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2023-08-22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第二实验小学陈钰金

家长 2023年17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课文教材

□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第二实验小学 陈钰金

统编版教材中的课文按照单元形式划分,为语文教师开展大单元教学提供条件。教师可以在教学时整理各单元的主要内容,立足语文学科教学要求,使用大单元形式推进教学工作,让学生可以在单元课文内容的学习中获得较多信息。新课标的提出对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要求提高后,有必要创新教学形式,让大单元教学形式的优势成为高效课堂构建的条件。

一、大单元教学的概念

在科学化、系统化的教学体系上出现不少新教学方法,大单元便涉及其中,应用在教学领域后,可以提高教师在教学资源整合方面的水平,避免出现重复教学的情况。大单元涵盖几篇课文,按照语文教材对单元课文设计的逻辑,单元中的课文有一定的相关性。教师必须抓住单元中各篇课文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多篇课文学习与比较中,读取文中的潜在信息,学习相关题材在创作时的方式。学生在课程内容的研究中,对新知识要素的获取能力也将得到提升。教师将大单元教学方法应用到实践活动前,有必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发现教材在单元设置方面的规律与特点,归纳单元主题,助推高质量语文大单元教学。

二、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遇到的问题

(一)单元内容欠缺整体性

价值观念、教学主题、道德品质等为语文单元中涉及的主要内容,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可以主动分析课文,揣摩作者投注在课文中的情感。因此,教师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大单元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然而,由于部分教师对大单元教学方法使用不当,没有发挥统编版大单元整体价值,难以让学生根据大单元主题分析单元中的各篇课文,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作用效果甚微。还有部分教师使用大单元教学方法前,没有利用足够的时间分析教材,导致学生难以找到单元中各篇课文间的联系,难以发现单元的主旨。在大单元教学中,由于学生对教材单元主题与内容理解不全面,加之教师没有在学习单元内容的各时段给予学生合理指导,所以利用大单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价值不显著。

(二)单元目标理解待提升

研究小学语文教材发现,教材在单元设置方面给出的单元目标相同,从教材内容编制的角度分析,不难揣测编写人员试图通过教材向学生传递整体的理念,比如感恩、爱国、环境保护、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思乡等。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为学生系统化梳理教材内容,调控教材内容的展现形式,让学生可以发现单元课文的联系,学习相关内容,发现每篇课文的差异,在抓住共同元素、理解差异内容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文中思想,同时可以节省时间。然而,教师在教学期间,可能因没有全面、透彻地理解课程内容,不能准确锁定教材编辑的目标,所以在教学时未做好教学内容的组织工作,只是注重单篇课文讲解,未实现不同课文的有效连接。

(三)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

语文学科人文类内容较多,可以成为学生德育培养的素材,对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有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合理利用教材,通过其中的德育元素锻造学生品格,在立德树人教育任务落实方面发挥作用。然而,部分语文教师选择大单元教学时,过于关注知识的传授,没有引导学生深层次感知课文中的德育内容,教师也没有围绕课程内容设置较多实践类任务,在学生学习能力和品德素养培养方面收效甚微。

三、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优化对策

下文以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展示大单元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对策,细致介绍教学过程和所需注意事项。

(一)了解大单元教学目的,改变教学理念

教师在大单元教学理念下推进大单元整体教学工作时,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在课程教学时对大单元的理念有深入了解,通过多类策略调整课堂教学形式。大单元教学围绕教学目标,对课本单元内容进行合理控制。教师应从相应内容基础出发,对教学课程进行合理安排,让学生可以系统学习,使学生学习效率得到明显提高。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应该基于教学要求制定大单元教学规划,教学方案需要基于由简到难的原则,以推进教学工作。

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包含《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几篇课文,对于四篇童话故事,教师可先向学生引出简单内容,随后逐渐增加教学难度,让学生在自身提示下知晓四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并进行思考,发现课文的关键元素。教师需以单元教学的方式分梯度引出课程内容,给出教学目标,保证教学工作可以紧紧围绕课程教学要求进行。在各梯度内容编排环节,教师需要确认内容与教学目标是否相互契合,对于不契合的地方应进行改动,保证教学工作可以严格按照内容分梯度推进教学工作。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程内容,使用趣味性的方式消除学生对学习的排斥心理,让学生在阅读理解中获得更多的体悟。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自行思考,促使学生在阅读分析中提炼课文中的关键要素。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程内容时,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元素进行联想,让学生利用已知推导未知。

(二)根据大单元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

大单元教学理念是将单元中的所有课文集中起来,寻找单元内课文的联系,让学生可以通过对相关元素的学习,把握单元中的课文,避免出现重复教学的情况。如果重复讲述每篇课文中相似的内容,可能会使学生产生错觉,认为已经学过不需要再付出更多时间进行探究,对教师在课上提及的内容兴趣不高。

对于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四个童话故事,可以根据大单元教学理念,使用提示的手段讲故事。在《蜘蛛开店》《小毛虫》《青蛙卖泥塘》教学时,教师可以分别借助示意图、相关词句、角色扮演等手段,让学生在阅读故事时进行分析。教师在整理本单元中的四则童话故事时,需研究单元课文主题与课文形式,将课程教学划分为不同的阶段,确定每个阶段的目标。在课程教学初期,教师以学生获取故事梗概为目标,做好阅读的组织工作。在课程接近尾声时,教师可让学生结合故事内容,深度探究故事传递的相关思想。教师需对课程目标进行合理设计,组织好各阶段的活动,保证教学工作可以良好进行,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分析,找到拆分各童话故事的方法,进而梳理每篇课文的核心思想。

