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的方法

2023-08-22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羊寨小学马学苹

家长 2023年17期
关键词:双减布置数学知识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羊寨小学 马学苹

数学作业是监测、考核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重要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作业设计、布置工作中,教师习惯于通过“大量做题、做试卷”的方式,让学生复习、巩固、应用数学知识,但是这种作业形式容易使部分学生产生抗拒完成作业的心理。因此,基于“双减”政策,教师要优化小学数学作业的类型、内容,让数学作业形式更加新颖,消除学生内心抵触完成作业的抵触心理,发挥数学作业的指引、纠正作用,帮助学生扎实、全面复习数学知识。笔者是一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本文对优化高年级数学作业的方法进行探究,希望对落实“双减”实施“减负增效”提供借鉴。

“双减”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探索、独立解题、自主实践,以此缓解学生学习知识的压力、焦虑心理,以放松的一种状态参与数学课堂活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教师在设计、布置小学数学作业的时候,也要遵循这种理念、方法,多设定一些趣味性、探索性、实践性强的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让学生在解析、解答数学问题的时候,从中获得解题经验和技巧,减轻学生完成作业的压力,发挥数学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的价值,着重提升学生的构思能力、解题能力。

一、当前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现状

(一)作业不够创新

小学数学高年级作业存在作业内容、形式缺少创新的问题。部分教师习惯于布置一些纸面作业,让学生在解题中巩固、温习数学理论知识,这种“埋头做题”的方式容易引发学生的焦虑学习心理,存在心理压力,这样不仅无法体现数学作业的巩固知识作用,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当前的数学作业中很多数学题型、内容都较为相似,同一类型的习题学生要做好多遍,解题过程较为乏味、单一,缺乏一定的挑战性,无法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作业内容单调

目前小学数学作业内容较为单调,教师依然把作业内容局限在数学教材中,没有对课内知识展开补充和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容易受限,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较为狭窄,难以为之后的数学知识学习和探究奠定基础。

(三)作业缺乏针对性

学生间的学习进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没有分层化布置数学作业内容和形式,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尤其对于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会因为无法解答习题出现自卑心理,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因为习题内容缺乏挑战性,丧失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的自信心。

二、“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的方法

(一)改变设计作业的理念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为了落实“双减”政策,达到“减负增效”成果,教师不仅需优化数学教育计划、方案、过程,还需调整数学作业的难度、数量,不再只追求数学作业的数量,而是关注数学作业的质量,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高效率完成作业,从中综合化梳理数学知识结构和体系,提升学生归纳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布置、设计数学作业时,教师要改变设计作业的理念,摒弃之前的“题海战术”,注重数学作业的“因材施教”,了解学生数学知识水平、作业完成情况,适当减少学生的数学作业数量,减轻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压力。

1.明确数学作业的目标。

在“双减”政策指导之下,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布置数学作业之前,一定要明确作业的目标,让数学作业具备较强的针对性与导向性,让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时节省更多的时间,能够全神贯注、集中精力探究和解析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和质量。教师要有逻辑性布置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培育学生逻辑性思维。

以“一元一次方程”教学为例,教师需要设定作业目标:让学生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析、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设未知量为X,用方程解答,着重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题能力。设定这样的作业目标,能够让数学作业的设计、布置更加有导向性,着重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能力,改变之前让学生大量做数学题的情形,达到“提质增效”的作用、效果。

2.精简小学数学作业。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面对陌生的事物、知识需要循序渐进了解和接纳。小学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讲是一门难度较大的课程,因此,教师要改变大量布置作业的情形,要精简小学数学作业,为学生选择、设计一些高质量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解题中总结规律和技巧,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认知能力。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会让学生重复做同一种类型的数学题,长时间下来,学生会产生逆反、抗拒的学习心理,不利于学生扎实巩固数学知识。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要注重“一题多变”,让学生在解析数学题目的时候“举一反三”,把所有的数学知识点浓缩到一道数学题目中,促使学生通过“精华题”提升自身的思维和能力。

在设计、布置小学数学作业期间,教师在精简题量的同时,要在数学作业上面做“加法”。比如,增加一些无用的条件,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是否认真审题,解决学生解题中的不认真审题、粗心的问题。另外,教师在精简数学作业期间,要多设计一些“一题多解”的数学题目,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一个数学题目,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的挑战意识、好胜意识,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质量。

3.重视作业评价,发挥数学作业的价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渗透“双减”理念,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优化、调整数学作业的数量和形式,还要重视对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情况展开评价,发挥数学作业的价值。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过程、学习进度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教师通过批阅学生的作业,能够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薄弱点。在学生完成数学作业之后,教师不仅要批阅学生的作业,还要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展开综合评价,帮助学生弥补不足、发扬闪光点。教师通过批阅学生的数学作业能够发现,学生在“计算梯形面积”的时候容易混淆计算公式,此时则需围绕易错知识点对学生展开训练,让学生在解题中降低出错频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创新设计方法,提高数学作业质量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不仅要精简数学作业质量,适当调整数学题目的难度,还要创新数学作业的设计方法,提高数学作业质量,真正发挥数学作业“监测学情、提升学生能力、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的作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活动质量。

