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饮食文化在法语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话语构建研究
——以《一个中国家庭的餐桌》为例

2023-08-22

名家名作 2023年2期
关键词:冰山法语餐桌

张 蝶

一、前言

饮食是文化交流的使者。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自秦汉时期,我国就开启了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之旅。而在近代,中国餐饮更是被走出国门的华人华侨带到了全球。中餐馆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它们不仅是海外华人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世界了解中国饮食的重要途径之一。2016 年10 月,在法国出版的《一个中国家庭的餐桌》就讲述了一个在法国开中餐馆的中国家庭的故事。《一个中国家庭的餐桌》在法国出版后,不仅获得了法国媒体的关注,而且许多法国读者阅读了此书后,在网络上发表了关于这部作品的评论和见解。这部作品被许多法国读者评价为“一本与众不同的中国饮食书”,法国普通民众通过这本书了解了法国中餐馆背后的故事以及其中蕴含的中国饮食文化。

二、内容结构

《一个中国家庭的餐桌》由法国华裔女作家张有敏撰写。张有敏出生于一个传统的中国厨师家庭。因家庭原因,她对中国饮食文化有着浓烈的情感和深厚的理解。而外祖母的突然离世,更坚定了她记录有关家庭和亲人的回忆的决心。于是,她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将家族的历史以及家庭与中国饮食文化的联结记录在《一个中国家庭的餐桌》中,以此表达为家族骄傲和对祖辈坚韧拼搏的敬意。

《一个中国家庭的餐桌》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作者讲述了家族成员的故事以及家庭的历史。张有敏的父亲出生在江苏省扬州市一个叫老圩的乡村。因为饥荒,她的祖父在年轻时被迫离开农村去香港谋生计,随后又带着三儿子到香港打拼,而张有敏的父亲张大荣也因此来到了香港学习厨艺。在五年的香港学徒期间,张大荣练就了职业所需的基本功,之后离开香港去了巴黎,并在那里与张有敏的母亲相识,共同开了属于自己的中餐馆。

在第二部分首先作者分类介绍了中国菜的食材、配料、器皿以及烹饪特点和餐桌礼仪,其次作者结合家庭故事介绍了父母的私房菜谱,均为经典中式菜肴,品类涵盖了肉类、家禽、海鲜、蔬菜、面食、甜点等。

三、“冰山原则”及其在作品中的体现

(一)文学中的“冰山原则”

“冰山原则”由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32 年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在这部作品中,海明威用“一座冰山”来比喻一部文学作品,他认为冰山之所以雄伟,是因其只有八分之一浮于水面之上,而剩下八分之七隐藏在水下。因此,海明威提出,作家写作只需表现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而剩下的八分之七需由读者自己去感受和理解。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冰山原则”的四个要素。其中,文字和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时能够直观感受到的冰山的“视觉层”;而情感和思想是蕴藏在文字和形象中的,需要读者自己去体会、挖掘冰山的“深层结构”。

(二)《一个中国家庭的餐桌》中的“冰山原则”

1.冰山的“视觉层”——简洁的文字和鲜明的形象

《一个中国家庭的餐桌》讲述的是一个在法国开中餐馆的中国家庭的家族故事以及一日三餐。整部作品的语言和叙事风格自然、通俗易懂、清新明快,并用独特的手法塑造了鲜明的家庭人物及中国饮食文化形象。

首先,在法语语级的使用上,整部作品的叙述语言均为法语的通用语而非雅语。用词准确恰当、易懂,句法简单,修辞也并不复杂。例如:“作为厨师的女儿和外孙女,我从小就被餐厅、厨房、炉灶声、聚餐和家人朋友的宴会围绕着。”在这一段的法语文字描写中,全句未使用生僻词,介词“de”的重复构成了简短的排比,在增加语言节奏感的同时,层层递进,向法国读者展现了浓厚的家庭饮食氛围,极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除了语言简洁外,作者还用亲手绘制的精美插图,构建了作品中的中国饮食文化话语形象,使极具特色的中国文化元素和父母的私房菜肴跃然纸上。这样的形式让读者获得了更多的美感,在吸引法国受众的同时,给他们留下了关于中国饮食文化话语内容足够的想象空间,从而激发了读者的实操兴趣。

