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秘籍”解决写作“老大难”

2023-08-19王燕

科教新报 2023年15期
关键词:秘籍

王燕

高考冲刺阶段,面对写作“老大难”,除基于学情的作文系统训练外,还应该重点关注和提高哪些方面?为迎战高考作文,本报特邀三位名师给考生准备了一套作文“秘籍”。

【名师名片】

陈立军

正高级教师,湖南省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长沙市明德中学语文教师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不只与写作知识、语言技巧有关,更与写作者的思维能力紧密相关。提高写作的思维能力是改善写作能力的有效策略。高考作文备考到二轮复习时,因时间紧,无法全面进军来提升写作水平,得通过微点化,具体化等途径和方法聚焦思维,使作文更上层楼。

一、宏大问题微点化。即从某个微点出发用很小的一个技法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二轮复习时,我们写作中的典型问题已然浮出水面。我们的写作问题可能很大很抽象,但我们的技法可以很小很聚焦,通过一个技法微点,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如,写作难以深刻的问题。这一问题很大,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解决的办法也很多。如果我们平时写作中很少界定概念,那我们可以从界定概念入手。而界定概念的方法又有多种,我们可以选择“妙用否定来界定概念”,即用关联词“ 不是…… 而是…… 不是……而是……”从正反面思考,加强思维的思辨性,从这个点上解决写作深刻的问题,达到由浅入深,去混存真的效果。

二、抽象问题具体化。即用具体的操作方法或操作过程来打通写作的最后一公里。如,有同学问“文章逻辑不清怎么办”?我们就可以熟练运用具体的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比如常见的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依此思维过程来论述道理,既逻辑清晰又说理充分;又如,生活中另有一种三段论:现象、原因、解决方案。在论证过程中,我们根据现象去寻找背后的原因,再针对原因去制定解决方案。这一过程既逻辑严谨,又论证深刻。

三、熟知问题创意化。生活中的一些熟知问题,用常规的方法写作,不能达到振聋发聩的效果。如果能聚焦矛盾,反复追问,合理反驳,运用思维的创造性加以表达,则别有一番创意。例如“增压与减压”话题,就可以连环五追问:都说要给学生减压,减压一定好吗?增压就一定不好吗?减压之时哪些方面要增压?增压之时哪些方面又要减压?压力的增减在什么条件下会相互转化?等等,就比常规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深刻得多。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打了一个比方,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技能没有什么不同的性质。而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运用正确而实用的小技法查漏补缺,反复练习,熟能生巧,作文水平自可更上层楼,达到信手拈来、自然天成的境界。

【名师名片】黄颖

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中学二级语文教师,长沙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研究团队专家

审题立意三分法,概念关系展论证

高考作文类型繁多:概念数量从一元至多元,关系类型分比较权衡、多向开放等,材料呈现有漫画、史料、时评……若死背套路,只怕招架不住新高考对说理逻辑的高要求。

我将结合例题,介绍审题立意三分法,帮助大家围绕“What、How、Why”去界定概念、分析关系、展开论证,得不变之法应万变之题。

三分法指审题时进行“分类、分层、分析”,不分先后。

1. 分类——①事实型材料:可供导入、例证,或关联相似、相反事例。②观点型材料,可化为论点,或引或驳:如材料中他人的观点或出题人的评述。③任务型材料:多在末段,限定情境与文体(如读书会上发言稿、辩论稿、杂志征文等),有的也会引导写作方向(如“启示”“象征”等)。

2. 分层——材料内部的逻辑层次是文章说理的思路借鉴,以理解材料内容为基础,辅以看分段、看标点符号(——、?、;、:、!、。有助于厘清层次)。

3. 分析——从多个关键词中确定核心概念、厘清概念、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展开论证。

以2023 年温州高三二模作文题为例,梳理如下。

[第1 层:事实1]ChatGPT 是一款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有问题尽管问!”是ChatGPT 与用户聊天的开场白,只要[强调条件]你输入问题,它就会生成一份“近乎完美”的回答。ChatGPT 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梳理问题的解题思路,是一个相当强大的“辅导老师”[观点1]。

[第2 层][观点2]研究者认为,向机器人提问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但[层内转折:事实2]一些学生恰恰不知道“问什么”,[观点3,因果分析]他们尚未建立起真正的“问题意识”。[第3层][观点4,条件+假设分析]学生如果连“问什么”都不知道,那么就没法很好地使用“AI”这类工具。

