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措施研究

2023-08-18金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安徽芜湖241000

砖瓦 2023年8期
关键词:招标施工人员工程施工

郭 靖(金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安徽 芜湖 241000)

1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和管理的必要性

1.1 工程质量和效率

通过引入新的材料、设备和技术,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此外,采用更高效的施工方法和管理手段,可以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失误和缺陷,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手段能够实现工程施工过程的精细化、标准化和自动化,提高施工效率。此外,优化施工流程和提高施工组织能力,还可以缩短工程周期,降低施工成本[1]。

1.2 加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通过不断引入新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手段,企业可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增强其在市场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提高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此外,企业在市场中能够更快地响应客户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增强市场竞争力。不断创新施工技术和管理手段有利于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服务,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1.3 建筑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引入新的材料、设备和技术,以及优化施工流程和提高施工组织能力,可以降低建筑企业的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与管理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建筑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业务和订单,提高经济效益。

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2.1 钢筋工程技术

钢筋工程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的重要内容,主要涉及钢筋的加工、安装和检验等方面。钢筋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其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等关系到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钢筋需要根据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加工,加工时要注意加工尺寸和钢筋的质量问题,确保加工精度和钢筋的质量符合标准。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安装,注意钢筋的位置、间距和固定等问题,保证钢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钢筋连接处需要采用相应的连接方式,如焊接、机械连接等,保证钢筋的连接牢固可靠。其中,焊接连接是通过电弧焊接、气焊、激光焊接等方法将钢筋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确保钢筋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而且能够抵御大部分的外力作用;机械连接是指通过螺栓、销子、套筒等机械元件将钢筋连接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焊接连接难以实现的问题,如钢筋之间距离很近或者交错的情况,机械连接的拆卸也比较方便;胶接连接是一种新的连接方式,采用聚合物粘合剂将钢筋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能够有效地解决焊接连接和机械连接无法解决的问题,如腐蚀性较强的钢筋或者对于钢筋的断面变形较大的情况。在选择钢筋连接方式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焊接连接的强度高,但需要专业的焊接技术和设备;机械连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连接问题,但需要定期检查,以确保螺栓的紧固状态;胶接连接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和粘合剂的质量控制,但能够适应一些特殊的连接环境。因此,在钢筋的连接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连接方式,以保证连接的牢固可靠和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2]。

某高层办公楼总高度100m,共30 层,在该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运用了钢筋施工技术,根据建筑设计方案,结构工程师将进行钢筋设计和计算,确定每个构件(如柱子、梁和楼板)所需的钢筋数量、尺寸和布置方式,每层楼有10 根柱,长度为10m,直径为30mm,每根柱子需使用约942kg 钢筋;每层楼有20 根梁,长度为10m,每根梁需使用约2880kg 钢筋;楼板厚度为150mm,每平方米楼板需使用约60kg 钢筋。施工人员根据设计要求将钢筋按照一定的间距和布置方式放置在构件的位置上,并使用钢筋连接件或焊接等方法进行固定,确保钢筋的正确位置和稳固连接,以支撑建筑结构的荷载。在完成钢筋的布置和固定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施工人员需要注意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完整性,以确保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良好粘结。

2.2 混凝土工程技术

混凝土需要根据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配制,包括水泥、砂子、碎石等材料的配比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确定,合理控制配合比和水灰比等参数,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浇筑和振捣等工序,施工时要注意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均匀性和保温等问题,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整体性。

混凝土浇筑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以确保其强度和耐久性,养护时间通常需要持续7d~28d,环境需保持湿润,可以采用水喷淋、覆盖保温等方法,使混凝土的水泥胶体充分反应,形成稳定的水泥石,并防止混凝土过早干燥和开裂。若需提高混凝土承载能力,可采用加筋的方式,如钢筋混凝土结构等。着重关注加筋的位置、间距和固定等问题,确保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混凝土的质量检验需要进行抽样检验、外观检验、尺寸检验、力学性能检验等多项检验工作,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抽样检验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基础,需要对每一个混凝土批次进行抽样,检测各项指标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外观检验主要检查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和外观质量;尺寸检验主要检查混凝土构件的尺寸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力学性能检验主要检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指标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由此可见,混凝土工程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混凝土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质量管理和技术监督,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混凝土的具体施工流程与施工工艺如图1所示。同时,需要引入新的混凝土材料和技术,不断推动混凝土工程技术的创新。

