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光市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成效与思考

2023-08-22安徽省明光市农业农村局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23年6期
关键词:明光市植保社会化

安徽省明光市农业农村局

□ 赵晓光

明光市地处安徽省江淮分水岭北侧。在新时期,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加快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上日程,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现实问题。“十四五”开局以来,明光市积极探索,形成了很有成效的发展模式和做法。

一、发展现状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主体概况。明光市拥有各类服务主体3122 个,其中,农民合作社898 个,占比28.8%;农业服务企业82 个,占比2.6%;农村集体专业组织139 个,占比4.5%;服务专业户280 个,占比9%;其它1723 个,占比55.2%。从规模化看,单季度服务面积100亩以下的139 个,100-500 亩的1031 个,500 亩以上的1190个,服务面积占本地耕地总面积90%以上;单季度服务小农户 在100 户 以 下 的198 个,100-500 户的140 个,500 户以上的160 个,服务户数占比本地农户总数43%。在耕、种、管、收等生产环节,提供单一环节服务主体70 个,多环节2151 个。采取服务组织+小农户498 个。急需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点领域有水稻、玉米、花生的机械化种植。

目前,明光市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7.1%,小麦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100%,高效植保机械化能力达63.89%,谷物产地烘干机械化能力达48.77%,秸秆处理机械化水平达99.73%。全市现有育秧工厂47 家,插秧机保有量830台,植保机械保有量达5860 台,其中,植保无人机165 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620 台;原产地粮食烘干机械157 台,日烘干服务能力4608 吨;大中型拖拉机4770 台、谷物联合收割机3560 台;

财政资金对社会化服务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21 年,中央财政支持明光市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实施资金922 万元,全部补贴给服务主体,择优选择42 个合作社开展农业生产服务,完成社会化服务面积54.29 万亩。这些服务组织在规范组织建设、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成为全市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典范。2022年,中央财政继续支持明光市社会化服务工作,安排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810 万元。

二、主要措施

组织保障。成立了市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任组长,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等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涉农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在农业农村局,负责工作协调指导。

有序推进。统筹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购机补贴资金,优先支持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购买水稻种植机械、高效植保机械、大型烘干设备等农机具的配套补助;整合资金支持水稻工厂化育秧、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稻虾共作”模式下钵毯苗机插秧、水稻旱育旱播、机械化统防统治、打捆离田综合利用等技术推广,优先安排资金用于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农机农技人员、农机大户、种粮大户进行农机作业技术培训。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按“统一规划,集中资源,连片整理”原则,整体规划农田,开展有效治理,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强化农田机耕道路建设,建设满足机械化生产需要的高标准农田。

提升农机装备和技能水平。通过项目资源整合,引导农业企业、农民专业服务组织、种植大户配套育秧流水线及配套设备、水稻插秧机、秸秆还田机械、大型植保机械等装备水平,全面提高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项目,整合农机教育培训资源,面向农机手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造就了一批农艺与农机技术健全的农机手,实现机手全覆盖登记、全覆盖培训。同时每年组织机插、机收、植保服务等劳动技能大赛,提高机手作业水平。

培育新型经营服务主体。大力培育扶持家庭农场、种粮大户、机插秧合作社、农机服务合作社等新型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重点扶持示范服务组织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手段,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机制,鼓励机械、技术、资本和服务的联合,鼓励开展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承包作业。积极开展水稻机耕、机插、植保、机收、烘干、精米加工全程“一条龙”服务,大力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

三、模式创新带来显著成效

探索土地经营新模式。以“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统一机械、统一药肥、分片包干、协议责任”为手段,以“全程托管、节本增效、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十一步工作流程”闭环服务打造“保姆式”全程托管,助力农户增收。经营主体不流转土地经营权,将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通过签订服务价格、标准、时间、效果等书面协议或口头协议,委托给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完成。以古沛镇周杨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为例,合作社拥有标准化育秧工厂3 座,插秧机19台,步进式插秧机12 台,大型拖拉机33 台,自走式喷雾喷杆机5 台,无人植保机2 台,全喂入式收割机37 台。2020 年签订土地托管合同467 份,面积2.62 万亩,其中,机械插秧面积0.64万亩,带动小农户457户,大户10 户;亩均增产82.4 公斤,节本增收260 元左右。

通过服务模式创新显著提升了效益。一是经济效益。实施土地全程托管后,水稻亩均分别节省生产资料、劳动力成本70 元左右,亩均增产82.4 公斤,实现了农户服务和增加合作社收入两条线共赢。二是社会效益。实施全程托管后,专业合作社同小农户有效对接,实行收获、灭茬、播种“一条龙”服务,让外出务工人员安心在外打工挣钱,有效避免了“土地抛荒”“农地非粮化”。三是生态效益。严格实施绿色防控,通过无人飞机统防统治,化学农药喷洒使用量亩均减少20%,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等主要病虫害防治效果由70%提升至90%以上。机械化操作还统一了收割标准,所有托管土地留茬一律低于10 厘米,避免了秸秆焚烧,推动了秸秆综合利用。

四、思考建议

目前,明光市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还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一是装备能力不足。目前,各服务组织的装备作业能力已达到天花板,现实是没钱投入也不愿投入。以正平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为例,现有农机设备40 多台套,绝大多数处于老旧状态,智能化水平不高,有的甚至超期服役,更换新换代缺乏足够资金。二是队伍不专业。实际中,农村年轻人更倾向于进城务工,从事农业的多为50 岁以上中老年群体,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务组织发展壮大。以女山湖镇五户农机合作社为例,现有社员45 人,平均年龄52 岁,文化程度只有初中水平,人员管理较为松散,只有参加政府财政补助项目才集中管理,平时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服务流程及作业收费标准,服务质量低,财务管理较混乱。三是管理水平不高。在运行机制方面,服务组织和农户之间多为松散连接,存在着管理水平不高、服务不到位等问题,都难以满足农民需求。

为此,提出以下思考与建议。

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要加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逐步建立起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机构,提高服务水平。出台鼓励政策,对关键环节装备加大补贴力度,选择重点环节通过项目予以扶持,如农产品烘干、大型农机具、植保机具的购置等,同时在农业用地政策上给予充分优惠,引导农业金融保险等部门提供贷款保险服务。

二是建设专业化人才队伍。强化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规范选拔任用。出台补贴扶持政策,增加吸引力,建立健全培育服务队伍,稳定现有队伍人员。

三是强化管理能力培训。规范细化作业标准,规范财务管理,强化专业人才培育培训,让专业人干专业事,选择条件好的服务组织,探索实行“农业社会化服务职业经理人”制度。

猜你喜欢

明光市植保社会化
2021年《广西植保》总目录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习作点评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植保机何时走下“神坛”
植保无人机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县域“精神文明”创建的难点分析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安徽省明光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张桂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