2.冰山的“深层结构”——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作者用简洁的文字和独特的手法塑造了鲜明的家庭成员以及中国饮食文化形象,而这些家庭故事和柴米油盐之中,隐含了中国家庭餐桌上的文化内涵、家庭成员间的爱意与温情以及蕴藏在背后的深刻的中国文化价值和道德信仰。

首先,作者在回忆家族历史的部分提到,父亲在香港做学徒期间,切伤、烫伤以及糟糕的治疗都是家常便饭,在这种情况下父亲依然咬牙坚持。到了巴黎之后,父亲身无分文,住不起旅馆,只能在晚上饭店打烊后,在餐桌上休息。在这些叙述华人在海外创业艰辛的文字背后,更传递了中国人民坚韧、吃苦耐劳、奋发拼搏的优秀民族品质。

书中还写到,即使在巴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中餐馆,除了两三次特例,父亲从来不和家人一起去度假,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并从未停止帮助、支持留在中国的家人。中国人爱岗敬业的精神以及身在海外也无法改变的爱、孝、忠、义、信的道德信仰都蕴含在这些文字描写和叙述之中。

此外,在描写弟弟最爱的“清炒虾”以及母亲的拿手好菜“柠檬鸡翅”时,作者分别写道:“这道菜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取决于虾的品质,不论是新鲜的还是速冻的虾。”“不要试图用鸡腿或其他部位来代替,否则风味就会暗淡很多。”在这些简单的文字描写背后,体现的是中国人对于餐桌上食材的精挑细选和严格把关,并非如许多法国人的偏见,认为中餐的原料不讲究、不健康、不卫生。

最后,作者讲述父母私房菜“煎酿三宝”的烹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处理豆腐需要非一般的精细,字里行间透露出了中国饮食精致的一面,并向法国受众展现了中国人乐于美食创作的精神。

四、中国饮食文化在法语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话语构建策略

(一)故事驱动和共情驱动

英国社会学教授、文化和媒体理论家斯图亚特·霍尔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现实事件在变为可传播的事件之前,必须要变成一个故事。”2022 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再次强调,要通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来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中国饮食文化在法语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话语构建中,要避免政治化、说教化等生硬的传播形式,应通过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载体,结合中国故事进行隐性对外传播。但这些故事不能带有明显的国家宣传色彩的宏大叙事,譬如不能一味地讲述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名人名事,而应把握法语国家和地区受众偏好,聚焦普通中国百姓的日常饮食生活。《一个中国家庭的餐桌》就是通过叙述一个普通中国家庭柴米油盐、一日三餐的故事,在润物细无声中让法国受众感受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此外,通过对法国读者在网络上发表的属于正面情感的读书评论进行研究可以得出,许多读者都被作品中的家庭故事和家庭温情所触动。因此,中国饮食文化在法语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话语构建中,要把握受众的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从能够引发全球共鸣的普遍价值观以及全人类的基础情感出发,结合“冰山原则”的含蓄式表达,通过中国饮食文化隐性传播中国文化内涵。在《一个中国家庭的餐桌》中,以饮食为纽带,传递了爱情、亲情这两种全人类共有的情感,从而让法国受众在中国美食的熏陶中,跨越文化障碍,感受到了敬老爱亲、坚韧不拔的中华传统文化品质和精神,唤起了受众的情感认同和共鸣。

(二)饮食文化话语内容多样性

通过分析法国读者在网络上发表的关于《一个中国家庭的餐桌》的少量属于中性情感和负面情感的读书评论可以得出,这部作品向法语国家和地区的受众展现的中国菜谱较为单一,未能满足部分受众的读者期待。

