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课外作业设计初探

2023-08-23何素英

考试周刊 2023年30期
关键词:音乐素养

摘 要:音乐教育对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对学生积极人格与心理情绪发展也有独特作用。当前基础教育中,音乐教育美育与学生全面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协调状态,为了更好地拓展音乐课作业设计,广东佛山南海中学做出了积极探索,推出了“每周一歌”音乐作业课外活动,并产生了广泛影响力。对学生而言,“每周一歌”是动听的作业,能够促进他们快乐成长。在具体实践推广方面,可遵循如下策略: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师生共同推进;教研推动,文化构建,在校园中形成音乐教学文化;文化传承,素养引领,让音乐在社会文化传承与个人成长方面发挥作用;技术发展,资源拓展,充分结合信息技术时代发展特点来丰富拓展音乐课外作业资源;方式灵活,合理安排,要求每一所学校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独特的“每周一歌”教学方式,合理安排音乐课外作业设计与落实,促进音乐教学进步,引领学生成长。

关键词:每周一歌;南海中学;音乐课外作业;音乐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0-0145-05

音乐是世界通用的艺术语言,能陶冶人的灵魂,对人的艺术审美素养以及个人性格形成有积极作用。在基础教育体系中,音乐属于美育教学,然而由于升学压力等因素客观存在,音乐教学在基础教育中发展状况并不十分理想。南海中学“每周一歌”作为一种独特的课外音乐作业设计,给学生介绍音乐文化、作品创作背景、歌曲风格等内容,然后对学生进行教唱,最终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文化素养。目前,南海中学的“每周一歌”影响力已经开始扩散,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意识到通过课外歌曲教育引导学生快乐成长的价值。在课余闲暇之际,教唱几首学生喜欢的歌曲,对他们而言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让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够放松身心,获得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

一、 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学现状

音乐教学属于基础教育的重要科目,但从升学角度来讲,音乐教学只对部分艺术类学生升学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因此大部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态度并不是特别积极和认真。从学生内心深处来讲,或许会很喜欢音乐教学中相对轻松愉快与自由的氛围,以及美好的音乐艺术享受,若想他们花费大量时间来学习音乐,除了极少数艺术类专业学生之外,大部分学生难以做到。南海中学通过“每周一歌”这种相对合理的音乐课外作业设计方式,既有效推动了高中阶段音乐教学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又没有增加学生教学负担,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时间与节奏。

(一)全面成长与音乐美育发展不够协调

全面成长是当今教育的“育人要求”,高中属于基础教育阶段,亦要求学生“五育并举”,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高中阶段教育实践中,“智育”“体育”等因为有相对具体测试标准,且测试成绩被纳入升学标准中,因此更容易受到重视。音乐教育属于美育范畴,大部分学校虽然会开设音乐课,但自由度比较高,并不对学生做强制要求,因此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不高。从学生学习意愿角度讲,音乐课程教育主要以音乐文化学习以及音乐作品欣赏学唱为主,学习方式比较轻松,且没有现实升学压力,因此学生学习音乐的意愿比较强,尤其是对高中阶段学生而言,每天面对相对沉重的课业负擔与学习压力,音乐教育相对轻松的学习方式一定程度上可视为一种压力调节方式。

美育正在受到重视,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导下,要求各地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美育工作。从学生成长角度而言,美育对当今高中生有着极为独特的价值:一方面,美育是一种现代文明社会所要求的高级素养,拥有良好审美素质的个体在未来社会生活中会更好地追求幸福生活,并拥有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美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有积极作用,通过领略音乐文化艺术中的美,感悟音乐作品中的文化精神与力量,学生将会受到精神的洗礼,最终在音乐文化引领下走向追求更美好的自我。整体来看,在基础教育实践中,全面育人理念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具体音乐美育方式仍显不足,因此通过音乐课外作业设计方式来提高音乐美育水平是一种合理选择。

