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泛娱乐化”时代恋爱类综艺的发展模式
——以《怦然心动20 岁》为例

2023-08-31何思翰

新疆艺术 2023年4期
关键词:娱乐

□ 何思翰

《怦然心动20 岁》节目概念性海报

在“泛娱乐化”的时代,网络媒体因其及时性、便捷性和海量化等特点深受大众喜爱,因此其“泛娱乐化”程度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影响性更加明显与不可控。研究如何规范和引导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并加以扬弃,将有助于文艺节目的制作、传播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全局相统一,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关于文艺事业的部署要求。本文以青春旅行社交类综艺节目《怦然心动20 岁》为例,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年轻群体对婚恋观、人生观以及审美和情感需求的变化,尝试分析该类节目的模式,建构内容积极健康的输出方式。

一、综艺节目的“泛娱乐化”

(一)“泛娱乐化”的概念

娱乐是人类追求快乐、缓解生存压力的一种天性。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生活的压力使得人类更倾向于选择舒适和轻松有趣的精神享受,从而获得精神层面的慰藉。“泛娱乐化”是当前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它依托现代传媒和信息技术的传播手段,将各领域的人物及事件进行娱乐化修饰,以“能否取乐、吸引大众”为追求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文化背景内容的严肃性。①“泛娱乐化”是包含在后现代主义文化下的一种趋势,人们不再以崇敬之情审视文化,而是沉迷于折衷主义与符码混合的繁杂风格之中,对文化内容缺乏深度理解。

“泛娱乐化”不仅仅是一个理论上的概念,我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在这种环境中不断被解构。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首要来源,网络媒体的及时性、快速性、便捷性和海量化等特点,深受大众的喜爱,因此其“泛娱乐化”程度与传统媒体相比更具有明显性和不可控性。随着中国城镇居民文化娱乐内容人均支出增长,中国的泛娱乐化行业市场规模在过去五年间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2017-2022 年中国泛娱乐市场规模资料(中商产业研究院)

(二)综艺节目“泛娱乐化”的特征

1.碎片化的内容生产

当下的互联网是“内容为王”②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如何在碎片化时代准确有效地抓住“网感”③,是各大视频网站的普遍诉求和发展前提。年轻化受众群体组成了互联网大环境下网民的核心,恋爱观察类综艺节目(以下简称“恋综”)普遍面向这一群体,碎片化的内容拼贴更符合这一群体的欣赏习惯和文化需求。恋综还具有的强大感知当下热点内容的特征,能够将网上出现的热点话题、热门事件及其关键词第一时间融入节目当中,这种敏锐的感知力不仅符合互联网碎片化内容的发展规律,也更贴合当代年轻人精神诉求。

2.多元化的传播平台

“恋综”普遍由网络视频平台制作,在地方卫视和网络平台双渠道进行播出。如《怦然心动20岁》,定位为20 岁群体的青春旅行社交真人秀,在优酷、江苏卫视等多平台同步播出,是一部非典型的“恋综”。与传统“恋综”相比,《怦然心动20 岁》首次将焦点放在20 岁毕业生群体,通过10 位少年在节目中展现出的多元文化标签、真实情感反馈、错综人际关系、特立独行的魅力等特征,深度挖掘并绘制出一幅20 岁青年群像。《怦然心动20 岁》虽为“恋综”,却不只关于爱情,还包括了友情和自我成长等青年人普遍关心的元素。因其主题上的别致和内容上的创新,让观者既是在看嘉宾,也是在看自己。《怦然心动20 岁》的这种典型性彰显了当下“泛娱乐化恋综”的一些普遍特征要素。

“恋综”在网络平台的热播,也突显了新时代媒体的多矩阵联动特征。除了多元的播放平台外,在社交平台上,也可以让观众很好地参与到节目中,增强了用户黏性。如建立节目官方微博账号来规范和引导受众反应和言论,派遣发言人参加粉丝集会,推销新作或澄清负面消息。此外,观众可以在社交网络平台持续关注节目嘉宾的动态,在微博平台加入“主题超话”,从而拓展受众对综艺节目及其嘉宾的情感社交投入。《怦然心动20 岁》还建立了官方抖音号,剪辑发布有热度的节目桥段,使其能够被不愿花费较长时间“追剧”的观众群体以“短、频、快”的方式进行接收。

3.娱乐化的大众需求

“恋综”出于节目需要,普遍过度追求浮夸或搞笑的形式,极力满足大众娱乐化的需求,忽视内容的真实性与意义。这很可能导致年轻受众价值观的扭曲与人文素养的缺失。在网络技术和资本的推波助澜下,这些“恋综”还可能有意或无意地进行了错误价值观的输出,使拜金主义④、享乐主义⑤等错误的价值观被年轻受众所接受。

