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重小腿毁损伤保肢成功1 例

2023-08-23张伟旭朱履刚闫宇龙张现师马冬冬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3年16期
关键词:右小腿左小腿游离

张伟旭,朱履刚,闫宇龙,张现师,马冬冬,常 祺

(联勤保障部队第989 医院创伤骨科,河南洛阳 471031)

临床常见的小腿高能量损伤,在胫腓骨骨折的同时常伴有皮肤、肌肉、血管、神经的损伤,救治难度较大,常常合并组织坏死、感染及骨外露,且该部位往往仅残存一条主要动脉,游离皮瓣应用受限,常常需交腿皮瓣或桥式交叉皮瓣修复创面,双腿固定在一起至少3 周才能分离,痛苦不言而喻[1,2],且治疗周期长,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3]。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普及和骨搬运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小腿严重损伤患者保肢成功[4]。本院收治1 例左小腿开放性骨折(Gustilo ⅢC 型)患者,采用切取对侧大段胫后血管桥接、游离皮瓣移植等技术进行分期修复重建,缩短了治疗周期,临床疗效确切,功能恢复满意。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31 岁,高处坠落致左小腿疼痛、出血、畸形2 h 入院(图1a)。查体:左小腿全段压痛,异常活动及骨擦感明显。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均未触及。足趾跖屈肌力3+级,不能主动背伸,足背及足底感觉减退,第1、2、3 趾跖侧感觉减退最明显。膝关节肿胀、压痛明显,髌骨向近侧移位且活动度明显增大,内、外翻应力试验阳性。X 线片示胫骨远段、近端粉碎骨折、移位明显,髌骨明显上移,腓骨多段骨折、移位明显(图1b)。入院诊断:左小腿开放性骨折(Gustilo ⅢC 型)。给予急诊清创、胫骨骨折有限复位、钢针及外固定架固定,术中见小腿前外侧皮肤大面积缺损;胫前肌、足 长伸肌、趾长伸肌中部1/3 缺失;胫前血管、腓血管及腓深神经、腓浅神经亦缺损;胫神经挫伤,但连续性好;足 长屈肌、趾长屈肌均严重撕裂,跟腱未断裂。探查发现腘动脉内膜撕裂、栓塞,切除腘动脉栓塞段直至内膜光滑的健康部位,缺损约5 cm,取健侧大隐静脉移植修复,吻合完毕用温盐水纱布覆盖左小腿,约10 min 后踝管处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逐渐恢复搏动,足部血运恢复。抗生素骨水泥覆盖皮肤缺损区,无菌敷料包扎。术后抬高患肢,给予补液、抗炎、消肿及预防血管痉挛、抗凝等治疗。术后创面每天换药,未出现感染,足背动脉搏动持续有力,伤后7 d 去除骨水泥,大段胫骨及腓骨外露(图1c)。

图1 患者,男,31 岁,左小腿开放性骨折(Gustilo ⅢC 型)。1a: 左小腿畸形明显、骨外露,足趾血运差,急诊手术发现胫前血管、腓血管缺损,腘动脉内膜撕裂、栓塞,移植右小腿大隐静脉修复;1b: X 线片示胫腓骨多段粉碎骨折、移位明显,给予急诊外固定架固定;1c: 伤后7 d,创面分泌物无异味,周围无红肿及皮温升高,体温正常;1d~1f: 伤后2 个月行皮瓣移植术,显露上次已游离的右小腿胫后血管段(长20 cm),准备切断后移至对侧桥接股血管与皮瓣血管;切取的右小腿胫后血管段近端已与股血管及膝降静脉吻合,其远端暂由血管夹夹闭;股前外侧皮瓣切取待吻合;胫后血管段远端内的1 动2 静分别与皮瓣血管蒂相对应血管端端吻合,一次通血成功;1g: 伤后4.5 个月行胫骨截骨矫形及髌韧带止点重建术后X 线片示胫骨恢复正常力线,髌骨向远侧移至正常位置;1h: 胫骨截骨矫形术后2 个月,患肢恢复力线与长度,外观满意,膝关节活动度0°~90°。

患者伤后2 周时出现柏油样大便,急查血常规:WBC 14.7×109/L,RBC 1.5×1012/L,Hb 46.0 g/L,Hct 13.0%,PLT 569×109/L,血管介入科急诊行导管介入治疗,术中发现十二指肠出血,源自胃十二指肠动脉近中段一分支,即行栓塞治愈。经过输血及营养支持治疗,患者身体状况逐渐恢复。期间经过持续换药,创面坏死组织及分泌物明显减少,肉芽组织逐渐新鲜,小腿近端肌肉组织丰富部位的创面植皮1 次。