(二)南海中学“每周一歌”教学开展情况

南海中学创立于1907年,是一家全日制公办高中名校,亦是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南海中学“每周一歌”创立于1998年,何素英老师通过校园电视直播方式创立了“每周一歌”,到目前为止已经坚持了20多年,并取得了良好的艺术育人效果。学校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学生收视率超过88%,“每周一歌”已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节目之一。且这一方式正在被更多学校认可和模仿,产生了广泛的教育示范价值。目前“每周一歌”以介绍新歌作为栏目特色,每期由七首歌组成,分别由一首粤语,两首华语,两首英语,一首日语,一首韩语组成,直播按粤、华、日、韩、英、华、英的顺序进行。“每周一歌”主要工作分为线上、线下两部分。线上由文娱部成员在前一周末进行准备,共有写歌介和串词、写推文、找图、找MV、发布公众号五大板块,通过文字介绍歌曲,将七首歌推荐给同学们。所有板块都须经过严格审核,以保证每期节目的质量。线下则以直播形式开展节目。在直播前做好摄影、资料、设备等准备工作。正式直播由两位主播进行歌曲推荐,且直播期间协调工作包括报时、电脑支持、MV切换、效果监视、协调沟通等部分。南海中学能较早创立“每周一歌”课外音乐作业设计模式并取得成功,原因有三:

第一,地域文化影响。佛山属于珠三角地区,也是中国早期改革开放地区,相对开放的社会文化风气带来了丰富的文化艺术教育理念与文化艺术教学资源,因此在20世纪末期,当地有机会引入更多港澳地区的音乐文化资源,从而为“每周一歌”提供了丰富的艺术选择。毕竟作为课外音乐作业,基本上要求尽量不要局限于教材,而且要符合学生喜好,当时高中学生已开始接触流行文化,“每周一歌”提供了一个良好机会,因此更容易得到学生认可。

第二,校友支持与学校支持。南海中学的“每周一歌”主要采用电视直播的方式,对设备与技术有一定要求,因此需要资金和技术支持。校友对学校“每周一歌”教育理念与方式是认可的,因此校友通过捐赠方式推动校园电视台建设,构建了校园音乐教育平台——“和雅电视台”。此外,校领导、校团委、学校音乐教师等对“每周一歌”的支持,亦是本项目能够长期坚持并不断进步的重要因素。

第三,合理的教学方式。学校“每周一歌”时间选择在每周二下午5∶50到6∶20,每次时间约为半个小时,既不会占用学生过多课外时间,也没有过于频繁。主要方式是教唱,以及音乐文化介绍等,学生可以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舒缓身心,不会增加任何作业负担与心理精神负担,反而能够缓解高中阶段繁重课业学习带来的精神压力,同时能提高音乐艺术素养。南海中学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品质培养,亦对“每周一歌”学习模式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 推动音乐课外作业设计策略——基于“每周一歌”教学模式

南海中学的“每周一歌”音乐课外作业方式已取得了良好效果,成为学校音乐教育的特色品牌,对学生美育素养提升以及心理健康产生了积极作用,被师生誉为“动听的作业”,能引领学生快乐地成长。对其余中小学而言,“每周一歌”音乐课外设计方式值得借鉴,推动本校音乐教育发展。

(一)教师引导,学生主导

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理念是当今教育广泛认可的理念。音乐课外作业设计目的是引领学生快乐成长。想要推行“每周一歌”方式,南海中学做出了积极探索,其经验策略值得借鉴。在初期,“每周一歌”主要是教师出镜,讲述每首歌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等,然后进行教唱,学生参与度相对较低,且由于早期校园电视台技术手段等因素限制,难以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随着学生成长,以及对“每周一歌”音乐学习模式的熟悉,目前海南中学“每周一歌”基本上由学生主导,学生选歌,学生出镜讲解文化并教唱,教师则退居幕后从事技术支持工作,并提供必要指导。与教师主导方式相比,学生主导方式虽略显稚嫩,但不失为学生逐渐成长的好方式。该模式下,学生真正成为音乐课外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核心主体,他们会用心去思考如何挑选同学们更喜欢的歌曲,亦会主动琢磨怎么样去介绍音乐文化和教唱才能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当今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负责主导“每周一歌”,对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有积极促进作用的:在介绍音乐文化时可丰富学生的“文化理解”,在教唱和学唱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同时对歌曲的欣赏则促进学生“审美感知”素养形成。学生还会不断探索新的歌曲文化,尝试找到更有趣味、更有创新精神的音乐作品,甚至会主动参与改编创编音乐作品,从而让学生的艺术“创意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每周一歌”的初衷是为了引导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成长,目的是提升学生艺术审美素养,因此学生应该作为学习主体起到主导作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毕竟音乐属于相对专业的领域,且大部分学生本身并不具备良好的音乐文化知识素养,若没有教师引导,学生可能会难以真正融入其中。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跟着学到最终能够独立操作,最终成为“每周一歌”等音乐课外作业设计模式的主导群体。学生作为主体还有一个好处,即学生更为了解学生的艺术喜好与精神需求,且更容易与同学形成沟通互动,从而能达到更为良好的活动效果。

