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电动力学图技术在心肌缺血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2023-08-17王磊董潇男孙庆华王聪唐闽王喜萍

山东医药 2023年23期
关键词:电动力学造影心电图

王磊,董潇男,孙庆华,王聪,唐闽,王喜萍

1 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新疆石河子 832000;2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3 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会导致心肌缺血,目前在临床上缺乏早期检测和识别心肌缺血的特异性手段[1]。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方法,是一种可靠的有创诊断技术。目前,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冠状动脉狭窄≥50%是心肌缺血的标准[2]。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可以直观地观察冠状动脉有无狭窄、斑块等,了解冠状动脉内部的形态及血流情况。但冠状动脉造影属于有创检查,并且有辐射,容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费用较高,对医院设备和医生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且只能显示较大的血管床,对于直径<500 µm的微血管及其病变显示不清[3-4]。目前,心电图是诊断心肌缺血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方法。心电图是心脏电活动在体表的综合表现,其中ST-T段抬高、ST-T段压低和T波倒置等缺血性变化对心肌缺血诊断具有重要价值[5]。然而,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敏感度不高,临床中许多心肌缺血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正常或大致正常(即ST-T段和T波轻微改变),临床上称为非特异性改变[6-7]。心电动力学图(CDG)技术基于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律且无ST-T段改变),通过特殊软件对心电图ST-T段轨迹的心电动力学进行建模,经三维可视化显示得到CDG,并根据其形态和数值来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8-9]。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CDG具有无创、简便、快捷、经济等优势,但是其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了CDG技术在心肌缺血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①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无ST-T段抬高或压低;②存在胸痛、呼吸困难等胸部症状,临床怀疑冠心病;③行冠状动脉造影。排除标准:合并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等器质性心脏病及各种心律失常。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新疆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13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心肌缺血组(冠状动脉狭窄≥50%)110例、正常组(冠状动脉狭窄<50%)27例。心肌缺血组男83例、女27例,年龄(59.2 ± 10.3)岁,临床表现为胸痛56例、呼吸困难60例;冠状动脉主支狭窄≥75%者25例,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10];正常组男21例、女6例,年龄(56.7 ± 10.5)岁,临床表现为胸痛16例、呼吸困难17例。两组性别及临床表现均具有可比性(P均>0.05),心肌缺血组患者年龄高于正常组(P<0.05)。本研究不涉及伦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CDG检查方法 采集两组18导联心电图,时间至少20 s。采用心电动力学建模软件对心电图ST-T段轨迹动力学进行建模,得到三维可视化CDG形态和数值。具体操作[9]:①将常规12导联心电信号转换为三维心电向量信号,截取三维心电向量图的ST-T段,利用确定学习算法对心电信号ST-T段进行动力学建模,将建模结果三维可视化,生成CDG。②采用李雅普诺夫指数提取每份CDG的空间离散度(SHI),采用傅里叶变换获取CDG的时间离散度(THI),作为描述患者心肌缺血状态的心电动力学特征向量。③采用分类器选择线性支持向量机(SVM-linear),并以经过缺血标注的训练集患者特征向量作为SVM-linear输入,以患者的缺血标注作为输出,采用5折交叉验证法训练心肌缺血检测模型。④以THI为横坐标,以SHI为纵坐标,在此特征空间上绘制心肌缺血分类边界,并计算每例患者到分类边界的距离,作为该患者的CDG值,见OSID码图1。

图1 CDG值诊断心肌缺血的ROC曲线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W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满足方差齐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满足方差齐性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以M(P25,P75)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绘制CDG值诊断心肌缺血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得到最佳截断值。以最佳截断值为界,CDG ≥该值定义为心肌缺血阳性,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等;敏感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 100%,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100%。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CDG形态及CDG值比较 正常组CDG形态呈规整或略微散开的环形,心肌缺血组CDG形态呈散乱环形或无序状,PCI后患者CDG形态明显改善,呈规整的环形(见OSID码图2、3)。心肌缺血组、正常组CDG值分别为2.423 ± 1.645、-0.176 ±2.343,心肌缺血组PCI前后患者CDG值分别为2.803 ± 1.171、-1.764 ± 0.762(P均<0.01)。

