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营卫理论为指导的中风护理初步实践 *

2023-08-20李雪君丁元庆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14期
关键词:卫气营卫中风

张 倩 李雪君 丁元庆

(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经典科,山东 济南 250000;2.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

中风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以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为特点;全面细致的护理可减少中风患者的并发症,降低其致残率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家庭、社会负担。

营卫是人体重要的精微物质,团队先期对营卫理论与临床均有深入研究,指出营卫与体温、呼吸、循环、睡眠、二便、情志等人体各项生理功能密切相关[1]。营卫与护理中风患者过程中所涉及的维持生命体征、指导基本护理、辨证施护、功能康复、预防复中等密切相关。以往鲜有立足营卫论述中医护理工作的相关文献,本文在复习《黄帝内经》营卫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中风护理原理与实践,以期使其有理可遵,有法可循,从而提升护理技能。

1 营卫理论概述

1.1 营卫生理营卫同源于饮食水谷,但其性状、循行以及功能有别,营气营阴而滋养,卫气善行而气化。营卫运行布散周身,协调脏腑气化,以经脉为通道,传达神机。营卫是人体最基本的精微物质,是中医护理的基础。

1.2 营卫功能《黄帝内经》中多次提及营气、卫气,结合后世医家以及现代医学的认识,进一步阐释营卫与人体生理活动的关系,将营卫功能概括[1]:(1)营卫与脏腑互为主持,营养是基本功能;(2)卫气是呼吸之动力;(3)营卫共同参与血液循环;(4)产生、维持并调节体温;(5)营气构成体液,卫主气化、调节水液代谢;(6)营卫御邪防病;(7)影响寤寐;(8)与神经功能、肌肉生长功能相关;(9)参与神志活动。由此可见,基础护理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心率、血压、饮食、营养、睡眠、情志、二便等,这些无不与营卫相关。

2 营卫是辨证施护的内在依据

2.1 营卫护卫周身

2.1.1 营卫关乎生命生命体征与营卫密不可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赖以营卫气化活动产生并维持,因而是营卫功能状态的外在征象。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透过对上述内容的记录,也就是呈现在体温单上的信息,可以初步判断患者营卫气血盛衰虚实。因此,营卫及其相关功能是支持临床护理的基石。

《黄帝内经》将生命与精气、营卫、血脉贯穿起来,恰是体温单所记录的各种信息,从而反映生命状态。如《灵枢·天年》所说:“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

体温单所呈现的生命体征以及生命攸关的各种生命现象无不与营卫密切相关。观察并运用营卫理论合理解释体温单的内容,进而从中发现并指出问题所在,及时反映并积极管理好这些内容,便完成了最基础的生命护理。由此,便能达到医护通理,医护合一。

2.1.2 基本护理根在营卫营卫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无不与营卫相关。吃、喝、拉、撒是营卫产生的基础;运动、劳作、睡眠均以营卫为根基;精神、情感、思维俱以营卫为根本。营卫和调是健康与长寿的基石。《素问·上古天真论》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2.1.2.1 生活起居本在营卫生活起居护理是对患者生活起居方面进行科学的安排和合理的照料。日常生活不外乎吃喝拉撒睡,凡此皆与营卫相关。

2.1.2.2 顺应天时营卫消长营卫以消长而顺应天时。天人相应,人需应天。人体阴阳顺应天时而消长,营卫为其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强调起居作息必须顺应天时。《灵枢·口问》曰:“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灵枢·营卫生会》提出:“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一日一夜五十营”。临床护理工作既要顺应天地阴阳变化去完成,同时还不能扰乱患者。

2.1.2.3 饮食调护养成营卫饮食是化生营卫的基础。多食则营卫化生过多,多余化为膏脂,形成肥胖[2]。反之,少食则营卫化生乏源,无以濡养机体,日久导致营养缺乏甚或营养不良。护理工作当指导患者平衡膳食,合理进餐,保证营养供给,维持健康体质量。

2.1.2.4 调顺情志调和营卫营卫是神志活动的基本物质。营卫协调,气畅神静,身心愉悦,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护理工作要注意观察了解患者的情志变化,设法防止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2.1.3 营卫理论指导护理实践(1)医护同理。中医护理与医疗皆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因而,面对同一患者必须用同一理论来阐述病患之临床所见,获得相同的病机认识与证候。(2)医护合一,获益叠加。医疗、护理面对同一病患,同样的证候,因而就应该形成相同的医疗与护理方法,惟医护分工不同,处理措施与技术有别。但目标指向一致,临床获效必然叠加。

