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产多抗半冬性小麦品种农麦168 的选育

2023-08-22宋开业贾瑞宇王先旭黄兴亮

中国种业 2023年8期
关键词:冬麦区淮南株系

宋开业 施 昙 贾瑞宇 王先旭 黄兴亮 肖 群

(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南京 210032)

小麦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据统计,我国小麦播种面积占到我国粮食播种总面积的20%以上。2021 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763 万hm2,小麦播种面积达2357 万hm2,占 粮 食 总 播 种 面 积 的20.04%[1]。黄淮南片冬麦区是我国第一大麦区,常年麦播面积达866.7 万hm2,是冬性品种向春性品种的过渡区[2]。由于我国黄淮南片冬麦区覆盖多个省份,特别是江苏淮北市场上推广的小麦品种由于自然环境原因,多表现为高秆、拔节迟、综合抗性一般,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确立了“高产稳产、高抗多抗”的选育方向,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田间农艺性状和产量等数据比较、小麦籽粒品质专业检测机构检测筛选育成农麦168。该品种在洛阳农林科学院科企联合体黄淮南片冬麦区水地早播组生产试验中综合表现优异,2020 年通过国家黄淮南片冬麦区审定(国审麦20200094)。目前,农麦168 已在黄淮南片冬麦区生产上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近2年种植表现出高产、稳产、综合抗病性好的特点,规模种植增效明显,深得广大农民喜爱。

1 选育过程

2006 年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江苏淮北地区大面积推广的烟农19 作母本、郑麦366 作父本杂交,收获22 粒杂交种子,于同年秋季全部点播。2007 年F1表现茎秆粗壮、穗型大、抗病性好,将其种子全部混收,并于同年秋季进行单粒条播。2008年对F2进行单株选择,选择株型紧凑、抗病性好、熟相好的36 株单株于同年秋季种植成株系。2009-2013 年连续进行单株选择,决选出早熟、中矮秆、熟相好的优良株系12 个。2014 年将12 个株系于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邳州基地进行小区品比鉴定,其中SN1405 株系在株型、抗性和产量上表现优异。2015-2016 年将编号SN1405 株系进行多点品比试验,其产量较对照淮麦20 增产显著,农艺性状及广适性好,命名为农麦168。2017-2018 年参加洛阳农林科学院科企联合体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2019 年参加生产试验,2020 年通过国家黄淮南片冬麦区审定。选育过程如图1 所示。

图1 农麦168 选育过程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农麦168 属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幼苗越冬期呈现半匍匐状态,植株叶片宽而短,叶色黄绿。分蘖能力较强,越冬前分蘖都能成穗。株型较为紧凑,抗倒性好。整个生育期植株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灌浆后期熟相好。农麦168 穗近长方形,长芒、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黄淮南片冬麦区水地早播组2 年区域试验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21.5d,成熟期比对照周麦18 早0.7d。生产试验株高80.4cm,有效穗数39.9 万穗/667m2,每穗粒数37.0 粒,千粒重39.3g。

经过多年品种试验示范及推广种植来看,农麦168 植株高度适中,抗寒性强,分蘖成穗率高,后期熟相好,增产潜力大。小麦籽粒角质透明、大小均匀、饱满度高,商品性好,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

2.2 抗性表现农麦168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2 年抗性鉴定:中感赤霉病(严重度2.8~3.2)、纹枯病、叶锈病,高感白粉病、慢条锈病。

2.3 品质性状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表1),2 年平均结果:籽粒容重815g/L;粗蛋白(干基)含量14.02%,湿面筋含量30.1%,稳定时间2.4min。

表1 2017-2018 年农麦168 品质检测结果

3 产量表现

2017-2018 年参加洛阳农林科学院科企联合体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2 年每hm2平均产量7835.3kg,较对照周麦18 增产6.2%。2019 年参加生产试验,每hm2平均产量9027.0kg,较对照周麦18 增产4.7%(表2)。

表2 农麦168 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产量表现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播种播量农麦168 在黄淮南片冬麦区的适宜播种期区间较大,一般年份适宜播期从10 上旬至11 月中旬。适期播种基本苗12 万~20 万/667m2,如若遇到肥力水平偏低或推迟播种的情况应适当增加播种量。

4.2 肥水运筹施足底肥,苗期根据苗情施肥,控施返青拔节肥,追喷叶面肥。一般情况下,每667m2施复合肥30~50kg 作底肥;冬前麦苗一般能成穗,促施尿素10~15kg 作分蘖肥;年后根据长势,在第1 节间定长、第2 节间开始伸长时施复合肥10~15kg 作拔节孕穗肥,此时不建议施用尿素,易造成植株偏高,倒伏风险大;抽穗扬花后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叶面肥,增强麦秆韧性,增加小麦千粒重,有效防止倒伏和早衰。同时注意防涝防旱,田间沟渠应排灌水通畅。

4.3 病虫草害防治黄淮冬麦区以旱茬麦为主,冬前化除以禾本科杂草为主,在杂草2 叶1 心前进行防治,喷施除草剂前注意后面7d 的气温变化,防止温度骤降引发低温药害;开春后,返青拔节期化除以阔叶类杂草为主,兼顾禾本科杂草一起防治。拔节期做好纹枯病的防治,一般在清明节前后喷施噻呋酰胺、嘧菌酯等;赤霉病是小麦后期的主要病害,抽穗扬花期综合防治赤霉病、白粉病和蚜虫等病虫害,如遇雨需确保用药2 次以上,才能够有效降低赤霉病的发生。

4.4 适期收获在黄淮南片冬麦区,半冬性小麦在蜡熟末期(一般在5 月下旬至6 月上旬)收获时产量最高、品质最好。收获时应根据当地天气情况,防止淋雨受潮,导致穗发芽。收获后应及时脱粒整净、晒干、入库,提高其商品性,实现丰产丰收[3]。

5 推广应用

农麦168 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市、渭南市、咸阳市、铜川市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该品种具有4 个优异特征,一是适宜种植区域大,推广应用前景好;二是植株高度适中,抗寒性强,分蘖成穗高,后期灌浆成熟快,增产潜力大,经济效益高;三是高产多抗,成熟后期熟相好;四是籽粒商品性好,大小均匀、饱满度高、角质透明。

猜你喜欢

冬麦区淮南株系
过表达NtMYB4a基因增强烟草抗旱能力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 及其聚类分析*
国内外301份小麦品种(系)种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及评价
嫦娥5号返回式试验卫星小麦育种材料研究进展情况
小麦栽培的特点及不同冬麦区存在的问题
衢州椪柑变异株系—黄皮椪柑相关特性研究
CRADLE OF TOFU BY DAVID dawson
民国时期淮南经济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及特点
灌溉与非灌溉条件下黄淮冬麦区不同追氮时期农田土壤氨挥发损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