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非连续性文本深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23-08-18杨远远福建省晋江市实验小学凤竹校区

基础教育论坛 2023年14期

杨远远 (福建省晋江市实验小学凤竹校区)

早在2011 年实施的语文新课标当中,就对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作出了明确要求,指出应通过对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将对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作为一项关键课题,积极加强研究、探讨与实践。一方面既要正确认识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与特点,另一方面更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成效。

一、正确认识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与特点

“非连续性文本”是与“连续性文本”相对的概念,如一段话、一篇文章、一首诗等,由于其语言贯通、内容有序,因此都可以被归纳为“连续性文本”。而“非连续性文本”则与之不同,首先其语言呈碎片化,前后衔接不一定非常流畅。其次是在内容表达上,非连续性文本不一定完全采用文字表达形式,可能包含有图表、图画、符号等等,这些元素综合在一起,构成了信息表达的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具有以下基本特点:第一是便捷性。与连续性文本相比较,非连续性文本的信息表达方式更加简洁。尤其是文字更短,着重强调主要信息内容,这可以使人更快速的了解表达重点;第二是直观性。连续性文本一般只会采用文字表达的形式,这虽然可以同样准确地传达信息,但是有时候却会显得较为冗长、繁杂。在非连续性文本中,由于图表、图画、符号等的加入,所以其更能直观、形象地传达信息,便于理解;第三是关联性。虽然非连续性文本在表达上,不如连续性文本那样贯通和有序,但是其所有的材料、元素都相互关联,都围绕的是对某一信息主题的表达,并不涣散;第四是实用性。非连续性文本为实用而生,便于人们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环境当中,便捷、高效和准确地获得信息。让学生掌握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对于其适应现实生活,实现主体性发展来说相当必要。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阻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发展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其自身的局限性。虽然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带给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诸多好处,但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也从中发现了许多问题,对学生的长远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

(一)文本内容过于概括

就非连续性文本而言,内容具有概括性既是其优点,但同时也是其缺点。概括性强、中心思想明确,有助于学生把握住重点,但因其内容往往过于概括,致使其内容局限于表面,基本上都是笼统叙述,难以让学生从更深的层面上去进行思考。小学语文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思维能力培养也不容忽视。思想的深度对学生的为人处世之道、思想价值具有决定性影响。深度的思考有助于学生全面看待问题,最大程度地将风险规避,最终找到最佳解决方法。长时间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会导致思维惰性产生,让学生在看待问题时只将重点看到,而忽略次要因素,虽然可快速提出解决方法,但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信息分布过于零散

逻辑性思维不仅能够带给学生长久记忆,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分析与思考问题。而非连续性文本也被叫作“间断性文本”。其在信息传递方面存在间断性,信息分布不够集中,信息之间无法紧密联系,毫无逻辑规律可言,致使学生呈现出碎片化的记忆,脑海中未形成一张完整的拼图,而零散的拼图碎片遗失的概率也非常高。

(三)思维方式过于感性

在社会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理性思维起着重要作用。小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决定了其行为指导,感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尤其需要对其进行理性思维的训练培养。而非连续性文本的呈现形式主要为图文和音像,普遍缺乏有序性、逻辑性,如此很容易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过于感性地去理解内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在应用方面的过度、不合理会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也使之今后的社会实践受到一定阻碍。

三、小学非连续性文本的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一)从单篇课文中提取非连续性文本

首先,教师可以将对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深度阅读教学作为一种课文教学的辅助手段,这样既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又能够保证对学生有效的非连续性文本深度阅读训练。拼音教学阶段结束之后,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中的课文,严格意义上来讲不论其多短,都属于连续性文本,因为其语言贯通、内容有序,这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学习,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不过有一些特殊的课文,如古诗,其虽然属于连续性文本,但是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往往较为困难,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便可以从中提取非连续性文本,对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深度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

