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和艺术的朋友一起,记录这个时代

2023-08-23ECHO

睿士 2023年8期
关键词:脉络藏家策展

ECHO

以收藏家为脉络对当代艺术进行大规模呈现的展览,在国内的策展思路中并不常见。2018年,乔志兵曾在“乔空间”举办过“艺术赞助人”系列展览,在他和两位策展人袁佳维、乔丹看来,“艺术的朋友”正是对五年前展览的一次延续。

过去三年,对全世界而言都是特殊的三年,艺术界在时代的变幻中同样呈现出了多样的变化。两位策展人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正活跃于当代艺术界的新生代藏家和他们在近三年收藏的作品,希望借此一窥当代艺术在过去两三年里最真实的面貌。

乔丹提到,在策展之初,为了呈现出这种真实,油罐艺术中心既没有提前界定展览的主题,也没有强制要求受邀的藏家提供某一类特定的收藏。因此,最终展出的作品囊括了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工艺品等多种媒介的艺术品,入选的艺术家在国籍、年龄、艺术流派上也呈现多元化的状态。

尽管在主题上没有进行过多干预,但从收到的数十件藏品中,乔丹惊喜地发现了藏家们在过去三年里收藏作品中的共性。比如展厅的一楼集中呈现了一系列关于女性形象的作品,二楼展出的几件作品则更多与自然、环境相关,这无疑展现出了艺术界近年来的普遍关注重心。

“从这些作品的呈现上,我们是能看到一些当代艺术变化的线索的。”

与2018年在乔空间的“艺术赞助人”系列展览相比,“艺术的朋友”邀请的藏家在年龄上相对更加年轻,以80后、90后藏家为主,甚至不乏有00后藏家出现。

在乔丹看来,此次参展的藏家里有不少人都是在近两三年才进入艺术收藏领域,他们有多元的教育背景与成长环境,没有给自己贴上太多的标签,对于艺术的主题和媒介的包容度、接受度都更高,購入一些藏品时也会更加感性。

“从藏家的身份来看,一部分是藏二代,一部分是机构藏家,还有一部分藏家是因为自己从事的工作和文化艺术相关,从而进入这个领域。机构藏家在购入藏品时,会有一条更加清晰的脉络,他们通常会比较专注于这条线。但现在很多年轻藏家会感性一些,他们会去购买和自己同年龄段艺术家的作品,有一种藏家和艺术家共同成长的感觉。”

我们采访了三位参展的藏家,聊聊他们来到“艺术的朋友”的感受与他们眼中的新生代藏家群体。

蒋天泽

摄影师,人无画廊联合创办人此次参展作品:

《无题》,恩佐·古奇,2019,绘画“年轻一代艺术家的思维,正在越变越多元”

Q:这次为什么挑选恩佐·古奇的这幅画来参展?

A:这幅作品比较符合我当下的状态,和艺术家之前带有一定暗黑色彩的绘画相比,这幅2019年的作品会有更多幽默诙谐的元素在里面,再加上材质也蛮有趣的,就选择了它。

Q:作为一名年轻藏家,你认为“艺术的朋友”这个展览对于藏家群体的意义是什么?

A:2018年乔空间的展览,邀请了很多资深的藏家参加,这次“艺术的朋友”像是一种历史的延续,对90后一代的藏家进行了一个梳理。其实藏家群体彼此之间的了解是很少的,很多人都没有见过面,这次展览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把大家聚在一起,分享一些多元的视角和过去三年大家的收藏脉络。

Q:你是如何进入艺术收藏这个领域的?

A:最开始我是在芝加哥艺术学院学摄影,这期间会接触很多摄影作品,也会看到许多艺术作品的实物,就萌发了收藏的想法。因为自己也会进行创作,所以在收藏的时候还是能比较明显地看出一件作品是否有被艺术家用心对待。

Q:通过这次展览,你发现了哪些新生代藏家的特质?

A:在看到展览之前,我本来以为会有比较多的潮流玩具类的作品参展,毕竟对于90后来说,潮玩和艺术的边界正在逐渐被打破。但其实这次大家带来的作品还是比较学术的,很多作品和艺术家都有机构支撑,也是来自非常好的画廊。比如沃尔夫冈·提尔曼斯(WolfgangTillmans)的《双重曝光》就让我比较意外,这位艺术家比较老派,在国内的热度并不高,这次展览如果能让大家再次关注到他,还是很好的。

Q:作为人无画廊的联合创办人,你会接触到很多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你认为他们有哪些不同于前一代创作者的特质?

