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焦作市大沙河滨水空间景观优化措施探析

2023-08-16李志敏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焦作市优化策略景观设计

摘 要: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滨水空间景观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其建设面临着城市生态修复、城市更新、产业转型等重大挑战。焦作市大沙河的滨水空间景观提升,应以生态修复、文化复兴为设计理念,以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文化传承与创新为设计主线,将生态修复、文化复兴与城市功能有机结合,因地制宜,优化大沙河两岸的滨水空间,形成“三横三纵”的景观结构、“一带三区”的空间布局、“山—河—城”相互融合的景观空间,使大沙河成为焦作市的特色地标。

关键词:滨水空间;景观设计;优化策略;焦作市

一、焦作市大沙河概况

大沙河位于焦作市东部,是海河的源头,流经焦作市博爱县、中站区、解放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修武县,在新乡汇入共产主义渠,在城区内形成天然的滨河景观带。近年来,焦作市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大沙河沿岸建设成为焦作市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大沙河河道整体长度为115.5千米,焦作市内长度为74千米[1]。2016年以来,焦作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将“两山”理念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指导,以打造“生态沙河,品质焦作”为目标,大力实施大沙河生态治理措施,对大沙河生态环境及水源进行治理提升,着力打造“水上长廊”景观带,以期使其从昔日的排涝臭水沟变成焦作市的城市会客厅[2]。

二、焦作市大沙河滨水空间景观现状

大沙河滨水空间是焦作市水域发展的重点关注对象,有较为突出的区位优势。其周边以村落、工厂等建筑为主,空间结构设计相对简单,但卫生状况堪忧,沿岸空间较为封闭,植物杂乱,阻碍周围居民的游玩视线,导致大沙河滨水空间的游玩体验感较差,居民无法靠近水边[3]。

首先,焦作市大沙河沿岸地势较低,以天然的冲积平原为主,土壤肥沃,土地资源丰富。然而,在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焦作市的产业集聚发展,常住人口不断增加,导致工业、生活污水排放量骤增,山体石块被大量开采,沿岸地表裸露面积日渐增加,天然植被被大量破坏,生态机能不断降低,环境日益恶化[4]。

其次,在大沙河被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其左岸右堤缺乏定期维护,河道缺乏定期治理,山体残垣断壁,以致出现了上游防洪能力降低、下游河道淤泥堆積、河道变窄等一系列问题。另外,河内存有一定的废渣废料,且大沙河水体在全域范围内流动时携带大量的泥沙,使得水质受到了严重影响。大沙河水量不断减少,非汛期时,在承泄市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同时,主槽内出现淤积严重的现象,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了相应的影响[5]。

最后,大沙河河岸旁荒草、荆棘丛生,垃圾随意倾倒,工业砂石、废渣废料、建筑垃圾等大量堆积,有黑色的污水、白色的泡沫、附着物等上百处,这一系列问题给居民的生活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焦作市大沙河滨水空间景观优化原则

(一)突出季节性

大沙河滨水空间景观优化应在原有景观的基础上,结合焦作市民的生活习惯,利用自然式植物群落的种植形式提升滨水空间的层次感。除此之外,可以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缓解滨水空间景观的单调感,依托植物的四季变化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使人们春赏彩花、夏赏绿树、秋赏黄叶、冬赏枝条。柔美的自然色彩和线条形式与整体滨水空间协调一致,可增强水景交融的美感。

(二)兼顾地域性与经济性

在焦作市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秉持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乡土植物,构建“山水焦作”的空间秩序,解决沿岸活动空间不足、亲水体验感差、地域文化不显著等问题,将焦作市的人文特色与乡土景观相融合,并在滨水空间景观中进行展现。

(三)实现全龄化设计

焦作市大沙河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应能满足所有年龄段市民的使用需求。在“一河两岸”的景观优化过程中,沿岸空间的优化、景观节点的设置、服务设施的配置等在保障居民游玩体验的同时,应努力实现步移景异,利用不同的景观手法充分彰显植物的自然形态之美,借助明显的轴线设置,布置适合不同年龄段受众的游玩空间,在错落有序的景观环境中提高趣味性。

四、焦作市大沙河滨水空间景观优化措施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期望为焦作市民打造一个集休闲、健身、旅游、观光、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滨水空间,满足周边居民对滨水空间的实际需求,不仅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空间,也使其成为人们交流共享的户外空间。在遵循生态为主、绿色共享等原则的基础上,根据焦作市大沙河的保护综合规划,决定对大沙河的重点区域进行景观优化设计,明确大沙河风貌的特色定位和整体空间意象,从生态修复、地域文化、景观格局等角度进行滨水空间景观优化。

(一)生态环境的优化

针对大沙河沿岸的生态问题,对实地进行调研、分析和评估,分别从四个方面对原有生态环境进行优化升级。

1.沿岸空间优化

大沙河周边整体采用乡土植物和引进植物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优化设计,沿岸外侧以梧桐、槐树、杨树等乔木为主,内侧以观赏类植物为宜,形成较强的四季更替的效果,构建“一横三纵”的景观结构。同时,在“山水焦作”城市理念的指引下对驳岸进行优化设计,添加滨水舞台、治水文化、体育休闲、森林氧吧等设计要素,并在沿岸依据不同宽度设置栈道和亲水平台。

