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研究

2023-08-22福建省福清江阴中学

家长 2023年17期
关键词:诗歌情感过程

□福建省福清江阴中学 陈 亮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因此,在语文教育中融入古代诗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让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扬、传播优秀文化,还可以在学习中借助互联网工具进行微观分析,细致品味古代诗歌,进而感悟属于自己的审美体验,艺术情感,以此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能力。本文论述网络环境下开展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的必要,分析古代诗歌的教学现状,在此基础上针对互联网背景下古代诗歌教学进行研究,提出通过加强课前预习深入感知古文、诵读文章实现诗情合一、仔细研读诗歌进而逐一理解内涵寓意的方式把握诗意,促使学生发挥想象、积极联想,和诗歌产生情感、思想共鸣,积极开展拓展比较,鉴赏诗歌,构建初中古诗词专题学习网站,便于学生进行专项训练,以此促进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的高效开展。

一、网络环境下开展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的必要

网络环境为信息化教育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网络环境、现代教育基础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将会发展为全新的教学模式。结合培养综合型人才、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语文古代诗歌的教学特点,将最为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其中,与语文学科进行有机融合,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轻松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信息认知工具、查询工具等,还可以拓展语文教学的领域、空间,转变教学方式。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建构、实践需自觉地适应社会发展、学生学习需求,确立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主体地位、相互作用,以此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目标。

(一)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与传统固有教学课堂相比,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教学,可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软件创设具有真实意义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使学生产生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情感体验,以此将自身的情感带入其中,让学生针对图片、视频进行鉴赏,细细品味诗词的深刻内涵、优美意境。对于一些朗读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选择打开flash示范朗读资源,并深度体会、感受flash范例的情绪表现方式。加之flash朗读具备丰富的动画、声情并茂的朗读效果,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读准相关字音,让其全身心地投入朗读意境中。

(二)提高学习效率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个人需要,还可以让其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提升自身的参与感、体验感,掌握古代诗歌发展规律、内涵、作用等,全面提升文化素养、综合能力,加深对文章内容理解同时完成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迁移。学生则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直观地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字词美、韵律美,无形中使自身的情感得到渲染,提升了自身的艺术品位,更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这些都是语文教学的目标所在,此举对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率都有所助益。

二、传统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的不足

(一)知识延展性不足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欣赏和审美情趣。”近年来我国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方面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从学校的教学设备到培训软件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我国中小学信息化教学基本成型。国家正在加大力度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培训,让其可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灵活使用信息技术,可按照教学目标进行课堂建设。但在实际应用中,教师仍然强调课本内容的学习,忽略延展知识的积累、拓展。

以《水调歌头》教学为例,教师尚未在教学中将古诗词与天文学知识、地理知识、历史知识、音乐知识等跨学科结合,其中涉及天文学知识——月食、日食;地理知识——在创作《水调歌头》时,作者处于山东诸城,东面是我国的青岛市、南面是日照市,诸城同时也是中国著名的“恐龙之乡”;音乐知识——《明月几时有》;历史知识——当时处于宋朝时期,苏轼与王安石变法。

(二)人格教育不足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未将古代诗歌中涉及深层次的知识向学生渗透,如在讲解过程中已经表明体会作者的情感、品质、志向等,但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只是分析作者的情境和心境,并未将生活与其进行连接。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尚未帮助学生完善其自身的审美结构,无法让其运用文字、语言表达自身的感受、抒发自身情感、体会诗歌中涉及的意境。

三、互联网背景下时代诗歌教学策略

古代诗歌中蕴含诗人真实的艺术情感和审美情趣,是祖先留下的无价宝藏,内容丰富多样、形式架构统一,记录着古代人民的生活场景、历史变革、时代发展的同时包含着多元化的思想、理论、行为,蕴含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借助古代诗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也需要通过学习诗歌,引导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使古代诗歌成为宣传文明、树立新风的“利器”,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综合能力,增强文采,促进个人品位的提升。

(一)把握诗意

中国古代诗词文字简约,其中蕴含较多的道理、含义等。传统固有教学模式较为偏向教师单方讲解、灌输,不利于学生的知识沉淀、积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融入信息技术,在此基础上结合新课程主动探究思想,丰富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进而把握诗意,体会其中情感、韵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课前预习,感知古文。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知识、资料、信息、数据。”根据上述要求,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课前预习的机会,让其在预习的过程中对于文章有初步了解。

以解析《天净沙·秋思》教学为例,教师可为学生布置相关预习任务,首先,要求学生借助互联网查询《故乡的云》歌曲,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说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天涯游子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其次,让学生针对《天净沙·秋思》文章进行全文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给诗歌划分节奏,体会枯、老、昏、小、流、古、西等词语对文章感情所起到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借助互联网工具了解马致远生平事迹以及主要作品,知晓《天净沙·秋思》创作的社会环境、写作背景。最后,针对情景交融特点在文中的体现进行研究、分析,深入体会古文内容。

2.诵读文章,诗情合一。

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中涉及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以此引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受到感染、熏陶,形成良好思维人格。

