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在科学区域活动中的探索能力

2023-08-22福建省福鼎市双岳幼儿园华梦娇

家长 2023年17期
关键词:西瓜事物分类

□福建省福鼎市双岳幼儿园 华梦娇

《3-6岁幼儿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科学区域活动是一种旨在培养幼儿学习和探究能力的教育活动,特点是通过实践和体验的方式,让幼儿在探索中积累知识、发现规律、锻炼思维和创造力,是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多样化、灵活性的教育活动,结合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作用,让幼儿充分展现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信息技术发展的人才,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对于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未来人才非常重要。幼儿园的科学区域活动是幼儿进行科学实践和探究的重要时光和乐园。这些活动应当高效、有益,能够引领幼儿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思考问题和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以获得科学经验,培养科学素养和提升探究能力。在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笔者结合自身教育经验,认为幼儿教师应该具备勤于观察、善于发现和保护孩子好奇心等能力,可以通过科学区域活动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方法,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帮助幼儿不断地积累和更新经验,并能运用于新的活动中。这样的活动方式可以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一、丰富幼儿感知,提高观察能力

学会观察事物是培养探究能力的基本技能。在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学会观察和感知事物非常重要。为了让幼儿学会观察和感知事物,教师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区域活动拓宽幼儿的思维、感知、观察面。

首先,教师需要为幼儿投放适宜、丰富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感官体验认识和感知事物,丰富幼儿感知。科学区域活动材料可以包括各种颜色、形状、大小、纹理等物品,如木块、磁铁、塑料管等,让幼儿用各种感官接触、感知这些物品,从而培养幼儿对事物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实地考察等方法引导幼儿观察、感知自然和人文环境。在课程开展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科学领域和主题,投放具有代表性特征的实物、图片等材料,让幼儿进行观察和分析。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故事讲解、动画介绍等方式展示事物的特征,以提升幼儿对事物的体验和认识能力。在丰富多样的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逐步掌握从整体到部分、从外到内的观察方法。比如,在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中,认识西瓜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引导幼儿认识西瓜。

第一步,让幼儿观察西瓜的外形、大小、颜色等特征,掌握西瓜的整体特征;第二步,引导幼儿用手去触摸、感知西瓜的表面纹理和硬度等特征,从而了解西瓜表面的质地和纹理;第三步,为幼儿演示如何切开西瓜,并指导幼儿观察西瓜内部的颜色、形状、质感、味道等特征,从而了解西瓜内部组成和营养价值;第四步,分发西瓜,让幼儿在品尝中加深对西瓜的认识,感知西瓜的形、色、味。在此步骤的引导和作用下,不仅可以让幼儿更好地认识西瓜,而且可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和感知能力,提升幼儿的探究能力。幼儿可以有条理、全面地进行观察,并从中学会分析和总结事物的特征。

其次,除了丰富幼儿的感知,教师还应该注重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思考。在引导幼儿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幼儿自己想问题、思考问题,并及时提供指导和反馈。比如,在认识西瓜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西瓜的生长过程、营养成分等问题,帮助幼儿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并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同时,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游戏和体验等方法,让幼儿更加生动地感知和认识事物。比如,在认识颜色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制作色带、摆放不同颜色的物品等方法,让幼儿在娱乐中认识颜色,感受颜色的变幻莫测,提升幼儿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最后,家长和教师应该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感知事物,在游戏和活动中加深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在教育活动中,家长和教师要充分理解幼儿的成长阶段和特点,为幼儿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在活动中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幼儿在探究、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观察能力及其他学习能力。

总之,丰富幼儿感知,使其学会观察事物,可以培养探究能力。在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投放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以刺激幼儿的感知能力;引导幼儿有序、全面地进行观察,让幼儿从中学会分析和总结事物的特征;注重引导幼儿思考和参与活动,以提高幼儿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加强家园合作,为幼儿提供锻炼机会。这些努力和实践将会为提升幼儿的探索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引导动手操作,培养比较分类能力

比较和分类是一种更深入的探索活动,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是让幼儿学会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类是把具有共同特征的东西归纳在一起。

首先,投放适切的活动材料。在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需要提供针对性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实践和操作逐步学会比较和分类。教师可以提供多种形状、颜色、大小不同的积木,鼓励幼儿进行比较,并将它们分类。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够更好地探索事物,还能够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同时,教师需要在设计活动时充分考虑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具有代表性和明显差异的材料,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摸索,发现材料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比如,在“好吃的水果”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气味等特征,尝试归纳比较,发现各种水果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从而培养幼儿的比较分类能力。在这样的科学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掌握比较和分类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引导幼儿动手实践,感知事物属性。教师需要指导幼儿积极参与实践,学会操作和实验,实现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让幼儿亲自尝试,感受物体的质感、味道、重量等物理性质,让幼儿在实践中逐步提升比较分类能力。比如,在“兔大婶请客”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蔬菜,让幼儿根据蔬菜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蔬菜不同部位的味道和营养成分异同。这样的活动可以提升幼儿的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幼儿的比较分类能力。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需及时给予幼儿指导和肯定,让幼儿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对幼儿在分类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出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幼儿不断努力,提高比较分类的精确度。