二、国内泛娱乐化“恋综”的发展阶段

(一)1.0 时代(1988 年至1998 年):以相亲类为主

最早的国内“恋综”可以追溯到1988 年,在当时,由山西电视台制作并播出的《电视红娘》成为国内相亲类综艺的先锋。此后,又出现北京电视台打造的《今晚我们相识》,每期多位嘉宾齐聚舞台,通过自我介绍、游戏互动、才艺展示等环节测试彼此的契合程度。在节目中,自我介绍变得简略,玩游戏与展示才艺成为“重头戏”,最终,双方牵手即为“配对”成功。作为一档相亲服务类节目,节目组还会组织线下相亲活动,节目主持人的作用也从屏幕内延伸至屏幕外,有时也会为通过节目成功牵手的新人提供婚礼主持服务。

国内“恋综”发展历程及其内容特征(表格来源:笔者绘制)

此后,还有《玫瑰之约》《男女当婚》《心心广场》《谁让你心动》等节目相继推出,却又接连停播,电视相亲节目热度开始逐渐消退。

(二)2.0 时代(2009 年至2017 年):以交友类为主

2009 年,江苏卫视推出的《非诚勿扰》节目,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现象级综艺。节目中抛出的一些话题,使人们开始思考恋爱主体双方的关系,关注婚姻中更为现实的问题。节目突显了男女嘉宾的个人背景与家庭环境差异,着眼于当代年轻人婚恋观、家庭观的转变,成为一档极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婚恋交友类综艺节目。此后,《爱情保卫战》《相亲才会赢》《非常完美》《百里挑一》《全城热恋》等交友类综艺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观众逐渐开始以“吃瓜”的心态观看这些节目。

2014 年前后,湖北卫视的《如果爱》用明星取代了素人。国内的交友类综艺节目也纷纷转型为以《如果爱》《我们结婚吧》为代表的明星恋爱综艺真人秀,同一时期出现的还有《一路上有你》《鲁豫的礼物》等明星夫妻旅行类节目,但此类节目无论是在真实感,还是戏剧性上,都略显欠缺。

(三)3.0 时代(2018 年至今):以恋爱观察类为主

2018 年3 月,韩国恋爱观察类综艺《Heart Signal2》首播。尽管该档节目的第一季已经在2017 年播出,但直到第二季该节目才开始在国内引发广泛热议,也使得观看现实世界的“狗血戏码”开始成为恋爱类综艺节目的“关键帧”。同年,腾讯视频购买其版权,推出了《心动的信号》第一季。在节目形式上几乎完全复刻了这个韩版“恋综”,包括在恋爱情节之外,掺入“推理”类元素,猜测“素人”嘉宾的关系走向这一最大的看点。

此后,爱奇艺、优酷、芒果TV 也相继推出《喜欢你我也是》《我们恋爱吧》《恋梦空间》等类似的“恋综”节目。嘉宾和受众群体开始向不同年龄段发生迁移。除了上文提到的聚焦20 岁群体的青春旅行社交综艺《怦然心动20 岁》,还有由腾讯视频和米未联合出品的,主打年轻人约会交友的《请与这样的我恋爱吧》等。

三、“泛娱乐化”时代“恋综”的创新模式

(一)以婚恋观等社会热点话题为依托

年轻人的婚恋心理一直是热门的社会话题,“晚婚”等社会现象与年轻人的“婚恋观”密不可分。在“恋综”节目中加入不同参与者的讨论,提出不同的观点、观念,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节目的社会责任感。如《怦然心动20 岁》第二季中的心动留言片段中,“理智又清醒的小吴”对感情的看法便引起观众对“恋爱会改变自己的利与弊”这一话题进行讨论和反思。同时,在节目“观察室”环节中,现场观察嘉宾还针对视频内容中出现的社会热门话题进行深入讨论,增加了节目的吸引力。

如《怦然心动20 岁》这种具有一定反思能力和现实指导能力的“恋综”,观众不仅可以沉浸和代入其中,还可以以节目为“镜”,产生共情。此外,当下的“恋综”节目善于挖掘当下社会的“情绪点”,加入更多关于两性关系的议题,尝试把感情生活放入社会与家庭生活维度中加以观察,较之以往的相亲交友类节目,现在的“恋综”在单纯的爱情之外,加入了很多不同社会关系下人生、自我的审视,尝试从个人横向与社会纵深角度,拓展婚恋类节目的社会价值。

