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学创新思考

2023-08-24刘芳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创新教学策略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化,教育模式也逐渐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教育目标也不再局限于学生的物理成绩,而更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发展,以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为终极教育目标。与其他学科相比,物理教学难度非常大,尤其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高中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文章结合鲁科版物理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和分析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创新问题。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创新;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21-0061-03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一词,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即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责任。同时,最新的高中物理改革浪潮也明确了“师生角色”的转变,提出了构建生本课堂的目标。面对这一改变,高中物理教师唯有重新审视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摆脱“灌输讲解”教学模式的束缚,积极探索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物理课堂教学中理解、掌握、内化物理知识,并促进思维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传统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

“低效”“满堂灌”“教师主场”是当前课堂的标签,精准描绘了当前课堂教学现状。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唯有重新审视当前物理课堂教学现状,明确当前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创新。

第一,认知不够深刻。新课程改革不仅是教学目标的转变,也是教学理念的变革。“双基”下的教学观念,“应试性”更强,而核心素养的提出,使物理教学摆脱了应试的束缚。但调查发现,物理课堂依然充满

“应试性”,即考试考什么教师就讲什么,甚至用题海战术的模式进行训练。在这种教学观念的指导下,物理课堂普遍枯燥乏味,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无法满足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第二,弱化了生本原则。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两大主体,有效的课堂教学必然是“教”和“学”的有机融合,这也契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之前,必须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准把握其学习需求、学习中面临的困惑和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但在教学实践中,

物理教师常常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情况等,而是凭借自身以往的教学经验,主观地设计教学方案,开展课堂教学等。这种教学模式弱化了生本原则,导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出现了脱节,无法实现高效教学。

第三,教学模式相对滞后。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还应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灵活开展课堂教学。但实际调查发现,教师依然按照物理教材上的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灌输式”讲解;忽视物理知识的特点,

直接给出结果,并未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生成过程;人为地割裂了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弱化了信息技术在物理课堂和实验中的教育功效。

第四,教学评价滞后。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同时也是新一轮教学的起点。鉴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传统“以考试为形式、以成绩为标准”的评价体系影响了教学评价功能的发挥。即便如此,物理教师依然十分青睐当前的评价模式,无一例外都是借助纸笔考试的方式展开评价,弱化了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其他方面的发展。另外,当前物理教学评价的方式集中在“教师评价学生”上,以发掘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参与,也忽视了学生的“闪光点”。这种评价方式无法精准给出和获得反馈,难以为下一轮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1]。

二、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促进教学方法创新

(一)点燃求知的火花,开启高效学习的大门

苏霍姆林斯基在关于“求知欲”的研究中,曾经做出了这样一段论述: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不愿做被动接受知识的人,而希望成为知识探究之路上的“勇士”。学生的这种内心欲望是一种强大的动力,是支撑学生认知活动、促进学生开展学习的主要动力。因此,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物理教师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时,必须关注学生的求知欲望,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高中生的学习需求,借助多种手段和方法,为物理课堂注入趣味性的因素,使学生摆脱“被动”的学习状态,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究者。

第一,融入趣味性的物理小實验。鉴于物理学科的特点,适当融入一些物理小实验,可激活物理课堂氛围,刺激学生的兴奋点。例如,在“力的平衡”这一章节内容的教学中,为了激活学生的兴奋点,教师给学生设计了“牙签挑重担”的小实验。教师提前给学生准备了生活中常见的细线、牙签,将细线缠绕在牙签上,然后将牙签从中间折弯。此时,细线、牙签共同形成了一个三角形。之后,教师又将矿泉水瓶子装满水,并系在细绳的下方。于是,不可思议的情况出现了:牙签、细线居然将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子稳稳地挂住了。在学生的认知中原本不可能出现的现象居然出现在学生面前,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善于设置疑问,激活学生探究欲。对高中生来说,他们的知识、思维能力均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科学设置疑问,可充分借助疑问的引领,使学生在好奇中产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在“摩擦力”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引导学生将一个毛刷放在桌子上,用力拉,让学生观察在这一过程中毛刷上的毛产生了什么现象。学生在操作中发现了一定的物理现象,这些现象不是教师灌输的,也不是源于教材,而是学生在自己操作过程中发现的,更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2]。