上述材料也能在更广泛的人生领域给人以启示。[情景前提]在人工智能浪潮不断袭来的时代,你如何看待“问题意识”[核心概念]和人生[关键词]的关系[写作任务]?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材料共3 段,实为递进层次,摆事实、析原因、得结论。但部分学生没有进行深入分析,导致忽视材料提示,在What 上把核心概念“问题意识”替换为“问题”“提问能力”,甚至换成了“AI(人工智能)”;把关键词“人生”窄化为“学习”,更改为“知识”“能力”等词的也不在少数;将本该解释的Why——“关系”轻轻放下,大谈How“怎样提问”“如何培养”,写作任务都未完成,分数自然低于45。

先说What·概念界定:“问题意识”在原题具化为“知道问什么”,意识是一种抽象的主观意愿、思考方式,而非具体的提问、反思、质疑、研究等行为,可以联系中学生素养的“勇于探究”,解释为“主动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积极追问不理解的事情或勇于提出想法、不迷信权威、慎重对待舆论”等。

再看Why·二者关系:这是双向作用,而大多数同学只单向考虑,论证有/无问题意识对人生的利/弊,忽视人生实践对问题意识的修正、指导作用。追求说理深度,还要学会分類讨论,让论证有重点、有层次:如问题意识过剩/不合时宜对人生的坏处、从求知求学、为人处世、国家发展、文明存续等多个主体或层次进行利弊分析。

【名师名片】禹优香

湖南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湖南省禹优香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邵东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

因高考作文在命题、写作、评价环节都有其特点,在考前,以学情和考情为基础,探索一些操作性强的实践路径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言品质,是考前必修课。我认为作文备考可以从强化三个意识入手,让作文能力稳中求进。

强化情境意识,立意精准不偏离。高考的考查载体是情境,情境承载考查内容,实现考查要求,这一点在作文考题上也得到落实。作文题往往会选取适宜的素材,再现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背景下展现学科素养。而文以意为先,即写文章要以立意为先导,题意如果不符合试题所给材料内容及含意所涉及的范围、情境及任务要求,是很严重的问题。所以注意强化学生对情境的精准解读能力非常必要。备考时加强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读出主题方向,从“引导语”中获得命题人的提示,确立关键概念并能准确阐释,进一步分析出关键概念的延伸方向或者关键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判断,这种训练其实就是提升学生理解和分析的思维能力,其路径可以是以概念这个“点”的内涵和外延为基础,延伸为符合情境的“线”,即判断。以2022 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为例,材料提供了明晰的三个关键概念“本手”“妙手”“俗手”,并且在围棋范畴里厘清了三者的内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只要把这个观点由围棋界上升至哲理界,就不难形成精准立意。

强化中心意识,中心突出不游离。立意准确就确立了好的“起点”和“方向”,但现实情况中,不少学生却不能好好地在选定的方向上集中“用力”,而出现旁逸斜出、中心游离的情况。这种问题,有的是因为偷换概念,比如把“美育与成长”中的“美育”换成了“美”,前后概念不一致;有的是在运用各种论证手法时,方向不能对准立意,出现论据与论点之间的不一致等。根据学情,对症指导分析,进行“概念界定”“判断分析”“议论文如何叙”“议论文如何议”等专题训练,做到不蔓不枝。

强化结构意识,逻辑严谨能自洽。文脉清晰,文气顺畅是一篇好文章的重要标准。“脉”“气”于文章在内为逻辑严密,结构严谨,在外为表达准确流畅。杜威說,思维是“不断的、一系列的思量”,它“连贯有序,因果分明,前后呼应。思维过程中的各个部分不是零碎的大杂烩,而应是彼此应接,互为印证”,这说明论证过程是连贯的、彼此呼应、逻辑自洽的推理过程。训练的重点,是基于事实与逻辑的分析论证能力。我们不妨从两个方面加以强化:一是有意识地培养快速搭建逻辑框架的能力。这是从全篇着眼,因为阅卷时间很短,要注重文章的“整体印象”。二是注意探索培养自己分析人情世事能力的路径,给自己提供思维支架。

猜你喜欢

秘籍
《觉醒年代》的“出圈”秘籍
加油站增效秘籍来了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动物挠痒秘籍
预防秋泻,“秘籍宝典”请收藏
善思,学习进步的秘籍
黄晓明的“告白秘籍”
80后、90后“阿姨们”的抗老秘籍
夏季BEAUTY秘籍100招
成为好家长的七大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