路径探索[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6(02):26-29.

[4]郑曼.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措施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38(03):134-136.

[5]武卓辉.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视域下的高校思政教学实践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03):92-93.

[6]李铃.高校思政教学创新性策略探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09):94-95.

Exploration of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o Min

(Xuelian Mountain Campus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54, China)

Abstract: Traditional culture contains rich resourc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egra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cultural, moral, and national sentiments, and can cultivate excellent talents with both moral and talent for the country. Based on the actu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gra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and points out that teachers should organically integrat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process, and practical teach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and talent culti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teaching; path; cultural cultivation; moral cultivation; patrioticsentimen

猜你喜欢

文化修养高校思政课道德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化修养之初探
音乐是文化修养中不可缺少的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