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癌患者姑息照护的研究进展

2023-08-17陶誉鹭何淑玲

黑龙江医药 2023年11期
关键词:姑息生存期癌症

陶誉鹭,冯 校,何淑玲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环境的破坏给人民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据报道[1],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约占总死亡人数的1/6,在我国肺癌发病率位居癌症首位,并且由于早期诊断率低,导致预后差,发现即为晚期[2]。患者不仅遭受身体上的病痛,还背负着极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经国内外多项研究[3-5]证实,姑息照护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发挥着实质性作用。本研究对姑息照护概念、国内外肺癌患者姑息照护的研究现状及必要性进行探讨,旨在为姑息照护在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姑息照护的概念

20 世纪90 年代初,WHO 最先提出姑息照护定义,随着医学模式“以疾病为中心”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转换,姑息照护的服务内容也逐渐宽泛[6]。姑息照护是指为任何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提供系统的医疗照护,从而提升护理质量,给予患者全方位的生活支持,并改善其生活质量[7-8]。严重疾病并不单指癌症,也包括临床症状复杂、预后不良难以预测生存期的疾病,如心衰、肺癌、帕金森等神经系统疾病。通过对患者进行专业系统的姑息照护,包括早期识别、积极评估、控制疼痛及治疗其他痛苦症状,让患者在躯体、心理、精神问题及社会功能方面均改善至最佳状态。姑息照护强调了症状管理、支持治疗、生活质量,并贯穿疾病的全程。WHO 并未将姑息照护局限于某一类疾病,但目前主要为癌症患者服务。由于癌症患者的预后无法准确预计,姑息照护强调的是团队合作,以患者及其家属为中心,不只局限于单纯的症状护理,而是以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志愿者等多学科人才为主体,对患者进行临床症状管理、心理疏导、生活照顾等多方面的跨学科合作照护[8]。因此,对晚期肺癌患者实施专业的姑息照护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与准确性,是社会医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2 国内外肺癌患者姑息照护的应用现状及效果

国外姑息照护研究起步较早,研究较为深入,已经有针对于肺癌患者的较为系统、全方位的姑息照护方法。截止2017 年,全球大约有25 000 个专业的姑息照护服务团队,为700 万患者提供姑息照护服务[9],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但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研究[10]表明,中低等收入国家癌症患者对姑息照护的需求更大。因此,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及学者意识到姑息照护在癌症患者中的重要性。《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临床实验研究[11]将151位在第8周确诊为晚期肺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单独的肿瘤治疗,另一组接受肿瘤治疗合并早期姑息照护,其研究结果表明,接受姑息照护的患者有较少的抑郁症状,情绪更加平稳,中位生存期延长。有研究[12]对491 名肺癌患者进行姑息照护干预,其研究结果同样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其临床症状的痛苦。同时,由于家属的参与,为医生后续治疗提供了与患者沟通的谈话基础。

我国姑息照护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虽起步较晚,但也逐渐走入了大众的视野。20 世纪90 年代,姑息照护作为癌症综合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13]。有研究[14]显示,对晚期肿瘤患者进行姑息照护,给予疼痛、药物及心理等社会支持后,生存期比预计明显延长,最短2个月,最长24个月。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护理人员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不仅要提高自身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减少患者的痛苦。刘燕[15]对100 例晚期肺癌患者行姑息照护行为干预,以提升患者身体舒适度为护理目标,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有效改善患者应对疾病的不良心理,提高了其心理预期和生活质量。吴利军[16]研究200例晚期肺癌患者,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进行测评,其研究结果也显示了患者在生活质量方面的提高。这提示姑息照护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具有积极影响,通过饮食护理、睡眠护理、环境护理等多角度的护理支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改善其心理状态。不仅针对肺癌,所有癌症都应该被进行姑息照护干预,针对患者的不同需求,选用不同的姑息照护模式,以促进患者的整体康复[17-18]。