1.因人制宜,设计有层次的数学作业。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习惯于设计“一刀切”式的数学作业,布置统一的题型,但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能力水平有一定的差异,如果让学生解答同一类型、难度的数学题目,后进生不能跟上班级学习进度,优等生也会出现“吃不饱”的情况,认为数学题型缺乏挑战性,不利于提升学生学科能力。因此,教师要设计有层次的数学作业,做到因人制宜、因人而异,让学生自由选择数学题型,满足学生的差异化解题需求以“三角形内角和”教学为例,针对学生综合能力情况,教师可以设定三层次的数学作业。第一层次数学作业为:在△ABC中,∠A为75°,∠B为60°,求∠C;在直角三角形中,∠1为45°,∠2是直角,求∠3。第二层数学作业为:在△ABC中,∠A为55°,∠B为32°,求∠C;在△ABC中,∠A=2∠B=3∠C,求三个角的度数,试问这是什么三角形。通过设定不同水平、层次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去回顾“三角形内角和”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设置弹性数学作业,让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2.注重“去粗取精”,布置典型数学作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比较强,教师要循序渐进提升数学作业的难度,注重“去粗取精”,布置、设计一些典型数学作业,让学生从中归纳、总结、积累更多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发挥数学作业、习题的指导作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活动质量。

以“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布置数学作业,作业一:有一个纸盒是长方体,长是15cm,高度是5cm,求纸盒的体积;作业二:一个水池是正方体,其棱长是1.3m,如果想要灌满水池需要几立方米的水;作业三:有一个长方体,长度为15cm,宽度为6cm,高为6cm,需要在这个长方体中截掉一个正方体,还剩下多少体积;作业四:想要制作长度是14cm,宽度是7cm、高度是10cm的投票箱,需要在投票箱外面弄一层红纸,红纸是面积1200cm2的长方形,还可以剩下多少红纸?在这组作业中,融入真实的生活情境,能够让学生巩固、复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面积计算公式,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解题、完成作业的兴趣,让其数学知识结构更加完整。

3.设计实践性的数学作业,达到“学用结合”效果。

基于“双减”政策背景,在设计、布置小学数学作业时,教师除了要布置传统书面数学作业外,还可以布置一些非书面作业,让非书面作业成为传统书面作业中的补充、拓展,引导学生全面化巩固数学课本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数学作业,渗透“知识源于实践、教学做合一”理念,让学生在实操、亲身体验中完成数学作业,提升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作业、体验性作业、项目式作业,为学生搭建参与实践活动的平台、桥梁,发挥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以“比例的应用”教学为例,教师要着重讲解“比例尺”内容,为学生布置数学作业: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利用课余、课后时间绘制学校地图。学生在完成作业期间,需要标记学校中的教学楼、食堂、图书馆等,无形中提升了自身的测量能力、观察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又以“百分数”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生活化、实践性的数学作业:调查农业银行的利率,了解零存整取、整存整取、活期等存款方式中利率浮动情况,让学生选择最佳的存款方案。如此一来,既能够让学生熟悉、巩固百分数知识,还能够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生活技能、经验,提升学生的学科实践能力。

(三)丰富数学作业内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丰富数学作业内容,改变之前把课本练习题、数学试卷作为数学作业的现状,要结合课内知识引入一些优质素材,如通过知名数学论坛、杂志、图书馆、网络等搜集数学作业资源,打破数学习题的局限性,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知识水平自主选择数学题型,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设计积分式数学作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积分式数学作业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进取意识,鼓励学生不断突破、超越自我。

以“分数除法”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资源库中选择一些优质习题,并将其划分为基础题型、计算题型、应用题型、实践题型,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进度和解题能力选择习题。学生每完成一道习题就能够增加一分,每到月末教师则可以统计学生的分数,选出前三名学生展开精神、物质层面的奖励,让学生把做题、完成作业作为一种激励,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设计闯关型数学作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闯关型数学作业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自我挑战意识,使其能够自主完成作业,从中理解、巩固所学数学知识。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小猿搜题”“作业精灵”等作业软件开展闯关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闯关的形式完成数学作业。这对学生来讲是一项挑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闯关情况授予称号,如黄金大师、青铜生手等,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解题意识,发挥数学作业的优势和价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教师需注重调整、优化数学作业的形式与内容,设置实践型作业、趣味型作业、探究型作业,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应用、巩固数学理论知识,充分发挥数学课堂作业、课后作业的教育功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中、课后学习习惯,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质量。

猜你喜欢

双减布置数学知识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