(二)教研推动,文化构建

每一所学校的基础学情以及发展特色是不同的,对课外音乐作業设计的要求亦不尽相同,因此通过教研方式推动“每周一歌”特色发展是相对客观的选择路径。高中生已具有较强的独立思维与操作能力,选择和推荐歌曲可给予学生很大自主权,且可以选择文化底蕴相对丰厚、内容相对复杂的歌曲内容。南海中学“每周一歌”活动开展已有20余年经验,因此在整体操作上有丰富经验,并已成为学校特色。且南海中学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将音乐美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亦可丰富和充盈“每周一歌”的教育内涵。经验借鉴不等于简单模仿,而是找出“每周一歌”音乐作业方式的内蕴精髓所在,然后结合自身优势形成新的音乐艺术教学特色。

“每周一歌”固然是很好的音乐课外作业设计与教育模式,对其余中小学而言,在具体思维、做法方面则需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展。若在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要求减少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同时要求增加学生的课外艺术活动的时间。“每周一歌”非常契合这一要求,学校可开展相关课题研究,通过教科研方式探索最适合本校的“每周一歌”模式,且注重形成文化特色。如有的学校选择本土歌曲作为特色,“每周一歌”欣赏与学唱以本土文化歌曲为例,让学生在歌唱学习中了解本土艺术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本土艺术文化;有的学校注重国际化,因此“每周一歌”可精选世界经典名曲,让学生更多了解国际音乐艺术文化,加强对国外艺术流派、风格的了解。在教科研活动推动下构建学校独特的音乐课外教学文化,促进学校音乐教学特色发展,让“每周一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校园文化艺术教学局面。

(三)文化传承,素养引领

音乐教育主要目的有两个:宏观社会层面主要是文化艺术传承,提升民众整体艺术素质,推动艺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个体成长层面主要是音乐核心素养养成,完善个人性格与情感。鉴于音乐教育对社会文化与个人成长的影响,在“每周一歌”音乐课外作业设计中,应强调文化传承与素养引领。

在音乐教学中,感官审美是浅层欣赏层次,文化审美是深度欣赏层次。在基础教育中推动音乐教育,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与学习中感受音乐文化,成为音乐文化传承者和推动者。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亦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极为丰富的音乐文化艺术资源,然而近现代中国音乐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却偏弱。之所以会形成这种局面,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社会整体音乐文化素养偏低,整体音乐艺术欣赏与创作能力不够突出,社会上没有形成良好音乐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则是本土音乐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不少音乐文化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正在消失,而此类本土音乐文化是颇为优质的音乐教育资源。学生是音乐文化传承的主体,他们在学校学习期间所学习的音乐文化知识以及学唱的音乐歌曲,将会沉淀为他们未来的音乐艺术素养。“每周一歌”甚至会成为学生时代最为美好的回忆,成为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共同的艺术回忆。从社会音乐文化艺术角度来讲,学生通过学唱歌曲方式不仅能促进音乐教育教学事业发展,亦可促进整个社会艺术文化发展。

(四)技术发展,资源拓展

随着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越来越多的应用各种信息科技手段,音乐课外作业设计亦不例外。传统的校园电视台需要不断更新技术模式,以更契合当代学生的方式开展音乐教育。在南海中学“每周一歌”教学中,增加了许多趣味互动方式。歌曲的选择,在早期大都是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经验,以及对学生喜好的判断,精心选择优质歌曲。当主动权交给学生之后,随着技术手段进步,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在南海中学学生每周都会通过App投票等方式,挑选自己最想要了解、欣赏和学唱的歌曲。负责“每周一歌”项目的师生会定期发起话题讨论,同时对学生投票意见进行整理,并根据学生意见及时调整歌曲安排,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会感受到自己的意见得到了尊重,因此参与意愿会更高。此外,技术运用还可将“每周一歌”以更多方式呈现出来,如学校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等途径,每周给学生推荐一首歌,让学生自由选择时间与地点进行学唱欣赏。

技术发展为“每周一歌”课外音乐作业设计带来了新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展“每周一歌”课外作业活动,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筹划,各级中小学单位参与与推动,构建“每周一歌”音乐作业资源共享平台,每个学校都可上传优质音乐课程资源到平台,其余学校教师可免费借鉴应用。随着音乐课外作业资源平台的丰富,为更多学校和音乐教师推动“每周一歌”提供资源帮助,促进音乐美育水平的全面提升。随着信息科技进步,“每周一歌”教学方式未来还将发生变化,从而让音乐课外作业设计方式变得更多元丰富。