伤后1 个月,去除胫骨外固定架,其远段骨折改为钢板固定(此时近端骨折已畸形愈合,待后期处理),钢板及胫骨中下段骨外露。

因患者左小腿胫前动脉及腓动脉均已缺损,仅靠胫后动脉供血,同时为避免交腿固定带来的不适,决定切取右小腿长段胫后血管进行桥接、切取右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左小腿创面。考虑到该术耗时较长,为减轻创伤打击,手术分2 次进行(前后间隔5 d)。第1 次(伤后2 个月):先探查左大腿远段内侧的股动脉及伴行股静脉(仅1 条),术中判断受区血管供血后即缝合该切口;解剖、游离右小腿胫后血管(约20 cm),切断分支,保留主干,将该段胫后血管远近端同时夹闭,观察10 min,确定右足血运未出现异常,即去除血管夹后缝合右小腿切口;最后按照左小腿皮肤缺损区的形状和大小,设计右股前外侧皮瓣,切开皮瓣周缘皮肤,于深筋膜与肌膜之间向术前定好位的皮支分离,再沿皮支逆向游离,直到旋股外侧血管降支起始部,最后皮瓣仅靠旋股外侧血管降支发出的一皮支相连,观察皮瓣血运良好,遂将其原位缝合,以备下次手术移植之用。5 d 后行第2 次手术:显露、切取上次手术已游离的右侧胫后血管(1条胫后动脉及2 条伴行静脉)(图1d),将胫后动脉近端与股动脉行端侧吻合;原计划将较粗的伴行静脉近端与股静脉端侧吻合,但实际操作困难,为保证吻合质量,先阻断股静脉回流30 min,观察左足无肿胀,即改为端端吻合;较细的伴行静脉近端与膝降静脉端端吻合,将近端吻合完毕的胫后血管段放置于左膝前内侧开放通道内。切取上次已游离好的右股前外侧皮瓣(图1e),将胫后血管段远端内的1 条动脉、2 条静脉分别与皮瓣血管蒂相对应血管端端吻合(图1f),皮瓣一次通血成功。

伤后4.5 个月行左胫骨近端截骨矫形、钢板内固定、髌韧带止点重建术(图1g)。伤后6.5 个月外观满意,患肢恢复力线与长度,膝关节活动度0°~90°(图1h)。

2 讨 论

传统手段治疗胫骨Gustilo IIIB 和IIIC 型骨折,存在住院时间长、预后差以及较高的截肢率等弊端[5]。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以及游离组织瓣的广泛应用,实现了对软组织及骨缺损的早期有效修复重建,显著提高了保肢率[6,7]。早期常用的组织瓣包括背阔肌、股直肌肌瓣等,后来皮瓣(例如股前外皮瓣)的应用越来越普遍[8]。因为与前者相比,后者术后能更直观、及时地观察血运,肢体救治成功的概率更高,也利于后期的植骨、骨搬移或肌腱移植等功能重建手术[9,10]。

随着“损伤控制骨科”理念的发展,分期治疗进行保肢的观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接受,在优先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11]。

本例患者采用包括显微外科技术在内的分期治疗方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皮瓣移植前,尽量将主要骨折钢板固定,便于后期皮瓣安放及血管吻合;(2)术前仔细评估受区血管情况,患者受伤时胫前血管、腓血管大段缺损,腘动脉栓塞,经移植对侧大隐静脉修复。胫后血管周围软组织损伤亦较重。经过术前多普勒检查及术中探查,发现患肢股动脉远段适合作为受区供血动脉;(3)术前一般用笔式多普勒超声探测仪定位皮瓣皮支并标记,有条件的还是建议使用高频B 超探测,确定皮支的确穿出深筋膜并进入浅筋膜内;(4)切取皮瓣时先从外侧切开,于深筋膜下向内侧小心游离,确定看到皮支进入皮瓣并触摸到其搏动,再分离皮瓣近端的股外侧肌与股直肌间隙,此时很容易发现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将其夹闭,确定进入皮瓣的皮支确由其发出方可继续游离;(5)因患肢胫前动脉及腓动脉均已缺损,远端仅靠胫后动脉供血,为避免交腿带来的不适,切取健侧小腿长段胫后血管桥接皮瓣蒂部血管与患侧的股血管;(6)考虑到皮瓣移植手术耗时较长,且患者伤后2 周出现过一次十二指肠应激性溃疡,为保证患者安全,手术分两次进行;(7)伤后4.5 个月患者身体恢复后,行左胫骨近端截骨矫形及髌韧带止点重建术,术后患肢恢复正常力线,韧带止点及骨折均顺利愈合。

综上所述,小腿Gustilo ⅢC 型损伤的救治复杂,需要在损伤控制与缩短治疗周期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制定出最佳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严密实施操作,方可获得满意疗效。

猜你喜欢

右小腿左小腿游离
追风逐日
半夜抽筋
莫须有、蜿蜒、夜游离
Multiple aggressive fibromatosis of left calf in child: Case report儿童左小腿多发侵袭性纤维瘤病1例
做主宰自己身体的上帝
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游离血红蛋白室内质控物的制备及应用
游离于翻译的精确与模糊之间——兼评第八届CASIO杯翻译竞赛获奖译文
高频超声诊断软组织异物1例
跋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