图1 混凝土技术施工工艺流程

某大型商业综合体是一座由多层建筑组成的商业中心,包括购物中心、办公楼和停车场等设施,混凝土工程技术在该建筑的施工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根据工程设计,商业综合体地基基础总面积为5000m2,厚度为1.5m,每平方米地基基础需使用约0.2m3混凝土;商业综合体的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构件,总共有150根结构柱和100根结构梁,每根柱子和梁的长度约为6m,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每根柱子和梁的体积约为0.1m3,共需要约25m3混凝土。设计方案显示,商业综合体的楼板和天花板总共有10000m2楼板和天花板面积,厚度为150mm,每平方米楼板和天花板需使用约0.15m3混凝土,共需要约1500m3混凝土。根据建筑设计要求和强度标准,混凝土工程师将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考虑到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可施工性等因素,该工程项目的水灰比为0.4、水泥用量为每立方米混凝土使用400kg水泥、粗骨料和细骨料的比例为3:1。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检测,包括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渗性能和含气量等方面的检查。竣工后,验收机构会对施工完成的混凝土工程进行检测和验收,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3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与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3.1 招标

招标文件的编制是招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果招标文件的编制不规范,容易导致投标人对招标要求理解不清,进而影响招标结果。投标人的资格审核是保证投标人资质符合要求的关键步骤,如果审核不严格,可能导致投标人资质不符合要求,进而影响招标结果。此外,投标报价不合理是招标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如果投标报价过高,可能导致项目成本过高,如果投标报价过低,则可能导致施工质量和进度无法得到保证。在建筑项目的招标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正当行为,如贿赂、串标等行为,这些行为会导致招标结果的不公正和投标人的利益受损。

建筑项目招标结束后,需要进行合同签订和管理,如果合同管理不严格,可能导致施工过程中的纠纷和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进而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需要加强招标管理,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包括《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在编制招标文件和进行投标人资格审核时,需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确保招标过程的合法性和公正性;招标文件是招标过程中的重要文件,需要按照规范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编制,包括招标范围、技术要求、工期要求、投标人资格要求等。同时,需要对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核,确保投标人具有相应的资质和实力,能够承担招标项目;在招标过程中,需要对投标报价进行分析和比较,了解各个投标人的优势和不足,以便选出最合适的承包商;招标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正当行为,如串标、招标文件造假等。为了防范这些不正当行为的出现,需要加强对招标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建立相应的投诉和举报机制,加强对招标文件的审核和监督等。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招标人、投标人和工程监理等相关方面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对招标流程和管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保证招标过程的公正、公平和透明[3]。对招标人的培训内容包括招标法律法规、招标文件编制、投标人资格审核、投标报价评估、合同签订等方面的知识;投标人培训内容包括招标法律法规、招标文件解读、招标策略、投标报价编制、合同签订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对工程监理进行培训和管理,以提高其对招标流程和管理的理解和掌握,培训内容包括招标法律法规、招标文件解读、监理工作职责、监理程序和监理报告等方面的知识。

3.2 施工设计

施工图纸是建筑工程施工设计的核心,是施工工艺的重要依据。如果施工图纸设计不规范,可能会导致施工工艺的混乱和施工质量的下降,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的稳定,因此在施工图纸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和施工要求,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施工图纸应包含详细的建筑结构和构造、各种设备、管道等信息,确保施工现场有充分的依据和指导。施工工艺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施工材料、设备、施工环境等,如果施工工艺制定不合理,可能会导致施工质量不达标或者施工过程出现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工程变更的情况,例如设计变更、技术变更、材料变更等,这些变更可能是由于客户需求变化、设计不合理、材料缺乏等原因所引起的。如果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工程进度和质量的问题,严重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需要加强施工设计管理,包括加强施工图纸设计和施工工艺制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及时处理工程变更的问题,建立健全施工管理体系,加强质量检验和监督等。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施工设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设计水平和施工工艺制定能力,从而保证施工设计的质量和施工工艺的合理性。

3.3 施工质量管理欠缺

施工质量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的重要手段。施工质量管理欠缺可能会导致施工质量下降,进而影响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如果施工进度无法按照预期进行,可能会导致工程竣工时间和交付时间推迟,从而对工程投资方和使用方产生不利影响。施工进度延误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例如人力资源不足、材料供应不足、天气恶劣等。在实际工程中,施工进度延误的原因也常常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论造成施工进度延误的原因是什么,都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以避免给工程竣工和交付时间带来不利影响。施工质量无法保障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威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工程的稳定性。例如,如果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不严格,混凝土强度不够,可能会导致工程结构的承载能力不足,从而可能会发生建筑物倒塌、墙体开裂等安全事故,会给施工人员和工程投资方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损失。此外,施工质量管理欠缺可能会导致工程质量抗诉增多,给施工企业和工程业主带来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企业形象下降,进而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及其现场施工管理的有效对策

