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类研究生多学科交叉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2023-08-20徐东卫郭雨昕郭晓琴关莉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12期
关键词:交叉导师研究生

徐东卫,郭雨昕,郭晓琴,关莉

(1.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材料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2.河南省航空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 450046;3.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 450099)

随着5G 通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普及应用,对高校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工科类专业的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2017 年,教育部启动新工科建设,加快培养新兴领域工程科技人才,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主动布局未来重点发展领域人才培养,提升国家硬实力。此后,“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奏响了工科类人才培养主旋律,开拓了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径[1-2]。面向新工科建设,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快速发展,对研究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和专业实践能力也有了新的要求。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实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加快推进,积极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多学科交叉科技创新人才,对服务和支撑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多学科交叉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2020 年7 月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提出:研究生教育重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深化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改革,促进科教、产教融合,着力培养并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的重点。高等院校作为研究生培养的基地,是工程创新和材料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源[3]。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发展及建设的重要内容,研究生教育与培养质量又是高水平学科建设的重要体现。交叉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打破相对独立的学科之间的界限,综合多学科优势,以其多角度、宽领域、多方位的知识体系培养并提升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其形成交叉的模块化知识体系和技术技能,从而能够融会贯通解决交叉前沿科学问题,更好地服务于社会[4-5]。

2 材料类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研究生教育从“精英化”向“普遍化”“大众化”方向发展,部分高校研究生教育及培养质量出现问题[6]。据统计,2022 届考研报考人数约为457 万,已连续多年保持上涨势头。同时,研究生招生规模未来还会有序地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也导致了部分高校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完成本院校招生指标,在开展研究生招生过程中降低考核标准和入学基本要求,部分高校根据当年招生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录取一部分跨专业调剂生,使研究生的生源质量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部分跨专业调剂考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不够扎实,无法及时适应大跨度的专业调整,在科研和学习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基础理论知识储备以解决遇到的问题,容易产生挫败感。

2.2 培养方案及培养计划问题

目前,研究生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论文研究环节。研究生课程设置主要是以学科相关的专业课程为主,交叉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相关课程设置比较欠缺,且设置的课程体系之间联系也不够紧密。再者,研究生阶段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偏少,且部分学生受自身导师的影响,更关注导师所从事科研领域的某一种材料的性能研究,而对其他领域一知半解。此外,由于部分导师对研究生课程学习、指导缺乏应有的重视,部分研究生课程学习没有明确的目的性,疏于规划,选课时出现从众现象,导致培养的研究生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系统性知识较差,进而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3 教师团队建设问题

我国的研究生培养政策遵循导师负责制,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对研究生的教育、培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导致研究生导师指导的学生数量增多,工作压力增加,特别是针对跨专业调剂生的指导工作更是费心费神,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一方面,导师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过多的研究生数量使得研究生导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规划、指导和跟进每一位研究生的学业和科研,从而影响到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另一方面,研究生数量迅速增加,各高校的研究生培养任务也随之加重,但是优秀的研究生导师数量有限,未能满足学校研究生培养的需要[7]。因此,要想保证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必须高度重视并提升导师队伍的培养能力。

2.4 考核内容及考核方式问题

研究生课程教学方式和考核办法相对单一,目前大多仍采用导师课堂教授理论知识的方式开展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考核方式多采用撰写结课论文的形式,不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 提升材料类研究生多学科交叉创新能力的措施

3.1 制定灵活、合理的招生选拔机制

研究生生源质量是评价高校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关键指标,更是高校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越来越大,高校面临的生源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材料类专业学生考研压力日益增大。优化材料大类专业研究生选拔机制,健全并完善材料大类专业研究生生源质量保障体系,是提升材料类研究生多学科交叉创新能力的基本保障。

3.2 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制订个性化人才培养计划是培养跨学科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个性化的培养方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信心[8]。实践证明,兴趣影响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应鼓励研究生在其导师指导下,根据专业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专业和课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空间;增设跨学科课程,且课程设置要突出创新能力,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培养研究生研究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增强其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心,将“以课题为研究出发点”转变为“以兴趣为研究出发点”。

3.3 完善联合培养制度

联合培养方式是国家为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而探索出的教育模式,联合培养的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多面、知识面更广、眼界更宽阔,且可从多方面汲取适合自身发展的要素。积极开展校企联合、校所联合和高校之间联合研究生培养,向研究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使得各教学、科研单位之间优势互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达到共赢的效果[9]。

3.4 建设交叉学科师资队伍

导师或科研团队对研究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读研期间,研究生跟着导师在开展项目研究的过程中,其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都将得以提升[10]。建设跨学科交融、跨研究方向的教学团队和导师团队是确保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11]。例如,笔者所在的电磁屏蔽与吸波材料设计研究团队,包括教授、副教授、讲师、工程师等不同层级科研人员,研究梯队以思维活跃的中青年教师为主,专业涵盖材料加工、材料化学、物理学、高分子材料等领域,形成了人员学科构成合理、优势互补、专业知识结合的导师团队,为研究生多学科交叉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3.5 建立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平台

根据交叉方向、交叉学科专业特点搭建校内交叉学科导师组,将“单导师指导”变为“导师组团队指导”,充分发挥导师组成员的学科特色及专业优势,使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多学科知识,拓宽学术视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不同研究方向、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可以跨学科和方向组成团队,依靠多学科导师组建立交叉学科交流平台,进行定期、定员的学术交流,围绕团队设定问题开展创新研究[12]。

3.6 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和多样化考核模式

创新教学模式,打破传统以班级为教学单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创建多样化的研究生教学模式。结合授课内容与特征,采用相对自由、活泼、有趣的课堂形式,如分课题组研讨课、课堂沙龙、翻转课堂等,这种多样化课堂以讨论和辨析为主,围绕某一特定的科研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和学术交流[13-14]。多样化的课堂形式,既有助于开展基础的课堂理论教学,又有助于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4 结语

结合新工科背景下国家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材料类研究生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要求,笔者提出多学科交叉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重点从招生政策、培养方案、培养制度、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平台、教学模式和多样化考核方式等方面入手,试图在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拓展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其实践能力、激发其创新思维,为社会培养具有多学科交叉创新能力的材料类科研人才。

猜你喜欢

交叉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V eraW an g
导师榜
连一连
基于Fast-ICA的Wigner-Ville分布交叉项消除方法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双线性时频分布交叉项提取及损伤识别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