(二)以当代青年群体情感需求为引导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自身的情感需求。“恋综”类节目的兴起,满足了新时代年轻观众的这种情感需要,其能够调动起观众的情绪,使观众产生代入感。对喜欢的个人或“CP”⑥会进行持续性关注,一边“嗑糖”⑦一边盼望着他们能有好的发展结局。“恋综”所折射出的人们对情感的渴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据《2021 当代青年婚恋状态研究报告》⑧显示,国内20 岁至40 岁的人群中,有55.5%的人目前为单身,其中有34.6%的人从未谈过恋爱。“不会爱、不敢爱、不想爱”成为当下年轻人的典型情感状态。当理想中的恋爱被现实条件阻隔,年轻人便会选择“云恋爱”⑨。无疑,观看“恋综”节目便是“云恋爱”的一种形式。这和喜欢却没办法养宠物的年轻人会选择的“云吸猫”“云养狗”一样,“恋综”可以让年轻人感受到恋爱的甜蜜酸涩,同时也不用付出和承担相对应的责任。由此不难发现,“恋综”能够热播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满足了青年人的真实情感需求。这些青年人观看“恋综”,通过节目中的“嘉宾”实现自己的情感需求,成为互联网时代青年人满足自身爱情向往的一种“泛娱乐化”方式。

2021 当代青年婚恋状态研究报告(极光数据)

(三)以满足观众代入感为目标

“恋综”在选角时会有针对性地选择既具有“普适性”又具有“典型性”的男女嘉宾,如《怦然心动20 岁》第二季的周欣然,她自我介绍时称自己为“美丽大板砖”,这显然契合当下“搞笑女”的人物标签。不同于明星的人设包装,大众男女嘉宾性格相对复杂且真实,观众可以在这些嘉宾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更容易带入角色去思考日常生活中的恋爱技巧和人际交往策略。而对于“恋综”男女嘉宾的微表情、微动作的观察与讨论,也能为观众提供可以参照的恋爱经验。

综上所述,观看“恋综”可以看作是一种低成本观察他人情感生活的途径,观看者不需要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就能看到其他人的恋爱经历,窥探他人在恋爱中的情绪变化,了解当下其他人的性格特征、婚恋观、社交技巧,从中找到代入感,满足个人求知、围观、猎奇等综合心理需求。

四、“泛娱乐化”对于“恋综”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推动节目制作水平提升

近两年来,我国综艺节目的制作环境在综艺行业的创新和改革中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不少卫视频道和视频平台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刺激节目的提升和创新,专业的节目制作机构也得到迅速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恋综”节目制作水平的整体提升,不仅节目定位更加准确,节目的目标人群也开始向特定群体做出收缩。如针对未谈过恋爱人群的《没谈过恋爱的我》,针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怦然心动20 岁》等。但其他“垂类”节目⑩的“恋综”也不会面临受众流失的局面,反而会给观众带来更为新鲜的视角和观感。这也是“垂类”“恋综”区别于其他节目的重要特色。如芒果TV 推出的《女儿们的恋爱》、腾讯视频的《心动的信号》等,各大视频平台在自制“恋综”方面持续发力,逐渐形成了带有自身标志性的综艺IP(知识产权),网络视听平台的非线性播出模式也使之能够承载更加庞大的节目体量。同时,网络媒体通过深挖年轻群体个性化需求,进一步丰富了国内综艺节目类别。

2.提高节目跨界合作能力

综艺节目与电影、音乐、游戏等结合形成了“泛娱乐化”产业链,实现跨行业、跨媒体合作共赢的良性循环。综艺节目的经济效益和商业价值不仅体现在收视业绩和广告收入上,也在产业的共同发展中得到了进一步显现。“泛娱乐化”模糊了游戏圈、娱乐圈、动漫圈与文学圈之间的界限,如在综艺中出现的音效、喜剧性文字,以及在综艺节目中融入的游戏式推理等等。经过多年发展,如今的综艺节目可以说已经呈现了观众理想中的泛娱乐化状态。

(二)负面影响

1.歪曲观众对现实世界的真实认知

娱乐世界是虚幻的,离现实世界是遥远的,虚幻的美妙不全是现实的美好,一时的欢乐也不是终生的欢愉。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决定和处理问题的具体观点,都是由其世界观所决定的,正确的世界观是客观地反映世界的本质和一般规律,它需要人们理性地思考,艰辛地探索。若过度陷于大众娱乐生活中,把用于认知世界的时间用于消费娱乐,就失去了探索世界和人生的机会,产生对世界的错误认知。所谓玩物丧志,就是“泛娱乐化”所带来的结果之一。

