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国立西北大学到西安中山学院再到西安中山大学

2023-08-22马慧戴军杨娟马光华

百花 2023年7期

马慧 戴军 杨娟 马光华

摘 要:国立西北大学始建于清朝末年的1902年,始称“陕西大学堂”,1912年改称国立西北大学,1927年初因多种原因,奉国民军联军(冯玉祥任总司令)驻陕总司令部之命,改制并改名为西安中山学院,后又恢复了综合大学的职能,改称西安中山大学。邓小平、刘伯坚、惠友光、苏联顾问乌斯曼诺夫等同志曾在中山学院开展过马列主义的传播,许多师生成为工运、农运、学运(青运)及妇女运动的主要领导人。

关键词:国立西北大学;西安中山学院;西安中山大学;传播马列主义

一、国立西北大学——(西安)中山学院——

西安中山大学

西安中山学院由国立西北大学改制而成,检索有关档案文献资料,《国民军政报》第七号(1927年2月24日)载:“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教育厅整顿陕西教育计划大纲:当此军事时期尚未结束……建革万端在在需才,经费奇绌诸感不便……二、改西北大学为党校(中山学院)……三、暂以烟卷特税充党校经费……(二)本计划呈报总司令提出联席会议通过后施行。”[1]

1926年4月,西安出现了被围城之状况:军阀刘镇华率镇嵩军对西安城进行了围困,使西安出现断粮缺物资状况,李虎臣与杨虎城率西安军民与刘镇华展开了对决,谱写了“二虎守长安”的壮歌。冯玉祥将军赴苏联考察及看望儿女后回国,率国民军联军在绥远省五原地区会师,后赶赴西安,与其他几位军阀,于1926年11月,驱逐刘镇华出了潼关,为西安解了围。

西安围城时及其后,饿死、战死的军民尸横遍野……经济萧条,税收无源,政府开支枯竭,国立西北大学教工工资难以维持,学生饭不饱肚,正常的教学及工作无法进行,陕西省政府已无力支持西北大学正常运行。在此情况下,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毅然决定“改西北大学为党校(中山学院)”,自此中山学院应运而生。共产党员刘含初为校长,杨虎城将军的夫人谢葆真是该校的学生。

1927年底,中山学院因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冯玉祥左右摇摆等原因,停止了工运班、农运班、妇女运动班、青年运动班、教育干部专职培训班等的招生,改学院为“西安中山大学”,恢复了原国立西北大学的综合大学的职能。据陕西省档案馆所查:

西安中山大学委任状第2号:

今委任候佩苍为本大学图书馆主任

此状

校长赵愚如

中华民国十九年八月一日委字第2号

此档案说明了以下几个问题:

(1)中华民国十九年即公元1930年(8月),原西安中山学院已改为西安中山大学;

(2)当时的校长为赵愚如;

(3)新任命的图书馆主任(馆长)为候佩苍。

西安中山大学后又因准备抗战等原因,经费奇缺,又停办了。

二、中山学院对马列主义的传播

马列主义传播,不仅是马列主义理论的研究内容,也是传播学、传播史研究的重要内容。

中山学院为国共合作的产物,加之共产党人刘含初等在学校中担任校长等多个重要职务,因此,对马列主义进行了广泛的传播,这也是培养工运干部、农运干部、青年学生干部、妇女运动干部的需要。

邓小平、刘伯坚、惠友光、苏联顾问乌斯曼诺夫等同志是该时期马列主义的主要传播者。

邓小平同志赴法勤工俭学时,受党组织委派,又转入苏联学习。“(1926年)1月中旬(邓小平)到达莫斯科。先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不久转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取俄文名字多佐罗夫,学生证号:二三三。必修课是俄语、经济学、历史、现代世界观问题、俄国革命的理论与实践、民族与殖民地问题、中国的社会发展问题、语言学等。具体课程有中国革命运动史、世界通史(革命运动部分)、社会发展史、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以《资本论》为主)、经济地理、列宁主义以及军事课等。军事课主要学习军事理论,进行军事训练。在校学习期间,经常作为代表同国民党右派分子进行辩论。”[2]

上述课程的学习对邓小平回国传播马列主义起了理论的支持作用。同时,邓小平先后在法国、苏联学习、考察,汲取了丰富的革命实践经验,这对回国后传播马列主义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

