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隧道结晶堵塞对安全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2023-08-18郭艺辉胡英帅沈益国陈奕林吴茂明

四川水泥 2023年8期
关键词:劣化波纹管结晶

郭艺辉 胡英帅 沈益国 陈奕林 吴茂明

(1.中建一局集团第五建筑有限公司,北京 100024;2.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绿色建筑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 350002)

0 引言

隧道内渗透结晶堵塞问题是近年来隧道的主要病害[1-4]。现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岩溶隧道方面[5-6],针对该类结晶体如何影响隧道安全,以及在既有隧道内如何防治该类病害,现有的文献研究较少。针对该类病害,主要通过物理或者化学清洗疏通方法减少结晶体,保持排水系统的畅通,或者通过改进设计方法或材料来避免该类病害的产生[7-9]。

本文根据现场隧道结晶的状态及堵塞后渗漏的结果,利用数值手段反演分析该过程,分析隧道结晶堵塞排水系统,以及系统受力和变形对岩土体的影响,为今后该类病害的治理工程提供重要的案例参考。

1 隧道地质概况

该隧道工程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全线设置一处双洞分离式隧道,长约1400m,为长隧道。隧道右洞长1380m,左洞长1411m,隧道右洞进出口高程分别为118.363m和153.685m,隧道左洞进出口标高分别:118.346m 和154.036m。采用矿山法施工。

场地属闽西北地层小单元,根据沿线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沿线岩土体分布、厚度及岩性变化较大。隧道范围内上部覆盖层为杂填土(Q4ml);粉质黏土(Qdl),表层常覆有厚约0.30m的耕植土(Qcml);残积土(Qel),表层常覆有厚约0.30m的耕植土(Qcml);下伏为二叠系翠屏山组粉砂岩(P2cp)。地质剖面图见图1所示。地下水的分布主要受岩性、构造、地貌和植被等因素的控制和影响,分为基岩构造裂隙水、基岩及风化层孔隙-裂隙水、第四系冲洪积层孔隙水三大类型。

图1 地质剖面图

2 隧道渗水及结晶现象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有渗水部位出现大量白色结晶体(以碳酸钙为主)。结晶体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造成排水管道堵塞,从而造成隧道初期支护的局部开裂、喷射混凝土强度迟迟不能达到设计要求、二次衬砌与仰拱、仰拱与仰拱之间的施工缝出现渗水现象(见图2所示),严重威胁到隧道施工阶段的安全性以及使用阶段的使用寿命。

图2 隧道渗水及结晶现象

3 数值建模及现场对比

模拟采用同济曙光公路隧道设计分析软件7.0,根据隧道设置二次衬砌,衬砌采用C40,弹性模型E为32.5GPa,重度为23kN/m3;考虑围岩等级为V级时,内摩擦角为45°,模拟上下台阶法进行开挖。考虑结晶堵塞后隧道水压力增大,地下水位从隧道底部上升到顶部,同时渗透导致隧道衬砌材料劣化,劣化后衬砌强度降低,本次采用其劣化后材料强度达到其70%进行考虑,计算模型及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隧道结晶堵塞并劣化后,隧道整体位移由原来的4.1mm增加到7.3mm,增加约78%,说明隧道结晶堵塞对隧道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图3 模拟结晶堵塞后水压力增加的变形

现场调查可以发现,在结晶隧道二次衬砌施工完成后,仍旧会产生局部的渗透漏水现象,同时漏水处出现结晶物及变形迹象,变形量与数值模拟结果相符,说明隧道局部结晶堵塞对隧道变形产生较大的影响,应引起各方的重视。

4 隧道结晶堵塞病害的应对策略

通过以上现场调查及数值模拟分析可以看出,岩溶/非岩溶隧道游离的碳酸氢根离子与空气接触而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碳酸钙或碳酸镁等结晶体。而该类结晶体通常会堵塞泄排水通道,特别是堵塞隧道内部的盲管,造成疏通困难,局部产生堵塞现象,导致水压力过高而对隧道拱顶产生较大的压力,从而诱发隧道的透水、岩土变形过大等灾害。针对结晶堵塞病害,应改进隧道设计、设置隧道排水系统、及时地补充勘察、加强隧道的监测工作、及时疏通并做好二次排水设计。

4.1 改进隧道设计

隧道设计的主要参数包括:(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2)设计速度:60km/h;(3)隧道内共设4 个平曲线交点,最小圆曲线半径R=700m;(4)道路净空:车行道净空高度>5.0m;检修道净空高度>2.5m;(5)设计使用年限:100年。

隧道V级深埋段采用超前长管棚+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加固,初期支护采用20a工字钢架加强,纵向间距0.5m,施工采用双侧壁导坑法。隧道Ⅳ级围岩地段采用超前锚杆预加固,加强段初期支护采用I8工字钢架,纵向间距0.75m,施工采用CD法。一般段初期支护采用格钢架,纵向间距0.75m,施工采用短台阶法。内轮廓线设计见图4所示。

图4 内轮廓线设计

4.2 隧道排水设置

在隧道衬砌背后环向铺设A5 cm HDPE单壁波纹管盲沟,将水引入边墙两侧中A11 cm HDPE双壁打孔波纹管,然后通过A11 cm HDPE波纹管横向排水管将水引入两侧A25cm双壁打孔波纹管侧式排水管排出洞外。路面水通过路缘排水沟排出洞外,与洞外的天沟、排水沟、截水沟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见图5所示。

图5 隧道排水设计

4.3 其它措施

(1)及时地补充勘察:补充水文地质的调查,特别是水体和岩土体中离子含量的分析工作,为后续制定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2)加强隧道的监测工作:在遇到隧道结晶堵塞灾害时,加强监测,特别是针对拱顶变形、水位等进行重点监测。

(3)及时疏通并做好二次排水:针对堵塞区域应及时进行探测,条件允许时实施疏通施工,并及时进行二次排水设计,防止再次堵塞。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隧道内渗透结晶堵塞问题是近年来隧道的主要病害,会造成隧道内排水不畅,局部水压力集中从而导致渗水现象,会对隧道安全造成重要影响。本文以某隧道结晶堵塞排水系统导致渗水的案例为基础,通过数值模拟反演分析该类灾害的致灾过程,提出改进隧道设计、设置隧道排水系统、及时地补充勘察、加强隧道的监测工作、及时疏通并做好二次排水设计等应对措施。本文分析研究成果可以为结晶堵塞隧道的设计、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劣化波纹管结晶
“长大”的结晶
波纹管调节阀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S形试件五轴数控机床动态性能劣化评价
公路桥梁箱梁塑料波纹管
跨海桥梁混凝土劣化分析及预养护
共聚甲醛的自成核结晶行为
探讨钢波纹管涵施工技术
八钢2500m3高炉适应焦炭质量劣化的生产实践
sPS/PBA-aPS共混物的结晶与熔融行为
Mone1400 波纹管焊接工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