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泥手造,指间跳跃的黄河

2023-08-17刘翠霞

旅游世界 2023年8期
关键词:齐河黑陶黄泥

刘翠霞

黄河泥塑:土生土长的文化瑰宝

黄河自古就有“一碗水,半碗泥”之说,天然的黄河淤泥黏合力强、细腻柔滑、杂质少、可塑性强而又不过于软塌,是制作泥塑的绝好原材料。

黄河泥塑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具有浓郁的黄河滩文化色彩。其制作方式也颇为复杂,需要经过晾制、融泥、过滤等步骤,待泥陈腐放置半年以上,让其中微生物活化,保持稳定性,再进行制作。

自幼生活在黄河岸边的手艺人也接受着黄河文化的洗礼,他们用一块黄河泥,通过捏、揉、搓、刻,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再现了黄河流域百姓的生活,凸显了浓重的黄河文化特色。

在济南、东营、菏泽、滨州,都有黄河泥塑的传承人和以黄河泥为创作原料的非遗项目。在传承人的创新之下,黄河泥厚重大气、古朴典雅,蕴含黄河泥沙特有的沉稳色彩和质朴韵味,正慢慢变身成更具时尚感的产品。

黄泥古陶:泥火交融的千年烧制技艺

在菏泽,黄泥古陶的制作技艺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相传“陶朱公” 范蠡退隐菏泽一带,潜心研制泥陶工艺,鼎革造型,促进陶业。从此,菏泽泥陶制作在民间不断传承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流派。

黄泥古陶主要材料选用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下5—8 米处的黄河澄泥,因泥陶制品中还含有活性炭,对水有除碱滤清、吸收异味的作用,其制作工艺也在黄河下游流域广为流传。据介绍,黄泥古陶传统制作全部采用手工工艺,从选材到烧制需要20 多道工藝。它的烧制很难,成品率只有50%,烧成后还要抛光包铜、金银丝镶嵌等,有的花瓶还镂空雕饰。

目前,黄泥古陶在继承传统手工艺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大胆使用了浮雕、高浮雕、镂空等新技法,色泽上突破了传统的灰、红、黑三色,运用高新技术焙烧出了橘黄、石青、仿青铜、石褐等颜色。

齐河黑陶:一抔黄河土的“浴火重生”

“黑如漆、声如磬、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黑陶是山东龙山文化的象征,其中有的陶器最薄部位只有0.2 毫米到0.3 毫米,因薄如鸡蛋壳被称为“蛋壳陶”,被誉为继彩陶之后中国新石器时代又一个制陶高峰。

作为黑陶原材料的红胶土,由黄土高原上的胶泥经黄河水带入中下游地区沉积而成。手工淘洗、拉坯、塑形、压光、印花、雕刻……一抔黄河古道河床特有的纯净细腻的红胶土,先经历数十道复杂工序,再历经独特的“封窑熏烟渗碳法”烧制,“浴火重生”为齐河黑陶。

齐河黑陶继承了原始黑陶黑、薄、光的特点,更着意于现代的造型和富于节律感的纹饰雕刻,其造型粗犷朴拙、制作工艺精湛、色泽浑然天成、叩之清脆悦耳。在作为艺术品的同时,也兼具实用性,造型品种除了瓶、杯、罐等传统器型之外,还出现了花薰、如意瓶、仿青铜器型、鼎等等创新器型。

黄河澄泥印:沉淀千年的黄河神韵

澄泥印是中国传统印章艺术的一种,也是现代印章的一大流派。黄河澄泥印择取九曲黄河奔流入海的沉积红泥,经取土、淘洗、筛滤、沉淀、陈腐、揉制、压坯、雕刻、抛光、塑形、修饰等二十几道工序精心打磨,以及数日不间断的窑炉烧制而成。

因红泥本身的粗细程度以及入窑的受热程度不同,烧制成功的澄泥印质感与密度也不相同,但其共同的特点是古朴、典雅,沉淀着浓浓的黄河文化。印面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书法篆刻,是集制陶、书法、篆刻、雕塑、美学、传统文化于一身的新兴艺术品。

黄河澄泥陶印于2021 年列入东营市河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猜你喜欢

齐河黑陶黄泥
黄泥水
山东齐河:倾力创建电商精品街
山东齐河黑陶工艺的现代传承研究
简论龙山黑陶
齐河黑陶制作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黑陶艺术作品欣赏
美哉黑陶
Journal of Japanese Invation ofChina and Nanjing Massacre
“第二届山东粗饲料资源与利用大会”在山东齐河召开
结缘黑陶,难却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