以朗读《天净沙·秋思》教学为例,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播放《天净沙·秋思》示范朗读,让学生在认真聆听的过程中进行模仿,进行正确断句。教师需要在情感、表情、动作、音调、节奏上进行指导,在表现悲伤、回忆、遗憾、惋惜的情感时,需要让学生放慢朗读节奏,将语气缓慢下降;在表现高兴、欢乐、急切等情感时,需要让学生加快朗读节奏,将语气上调,将情感带入其中。

3.仔细研读,逐一理解。

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围绕古文中的重要语句进行研读,在研读的过程中知晓诗歌中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此正确引导学生深度解读诗歌,体会其中涉及的内涵、情感、道理等。

以研读《天净沙·秋思》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针对诗歌中前三句话进行研读,描述其中涉及的景、情调、氛围之间存在的差异。学生在自行研读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前三句诗词一共描写9种景物,即藤、树、桥、鸦、水、家、道、风、马。在此基础上借助枯、老、昏、小、古、西等词语的修饰,可以发现第一句诗词描写的景物较为凄凉,营造一种悲伤气氛,以此衬托作者内心的悲哀。第二句诗词描写的景物较为安逸、宁静,以此对比作者自身的奔波,感受到羁旅之苦。第三句诗词描写的景物较为凄凉,凸显作者的内心孤独。由此可见,第一句诗词、第三句诗词都是表达作者的哀愁。

(二)联想共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同学提供想象空间、时间,让其在想象的过程中感受到古代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以此加深自身的感受、体会。对于初中生而言,想象、联想是其鉴赏能力的延伸,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对诗歌的意境、人物的形象都在最初理解层面,不能针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度认知。信息技术、互联网的出现可以让学生置身在相应的情境中,与意象进行融合,想象出全新的生活图景和画面,将自我融入诗歌,以此精准把握诗人形象,更好地体会其中的境界,从而与作者达到心灵上的共鸣、思维上的碰撞。

以解析《观沧海》教学为例,当学生对诗歌有了大致了解、理解后,可以为其播放《观沧海》背景音乐,让其在音乐的渲染下闭上眼睛进行想象:“此时此刻你就是曹操,刚刚打败袁绍的残余部落,打败了乌桓,在回来的路上你经过了一座山,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此时你最想做什么呢?”

学生1:“大海就是我的,因为我已经是北方的霸主。”

学生2:“面对大海,我的内心久久不平静,不敢相信眼前的画面。”

学生3:“我会认为大海这种气吞山河的气概就是我自己的真实写照。”

情境想象可以让学生深刻地感受曹操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加清晰地知晓曹操的开阔胸襟,抒发建功立业的抱负。至此,学生在情境中联想,在联想中共鸣,达到既定要求。

(三)拓展比较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需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技巧,这样才能在练习的过程中精准分析出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从而快速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在课堂中渗透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在渗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内容:

1.鉴赏诗歌。

教师在开展诗歌鉴赏课程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设鉴赏情境,借助多媒体等电子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应的图片和视频,让其在情境中针对诗歌进行解读,理清知识框架,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传授给学生鉴赏的方式,针对诗歌中涉及的主观情感物象、含义、情境等进行赏析,让其从根源上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和水平。

以解析《醉翁亭记》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3D模拟技术,让学生在醉翁亭中进行游览,在游览过程中按照相应的路线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感知文章的大致框架、写景顺序,在此基础上可以针对“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等进行赏析,让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分析景色、情谊之间的关系;在鉴赏的过程中感受朝暮变化之美,根据不同的景象感受不同的意境,体会四季变化之美;针对景物与人物之间的静与动进行对比,利用众宾喧哗对比出太守颓然之静。学生在了解意象大致内容后,可以更加顺畅地赏析诗词,以此准确把握题目。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相关诗歌改编成话剧,要求话剧中呈现的内容必须与诗歌内容相同。在设计话剧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自动带入角色,更加直观地了解相关人物。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诗歌的印象和记忆,深刻理解诗歌,还可以全面系统地针对不同类型的诗歌进行鉴赏,掌握不同的赏析方法,为后续开展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2.网站学习。

教师可以结合初中古代诗歌内容,为学生建立古代诗歌学习网站,利用网站进行专题学习,古代诗歌学习网站主要包括九个模板(如图1所示)。

图1 初中古诗词专题学习网站构成图

在此基础上,网站为学生提供“专题学习”“学习资源”“学习环节”“交流讨论”“学习评价”等功能模块。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参考与之对应的习题,知晓学习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知识,还可以让学生用丰富的学习工具进行搜集、查阅、浏览,以此展示自身的学习成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将互联网运用在初中古代诗歌教学中,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目的、效果,还可以使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此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教师需要选择与教材内容相符合的古代诗歌,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掌握诗歌内涵和大致内容,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和交流,从而强化对知识的认知和记忆。

猜你喜欢

诗歌情感过程
诗歌不除外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情感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诗歌岛·八面来风
情感移植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