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勇于突破

2023-08-16冯敏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23年30期
关键词:新天地天花板天宫

冯敏

【导语】

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突破是人的一生中最为宝贵的能力,葆有这种能力,打破各种各样的“天花板”,一个人、一个社会就能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党的二十大吹响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号角,新的伟业要靠奋斗去创造。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奋斗精神的深刻内涵就包括走出舒适区、突破极限,包括永不懈怠、永不自满。也只有勇于突破,我们才能持续不断向前进。

美文赏读

打破“天花板”,上好“天宫课”

◎靳仔囡

2022年10月12日下午,“天宫课”第三课正式开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和会调头的扳手。虽然,人们把太空课堂称作“直播天花板”,突显空间站建设水平之高,但其传授的科学知识却十分接地气,让每一个脚踏实地的我们都能感受到,浩瀚宇宙间,只要勤学善思、勇攀科学巅峰,就没有打不破的“天花板”。

打破好奇“天花板”,上好天差地别“天宫课”。人贵有好奇心。有好奇心者,方能不耻下问、一问到底。一个人年轻的标志,就是对新事物永远保持新鲜感,凡事都善于问“为什么”。“天宫课”第三课授课内容丰富,不仅令“太空班”同学们上得津津有味,还让众网友萌生无尽好奇感。什么是毛细现象?水球在太空怎样变“懒”?在太空用超长吸管喝果汁费力吗?“新教室”问天实验舱长啥样?流体现象的天地差异有多大?为何在微重力环境中,当粗细不同的塑料管同时放在水中时,竟是最细的那根管子内的液面飞速到达顶端,仿佛开了倍速模式?一颗颗好奇心,代表着天差地别、天地悬殊。打破好奇心“天花板”,让好奇、好问、好学助力我们上好天差地别“天宫课”。

打破认知“天花板”,上好天圆地方“天宫课”。“天圆地方”是中国古代一种地平说与哲学思想。人人都有认知上的“盲区”,往往愈需加强学习的常识性事物,愈容易被人们忽视。因此,要多讲求“智圆行方”,把知识学得更广博一点,把眼界敞开得更宽广一点,让认知“盲区”面积再小一点。借助“天宫课”科学普及的力量,打破在物理运动、宇宙星辰、航天科学等方面的认知“天花板”,多发扬“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研学精神,于“宇宙级网课”的课后勤于补差、自学、思索、笃行。要以“学无止境、气有浩然”认真劲,弄懂、吃透“天宫课”里的每个实验背后蕴藏的物理现象、科学规律。要从太空教师的精心备课中,多体味国家对青少年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

打破空间“天花板”,上好天地同步“天宫课”。“天宫课”最显著特点,在于师生于空间上相隔遥远。“天宫课”最具魅力之处,在于太空老师邀请同学们天地同步做实验,激发同学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对探索的不懈坚持,让更多孩子能到太空看看,让更多青年明白这堂“最高”课堂并不高。只要聚精会神、天地同步地跟着老师上好每堂“天宫课”,再深奥的宇宙科学知识也会变得深入浅出,再遥远的传道授业距离也会变成零距离。“在宇宙中看到的地球有几种颜色,最美的是哪种?”“当地球有太阳照射的时候,我们能看到蔚蓝的海洋、黄绿相间的陆地……没有太阳照射的地球也非常漂亮,我們能看到城市的点点灯火。”于问答中打破空间“天花板”,上好天地同步课。

(选自“中安在线”2022年10月13日)

◆赏析

1.论据充足。这则时评最大的特点就是论据充足,有理有据,让读者信服。文章中列举了“天宫课”的内容,可谓琳琅满目,丰富了文章内容,为论述提供了充足的论据,论证游刃有余,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如果把写作比作建房,思路就是房子的框架结构,素材就是房子的建筑材料。有了全面的设计和充足的准备,筑起房子来才会得心应手。

2.论证具有层次性。这篇文章开篇从“只要勤学善思、勇攀科学巅峰,就没有打不破的‘天花板”的论点切入,分三个层面分析:打破好奇“天花板”、打破认知“天花板”、打破空间“天花板”,使文章逻辑清晰,论证具有层次性。

3.见微知著。这篇文章从上好“天宫课”这件小事见微知著,表达了我们应该勤学善思、勇攀科学巅峰,打破好奇、认知、空间的“天花板”的思想。

佳作佳作

打破“天花板”,探求新天地

◎王鑫玉

随着“天花板”一词的流行,各种各样的“天花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虽然领域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的是,这些“天花板”都在被人们飞速、不断地刷新着。“天花板”真的就是上限吗?不,只有打破“天花板”探到底,才会发现天外有天。同时,只要敢突破,你就能发现柳暗花明的新境界。

天花板效应是一种心理学效应。不可否认,现实中这种无形的、人为的困难,阻碍了人们的上升,但其实更多的时候,那块“天花板”隐藏在人们的心中,人们受到观念的制约,过于强调“天花板”,于是产生畏难心理,不再寻求突破。因此,要想打破这层“天花板”,就要付出更多的勇气和努力。

打破传统“天花板”,溯源历史,探求新天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说不被统治者重视,秦时更有焚书坑儒之事。但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将其作为科举取士标准,宋元明时期儒学的理学化,如今的儒学在继承和创新中有了当代价值。文化“天花板”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被突破,让优秀的文化更绵长,也更坚定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打破传统“天花板”,征战星辰大海,探求新天地。“翻过一座山,你就高过一座山。”这是古希腊哲学家阿特瑞斯的名言,也是无论中外都认同的一个真理——没有不可逾越之山,只有持之以恒之人。在2022年的冬奥会上,“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正是对此真理的践行。一次次世界纪录的刷新,一位位奥运健儿以身为山,成为后人攀登的目标。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中国力量”“中国科技”“中国速度”“中国成就”振奋人心,这是全民族团结一心、持之以恒,共同飞跃顶峰的傲人成果。人类史上,“社会变革”“工业革命”哪个不是在一次又一次突破“天花板”中实现?甚至于从地球上第一次生命的律动,第一次离开海洋走向陆地,也是勇于突破才探求到新天地的。

我们抬头所见的“天花板”,并不是我们探求的终点,唯有勇攀高峰,直冲云天,敢打敢拼,突破上限探到底,打破“天花板”,才能发现新天地。不妨想象一下,天花板之上,将是浩瀚星空。

【山西太原市第六十中学校高一(129)班】

◆点评

通过对“打破天花板”的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写出自己的见解与感悟,能够对历史故事与时新素材进行分析,有理有据地进行议论,不失为一篇佳作。可贵的是,作者关心冬奥会,关注二十大,感动于中华民族的发展,爱国情怀跃然纸上。

猜你喜欢

新天地天花板天宫
敲碎天花板之后 广汽埃安AION LX Plus
天宫出差乐趣多
天宫之眼
职务纵有“天花板”,干事也没有
身残志坚 创出“新天地”
Talking Gibberish胡搅蛮缠
“四招”唤“四新” 开创新天地
“移”出新天地
天宫二号蓄势待发
天宫二号发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