2.2 护理照料营卫医护人员对在院患者的护理工作,包括在饮食起居、精神情感、睡眠、运动等方面给患者以全面指导与帮助,进而能够保障营卫的生成、运行以及功能发挥,同时为患者出院后的日常养生提供指导。养生在日常,家庭日常生活照料是护理的延伸,能够强化日常临床健康宣教,延伸护理范围,促进康复,并具有治未病的积极作用。

强调养生便是自我护理。依据体温单的护理内容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指导护理与养生,将临床护理工作不断延伸、拓展,养生防病结合就是最积极的护理。通过悉心周全的他人护理与自我护理,协调营卫,扶助正气,以期能减少或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复发。

调和营卫是源自生活的护理模式。护理是临床诊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生活、服务临床是护理的基础工作。《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良好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基本保障。临床所强调的调情志、节饮食、避风寒、适劳逸等护理项目无不与营卫相关。

营卫护卫周身,护理照料营卫。据此,建立以通调营卫为施护原则的“营卫护理模式”,由此采用辨证施护、因人施术、有效宣教等方法,最终形成以营卫理论为指导的具有中医特色的生活化且普遍适用的护理模式。

3 营卫理论指导中风护理

中风是临床常见病,本文以中风为例,阐述营卫理论指导下的中风护理实践。

中风属于血脉病变,营卫失常是其发病基础。通调营卫是防治中风的基本法则,亦是中风护理的重要手段。

3.1 关注生命体征重症中风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与病情动态评估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实施环节,可提醒护理人员对重症患者予以早期、及时、准确、全面的干预,保证重症患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与护理。这个过程离不开营卫的指导。

重视体温与及时干预。有研究[3]显示,若中风患者体温波动范围控制在36~37.2 ℃,可提高患者的远期存活率。体温变化反映卫阳状态。体温升高,发热是阳气浮越之象,《伤寒论》早就提出“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营卫失常,就会出现体温调节障碍。脉搏迟数同样能反映阳气状态。如,脉数而热,多为阳邪内盛,但数而无热则多虚。脉迟则多为阳气不振或寒凝气滞;脉细多是营气阴血不足。

呼吸其主在肺,其用在营卫。营卫主肌肉,肌肉关乎运动,呼吸亦在其中。营卫病变,邪气犯肺,肺气壅滞,宣降不利,或卫气不足,肺气失养,主持呼吸无力,皆可致呼吸失常。

血压与脉搏相关,脉搏与营卫相关。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卫入脉生血,充盈血脉,营卫与脉搏的形成密不可分。营卫失常,必然影响于脉,进而会反映在血压变化。《伤寒论》曰:“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阴阳俱不足,则脉细而无力。《伤寒论》61 条:“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发汗、吐下之后,营卫气血受损,导致脉象微细。

饮食摄入,保障营卫化源。饮食是产生营卫的基础,营养是营卫最基本的功能。营卫生成关乎饮食,《灵枢·五味》曰:“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饮食入胃,化生精气、津液、糟粕,胃气为本。《灵枢·邪客》曰:“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二便则是饮食化生营卫之后的糟粕。常人每日的出入量保持着动态平衡,亦可反映营卫的化生与排泄是否平衡。体质量与营卫、津液密切相关,其增减反映人体营养、代谢等情况。

生命体征关乎营卫,关注生命体征便能掌握营卫状态。

3.2 指导基本护理中风急性期常常卧床,治疗期间床边环境要整洁安静,保持空气流通清新,湿温度适宜,光线柔和。其目的是保证患者充足休息,以护养营卫,激发正气,促进康复。

3.2.1 调畅情志中风患者出现肢体瘫痪、麻木、言语謇涩等症状后,时常出现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营卫失常,脏腑失养,精神异常。《素问·汤液醪醴论》曰:“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此外,卒中后抑郁责之卫阳郁痹,神机不振,临床可见情绪低落,悲观无欲,懒言懒动,影响患者康复与治疗。此时护理人员要予以有效沟通,疏导紧张低落情绪。