2.2 CDG值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分析结果CDG值诊断心肌缺血的AUC为0.89(95%CI:0.81~0.97,P<0.01),CDG预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最佳截断值为-0.5,见图1。CDG ≥-0.5定义为心肌缺血阳性,CDG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情况见表1,此时CDG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8%、87.0%、92.7%,阳性预测值为97.2%、阴性预测值为74.0%、阳性似然比为13、阴性似然比为0.07。

表1 CDG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情况(例)

3 讨论

常规心电图简便易行,临床应用广泛,能够较为直观地反映冠心病及心肌缺血,评价心脏功能。但常规心电图不能识别隐匿性冠心病等心电图正常的心肌缺血患者,而临床上有近50%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电图无明显病理性改变,极易被漏诊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6-7]。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诊断冠心病和心肌缺血的金标准,由于其为有创检查,临床应用受到限制。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基于心电图检测发展而来的CDG技术具有无创、快捷、性价比高的优势[10]。CDG是新近提出的心电图辅助诊断工具,该方法从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中提取心电动力学信息,并以三维可视化图形的方式展示。通过CDG可以在窦性心律且心电图无明显异常的患者中早期识别心肌缺血,以便于早期识别、早期干预、早期治疗,降低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发生率及病死率[11-12]。

心电向量信号记录了心脏电活动的幅度和方向,主要从三维正交方向展现心脏电向量运动[13]。而CDG是心电动力学信息的三维可视化直观表达,代表了心电向量图随时间变化的快慢规律,因此在心肌缺血早期诊断上具有更高的敏感度。本研究结果显示,正常个体的CDG有较好的规律性形态,表现为规整的环形或略微散开的环形;而心肌缺血患者的CDG表现为散乱环形或无序,两者呈现鲜明对比,且心肌缺血患者PCI后CDG恢复规律性形态。在血供正常时,心脏复极是一个均一有序的过程,对应规则的环状CDG形态;而心肌缺血会导致心室复极过程改变或不同步,增加复极离散度,反映在心电图上即ST-T段或T波的形态波动,因其常为微伏级的幅值改变而难以辨别[14-15],但反映在CDG上可呈现明显散乱的不规则形态。本研究ROC曲线确定CDG的最佳截断值,以此截断值判定CDG阳性114例(真阳107例、假阳7例)、CDG阴性23例(真阴20例、假阴3例)。在心肌缺血组中,107例(97.2%)患者被CDG正确识别存在冠状动脉狭窄,根据造影结果28例为单支冠状动脉病变、39例为双支冠状动脉病变、40例为三支冠状动脉病变,其中接受PCI的患者分别为10、5、10例;CDG未能准确识别冠状动脉狭3例,包括双支病变2例和三支病变1例。在正常组中,20例(74.1%)患者被CDG正确识别不存在冠状动脉狭窄,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完全正常10例、仅有局部斑块或狭窄<50% 8例、冠状动脉肌桥2例;未能正确识别的7例患者中,2例冠状动脉完全正常、5例显示局部斑块。因此,CDG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8%、87.0%、92.7%,阳性预测值为97.2%、阴性预测值为74.0%、阳性似然比为13、阴性似然比为0.07。

综上所述,在心电图ST-T段正常的疑诊冠心病患者中,CDG检查有助于早期识别心肌缺血,诊断价值较高。CDG以全新的形象化形式直观展现冠脉缺血的状态,可帮助临床医师在体表心电图ST-T段出现显著肉眼改变前发现心肌缺血。受各种因素影响,CDG尚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病例,可能原因如下:①多支病变患者的病变位置多,不同方向的向量可能存在抵消;②侧支循环丰富,代偿能力强大;③患者虽临床表现为典型冠心病症状(如心绞痛),但无造影可见的器质性病变,如局部斑块形成以及冠状动脉肌桥等。本研究是单中心临床实验,样本量相对较小,研究结果还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加以证实。此外,目前针对CDG机制的报道较少,许多影响复极离散的因素,如药物、电解质酸碱紊乱、心肌病等,对CDG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探究。

猜你喜欢

电动力学造影心电图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直线电机车辆机电动力学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非线性电动力学黑洞的复杂度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