(二)探索知识,成为知识探究者

新课程改革倡导将学生培养成知识的探究者、建构者。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己在探究的道路上更能产生满足感,感悟到其中蕴含的乐趣,持续强化学习动机。同时,物理知识的探索过程,也恰恰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鉴于此,教师在重组课堂教学时,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促进“师生角色”的转变,以“引导者”和“启发者”的角色,带领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究,最终高效达成知识、能力、思维等多重目标,使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重力与重心”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导学案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基于高中物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积累的物理知识,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设置了一个导学案。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有关力和力的图示、重力、重心等知识和原理。接着,结合学生在导学案学习中存在的疑惑点

“重心位置的确定”,教师又给学生设计了交流探究环节,并为学生设计了一个问题:“现在有一根铜棒,其质量分布非常均匀,先将其置于水平位置上,之后又改为倾斜位置,铜棒的重心位置是否也随之发生改变?如果采用一定的手段,使得铜棒变得弯曲,重心位置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接着,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并与学生展开交流,使学生通过探究最终得出重心的性质,高效达成既定教学目标[3]。

(三)针对性指导,兼顾所有学生需求

随着知识难度的逐渐增加,学生在非智力因素的制约下常常会产生明显的差异性。面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唯有承认、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彻底打破“一刀切”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对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指导,才能使所有学生得到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学生的物理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维发展为标准,将全班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科学分组。之后,结合分层的结果,教师剖析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准把握其学习需求,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更精准高效。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针对班级中的学困生,

教师设计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如“用你最大的力气吹垂直悬挂的书,会出现什么现象?围绕惯性和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针对班级中的中等生,教师可在课堂提问时适当增加难度,引导学生思考“关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你是如何理解的?针对正在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存在惯性吗?运动着的汽车是在什么原理下停下来?”;针对班级中的学优生,可进一步提升问题的难度,引导学生先自己动手完成教材上的斜面实验,同时,指导学生结合实验进行思考“小球在斜面运动中所受到的摩擦力,和小球上升的高度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假设摩擦力为0,小球会上升多高?”如此,物理教师借助有针对性的提问,便可使学生在有针对性的指导中获得成长和发展[4]。

(四)联结生活,从课本回归到生活

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教学不再是“纸上谈兵”,不再局限于能考多少分,而是更关注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鉴于此,高中物理教师应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树立“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在日常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融入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实例——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中,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就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给学生补充了一段生活材料:“新闻中报道了这样一件事,一位男士用双手接住了坠楼的女婴,事后这位男士的双臂出现了骨折的现象。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看到爸爸妈妈会将小宝宝高高抛起来,又用双手接住,但是他们的胳膊并未因此而受伤。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教师通过融合这一生活中常见现象,使学生对原本抽象、难以理解的物理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另外,在联系生活开展物理教学时,教师还应充分利用课后作业这一方式,不再布置大量的卷面作业,而是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为学生布置一些动手实践的作业[5]。

(五)创新实验探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所有的物理结论、规律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出来的。同时,物理实验还是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最佳途径,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思维品质、科学精神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鉴于此,高中物理教师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实验教学,还应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一方面,基于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纵观当前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还存在大量的特殊实验无法在实验室内完成。针对这一类的物理实验,教师以往都是采用

“口头讲解”的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枯燥无味,学生也难以理解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自然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对此,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设备,将这类实验呈现在学生面前。以“伽利略理想的斜面实验”为例,由于在演示实验中,需要一个“摩擦力时零”的基础面,但是在现实世界中根本不存在,

此时就无法进行实验操作。鉴于此,教师就可基于仿真实验平台进行实验展示,只要将参数重新设置,就可达到理想的实验状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以科学研究的态度,自己思考、设计实验方案。以往,学生一般在教材的辅助下,通过实验操作进行验证,但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物理实验的价值。高中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物理知识,且认知思维发展相对成熟,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方案。例如,在“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不按教材上的内容教学,而是先给学生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围绕“加速度”思考,分析其和哪些因素相关,思考可以用什么方法得出三者的关系,以及在具体验证时需要什么器材。如此一来,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便可结合所学的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验证。需要注意的是,高中生的知识和能力有限,因此一次性設计出完善的方案是不可能的,必须经过多次验证、修改和完善才能达到[6]。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不仅是教学目标的转变,更是教学观念的变革。鉴于此,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彻底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革新课堂教学方案,结合教学需求,灵活融入多样的手段,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全面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任瑞琴.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创新思路[J].学周刊,2022(26):70-72.

师为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探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21):79-81.

寇娥.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18):79-81.

苟改萍.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2(25):60-61.

汪建文.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2(23):21-23.

陈洪军.关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物理课程实践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8):179-181.

作者简介:刘芳(1982.10-),女,福建福州人,任教于福建省福州第八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创新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