邓小平等同志在西安传播马列主义,有若干文献佐证。据西北大学校史文献载:“邓小平(实名邓希贤)乘坐汽车从莫斯科出发经蒙古到达西安,出任西安中山军事学校政治处主任,从而与西安中山学院发生联系。”[3]

在中山学院讲授与传播马列主义的,还有刘伯坚、惠友光、苏联顾问乌斯曼诺夫等同志,这些传播对培养工运干部、农运干部、学运(青运)干部、妇女干部起到了重要作用。“冯文江(时任中山学院农运班主任)曾回忆:‘星期六有专题报告,刘伯坚、邓小平、苏联顾问乌斯曼诺夫等都利用这个时间做过报告。陈云樵(1927年2月在中山学院工作)在文章《一九二七年党领导的西安中山学院》中写道:‘记得给我们作过报告的有苏联顾问乌斯曼诺夫、谢侬夫林和刘伯坚、邓希贤(即邓小平)同志,还有惠友光先生等。他们的讲话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4]

邓小平同志还参加了陕西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通過演讲的方式传播马列主义,宣传报道苏联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生活……

“宣传是以说服对象为目的的传播活动。无论是政党、政府机构或社会团体的宣传,还是个人的宣传,一般都有着明确目的,即传播一定信息以有效地影响他人的意识和行为。主体所作的宣传……,主体通过披露事实或运用实例的方式,使受众在充分知情、明了事实真相的基础上,进而改变原有的看法或进一步坚定已有的观点和信念。”[5]

三、中山学院传播马列主义之意义重大

1927年3月,中山军事学校成立,邓小平同志入职,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4月12日,蒋介石公开背叛革命,向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举起了屠刀。但是邓小平等革命者并没有被吓倒,继续在中山军事学校及中山学院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

冯玉祥将军当时并未与蒋介石同流合污,而是与汪精卫在一起,痛斥蒋介石背叛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以及对共产党人、革命群众的屠杀罪行,并对蒋介石进行了“反革命分子通缉”。其领导的国民军联军及其下属的中山军事学校,继续进行着“联共”的活动。

而时间不长,汪精卫、蒋介石联手,出现了“宁汉合流”,汪精卫也于1927年7月15日公开背叛革命,在武汉进行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也将屠刀举向了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冯玉祥此时也临时改变了立场,开始“清党”,但是,“冯玉祥并没有举起屠刀,而是‘礼送共产党人出境,‘清除刘志丹、宣侠父、刘伯坚、许权中、邓小平(邓希贤)等共产党人离开其军队及所属的学校等,且发给路费……也清除了苏俄布尔什维克组织派来的几位专家、军事教官:乌斯曼诺夫及塞弗林等”[6]。

传播马列主义,不仅需要从理论上进行讲授,更应注重指导实践,产生实质性效果。在西安宣传马列主义,邓小平同志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方法,这可以从他1992年视察南方时的一段话中看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群众怎么读?要求都读大本子,那是形式主义的,办不到。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最近,有的外国人议论,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7]

四、结 语

国立西北大学在1927年因多种原因,改制并改名为西安中山学院,后又恢复了综合大学的职能,改称西安中山大学。中山学院时期,因国共合作等原因,为培养工运及妇女运动干部等,进行了马列主义传播。邓小平(邓希贤)同志是马列主义的主要传播者,刘伯坚、惠友光、苏联顾问乌斯曼诺夫等同志也是该时期马列主义的主要传播者。西安中山学院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为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妇女运动、青年运动(学生运动)培养了大批的干部,杨虎城的夫人谢葆真便是中山学院妇女运动班的学员。

参考文献

[1] 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教育厅整顿陕西教育计划大纲[N].国民军政报,1927-02-24.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第一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26.

[3] 姚远,董西诚,熊晓芬,等.图说西北大学百十年历史(增订版)[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7:96.

[4] 马光华,高文芳,王文莉,等.红色文献资源:邓小平同志任主编的《红星报》[J].百花,2021(9):32.

[5] 《新聞学概论》编写组.新闻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9.

[6] 赵有奇.陕西青年运动纪事[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28-29.

[7] 伊文思.邓小平传[M].田山,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