2.物化观众对于精神内容的需求

“泛娱乐化”输出的享乐主义、物质主义、拜金主义等,吞噬生活内涵、曲解生命意义的价值观念,对人的精神需求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当下的年轻人也变得越来越“物质”,丧失了超脱物质需求的感受与想象力,思想和行为都被禁锢在物欲当中,精神生活被摧毁的过程中,极易导致急功近利、浮华虚夸的社会风气盛行。精神观照不断被物化的需求所替代,生活也将黯然失色。当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对“勤劳”“吃苦”“拼搏”的优良文化嗤之以鼻,在“泛娱乐化”的网络炒作下,走捷径赚取金钱或名声成了很多年轻人的真实想法。浮夸之风盛兴,谣言在网络上泛滥,为了博取流量,可以无所不用其极。这种环境下,当代年轻人在无形的虚拟世界中饱受精神污染,缺乏正确精神底蕴的文化累积。

3.促使观众审美能力日益趋同

在“泛娱乐化”的影响下,“恋综”节目开始趋向于以娱乐为主的“去理性化”,由此导致观众的审美能力下降,从“审美”走向“审丑”。同时,内容缺乏创新、同质化严重、网络热梗盛行等也是“泛娱乐化”带来的现象,大批“网红”潜移默化地引导观众的审美观,将审美活动功利化,审美追求庸俗化,弱化受众基于自身感受的审美创造力,逐渐习惯以他人眼中的“美”为标准。

如果同类型的综艺节目大量出现,总是给受众提供雷同的审美内容,就会造成审美疲劳,进而促使审美进一步单一化。据统计,2022 年度热门“恋综”节目超过十部,虽选择嘉宾的侧重点不同,但是综艺的主体形式大多雷同,娱乐化程度较高,缺少丰富的文化内容,这也是“泛娱乐化”“恋综”大行其道可能给社会带来的问题之一。

五、结语

综上所述,当下中国年轻人的婚恋观有太多可以挖掘的话题和看点,这些都可以延伸出更深入的探讨。从政策层面来看,2017 年4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 年)》,将青年婚恋作为青年发展的重要领域,明确了目标任务,制定了发展措施。为推动《规划》有效实施,健全青年婚恋的社会支持体系,共青团中央、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青年婚恋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加强婚恋咨询与指导。加强对青年恋爱交友过程、婚姻家庭生活的心理和行为指导,在帮助青年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加强青年价值引导、促进青年健康发展。而以《怦然心动20 岁》为代表的“恋综”节目紧跟时代热潮,满足当下年轻群体对婚恋观、人生观的审美和情感需求,从节目的模式和内容上建构了积极健康的输出方式。

但不可否认,“泛娱乐化”下的“恋综”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各大平台的“恋综”存在着大众嘉宾参与节目抱有功利心、嘉宾选择过度精英化、明星观察环节嘉宾发表不当言论、节目后期为制造看点而恶意剪辑等问题,有关部门应对该领域进行正确引导,进一步规范国内综艺节目的内容形式。

在笔者看来,在“泛娱乐化”的时代,对于“恋综”的未来发展,在制作上保证不失真的原则下,可以多转换视野、拓展主题、吸纳不同身份的嘉宾集思广益,尽可能把“中国故事”讲好。此外,“恋综”类节目也应不断创新节目形式,打破同质化的固态思维。在内容设置和制作上摒弃一味地追求轰动效应和眼球经济,在产出过程中增加节目深度,拓宽节目广度,积极拓展多元化传播渠道,在关注节目热度和收视率的同时,兼顾节目的社会责任,输出更多引人深思的正确价值观内容,使“恋综”节目符合时代之声。

注释:

①胡慧河:《网络“泛娱乐化”现象及其有效治理》,载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 年4 月31 日。

②1990 年由美国著名传媒集团维亚康姆公司董事长兼CEO 萨姆纳·雷石东首次提出。

③指及时捕捉“热搜词”,使之成为重要的信息扩散节点进而制造影响力和传播力的能力。

④指盲目崇拜金钱、把金钱价值看作最高价值、一切价值都要服从于金钱价值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⑤指将享受玩乐作为人生的根本欲望和追求,并且不择手段地去实现和占有。

⑥英文全名为Coupling,指动画、影视作品粉丝自行将片中角色配对为情侣。

⑦指男女之间在一起很甜很般配,让粉丝们无法自拔。

⑧极光:《2021 当代青年婚恋状态研究报告》,腾讯网,2021 年8 月17 日。

⑨网络用语,指因条件所限尚未或不符合条件的人群用围观或分享方法满足自身,也称“过干瘾”“过眼瘾”,是现代版的“画饼充饥”。

⑩指面向细分市场制作的综艺节目。

猜你喜欢

娱乐
娱乐头条
再见了,手机娱乐
星辉娱乐
星辉娱乐
我的生活自身就是一种娱乐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鸡年娱乐话斗鸡
休闲娱乐大调查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