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联结·驱动:多学科融合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例谈

2023-08-22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高浦小学

家长 2023年17期
关键词:连续性金字塔学科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高浦小学 张 瑶

新课标背景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必须依据新课标要求,多学科、多角度挖掘阅读素材,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特别是加强小学语文学科与数学、英语、科学、综合等学科之间的联系,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融合、联结、重构,探寻小学多学科融合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新路径。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第三学段的要求:“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阶段的教材中,选编了许多贴近日常生活的非连续性文本内容。例如,在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中出现了路牌,这样的文本内容与生活联系,注重实践运用,但是缺少材料的拓展和延伸。在五年级下册《金字塔》一文中让学生了解金字塔。教材里呈现的信息只有部分文字和图片,它们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指明了探究方向,学生如果对金字塔要有更全面的了解还需查阅更多资料。基于此,学习材料的补充、思维方式的联结、知识的迁移和拓展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小学高年级教材中部分非连续性文本的分布情况

语文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极强的学科,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必须依据课标要求,多学科、多角度挖掘阅读素材,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笔者以高年级阶段语文教材为例,梳理了非连续性文本板块的形式、具体内容和可以结合的学科,如表1所示。

表1 小学高年级教材中部分非连续性文本分布情况

二、小学高年级多学科融合下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路径

相较于“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资源更加丰富,特别是加强小学语文学科与数学、英语、科学、综合等学科之间的联系,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融合、联结、重构,探寻小学多学科融合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新路径。

(一)融合:整合相关素材,实现学科互补

在新课标背景下,多学科、跨学科的整合为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提供了一条重要路径。以五年级下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这篇非连续性文本为例,本文通过平面图形式,呈现胡夫金字塔的体积、塔基面积等信息,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有关金字塔的信息。需要学生具备立体思维、空间感和丰富的想象力来感受胡夫金字塔的年代久远和规模宏大。基于此,可融合数学学科,拓展设计“金字塔时间轴”,指导学生感受金字塔悠久的历史;融合科学学科,了解金字塔这种构造的创造性与伟大之处;融合信息技术学科,补充“金字塔内部结构”的视频和经典图片,借助有关FLASH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解建造过程,感知金字塔内部结构的精巧。打破了学科界限,有限促进了学科之间的渗透、融合,从而实现学科的互补。在加深学生对金字塔建造过程知识了解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再如,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一课,全文通过介绍太和殿、乾清宫、交泰殿等建筑,展现故宫建筑群建筑精巧、规模宏大壮丽的特点。让学生通过绘制游览参观故宫博物院的路线图,理解文章内容,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这可以和道德与法治学科中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再融合综合实践学科知识设计《故宫一日游参观路线图》,绘制相关图表的内容进行讲解,如图表2所示。

表2 故宫一日游参观路线图

(二)联结:疏通逻辑关系,建立内在联系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与理解能力发展还处在比较低级的阶段,单靠文字很难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学科画面感强、表达形式灵活多样,这对于小学生思维发展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各学科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相同的内在逻辑,这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跨学科的呈现。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时,不仅要把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科学等学科内容融入语文学习中,还要引导学生发现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升学生发现美、倾听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学写倡议书》内容时,重点要让学生学会写标题、称呼、正文、署名日期等部分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把部分内容遗忘,可借助信息技术设计动画视频加深记忆,再结合美术学科设计思维导图,如:树形图、鱼骨图、花朵图等多种形式系统梳理所学知识,疏通逻辑关系,建立内在联系,为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和持久的生命力。

再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跳水》课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流程图时,教师让学生了解是水手拿猴子取乐——孩子爬上桅杆遇险——船长拿枪逼孩子跳水——孩子得救。为什么跳水就能得救呢?这是文中最核心的问题,其涉及船长的思维过程,可联结科学四年级上册《不同的运动》《力与运动》这两课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根据孩子在四年级上册《力与运动》一课中学习到的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实验。首先提出问题:人所处的高度与下落后造成的伤害是否有关?假设:人所处的高度越高,下落后造成的伤害越大;人所处的高度越小,下落后造成的伤害越小。实验中保持不变的是模拟人的实验对象,需要改变的是每次下落的高度。实验设计是这样的:我们设定在同一环境中,相同的三个模拟人的实验对象从三种不同的高度落下,发现高度较高的位置落下后,模拟人的实验对象损坏程度较大,高度较低的位置落下后,模拟人的实验对象损坏程度较小。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人所处的高度越高,下落后造成的伤害越大;人所处的高度越小,下落后造成的伤害越小。结合科学实验结论,在有无风力作用的情况下,船长如何抉择?结合桅杆的高度,孩子落水所用的时间、位置和救助的时间进行测算。从而,更深入了解船长此刻的想法,实现思维的外化。

(三)重构:根植生活实际,开发非连素材

生活处处皆语文,在大语文观的引领下,我们要在多学科学习的融合、联结的基础上,挖掘潜藏于生活中的阅读素材。让非连续性文本根植于学生真实的生活,让生活成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不竭的源泉。垃圾分类图标、公交车路线图、地铁规划表、灭火器、说明书、鼓浪屿申遗书等常见的公共物品等可以成为我们命题的素材,它们与语文融合是超越文本、使文字“活”起来的有效途径。

特别是综合性学习中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生活紧密结合,开展根植于生活实际的跨领域学习。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主题是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如何对文化遗产进行介绍呢?这就需要学生尝试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借助表格、图片、说明等辅助形式展示。还可以把六年级上的综合《走进传统文化馆》、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学科知识进行联结,同时结合厦门鼓浪屿申遗成功、福建土楼群申遗成功这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本土热点新闻进行学习、梳理,开发非连续性文本素材,拓宽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视野。

近年来,生活化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成为小学语文学业质量检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挑选合适的商品、地铁购票、如何设计路线图等屡见不鲜的考题。生活中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具备对物品标签、说明书、地图等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

在生活中收集食品、服装、家用电器等常见的商品标签、外包装、说明书等,设计观察量表,阅读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认真观察,提炼信息。并将这些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纳,制成表格。这样在教学实践中渗透非连续性文本意识,让学生感受非连续性文本的作用。

三、结语

总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通过融合、联结、重构,以语文非连续文本教学作为“整合基点”,打破学科互不相融的教学思想,融入各学科的相关内容,形成非连续性阅读教学的新路径。在学科整合的过程中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自主生长。

猜你喜欢

连续性金字塔学科
“金字塔”
【学科新书导览】
A Study of the Pit-Aided Construction of Egyptian Pyramids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解的非线性连续性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例谈
海上有座“金字塔”
“超学科”来啦
神秘金字塔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