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核心素养 优化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2023-08-22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中学郭育贤

家长 2023年17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信息技术

□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中学 郭育贤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教学产生了深刻影响,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学生应用理念为基础的一种学科能力,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重要时期。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推广,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逐渐多元化。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信息意识、计算意识、数字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聚焦核心素养,能够提升学生积极探索和思考的能力,使核心素养走进课堂且融入课堂。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更好地为数字化进程发展提供人才基础。为了更好地推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创新与改革,本文聚焦核心素养,对优化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

一、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一)信息意识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和推进,信息技术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被人们广泛关注和重视。基于核心素养大背景开展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复杂性的任务。在此种背景下,对学生的信息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核心素养提出以来,各学科的素质教育培养受到了很大的关注,信息技术学科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指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对信息知识的敏感力和洞察力,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信息、辨别信息、判断信息、整合信息,并在整合信息的过程中筛选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之中,最终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学生在认识信息的过程中,也要认识信息的价值和意义,对信息形成自身的价值判断。

(二)计算意识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对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了时代对学生学习能力、信息素养等方面的关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核心素养的理念融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为了更好地将核心素养的理念融入其中,教师要明确核心素养包括哪些内容。在信息技术学科中融入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培养目标,探讨核心素养不可避免要分析其中包含的计算意识。计算意识是当前教育界非常关注的话题,计算意识是引导学生更好地将逻辑思维和数理思维融入学习之中并进行问题求解的重要素质。计算机宛若人类科学家一样,具备主动思考和逻辑运算的能力,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引导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技能,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

(三)数字意识

教育数字化转型指在当今的教育时代,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以数据的方式进行处理和整合,使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学科中聚焦核心素养,就要聚焦学生的数字意识。当今一代的学生只有拥有较强的数字意识,才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和数字时代的发展。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以计算意识为起点,根据信息技术进行积极思考,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收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并以数字化的模式将问题的整套流程展示出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数字意识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数字化的手段表达观点。

(四)责任意识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作为“数字土著”和“网络土著”的学生来讲,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网络上以正确的观念和行为进行学习和生活,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增强社会意识。公民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信息技术的责任。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向学生开展思政教育,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法律和道德为准绳,约束自身的行为和观念,让信息技术能够造福于人类,实现强国梦,而非责任意识薄弱,认为网络是“法外之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聚焦核心素养,最重要的是增强社会意识,以外在的约束力规范学生的行为,约束学生的言论。

二、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条件

(一)做好情境教学和任务设计

聚焦核心素养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教师要明确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条件包括哪些。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将学科素养融入信息技术教学,教师要强化学生运用学科素养思维认识和思考复杂的信息社会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地促进自身的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了更好地聚焦核心素养,要做好情境教学和任务设计。情境教学的目的是以氛围渲染的方式,让学生的学习状态达到更高亢、更和谐的状态,从而不断地提升初中生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教学环节的任务设计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也是整个教学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情境和任务的设计,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

聚焦核心素养优化信息技术与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信息素养必不可少的要素。新课标强调要重视信息技术的教育功能,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地组织课堂的教学环节。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得当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合理组织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交流讨论与合作学习。总之,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三)进行科学客观的课堂评价

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中科学客观的课堂评价是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客观的课堂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查缺补漏、总结经验。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指出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有待改进的地方,不断加强学生对自身问题和缺点的认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见解,及时表扬学生的长处,纠正学生的短处,使学生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发展自己,最终促进学生自身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进行科学客观课堂评价的环节中,学生也要对个人进行积极评价,同时开展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发展自己。

三、聚焦核心素养,优化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

(一)主题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聚焦核心素养优化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信息时代大背景,全面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水平是当前我国教育界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为了在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过程中进一步聚焦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采用主题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中,信息技术学科在初中往往处于边缘化地位,学生在面临升学压力的状况下总是迫不得已地侧重学习考试科目。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采用主题式教学方式,真正地发挥信息技术的效用,设计生活应用类主题,如视频剪辑、PS修图等,让学生带着学习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进行主动探究学习,从而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和开放性。

(二)开放式教学,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理论性教学,而是一种社会性教学,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意识、数字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学生能够更快地融入社会,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初中阶段学生的创新思维往往是处于未被开发的状态,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为此,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自由化、多元化的教学氛围助力学生的素养发展。比如,在“PPT制作”教学时,教师需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步骤,给予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让学生以不同形状和不同颜色的组合设计出开放性的视觉效果,让自身能力得到锻炼、自身素养得到发展。

(三)情境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核心素养能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更真实、更生动的学习情境,往往能够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初中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任务驱动型学科,教师在教学时需要重视各个环节的衔接,巧妙地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地利用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进行情境的创设,充分运用情境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和学习复杂度,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更好地进行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既需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对情境产生熟悉感,还需与学生所学的内容进行结合,让学生可以在情境中进行知识的应用和知识的迁移。

(四)合作式教学,促进学生广泛参与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合作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产生获得感、成就感和自信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的方式,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平衡不同技术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得到共同的进步与发展。合作式学习是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重要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合作式教学的优势,让每一位学生都真正参与到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五)展评式教学,注重教学总结反思

教学评价环节是教学全过程的重要一环,教师要通过展评式教学的方式不断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教学反思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展示的方式给予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并及时对学生的自我展示进行点评,让学生能够发现并改正错误,实现扬长避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完成后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使学生能够在他人的评价中正确客观地看待自身的学习成果,不断完善和弥补自身学习的不足。

(六)融合式教学,促进多元学科交融

核心素养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依据,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占据突出的位置,这就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融合式教学法的应用,促进多元学科的交融。信息技术学科所传递的知识并不能够完全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教师要将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从而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两方面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一是促使学生主动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二是促使学生灵活地将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即内化吸收、外化于行。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势必将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交融,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实现信息技术对学科教育的推动作用。

(七)环境式教学,加强学生创新培养

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新形势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聚焦核心素养,教师要在教学中采用环境式教学的方式,运用环境渲染的方式,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在核心素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需要聚焦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感测技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理论转化知识的应用环境,让学生主动地探究和猜想感测技术的应用之处,不断拓宽学生的思路,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在新形势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迫切需要聚焦核心素养。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关键。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指学生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聚焦核心素养优化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教育改革信息时代背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核心素养理念,并将其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从而更好地推动初中生的成长与发展。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信息技术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