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教学中,整篇古诗虽然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西湖美景,但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履历、人生经验,所以其往往并不能直观、形象地理解古诗描绘的景色。为此,教师可以从古诗中提取非连续性文本,将“水光潋滟”“山色空蒙”“西湖”“西子”提取出来,并配以相应的图片,让学生在看到这些词语的同时,能够通过图片在脑海中构想古诗描绘的景色。学生不仅可以快速完成对文本内容的阅读,同时还可以真正做到深度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

(二)在大单元整体教学中渗透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

“大概念”理论认为:在教学中,有组织、有结构的科学知识和模型,能够在相对较大的范围内,对学科知识进行概括,从而使学科的本质更加突出与明确,同时可以让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基于“大概念”理论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可以在单元的教育主题规划下,明确整个单元的教学任务、目标,整合单元课文的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措施,能够强化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教学的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大单元整体教学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渗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可以让学生真正深度参与到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中。

如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这一单元的课文包括了《猫》《母鸡》《白鹅》,均以动物为主题,非常适合开展大单元整体教学。而在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则可以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将每篇课文的关键词句,即三种动物的特征整理出来,同时配以相应的图片,形成与每篇课文相对应的非连续性文本。然后,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引导,理解、记忆其中的关键信息,如猫、母鸡、白鹅分别有哪些特征,大致了解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这样的阅读过程,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与提升。

(三)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非连续性文本虽然相对简洁,但是要真正实现对其深度阅读,快速、准确地了解文本信息,同样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如在图表类的非连续性文本深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首先读标题,从而快速明确图表想要表达的主题,然后再阅读图表的各个项目,从而知道其所表达的具体内容;在图文类的非连续性文本深度阅读教学中,教师则需要指导学生首先阅读文字,而不能一味地被图片吸引,因为文字传递的信息更加准确,可以让学生快速了解重点。然后,再对图片进行观看、阅读,对应文字从图片中找寻更为丰富的信息细节;在文本类的非连续性文本深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读全文,大致了解内容梗概,并从中抓取关键词,对主题进行定位,最终获得关键信息。参图一。

(四)在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综合性的学科,其更应当发挥出跨学科教学的作用、价值,并且在语文跨学科教学中,更有利于对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因为非连续性文本本身就包括了诸多元素,除了文字之外,图表、图画、符号等都可能是其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教学,如跨美术、跨数学,来融入相关元素,更为全面的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更深入、准确的获取文本信息。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教学为例。教师便可以通过与数学的跨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和阅读锻炼。教师可以制作一张数学统计表,将猎豹和其他动物,以及汽车、高铁、飞机等的速度,对应地填写在统计表当中,并让学生运用图表类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首先读标题,快速明确图表想要表达的主题,然后再阅读图表的各个项目,掌握具体信息内容。使学生可以通过统计表,快速了解不同动物、交通工具的速度,对它们的速度快慢形成直观的认知。

(五)引导学生在课后阅读和现实生活中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对学生的阅读教学和训练,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内。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同样重要。尤其是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更便于人们便捷、高效和准确地获得信息。为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课后阅读和现实生活中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DK 儿童百科全书》或是其他类似书籍,该书以非连续性文本,通过文字、图片、图表、符号等等,介绍了大量的百科知识,学生阅读起来轻松、高效、兴趣浓厚。当然,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丰富自身知识结构体系,提高阅读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随时注意各种非连续性文本,如食品、饮料、调料的配料表,商品的说明书等等,这同样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了解生活必备知识,提高独立自主生活能力。

(六)引导学生读写结合进行非连续性阅读实践体验

引导学生读写结合,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从阅读材料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促进其自身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如,在学习完《秋恩》一诗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将其以一篇短文的形式呈现,这样借助读写结合学生再一次感受到了诗人浓浓的思念之情,情感体验得到增加。

相比于传统的课文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更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的课文阅读教学,也要重视对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积极进行教学探索与实践,确保教学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