A:现在大家的思维越来越活跃、越来越多元化了。新生代艺术家之间的共性其实没有那么多,不像之前会在同一批艺术家身上看到一种相似的艺术潮流,现在大家的创作里个人表达的成分多了很多。

Q:过去三年,你的收藏习惯有发生改变吗?

A:三年前可能关注国外的艺术家会多一些,关注的领域也会更加偏向摄影。在过去三年,因为出国不太方便,对于国内艺术家的关注会更多一些,所以我还挺期待今年能够重新回到世界艺术的多元怀抱里。

蔡坚

艺术家,藏家此次参展作品:

《雅各布的梯子》,大卫·阿尔特米德,2019,雕塑

“我的艺术收藏脉络与自己的创作紧密相连”

Q:你认为对于年轻藏家和艺术家来说,“艺术的朋友”有什么特别之处?

A:整体来说,这次展览像是一个风向标。国内的艺术收藏领域其实挺乱的,很多藏家的作品都是偏商业、偏流行,而非偏学术,有时候是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风险。有这样一个展览,大家会更清晰地看到好的收藏是什么样的,对藏家和艺术家都有帮助。

Q:作为一名艺术家,你的创作脉络会影响自己的收藏偏好吗?

A:肯定是會互相影响的,比如你正在创作某一个方向的作品,那就会更加关注这类艺术。不过总体来说,我对于大部分媒介都是持开放态度的。

Q:这次展览里,比较让你印象深刻的一件作品是什么?

A:藤原西芒的《乔安娜》。一直以来我都挺喜欢藤原西芒这位艺术家,在《乔安娜》这幅作品里,他用广告的方式拍了一位遭遇性丑闻的高中女教师,这种展示方式很轻松,但我觉得很有意思。

Q:通过这次展览,你发现了哪些新生代藏家的特质?

A:大家收藏的东西还是比较偏观念、学术的,有自己的收藏偏好在,不太会看到那种很商业、追逐一时潮流的作品,很多作品也能看出来绝对不是为了追高价而买的。

Q:过去三年,你的收藏习惯有发生改变吗?

A:我进入艺术收藏界的时间也只有两三年,说到改变的话更多可能还是和自己当下的创作主题有关。三年前我比较关注偏材料性的作品,就收藏了一些材料性强的艺术作品;现在我偏向观念艺术,就会寻找一些和自己在工作方法上比较相似的艺术家。

Justin Chan

JUZHI矩制家居创始人&主理人 ,CHI艺术中心创始人此次参展作品:

《生·长一物美术馆 001》,陈彧君,2021,装置艺术

“经过过去三年,我希望和艺术家一起共创新鲜的作品”

Q:此次带来的作品是你的家居品牌和艺术家陈彧君联名的作品,它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A:我和陈老师是在他做完“重回木兰溪”这个项目时认识的,木兰溪是他的家乡,我们聊了很多关于家和艺术的话题,因此想到了可以跨界做一件作品。这件作品既是艺术品,同时也可以是一个具有实用性的家具。这也算是我对于过去三年的一个概括,因为这是前所未有的三年,所以也想和艺术家一起共创一些新鲜的东西。

Q:作为一名年轻藏家,你认为“艺术的朋友”这个展览对于藏家群体的意义是什么?

A:过去三年里,大家见面、交流的机会比较少,这次展览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去认识新朋友,去了解不同的藏家。另外一点,艺术和在地性有很强的关联,这次有很多来自上海的藏家,也有我这样来自外地的藏家,也可以看到不同地方的风土和近年来的艺术风向。

Q:作为“圈外人”,你是如何进入艺术收藏这个领域的?

A:我对艺术的兴趣,是从看展览开始萌发的。看的展览越多,对于艺术的感觉越深厚,就越想要去拥有一些作品。一开始的收藏偏好就是个人的喜好,选择一件作品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它是否能够打动我。

猜你喜欢

脉络藏家策展
藏家之友
福州吟诵调留存脉络梳理
延安时期的党建“脉络”
藏家之友
关于策展
2017 艺术策展人
关于将“curator”统一翻译为“策展人”的建议
中西方博物馆策展人(curator)制度浅析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藏家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