在法国,一些亚洲美食自助餐店将中国、越南和印度的食物混杂一处,这或多或少使不少法国人对中国饮食的特点存在误解、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缺乏认知。此外,《一个中国家庭的餐桌》中展现的菜肴大都属于中国南方菜系,部分菜品带有明显的移民家庭的痕迹,使得一些法国受众认为,作品中出现的菜肴和他们所熟悉的、主要由20 世纪70 年代来自中国南方华人移民经营的中餐馆中供应的菜品类似,缺乏特点。

因此,中国饮食文化在法语国家和地区的对外传播中,要注意饮食文化话语内容构建的多样性。

首先,从菜系来说,中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和民族的饮食习惯和口味都不尽相同,早在春秋战国的齐桓公时期,中国饮食中的南北菜肴差异就已呈现,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和社会发展,已形成鲁菜、川菜、粤菜、江苏菜、闽菜、浙江菜、湘菜、徽菜“八大菜系”,在选料、烹饪技法、口味上都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这些地方风味流派的美食都承载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传递中华文化多样性的载体。

其次,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涵盖面广泛,其内容不仅包含食材、配料、烹饪器具、食具、烹饪方式,餐桌礼仪、饮食风俗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都是中国饮食文化对外话语构建的丰富素材,能够让法语国家和地区受众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三)关照受众文化和语言差异

由于中法文化传统的不同,中法两国在饮食观念、饮食方式、饮食内容上都存在诸多差异。因此,中国饮食文化在法语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话语构建中应该充分关照受众的文化差异,从而提升中国饮食文化话语传播效果。

《一个中国家庭的餐桌》从目标语国受众的饮食文化背景出发,为他们对比了中法两国在用餐方式、就餐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例如,作者提到,中国并非像西方人按“前菜、主食、甜点”顺序用餐;中国的汤是用来喝的;中国家庭餐桌上的菜是用来共享的,而西方家庭则为分餐。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受众减少文化冲突,从而更好地理解后续的中国饮食文化特点。

中国饮食文化在法语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话语构建中,以话语传播目的国的语言作为媒介语,要力求通俗易懂、表达精准,避免由语言编码问题造成的文化误读。例如,许多西方人认为中国饮食没有禁忌,抨击中国饮食行为杀害动物、造成生态危机。而《一个中国家庭的餐桌》中的江苏名菜“狮子头”法语译名为“Boulettes têtes de lion”,这种直译的方式,若不加以解释,就会让一个完全不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法语国家和地区受众误以为这道菜以狮子的脑袋作为食材,从而加深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刻板印象和误解。因此,在用目标语对中国饮食文化话语内容进行编码时,在保留本国特色的同时,要兼顾受众的饮食文化心理。

此外,饮食文化话语内容编码还要顺应法语国家和地区受众的语言习惯、思维习惯和审美习惯,让他们在熟悉的语言环境中对话语内容进行解码,促使中国饮食文化在对外传播过程中打破语言屏障,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五、结语

《一个中国家庭的餐桌》的作者通过简洁的文字描述了一个普通中国家庭的饮食生活,向法国受众展现了蕴藏在中国家庭餐桌上的饮食文化内涵,体现了文学作品中的“冰山原则”。中国饮食文化在法语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话语构建中,应采用故事化叙述的策略,从人类的普世价值入手,隐性传递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此外,要用丰富多样的中国饮食文化元素来构建中国饮食文化对外话语内容,使受众从多角度感知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要站在他者角度,对受众的文化背景差异和语言思维习惯差异进行关照,从而提升中国饮食文化在法语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话语构建能力,并以饮食文化为载体,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冰山法语餐桌
色彩缤纷的腊月餐桌
自杀呈现中的自杀预防——法语动画电影《自杀专卖店》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不可思议!冰山变绿了
大餐桌,小小船
小餐桌上来点“鲜”
小型法语口语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研究
论法语的体系统
崩塌的冰山
危险的冰山
危险的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