4.1 完善管理系统

完善管理系统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及其现场施工管理的有效对策之一,应根据建筑工程的基本施工流程建立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和规范,加强对施工质量和施工现场的监督和控制,从而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降低施工风险,建筑工程基本施工流程如图2所示。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制定完备的施工管理制度,如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纸管理、施工方案编制、质量控制等,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分工和流程。其中,施工组织设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基础,涉及施工方法、施工进度、人力资源、物资采购、材料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制定施工组织设计,要根据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施工组织机构,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分工和流程,保证施工工作有序进行;施工图纸管理制度应明确施工图纸的编制、审批、变更、归档和保管等方面的工作,确保施工图纸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施工方案编制是为施工过程提供指导和保障的重要制度,施工方案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图纸,针对具体工程特点和施工难点,制定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组织方案。施工方案编制应注重可行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控性;质量控制制度应明确施工质量的检验、测试、验收、整改和记录等方面的工作,确保施工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还需要建立健全现场监督和控制制度,施工管理人员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包括材料和设备的检查、工序的检查和质量的检查等方面。同时,应建立质量问题反馈机制,及时处理和解决发现的质量问题,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责任制、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等。另外,应定期检查和评估现场安全情况,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处理,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对施工进度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可以帮助施工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工程进度情况,发现进度滞后并及时处理,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工期的稳定和施工效率的提高。

图2 建筑工程的基本施工流程

此外,施工管理人员还需要建立完备的材料和设备管理制度,包括采购、进场、验收、存储、调拨等各个环节的管理,确保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质量以及可靠性。通过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能够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质量检验和监督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提升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管理水平,该制度的建立能够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质量检验和监督,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施工质量的稳定提高。还可以通过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如BIM 技术、无人机巡检等,提高施工现场管理的精度和效率,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控制水平[4]。

4.2 提升质量管理意识

只有增强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才能从源头上控制施工质量,降低质量风险,因而需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其认识到质量管理对工程施工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质量管理在施工现场的作用;施工管理人员需要落实质量责任制,明确施工各方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保证施工质量,从而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工作氛围。此外,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施工各方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增强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对施工中取得的优异成果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励施工人员积极投入工作,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由此可见,提升质量管理意识,可以让施工人员更加关注施工质量和安全,从而形成有效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稳定和可控性。同时,还能提高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3 现场施工组织的管理编制

合理的施工组织管理,能够实现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细致、科学的规划和管理,从而实现施工质量的可控性、安全性、效益性。施工组织设计是现场施工组织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国家规定和标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明确各项工作的分工和流程。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实际需要,合理配置施工资源,建立施工日志和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在合理配置施工资源方面,需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实际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充分考虑施工任务的复杂度、施工工期、施工技术难度、材料供应等因素,以确保施工现场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支持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中,人力资源的配置需要考虑到施工人员的数量、专业分工、工作时间安排等方面,物力资源的配置需要考虑到材料、设备、机具等方面,财力资源的配置需要考虑到资金的投入和管理;在施工过程中,通过记录和汇总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可以对施工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跟踪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施工日志和记录应该包括施工计划、施工进度、材料进场情况、施工人员安排、设备机具使用情况、质量检验情况、安全生产情况等方面的内容,以便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跟踪和分析。此外,通过现场施工组织的管理编制,可以使施工现场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有序,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全面控制,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降低施工风险。同时,还能提高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5]。

5 关于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案例

某高层住宅工程项目总投资2.5 亿元,占地面积2万m2,建筑面积10 万m2,共分为两栋塔楼,共计48 层,其中地下车库3 层,地上住宅楼45 层。本案例以其中一栋塔楼为例进行现场施工管理分析。本工程项目在施工前,进行了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制定,明确了各项工作的分工和流程,规定了施工现场的管理要求和流程,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修订。本工程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施工管理人员对所有进入现场的施工人员进行了安全教育和培训,明确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要求和流程。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现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和整改安全隐患,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材料和设备的管理,建立完备的材料和设备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要求,确保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同时,采用智能化设备和系统,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通过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管理制度,合理配置施工资源,优化施工过程,施工周期缩短了约15%,提高了施工效率。依照质量管理和控制措施从源头上控制施工质量,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细致、科学的规划和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质量要求和检查,确保了施工质量。通过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效率。本案例中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施工周期缩短、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成本降低、施工安全得到保障。

6 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是建筑行业的核心问题,也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重点探讨了施工技术创新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及其现场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分析证明了其重要作用。同时,也提出了加强现场施工管理、推动施工技术创新等有效对策,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水平,促进建筑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招标施工人员工程施工
建筑现场施工人员的工匠精神培育
采暖工程施工常见问题探究
探讨自来水管道工程施工的通病与防治
公立医院招标采购集中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BIM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论高层建筑电气防雷接地工程施工
统计分析在工程招标中的应用
工程招标采购中的投诉预防与处理
基于GPS技术的施工人员区域调车机管理系统的研究
宁波港公安局对镇海化工区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