(五)方式灵活,安排合理

南海中学“每周一歌”之所以能够坚持20余年,并形成学校教育的特色受到师生喜爱与社会认可,与他们灵活教学和合理安排有着密切关系。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每周一次的频率是合适的,每次半个小时左右,这种课外音乐作业方式不会对已有教学秩序产生影响,基本上不会挤占学生时间。若小学生借鉴这种模式,时间可以做出针对性调整,毕竟在“双减”政策要求下,小学生放学时间早且没有课后作业,而歌唱艺术作为一种课后作业活动,孩子们既可以在一起玩,同时也不会产生任何学业压力,还能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因此在时间安排上每个学校可以根据学情实际情况调整。不过在此过程中需坚持一个原则:不给学生任何压力,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成长。学校切忌随意加长时间,或在教学中渗透教材内容,或增加考查要求,如此会让原本轻松自在的“每周一歌”对学生产生学业压力,导致其难以长期坚持下去。在具体课外音乐作业安排方式上亦可更加灵活,高中生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独立性较强,因此他们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推动“每周一歌”教学活动。对其余中小学校而言,由于并没有相关经验积累,所以还需要在学校和教师的引导下开展。高中生在“每周一歌”活动中,以欣赏和学唱为主,小学生则可以融入游戏活动,让歌唱与游戏融合起来,从而对学生产生更多吸引力,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学校在“每周一歌”作业安排方面虽然可灵活处理,但应始终围绕学生快乐成长要求,同时在歌曲内容选择方面注重时代性和特色化。在新时代德育育人要求下,可适度在歌曲选择上形成德育育人系列,以音乐艺术隐性德育方式来熏陶学生,达到更为理想的德育育人效果。

三、 结论

在基础教育中如何有效提高音乐课外作业是一个难点,因为音乐课程开设得相对较少,而且音乐教育很少通过作业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训练。南海中学通过“每周一歌”的方式推动了音乐课外作业设计发展,对学生音乐素养培养,以及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探索。在全面育人理念下,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美育是一项比较独特的内容。美育关注的是人本身的审美素养与能力发展,它影响学生个体心理健康、人格发展等,契合当代教育育人理念与要求。音乐教育作为美育育人的重要学科,其课后作业设计并不容易,因为若设计方式过于复杂或增加学生负担,则会影响育人效果;若不注重音乐课后作业设计,则学生可能在课后时间里不会去了解音乐文化,欣赏和学唱音乐作品,音乐素养提升目标自然难以实现。南海中学的“每周一歌”是一种积极尝试,通过课后作业方式引导学生学习音乐,并取得了良好成绩。这一模式每周仅占用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歌曲内容由学生确定,不仅学生参与度高,而且与学校文化特色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课后闲暇之余能夠欣赏音乐,丰富音乐文化素养,没有给学生增加任何额外的作业负担,反而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为一种积极的课余学习调节方式。

在音乐课外作业设计中,应坚持“动态的作业”设计理念,以学生的“快乐成长”为目标,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精心选择课后音乐欣赏学习与学唱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教师在作业设计中主要起到引导和指导作用,学生将成为“每周一歌”音乐课外作业活动的主要推动者。在音乐课外作业设计中可合理融入文化传承与素养培养等方面的要求与理念,在具体方式上则是使用隐性教育与熏陶成长的方式,不宜增设过多目标要求,一切以引导学生快乐成长为主,如此才能够长期坚持下去。不同学校可根据自身教学资源与教学实际选择合理的“每周一歌”活动方式,推动音乐课外作业特色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素梅.“每周一歌”赋能“双减”的实践探索——广东省田素梅名师工作室[J].中小学音乐教育,2022(7):18-21.

[2]吴立忠,曹祎雯.普通高中音乐教育优化路径分析[J].华夏教师,2022(13):94-96.

[3]陈冬梅.音乐教育生活化教学与心理健康的融合[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9):83-84.

[4]徐婧.感悟音乐 缓解情绪——高中生音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5):10.

[5]李笃群.每周一歌,让生命彰显精彩[J].新课程导学,2019(23):66.

作者简介:何素英(1972~),女,汉族,湖南永州人,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南海中学,研究方向:音乐教学。

猜你喜欢

音乐素养
浅议音乐素养对合唱的重要性
浅谈高校钢琴教育和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
浅谈中职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钢琴教学必须注重对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高校钢琴教育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分析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多元融合打造音乐戏曲教学崭新课型探究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