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现状及对策探讨

2023-08-24刘思奇刘东烨张晓娇徐柏琪谷金英马冠南

南方农业 2023年5期
关键词:产业园吉林省农业

刘思奇,刘东烨,张晓娇,徐柏琪,杨 威,谷金英,马冠南

(吉林省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吉林长春 130033)

2020 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指出,各地要围绕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综合考虑农业资源禀赋、特色产业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等因素,统筹推进国家产业园建设。吉林省积极落实相关要求,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坚持高质量谋划、高水平建设、高标准推进,目前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1年底,吉林省已争创国家级产业园6 个,创建省级产业园51 个,建设市、县级产业园138 个。但是,内视自身发展、对标发达省份,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这就需要政府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采取新思路、新措施、新方法补足发展短板。

1 主要做法

1.1 规划产业布局,构建发展格局

为了充分发挥吉林省不同地区资源禀赋优势,在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和财政厅的牵头组织下,吉林省产业园按照东部、中部、西部和城市郊区的不同区位,因产业而宜,分类建设。其中,东部地区以人参、食用菌、中药材等林特类为主,中部地区以粮牧类为主,西部地区以杂粮杂豆、畜牧类为主,城市郊区以“菜篮子”及休闲观光农业类为主,形成了粮食、果蔬、畜牧、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鲜明的现代园区。

1.2 加强机制创新,培育发展动能

结合省内相关实际,吉林省根据产业园自身发展特点不断释放创新潜能、激发创新活力。主要采取了以下3种方式开展工作。1)强化组织推动。省里先后出台了产业园建设指导意见、产业园创建和认定办法。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均成立由当地政府领导挂帅的产业园管委会,推动工作落实。2)强化政策激励导向。重点构建了财政奖补投入、入园企业扶持、服务平台搭建、金融服务创新和土地政策完善等5 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其中,在争取财政奖补投入方面,集中投向产业园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3)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在产业园研发生产、推广示范、物流运输等环节中的作用,吸纳市级以上科研单位设立研发平台、院士工作站,注重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比如,延吉市人参产业园拥有国家级检测中心和实验室3 个,区域公共孵化平台2 个,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10项。

1.3 强化示范带动,提升产业聚合度

在产业主体培育方面,新型经营主体是产业园建设的主力军,不仅承担着实现园区经济效益的重任,而且要辐射带动分散农户参与园区建设。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吸纳实力强、能够带动农民增收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植大户入驻园区。比如,对符合条件的入园企业优先推荐入选市级、省级、国家级龙头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鼓励编制产业园品牌发展规划,健全品牌发展的政策扶持、监督管理和产权保护等政策;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农业品牌,认定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初步形成以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为主体的农业品牌体系,基本覆盖园区主要农产品;通过参加各类展销活动、直播带货、与知名企业签订合作等方式,逐步释放品牌效应。

1.4 实施绿色生产,打造生态品牌

吉林省大力推广新型农作制度,推行投入品管控、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绿色生产方式,产业园内农药化肥施用量逐年递减,主要农作物化肥和农药利用率平均值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持续推广生态种养模式,抓好秸秆、农膜、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废弃物循环利用。在园区内实施标准化生产,推行全产业链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比如,和龙市桑参产业园建成了全国唯一的林下山参国家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吉林省唯一的林下山参保护示范基地,园区内采用绿色食品标准生产的面积达0.53万hm2。

1.5 强化联农带农,推进融合发展

吉林省通过推行“企业+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围绕合作制、股份制、订单农业等联农带农方式,不断完善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的长效机制,构建农户分享全产业链利益的保障机制。激发新型经营主体活力,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推进农户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1]。

2 建设成效

2017 年以来,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吉林省切实把产业园建设作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重要举措加以推动和落实,在全国率先推行国家、省、市、县四级产业园联创模式,已形成国家级为龙头、省级为骨干、市县级为基础的产业园梯次发展格局。省级以上产业园覆盖90%农业县,市级以上产业园基本实现一县一园和主要农畜品种全覆盖。同时,省级产业园建设向原贫困地区倾斜,51个省级产业园中有13个位于原贫困县。吉林省以集约化、绿色化、数字化、品牌化、融合化、组织化的“六化”理念,将产业园打造成现代农业高地和乡村产业振兴“领头羊”。

2.1 培育增长动能,拉动县域经济

吉林省产业园将县域内的土地、人才、技术、资金集聚起来,形成合力,打通一二三产业融合壁垒,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比如,集安市以产业园为平台,完善产业链条,强化联农带农机制,目前人参产业创造了集安市32%的财政收入,农民直接或间接创收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实现了企业增效、政府增税、农民增收。

2.2 壮大主导产业,助推产业振兴

产业园以1~2 个主导产业为焦点,按照“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发展要求,合理布局种养基地、加工基地、物流设施板块,拓展农业功能,深度挖掘农业与文化、旅游、康养的融合模式,形成生产、加工、物流、休闲等全产业链格局。不断扩大主导产业规模,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吉林省产业园大基地、大产业格局基本形成,集群规模效应显现,有力推动了吉林省农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了集安人参、东辽蛋鸡、延边黄牛、舒兰大米、蛟河木耳、双阳鹿业等一批省内乃至全国知名的农业品牌。

