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七姊妹山:守护世界生态样本

2023-08-26戚庆峰

民生周刊 2023年18期
关键词:姊妹野生动物保护区

戚庆峰

七姊妹山保护区秋景。图/黄汉民

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获“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殊荣、“地球之肾”的泥炭藓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北纬30°的绿色奇迹……在这里,珙桐、红豆杉、金雕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不断增长,分布区域扩大,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奋力上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争创“国家级示范自然保护区”为总体目标,秉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保护工作方针,全力推进自然保护区事业高质量发展。

资源管护,林政秩序不断向好

七姊妹山保护区地处武陵山余脉,总面积34550公顷,分布着珙桐、钟萼木、红豆杉、黄杉等为主的珍稀植物和以林麝、黑熊、鬣羚等为主的珍稀动物及其生长栖息环境所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以及保存完好的970公顷山地泥炭藓沼泽湿地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达88.89%,被列为中国优先保护领域和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

“‘两山理论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对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子提出明确要求。”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罗永生说,自然保护地作为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是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

张永祥,一门三代护林员的故事广为流传,父亲张继华一生守护七姊妹山的原始珙桐林并荣获全国绿化奖章,他的任务就是管好山、护好林。像他一样的兼职护林员有34名,保护区还聘请生态护林员94名,落实山头包保责任,实行网格化管理,依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推进生态治安巡护规范化。

“在加强常态巡护的同时,运用空天地人‘四位一体监测体系,强化森林防火监测工作。”保护区一名负责人介绍,通过“四位一体”监测体系实现林业资源的实时动态化,更深入地监测预警事件,紧盯重点部位、关键区域和重要时段,以底线思维强化源头治理,狠抓宣传教育、整治风险隐患、管控野外火源和储备防火物资。多年来,保护区未发生森林火灾。

科学保护,森林资源不断丰富

“我们通过红外相机安放进行现场监测和资料收集,获取了保护区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监测区域内活动的第一手珍贵影像资料,这对进一步开展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研究,野生动物动态监测、管理及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罗永生介绍,目前保护区按公里网格布设120台红外监测相机,加强野生动物监测,部分险要地域采取超短波自组网技术,监测影像自动回传,实现对野生动物实时监测,成功救治金雕、黑熊、斑羚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同时,对植物监测开展本底资源调查,设置珍稀植物固定监测样方,与湖北民族大学合作建立6公顷森林动态监测大样地和45个小样方。与湖北大学合作,开展泥炭藓沼泽湿地恢复实验,形成指导泥炭藓栽植技术规程科研成果。建成4处森林气象监测点,实现了对保护区内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纬度、不同立地环境气候的实时监测。

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新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颈长尾雉等动物44种、植物59种,保护区自然环境活力越来越强。

自然教育,生态理念不断提升

“接近大自然,很美。”“我觉得一定要更好地爱护环境,让鸟儿回家。”在“爱鸟周”活动现场师生们不断感叹。

“保护区连续多年举办‘爱鸟周活动,已成为七姊妹山的品牌活动。”保护区一名负责人介绍,保护区发挥自然教育基地的功能和作用,利用丰富的生物资源,结合中国植树节、世界湿地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主题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活动,提升群众保护自然意识和科普知识普及,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同时,保护区还招募、培训自然教育导师、科普志愿者,制作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课程,建设野外宣教长廊、自然教育馆、生态小径等设施,不断丰富生态文明教育宣传方式和载体,已成为恩施州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宣传的重要阵地。

共建共享,和美社區不断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罗永生说,保护区管理局干部职工自觉对照“两山”理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打造“生命共同体”。

七姊妹山保护区是一个土、苗、侗、汉多民族融合聚居的地方,保护区地跨长潭河、椿木营、沙道沟3个乡镇,分布着16个行政村和1个国有林场,生活着9000多名群众。

如何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引导群众走好转型发展之路?

“保护区建立三联机制,实现与社区共管共建共享,引领群众管好资源、发展产业、建好家园。”保护区负责人说。

一方面,保护区机关党员干部下沉联系保护区16个行政村,引导保护区内的农民有规划地发展林药、林禽、林旅等生态产业,将传统的生态优势变成生态产业优势。注册“七姊妹山”系列商标,用特许经营打通生态富民新路径。另一方面,引导辖区群众开展农村垃圾、生活污水等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指导两溪河村成功创建“湖北省森林乡村”。

为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体系,推行野生动物致害责任保险,建立野生动物“肇事”救助和补偿机制。兑现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640.64万元,兑现率达100%。

“七姊妹山系列品牌让传统土特产品比过去更能得到市场认可,收益倍增。”长潭河侗族乡两溪河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兴红说,全村生产的农林产品都使用“七姊妹山”商标,仅猕猴桃基地就已发展到230多亩,年销售收入达到30多万元。已发展农家乐20多户,实现年收入50万元左右。

生态环境好了,保护区内原住民的生产生活也得到保障和提高。“七姊妹山保护区将围绕自然资源共管、绿色发展共建、幸福生活共享的目标,在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上进行探索、贡献力量。”罗永生说。

猜你喜欢

姊妹野生动物保护区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Radio World》公布IBC 2019“最佳展品奖”名单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姊妹
涉及各类保护区的项目建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