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策划视角下关中休闲旅游型乡村宅院更新设计策略研究

2023-08-25郭涛

艺术科技 2023年17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

摘要: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目标是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乡村产业的振兴,而宅院空间又是乡村生产方式的重要载体。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城市人群大量拥入乡村。为了迎合游客的旅游需求,乡村的宅院空间逐渐发展出民宿、农家乐、手工作坊等类型,乡村宅院空间形态发生演变,传统的乡村宅院逐渐由生活型民居转变为以休闲旅游服务为主的休闲服务型宅院。在城市人群的冲击下,休闲服务型宅院大多处于自发且临时应对的状态,此类型宅院大多未经合理的空间策划,因此宅院建设过程中出现空间与生产需求不适应、空间商品化现象加剧、特色缺失等现象。而建筑策划由于其客观理性的操作步骤,指导设计的合理生成,具有一定的科学理性。因此,在策划视角下,探讨基于产业转型背景的乡村宅院更新设计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文章从策划角度出发,基于笔者及团队在关中地区大量的调研案例,总结关中乡村宅院空间的演变特征和规律,并在梳理休闲服务型宅院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同类型优秀案例,从空间构成、功能配置、空间组织结构提升、特色空间传承等层面探讨休闲旅游型乡村宅院更新设计策略,旨在为乡村宅院转型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宅院;建筑策划;更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7-0-03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与独特的人文气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进入[1]。乡村宅院由于投资小、经营方便、兼顾生活等优点,逐渐演化成为二产的经济载体与三产的服务载体[2]。但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其建设规划不合理、乱拆乱建、空间杂乱等普遍现象逐渐显露,导致乡村宅院的本土特色严重缺失[3]。

众多学者从多个方面对乡村宅院转型进行了大量研究。吴佳泽从肌理形态方面探讨了西南山地乡村在旅游介入下居住空间肌理形态出现由分散到聚集的转变[4]。钱云等提出“乡村性”的挖掘是解决乡村旅游同质化的有效方法[5]。徐甜甜主张以“建筑针灸”的方式通过民居宅院的内在文脉传承,重现乡村文化和身份标识[6]。李世芬探讨了从传统住居到旅游型住居的转换模式[7]。

1 关中休闲旅游型乡村分类及调研案例选取

调研选取发展态势较好的休闲旅游型乡村,以北郭村、尧头村、上王村、马家底村、陈炉古镇为重点调研对象,宅院产业类型涉及农家乐、手工业及民宿(见图1)。

2 休闲服务型宅院现状及问题

2.1 空间构成与功能布局

关中民居是基于文化、气候和人文精神的产物,宅院布局方式凝聚了人们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智慧结晶[8]。

以北郭村公社大食堂农家乐、六营村关家瓷坊和马家底村时光小院民宿为例。通过调研宅院空间布局现状发现,这三类宅院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一致性。首先,在宅院布局形式上,现阶段关中休闲服务型宅院基本沿袭传统关中宅院的布局方式,基本空间由门房空间、厦子房空间、正房及前后院空间组成。由于休闲旅游需求大多属于宅院建成后的后发性需求,在宅院最初建设时,未将相关需求纳入考虑范围内,因此在后期经营空间的布局上,呈现自发随意性,从而导致生产生活空间出现功能分区不明确、空间不适的现象(见图2)。

2.2 流线组织与空间利用

研究发现,由于功能布局不合理,空间组织较为混乱。现阶段,宅院在流线设计上,空间组织过于直白,空间体验度较低,缺乏游客停留驻足的休息及交流空间(见图3)。通过调研发现,存在设计内容单一、利用率偏低的现象。

2.3 宅院建筑风格

城市居民对乡村性的追求与体验是乡村旅游的动力源泉[9]。关中民居基于传统民居的形式和格局演进,保持一脉相承的乡土特色。随着旅游发展的不断深入,村民收入水平逐渐提高。在此背景下,村民开始改造自家的房子。由于缺乏一定的技术指导,许多农户自发改建房子与新建砖瓦房,建筑出现拼贴杂糅、盲目模仿的现象,由此逐渐丧失乡村性。

3 策划视角下休闲服务型宅院设计方法

基于建筑策划理论,在时态调查的基础上,从功能构成与布局、空间复合化利用、空间组织结构提升、特色空间传承等角度对关中休闲服务型宅院进行更新设计。

由于休闲服务型宅院同时具有生产和生活的职能,因此建筑策划需要考虑乡村产业背景与村民及游客的使用需求。空间功能的设计要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同时也应考虑家庭内部休闲功能的置入。在宅院更新设计中,可依据宅院服务类型及游客需求配置相应的功能。