2.3 促进产村融合,带动乡村振兴

吉林省产业园充分发掘自然、文化资源优势,将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培育了别具特色的生产、生态、生活相融的村镇。比如,昌邑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注重美丽乡村与产业园创建一并规划、一体实施,创建省级美丽乡村1 个、三A 级美丽乡村2个,绿化村屯15 个,形成了产村融合的美丽乡村样本。安图县省级产业园串联起长白山沿线精品旅游景点、特色产业和优势乡村旅游资源,形成了“品农家饭,住农家屋,赏田园风光,购绿色食品,体验农事生活”的乡村旅游模式。

2.4 凝聚科技力量,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吉林省始终把强化科技投入、加大产业园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力度作为产业园建设的重要方向。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等省内外科研院所积极对接服务产业园,为产业园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示范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和绿色生产模式,带动形成了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比如,东辽县蛋鸡产业园通过研究,提高了禽蛋产品中高附加值天然产物高效提取技术与产品开发技术水平,使禽蛋产品的商品价值进一步提升。

2.5 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提升

吉林省紧紧围绕“姓农、务农、为农、兴农”的建园宗旨,着力开辟新渠道,创新带动机制,把产业链的就业岗位和增值收益更多地留给农民。依托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之间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得农产品有了稳定的销路,农民获得了可观的利益分红,甚至就职了新岗位;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康养服务、乡村旅游等产业,打造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显著带动了农民增收。园区内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4 万元,高于吉林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 存在的问题

总体看,吉林省产业园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1)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产业园精深加工环节相对薄弱,产业链条依然较短,附加值有待继续深入挖掘。

2)产业同质化明显。比如,集中于水稻产业的产业园有诸多家,产品之间存在价格竞争,容易造成“丰产不丰收”的现象。

3)财政投入不足。据了解,许多省份省级财政都专门安排了产业园发展资金,如广东安排资金75亿元、河北30.3 亿元、河南20.28 亿元支持产业园建设,而吉林省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

4)专业人才相对缺乏。产业园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人才“招不来”“留不住”“上不去”等问题,对标产业园“专业化、集群化、高端化”的发展方向,高精尖人才、专业人才相对缺乏,现有的工作队伍在数量和专业能力上都无法满足园区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4 对策建议

4.1 找准发展定位,分类推进建设

为了更好地发挥产业园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可将吉林省产业园分为以粮、棉、油、糖、肉、蛋、奶为主的大宗农产品产业园,以区域内独特农业综合资源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园。大宗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产业园在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通过应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能力,扩大市场占有率。特色农业产业园突出产品的经济特征,深挖产品附加值,加大宣传力度,走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道路。通过专家调研、产业园负责人交流,总结吉林省不同类别产业园发展模式,使各地在产业园谋划阶段有定位、有方向、有方法。

4.2 立足区位优势,深挖特色产业

农业产业集聚发展重点应该围绕“特色、优势、潜力”展开[1-2]。吉林省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在东、中、西三大板块基础上,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产品产区。产业园集聚各类农业发展要素,在挖掘产品特色的基础上,要根据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和国内消费者需求变化,发挥优势环节作用,研发新产品、拓宽新功能、开拓新市场,既要立足本地产业发展实际,又要激发产业新潜力。加快推动产业加工集聚,引导园区企业“小升规”“个转企”,吸引外来投资者及园外企业入园发展,推动形成更多加工产业集群[3]。

4.3 发挥“四级联动”作用,构建产业协同机制

加快建设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梯次发展”格局是吉林省产业园发展中的重要任务。要充分发挥联创、联动作用,赋能产业园高质量发展。1)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和融资支持。建设政府出资为主、专门从事农业信贷担保业务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完善银担合作机制,提高面向产业园新型经营主体的贷款效率,降低贷款风险[3]。建立自由宽松的市场运行环境,给予入园企业更多的扶持政策。各地产业园要积极通过发行政府债券、PPP、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有序引导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园建设。2)探索构建产业协同机制。四级产业园以产业链为主线,在地缘相近,产品生产、加工技术相似的产业园之间建立协同机制,加强合作、交流,使不同产业园的一二三产之间优势互补,进一步节约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利用先富带动后富的理念,力求吉林省产业园发展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4.4 强化科技引领,推动创新发展

坚持把科技作为产业园助推乡村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挥产业园科技成果孵化作用。1)建立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机制。充分发挥科院所的科研力量,共同谋划、组建合作项目,重点聚焦于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新品种的选育、农业机械装备的研发及智慧农业的应用等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领域,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2)打开人才培养新通道。产业园区内企业可选派优秀人员到高校进修,培养骨干技术人才及经营管理干部;同时,不定期组织园区内骨干人才赴外省产业园参观、交流、学习,打开思路,勇于创新,积累产业园建设发展经验。

4.5 开展建设运行评价,提升产业发展效能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应联合有关专家,定期对吉林省产业园进行实地调研,对产业园建设进展、发展现状、成效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查找制约发展的瓶颈,帮助研究破解之策。对于建设进展缓慢的产业园,要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约谈。

5 结语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工程,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器”,经过5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吉林省产业园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一批影响力大、带动作用强的产业园陆续建成,总结前期建设经验对于产业园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下一步,吉林省各地将贯彻落实《吉林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产业园建设要求和目标,加快业态集聚、产业集群、转化增值,助推吉林省产业园成为乡村产业的“增长极”。

猜你喜欢

产业园吉林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