3 肺癌患者实施姑息照护的必要性

肺癌会伴随疼痛、呼吸困难、恶心等胃肠道症状及抑郁、烦躁等心理压力,这些症状在晚期肺癌患者身上更加明显,而姑息照护并不是在生命末期所选择的一种安慰剂,它是一种支持性疗法,贯穿于疾病救治的全程中[19]。在土耳其,研究人员调查了来自26 个医学中心的1 245 例肺癌患者,其研究结果表明,姑息照护并未在医护人员中大范围推广,肺癌患者仍然面对着呼吸困难、疼痛、咯血等生理及心理方面的困扰,患者对姑息照护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20]。2013 年美国临床实践指南更新了姑息照护的护理领域,其主要内容有8 个,分别为护理过程、身体、心理、社会、宗教、文化、患者临终期及道德[21]。将姑息照护融入到患者初次就诊环境中,可以为后来发展至晚期癌症患者的护理作铺垫,并且在治疗的全过程中,姑息照护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病程的发展而不断补充与发展的[22]。2001—2015 年,对79 253 例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23]发现,早期将姑息照护整合到就诊疗程中,可以降低医疗成本和护理费用,提高患者生存率。在治疗过程中,与终末期接受姑息照护的患者相比,在早期将姑息照护整合到诊疗过程中,能够减少医疗保障费用,并且越早地进行姑息照护,诊疗的效果越好。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逐渐加重,在对患者的护理中融入姑息照护已经逐渐被大众所认知,因此,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姑息照护模式是研究人员的首要任务。但是部分非肿瘤专业的人员认为,姑息照护只需在终末期时进行适当的心理安慰,而忽视了综合治疗,这是一种理解误区。据加拿大2018 年的一项研究[24]显示,只有1/20 的癌症患者在长期护理中接受了姑息照护,提高了生活质量。美国一项研究[25]表明,近半数患者不愿意在医院里承受各种不适,也不愿意成为亲人的负担,更愿意接受在家里面对死亡,因为家能带给人安心的感觉。死亡是癌症晚期的最终结局,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越是到患癌末期的患者,对死亡等字眼越是忌讳,而姑息照护可引导患者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帮助克服对死亡的恐惧,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遗憾。

4 晚期肺癌患者接受姑息照护的影响因素

虽然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了姑息照护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但是实际接受姑息照护的比重却很低,多种因素阻碍了姑息照护在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4.1 疾病与患者因素

肺癌起病隐匿,患者生存期预测困难。当患者明显感受到身体机能不适时再就诊,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因此,姑息照护的干预时机也很难规范。为了及时且准确地进行姑息照护的干预,我们需要评估工具的辅助来判断姑息照护的介入时间。从人文方面考虑,姑息带有“熄灭”的意思,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患者及家属在知道患病时,并不愿听到有关死亡的字眼,因此,这需要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正确引导,让患者切实理解姑息的深层含义。

4.2 医护人员因素

姑息照护在我国还属于新兴领域学科,并未形成标准的姑息照护体系,专门从事姑息照护专业的医护人员更是稀少。申秀梅[26]对聊城市98 名三甲医院护士使用姑息护理知识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其研究结果显示,临床护士普遍对姑息照护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同时,要明确姑息照护与临终护理的辨析,姑息照护并不是在弥留之际的心理安慰,更不是放弃原有的医疗手段,而是通过预防、控制以达到改善病程发展的速度、延长生存期的目的。由此可见,姑息照护的教育十分必要,学校和医院应大力推广姑息照护的理论知识,通过开展讲座培训、小组讨论等形式,将姑息照护整合到护理教育中。

5 小结

姑息照护虽然在我国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我国人口众多、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人口老龄化呈上升趋势,对姑息照护的需求远远未得到满足。因此,我们需要加快探索出适合我国肺癌患者的姑息照护干预措施的脚步,为患者提供适合需求的姑息照护,并在临床中不断完善发展,致力于得到患者、家属乃至广大群众认可的姑息照护模式。相信通过未来的深入探索,我国姑息照护将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姑息生存期癌症
Bust Misconceptions About Palliative Care打破关于姑息关怀的误解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决不姑息伸向扶贫领域的“黑手”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不如拥抱癌症
鼻咽癌患者长期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分析
姑息护理在终末期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生存期对生存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