在以上实践活动中,教师为幼儿进行动手操作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和参与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比较分类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环节中,教师应该合理引导幼儿,促使幼儿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学会动手比较分类,从而调动探究的兴趣和热情,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和科学思维能力。总之,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比较和分类归纳等方法,幼儿可以逐渐掌握比较分类的技能,并不断提高比较分类的精度和深度,从而更好地开展科学探索活动。

三、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判断水平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判断能力是重要的能力之一,指通过整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观察到的事物、现象得出经验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情境来激活幼儿的思维,鼓励幼儿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判断能力。在活动中,教师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和工具,促使幼儿思考问题,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首先,提供材料,引导幼儿观察现象,为培养问题意识做铺垫。教师需要选取与幼儿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活动主题和材料,通过展示、观察和实践等方式,引导幼儿探究、发现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此鼓励幼儿在新事物、新现象面前进行推理、判断和验证。比如,在“浮力的秘密”活动中,教师可以准备同等重量的西红柿、土豆或同等形状大小的石头和木块等,放在装满水的容器中,让幼儿观察有什么现象。幼儿通过观察不同的材料放置在容器里所产生的现象,如石头和小木块在水里的不同表现,得出结论并尝试解决问题。这样的活动可以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和判断力,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其次,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提高判断水平。教师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发散幼儿思维,促使幼儿思考,让幼儿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判断能力。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探究、设计实验等方式,鼓励幼儿进行推理分析和判断比较,从而形成科学思维的特质和能力。在“浮力的秘密”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水中的物体时,不能仅依赖于教师的解释,还需引出新问题,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教师可以提出类似“小木块很轻沉不下去,但是老师有办法让它沉下去,你们能做到吗?”的问题,激发幼儿寻找解决方案的意愿。同时,教师可以创设质疑、对比、互动等问题语境,增强幼儿的探究兴趣。

总之,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的思维,提升判断能力。在科学探究中,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幼儿探究科学的本质和方法,还需要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判断,并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此外,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反馈和调整活动方案,适应幼儿发展需求和特点,不断提高活动的质量,实现幼儿科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鼓励幼儿交流,提升表达能力

在探究发现过程中,表达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只有当幼儿能够准确、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愿时,才能更好地支持自身的探究活动。在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幼儿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鼓励幼儿主动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感受、问题以及收获等,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让幼儿逐渐厘清思路,从交流中获得更多的启示,进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注重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神奇的中药”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体验中草药的外观、气味,引导幼儿进行讨论、交流。比如,中药是什么颜色的,它的气味是什么样的呢,你有没有喝过中药等。在交流过程中,幼儿不仅自己表达了自己对中草药的感觉与认知,也了解了同伴的不同体验和发现,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培养沟通能力和探究能力,无形中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鼓励幼儿大胆质疑。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疑惑和问题,不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提出问题,还要鼓励幼儿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讨论,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来解决问题。比如,在“以前和现在的建筑”活动中,教师可以邀请幼儿观察老房子和新房子,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这样可以让幼儿通过交流与对比,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现实的变化,同时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最后,适时引导,及时反馈。教师要通过适当引导和反馈来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在活动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比如让幼儿自己完成探究任务、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等方式。同时,幼儿在表达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反馈,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教育是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共同努力,综合运用各种教育、家庭和社区资源,注重启发幼儿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重视开展创造性教育、实践性教育、跨学科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养成探究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幼儿成为具有探究精神、创新能力和责任感的新一代人才。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非常重要。科学区域活动是一种帮助幼儿探究、实践、发现的有效活动形式。幼儿在科学区域活动中可以通过感官体验、操作实践、比较分类等方式,提升探索能力、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和家长起到关键的作用。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多样化活动,给予幼儿充分的支持和引导,在实践中帮助幼儿体验、观察、摸索、比较、归纳,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家长也应该与教师共同努力,让孩子在家庭环境中能够继续巩固和拓展幼儿在科学区域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养成探究、发现、创造的好习惯。

猜你喜欢

西瓜事物分类
分类算一算
美好的事物
分类讨论求坐标
大小西瓜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当夏天遇上西瓜
奇妙事物用心看
巧切西瓜
TINY TIMES 3: A REAL 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