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计数比值对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2023-08-22冯契靓张诚实崔栋慧刘明赵云峰张青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3年16期
关键词:氧分压动脉血中性

冯契靓 张诚实 崔栋慧 刘明 赵云峰 张青

(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呼吸内科,上海 200125)

呼吸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患者在静息状态、不吸氧的情况下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与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呼吸衰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危重症,其并发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主要病因包括慢性气道炎症疾病、肺血管疾病、肺组织病变、胸廓与胸膜病变、心脏疾病及神经肌肉疾病等。判断呼吸衰竭患者预后是临床工作中的重点问题。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参与全身炎症及微循环改变,可通过血常规检测快速获得,有研究表明这些细胞之间的比值可以作为炎症反应的生物标志物〔1~3〕。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计数的比值(NPR) 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有良好的评估价值〔4〕,本研究旨在探讨NPR对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呼吸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180例,纳入标准:(1)符合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 mmHg为Ⅰ型呼吸衰竭;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 mmHg、同时伴有二氧化碳分压高于50 mmHg为Ⅱ型呼吸衰竭〔5〕;(2)年龄大于60周岁;(3)病历资料齐全。排除标准:(1)合并结核感染;(2)合并恶性肿瘤;(3)存在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4)入院前2 w内有大量失血史,或有输注血小板及使用升血小板药物;(5)入院前2 w内层服用抗凝药物或者抗血小板药物;(6)严重肝或肾功能异常;(7)入院时间小于24 h;(8)研究者认为不宜纳入研究的特殊人群。本研究经浦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分组 180例呼吸衰竭患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105例、肺炎36例、哮喘急性发作24例、间质性肺炎合并感染15例;其中Ⅰ型呼吸衰竭51例,Ⅱ型呼吸衰竭129例。追踪呼吸衰竭患者28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132例)和死亡组(48例)。

1.3收集资料 收集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入院时测定血常规〔中性粒细胞计数(N)、血小板计数(PLT)〕、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8、动脉血气、血生化、计算氧合指数、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 Ⅱ)评分,并计算N与PLT比值。IL-6及IL-8测定应用ELISA试剂盒(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 相关法;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PR对呼吸衰竭患者28 d死亡率的预测价值。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年龄、性别构成与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P>0.05);死亡组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PLT及pH值均显著低于存活组,NPR、血浆PCT、CRP、IL-6、IL-8、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乳酸、APACHE Ⅱ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数据比较

2.2影响呼吸衰竭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的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 低动脉血氧分压、低氧合指数、高APACHEⅡ评分、低PLT、高 NPR、血浆高PCT是影响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影响呼吸衰竭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的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

2.3Spearman 相关性分析 呼吸衰竭患者的NPR与CRP、PCT、IL-6、IL-8、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乳酸、APACHE Ⅱ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396、0.337、0.451、0.426、0.418、0.412、0.495,均P<0.05),而与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PLT及pH值均呈显著负相关(-0.523、-0.611、-0.513、-0.456,均P<0.05)。

2.4NPR对呼吸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ROC曲线分析 NPR 预测呼吸衰竭患者28 d 死亡率的曲线下面积 (AUC) 为0.784 (P=0.008),最佳截断点为0.076,灵敏度为81.5%,特异度为65.3%。

3 讨 论

呼吸衰竭患者容易出现多脏器衰竭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属呼吸危重症,死亡率高。细菌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多,主要与中性粒细胞的黏附性降低、凋亡延迟及生长因子刺激干细胞增殖有关〔6〕。中性粒细胞能够分泌多种炎症介质,主要参与体内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7〕。血小板是来源于骨髓巨核细胞裂解脱落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细胞质,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不仅可直接识别、隔离和杀死病原体,被激活后还会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及其活化产物,促进白细胞与血小板的聚集与黏附,协助中性粒细胞杀死病原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宿主抗感染防御过程〔8〕。血小板半衰期较短,细菌内毒素、炎症反应、重症感染等均可引起血小板减少〔9〕,研究发现血小板数目减少与脓毒血症患者出现多脏器衰竭等不良预后相关〔10〕。

本研究说明,呼吸衰竭死亡患者存在更为严重的感染、缺氧、呼吸衰竭及更差的组织灌注。NPR与呼吸衰竭患者感染严重程度、呼吸衰竭严重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对评估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本研究为单中心临床研究,样本量较小,尚需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氧分压动脉血中性
勘误声明
静脉血中氧分压的调节
英文的中性TA
基于《TiO2基阻变存储器件性能》的教学实践探索
载人航天器组合体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
高桥爱中性风格小配饰让自然相连
FREAKISH WATCH极简中性腕表设计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异型动脉血管为蒂的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