3.2.2 关注饮食中风后由于胃肠道应激反应、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症状,导致患者饮食减少,营卫化生不足。此时需要置入胃管以保证饮食摄入。食饮入胃,营卫化生有源,以充填脏腑,濡养机体。同时指导患者饮食中保证优质蛋白、膳食纤维等摄入,保证营养充足。

此外,予口腔护理以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同时观察舌苔厚薄以及特殊口腔气味,以辨别胃气盛衰、营卫多少。

3.2.3 促进排便中风后长期卧床,胃肠气机壅滞,腑气不通,导致便干难解。《中风论·论证候》记载:“或大便自遗,或大便燥结。卫气间行于腑者,为三焦原气……伤轻则不能传送,故闭结”。因此,调和营卫,通畅六腑,以泻痰火瘀血,利于改善中风㖞僻不遂、神识昏蒙等症状。由此卢尚岭教授创立大黄瓜蒌汤以调气通腑,应用于急性中风伴有腹胀便积者效佳,是为佐证[4]。

3.2.4 关注可能的并发症日常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应当运用望闻问切四诊,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关注患者心肺状态,是否存在呛咳、误吸、憋喘,关注是否存在皮肤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观察舌脉变化等。通过四诊资料的收集,可以初步辨别营卫气血之盛衰,脏腑之虚实。

3.3 辨证施护中风的发生以营卫失常为病理基础与发病肇端。正虚是中风发病之本,中风正虚可见气血阴阳不同程度的虚损。邪实是中风发病之标,可见火热内盛、内风动越、痰热内结、瘀血内停等。虚实夹杂可见气虚血瘀、阴虚络痹等。无论实邪还是正虚的形成,均与营卫失常密切相关。

针对不同辨证,护理原则各异。肝风内动者要平肝息风,风痰挟瘀者要祛风化痰通络,痰热腑实者当通腑泻热,气虚血瘀者当益气活血,阴虚风动者当育阴息风活络。终不离调和营卫之法。

依据辨证施以适宜的中医护理技术。中医护理方案中所提到的辨证施以针刺、艾灸、耳穴压豆、穴位按摩、穴位注射等护理技术,其作用旨在疏通经络,激发卫气以理气化痰,活血通络,醒神开窍。营卫化生气血,调顺血脉,促进中风康复,预防复中。

3.4 指导功能锻炼中风后要注重良肢位的摆放以及功能锻炼方法,比如防止肩关节僵硬、防止手臂、手指等挛缩、保持患臂水平外展等康复运动手法,促进患者早日坐起、站立以及行走。肌肉、筋骨、关节支撑辅助人体活动。《灵枢·经脉》曰:“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肌肉、筋骨的正常活动离不开营阴滋养、卫阳温煦。《灵枢·本藏》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卫气和则分肉解利”。中风日久,患肢失用而渐痿退,可见肌肉瘦削、皮肤枯燥、功能不用。痿证的发生亦本于营卫,营卫失常,宗气不利,使道不通为其基本病机[5]。因此康复训练的基础必以营卫充盛、周流一身为基础。

3.5 做好原发病护理中风的危险因素诸如高血压病[6]、糖尿病[7]、高脂血症[8]、颈动脉粥样硬化[9]、多食少动[10]等均与营卫失常有关。因此对中风患者原发病的护理亦不离营卫。

4 结语

营卫关乎生命,护理则是救护生命。阐明营卫与护理工作内容之间的相互关联,在营卫理论指导下建立“营卫护理模型”,促进辨证施护细化并形成体系,创建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模式与具体措施及技术细节。中风发病根于营卫失常,中风护理依赖营卫支持。用营卫护理模式指导中风护理,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避免复发;同时,通过健康宣教,将护理延伸至家庭,形成主动自我护理的意识,既有治已病之重要价值,又具有治未病之积极意义。

护理离不开营卫,护理救护营卫,营卫维护生命,是辨证施护之根本。

猜你喜欢

卫气营卫中风
基于“卫气稽留”论治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基于营卫理论对中医护理的初步探讨*
从卫气与经脉关系论“审察卫气,为百病母”*
以“营卫气化”病机观论治皮肤病
从“营卫倾移”角度探讨痹证的中医理论机制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秋天失眠、嗜睡,《黄帝内经》提醒你注意肠胃保健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卫气:保护人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