3.1 空间构成——原型调试

农户需求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不可能以一套户型应对所有宅院的建设,因此,需要基于传统基本建筑形制,通过适当的调整变形来适应不同农户的需求。

以gad建筑設计事务所设计的东梓关村回迁房为例,新民居保留了传统建筑内向型的形式,通过在设计中植入前院、内院、后院三个不同层级的院落来组织空间,微妙地将空间按照私密性和使用功能进行划分。其中,前院作为对外的交往空间,起着对外沟通的作用;内院作为内向型的空间,组织日常的生活活动,起着联系家庭成员的作用;后院作为辅助空间使用(见图4)。在尊重传统空间秩序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从公共到半公共再到私密的现代空间序列[10]。

3.2 功能配置——弹性复合

休闲服务型宅院客流量淡季与旺季具有明显的差异,宅院经营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因此,宅院功能设置应以主人生活居住和游客服务两大功能区为核心,空间功能的设置应考虑到复合化设计,通过基本功能叠合附加功能的方式,使空间功能达到复合化的目的。如考虑厨房空间经营与生活的共同使用,露台空间经营与休闲的分时使用,卧室及卫生间数量的增加,以满足游客住宿需求,同时应注重复合型空间的引入,以满足不同需求。

3.3 增加空间层次,丰富空间流线趣味性

现有宅院在流线组织上缺乏公共休闲空间的打造,根据游客反馈,宅院参观游览路径缺乏趣味性,休息停留空间过少。因此,在更新改造宅院时,可通过增加过渡性空间的面积及种类,从而增加宅院空间层次,如引入传统照壁、增加室外连廊灰空间、增加院落空间、格栅、休闲座椅等方式,营造起承转合的空间层次。

3.4 宅院风貌——继承传统

乡村宅院文脉传承,应严格遵循原有乡村格局,避免过多干扰原有空间格局,通过有机更新的渐进式开发策略,延续村庄传统建筑肌理,在村庄原有格局上进行空间增减。

建筑的外在形象是构成乡村风貌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改造宅院时,不应机械式借鉴传统建筑符号,简单堆砌立面元素,而应跳脱出所谓的风格限制,抓住传统民居的气质神韵,以当代建筑语言呈现。

4 结语

研究发现,目前关中地区休闲服务型宅院建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前在乡村宅院建设上具有很强的主观随意性,功能配置缺乏前期调研;二是功能布局上呈现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杂糅的现象;三是流线组织上,人群流线存在交叉干扰,且缺乏公共休闲空间。研究认为,在策划宅院前,通过对使用人群的使用需求进行调查,确定宅院功能构成及配列模式的方式,能有效解决宅院更新改造中出现的功能不适及空间闲置问题。现阶段,乡村呈现多元主体建设的局面,不同主体在宅院建设过程中呈现不同的特征。受案例数量的限制,本文在基于主体特征的更新差异方面研究较少,从不同宅院建设主体出发探讨宅院转型设计策略可作为下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沈昊.基于社会—空间关系视角下的休闲体验型乡村营建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9.

[2] 师立洋.庭院经济导向下长安区抱龙村农宅改造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1.

[3]黄逍宇.城郊休闲旅游型乡村民居建筑空间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4] 吴佳泽.乡村旅游背景下西南山地乡村居住空间形态演化特征及营建策略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21.

[5] 钱云,侯硕,欧亚杰.京郊乡村旅游与新农村社区更新中“乡村性”的发掘:以周口店镇黄山店村为例[J].中外建筑,2012(6):86-90.

[6] 徐甜甜.松阳故事:建筑针灸[J].建筑学报,2021(1):9-16.

[7] 李世芬,李崴.辽南海岛旅游型乡村住居营造策略探讨:以长海县杨家村渔家旅馆为例[J].中外建筑,2008(6):101-104.

[8] 李峭漪.“轉型”背景下关中特色民居的设计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3.

[9] 李乐.基于乡村性的乡村可持续发展探究:以碧山乡建计划为例[J].中外建筑,2016(9):107-110.

[10] 张愚,闵颜.解读东梓关村历史文化村落新杭派民居组团院落[J].设计,2018(5):144-145.

作者简介:郭涛(1996—),男,河南新乡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
新常态下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实践困境及对策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