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施硒茶的“三个最”
——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副州长杨盛僚

2023-08-16刘月姣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利川玉露恩施

|本刊记者 刘月姣

近年来,恩施硒茶声名鹊起。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恩施硒茶精装馆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前来品鉴、洽谈的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自从恩施玉露、利川红这“一红一绿”相继成为武汉东湖国事活动茶叙用茶和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指定用茶以来,恩施硒茶人气指数一路攀升。恩施茶有什么独特魅力?当地是如何推进茶业发展的?

在茶叶博览会现场,记者就恩施硒茶产业发展情况采访了湖北省恩施州副州长杨盛僚。

最大的特色是天然富硒

“恩施独特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宜茶树生长,恩施茶的主要特色是天然富硒。”说起恩施茶,杨盛僚如数家珍。

恩施“雨洗青山四季春”的气候、“高山云雾出名茶”的独特地形以及富含硒元素的土壤,为恩施硒茶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

恩施州地处神奇的北纬30度黄金产茶带,高山幽谷、云蒸霞蔚,森林覆盖率70%左右,素有“鄂西林海”“天然氧吧”的美誉。

同时,这里拥有全球唯一的独立硒矿床和世界最大的天然富硒生物圈,全州96%的土壤含硒,被誉为“世界硒都”。生长在富硒土壤上的恩施硒茶,被国际茶业委员会授予“世界富硒养生茶”称号,含硒均值达到每千克20微克以上。茶与硒的结合让恩施硒茶别具魅力。

最深的依托是灿烂的文化

恩施种茶历史悠久,自唐代起就是著名的贡茶之乡,也我国茶树原产地和“万里茶道”的源头之一。长久的种茶历史孕育灿烂的茶文化,丰富着恩施茶的品牌内涵。

杨盛僚介绍说,“恩施玉露”采用的蒸青工艺,从唐代开始传下来,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现在已入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利川红”是在宜红工夫茶的基础上进行了品种和工艺的创新,这款茶独具“玛瑙红、花蜜香、冷后浑”的品质特征。

恩施深厚的茶文化不仅体现在制作技艺上,也体现在独具特色的喝茶方式上。如,恩施过去不叫喝茶,叫“吃茶”,是真正地吃茶叶,先把茶叶用油炒一炒,加些爆米花、豆干、黄豆等,然后冲成茶汤,称为“油茶汤”。现在,恩施人仍保存着这种独特的“吃茶”传统。

如今,恩施专门成立硒茶学院,面向社会和茶行业广泛开展茶艺师、评茶员等培训服务,积极参与国际国内茶文化推广活动,推动恩施硒茶茶文化传承发展。

“一代又一代恩施茶人,秉持术与道的追求、技与艺的恪守,延续了恩施硒茶灿烂的文化。”杨盛僚感叹说。

最强的保障是对品质的坚守

近年来,恩施坚持“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聚力打造恩施硒茶公用品牌,匠心传承守护恩施茶绿色、有机的天然品质。

“一方面,我们严把恩施玉露和利川红两大区域公用品牌准入关,只有达到标准、通过专家组现场考核,才能授权使用,可以说品牌成为了我们茶叶品质的保证。目前这两个品牌分别有107和163家授权生产企业。”杨盛僚表示,“另一方面,我们加大品牌宣传力度,现在每年投在品牌建设上的资金不低于1亿元,包括央视广告投放、参加茶博会等大型展会、在新媒体上宣传等等,应该说现在我们的品牌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为夯实茶叶品质根基,恩施始终坚持全域绿色化发展,整州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州和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可以说,对源头的管控、对质量的执着、对标准的坚守,造就了恩施硒茶绿色、有机的天然品质。”杨盛僚指出。

同时,恩施特别注重发挥科技对茶叶品质的保障作用。近年来,一大批企业、基地等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有力推动了茶叶的标准化、清洁化生产水平。

当前,恩施茶产业已经成为农民的致富产业。恩施茶园面积超过180万亩,基地规模居全国地市级第4位、湖北首位,年产干茶超13万吨,综合产值超224亿元。全州2000多家茶企中大规模的有200多家,年产值2000万以上的达95家。“全州有83万人靠种茶、制茶、卖茶就业,茶产业对我们脱贫地区而言真的是非常重要。”杨盛僚表示。

猜你喜欢

利川玉露恩施
从利川马的发展看畜禽种质资源保护
玉露香梨“赛美人”
恩施石油:党建为经营赋能
寒露感怀
“隰县玉露香梨”品牌建设
恩施方言中的“倒”和“起”
旅游观光铁路助力利川旅游发展
恩施年俗——点路烛
让新《食品安全法》惠及利川百姓
动真招下苦功创建平安恩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