学生学习课文时,会因对课文内容了解程度不同,在内容分析方面出现较大差别。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必须在教学引导中关注学生在课上的举动,在给出分阶段目标后不断调整教育目标,让教学形式可以被学生所接受,便于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大收获。

(三)利用课外时间,发挥作业作用

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对教材资源的利用和教学目标的设置,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把握密切相关。教师如果没有做好重要元素的控制,则无形中会影响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教师面对学生,需要分析小学生在能力方面的情况,对课程教学形式与展出的内容进行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有限,教师还需要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可以灵活利用课外时间学习课程知识。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作业导向下有目的地学习知识,更好地理解、掌握、深化知识。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向学生布置作业“揣测大象的话,说出大象想法改变过程;借助提示讲《蜘蛛开店》《小毛虫》故事;梳理青蛙在卖泥塘时的活动,分析青蛙最后不卖泥塘的原因。”

教师围绕学生能力培养要求,让作业难度与形式设计更具层次感,加强作业和单元各篇课文存在的联系。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会重新回顾课文内容,无形中可以深层次地理解课文,获得较好的感悟。大单元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设计作业类型时,可以为学生布置巩固类作业,此类作业由单元内容构成。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下回顾课上学习的知识,在熟悉大单元各篇课文内容的同时从中获得更多信息,对课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四)基于教学需求,整合学习资源

在语文教学中,因教材改版,所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在单元中更加突出,成为教师在单元教学中不能忽视的内容。学科教学需要突出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的价值,在学生语用能力发展以及语文学科素养培养方面均可以收获较好的效果,将其育人作用展现出来。

教师在课程教学期间,如果仍然以单篇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虽然可以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但会影响在育人方面的表现,不能将同类课文在知识育人和语言经验等方面的作用展现出来;如果只以单篇授课的方式推进工作,没有将同类课文有机联系起来,可能会使教学工作陷入“无效”重复循环,未有效利用课堂时间,难以达到高质量教学的目的。因此,教师必须基于大单元整体内容关联和教学要求,重新思考教学工作,在深度学习理念驱动下以教学要求作为依据,合理应用过往积累的教学经验。

在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四则童话故事教学时,基于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需求,在课上穿插与故事内容关联度较高的图片,同时寻找四个故事相互契合的点,整合课本资源,让单元课程内容成为整体。教师以大单元教学的方式推进工作,让学生在分析教材信息中寻找单元内各篇课文的相同点。同时,教师需做好教学的组织工作,科学选取教学资源,使学生可以快速找到四个故事的关联节点,使用较少时间分析单元各篇课文的主题,推测课文想要表述的想法。可见,在单元教学期间,学生可以实现知识迁移,在同一单元中各篇课文可能存在耦合点,使用单元整体教学方式可以概括课文中相同内容,避免出现重复教学问题,获得更充裕的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锻炼的机会。

(五)围绕语文要素及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开展大单元整体教学,教师需要合理利用教材资源,将单元教学主题作为每个单元教学的抓手,发现单元内各课文间的关系。单元主题可以反映单元课文的大体内容,成为学生在阅读单元课文时的探究元素。

在整体单元教学时,教师需从宏观视角出发研究课程内容,分析传统单篇教学和单元整体教学的差别,以整体教学主题作为关键元素设计教学方案,契合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认知能力,基于学生学习习惯、课程教学要求和学习能力,对课程内容作出妥善安排,让学生对接触的信息有较强的感知能力,可以快速从中发现关键要素,由此对课程知识产生探究欲望。

在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内容中,四则童话故事为单元的主要内容。单元中四个故事的内容不同,但是其均存在相同点——改变,因不断改变而变得越来越美好。教师在向学生展示单元课文时,必须整理语文要素,给予学生提示,让学生发现四个故事的相同点,提高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让学生立足其存在的共同点,节省在童话故事内容分析方面所用的时间。

《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以童话的题材形式出现,《青蛙卖泥塘》中的小青蛙在不断改变中越来越美好;《小毛虫》中的小毛虫,拥有持之以恒的决心,锁定目标不断努力,由此在成长中不断成长;《蜘蛛开店》《大象的耳朵》中的蜘蛛与大象,均在寻求变化中为自身带来更多益处。小学语文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时,需要基于单元主题围绕课程目标,提炼各单元主题,保证提炼的主题可以反映单元中各篇课文的共同点。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童话故事时,需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意愿,寻找多篇故事相同元素,凭借相同元素对不同课文进行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在相同中寻找不同,在不同中寻找相同元素,以此比较不同课文在内容、形式与立意等方面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学生的年龄较小,所以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时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关键信息,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结合关键要素,缩短找到有用信息的时间。教师借助主题引导学生对单元内课文进行分析,使学生可以通过关键要素,对单元中出现的课文进行辨识与深度探究。学生结合获取的元素分析课文,快速从中获取关键要素,树立学习自信心,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持续参与活动,促进学生语文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教师需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以大单元教学方式整合单元中各篇课文的要素,将其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素材,让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教材知识。教师在大单元教学中,需统一讲述大单元内每篇课文的相似内容,让学生基于对相关内容的了解,学习单元中与之相关的部分。因此,教师需以大单元形式推进教学工作,改变学生对课程内容学习枯燥、无聊的印象,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留出自行实践的时间和机会。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课文教材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