具体来说,核心区域水面宽度设置为220—260米,并结合银杏、红枫、白皮松、七叶树等百余种乔灌木,在两侧设置300—600米的绿化带,以满足不同年龄受众的观赏需求。绿化带周围设置一定宽度的透水砖,作为人们休闲步行的通道。沿岸空间的步道设置为6米宽,以沥青材质为主进行铺装,确保人们在观景时能够短暂停留。透水砖道路结合休闲步道,两条道路临水而居,确保人们在户外活动的同时,可大幅提升与自然接触的频率。

2.带状布局设计

为了优化大沙河整体的景观布局,对上、中、下游三个空间分区域进行设计。上游12千米的区域内以水生植物种植为主,两岸通过50米的绿化长廊进行空间优化,形成兼具滩、潭、花、草等景观的多层次且富有郊野情趣的带状湿地景观。同时,设置生态区、水景区、水天一色区和亲水休闲区四大板块,为居民提供游憩、文化体验、休闲娱乐、健身活动等多样化的户外活动空间。在中游13千米的区域内,重点打造六座景观拦河坝、滩地及河道等,并借助两侧的微地形设计来提升游园的趣味性,打造带状的生态公园。在下游10千米的区域内,重点完善三座景观拦河坝、潜流及表流湿地、河道岸线的景观设计,改善汇入大沙河河流的水体质量,保障大沙河下游空间的水质状态。

总体来说,大沙河湿地河道最窄处有70米,最宽处有近300米。根据功能及景观分区,将大沙河带状湿地公园分为生态观赏区、水景观赏区、水天一色区、亲水休闲区,同时精品园区分水天一色亲水游园、田园风光游园、荷塘垂钓游园。每个区域、每个园区的风景都各不相同又相互呼应,打破了带状空间的单调性,使当地居民与外地游客在12千米长的湿地公园内可领略不同的风景。

3.节点空间设置

为了突出大沙河的生态修复性,焦作市意在迎宾路这样的节点处设计黄河引水文化主题公园和城市门户公园,从而达到“一轴双园”的景观效果,即迎宾路城市形象轴和左右岸城市时尚生活长廊、黄河引水文化公园。其中,迎宾路城市形象轴是以迎宾路为轴线,在两侧打造具有标志性的景观轴,以展现焦作市的城市门户形象。黄河引水文化公园在秉承“起、承、转、合”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描述黄河起源、黄河孕育、黄河治理、繁荣新生的文化内涵,从而从侧面反映黄河山川盆地、百河出山到引渠灌溉、黄河文明的形成过程。左右岸城市时尚生活长廊内设置老年运动场、儿童广场等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市民需求的活动空间,并在水口、对岸等多处地点设置对景和迎水台,构建焦作市城市生活滨水舞台。每处节点设计都结合了焦作市本地的文化特色,既展现了焦作市的文化底蕴,也凸显了所蕴含的地域特点。

生态治理方面,大沙河在整体的景观优化过程中,相继开展核心地段五座景观拦河坝建设、大沙河上游郊野公园七个生态停车场建设等。其中,已完成的绿化种植面积达3600亩(1亩约为666.7平方米),种植乔木9万棵,在焦武路至中原路之间形成连续长度达12千米、宽为220—260米的景观水面,生态水面可达4500亩。随着工程建设的快速推进,大沙河逐渐成为焦作市城市发展的新引擎、连接南北城市的新纽带、升级转型的新地标。

4.慢行体验

大沙河滨水空间慢行系统的优化设计,除了满足游人的观景需求之外,还结合公共交通、自行车及步行等多维出行方式进行优化设计,以步行和骑行为设计导向,兼顾自行车骑行功能,致力于为市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慢行空间。

大沙河滨水空间两岸的慢行系统结合景观步行道、自行车道及绿道三种形式,串联大面积的开敞空间,形成舒适、安全的生态慢行空间。自行车道与绿道之间设置不同类型的自行车驿站,包括自行车停车棚、自行车道、停车场等。此外,两岸还设置具有焦作市特色的共享单车停车棚,主要节点处设置服务中心及休息座椅等景观小品,同时配置饮水池、洗手间及遮阳避雨等服务设施。

(二)地域文化的传承

第一,历史文化展示区。焦作市本地有大量的陶瓷文物,还有具有地域特色的当阳峪瓷窑遗址,这些都明确体现着怀川的陶瓷文化。同时,陈氏太极拳、月山寺的八极拳、净影寺的猿拳等,都从根源上证明了怀川是中华武术之根。另外,多处历史遗迹也证明了焦作市具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大沙河滨水空间景观设计侧重于将历史文化引入整体的景观设计之中,重点以“怀川八景”的意蕴设计为主,以雕塑、景墙、景石等形式进行实地展示,让游客在欣赏景观的同时,感受当地的历史文化,提高游客与景观之间的互动频率。

第二,文化长廊展示区。结合“一河兩岸”的城市空间布局,利用文化长廊的节点设计形式展示焦作市的本土特色文化,如结合书法墙、雕刻等形式进行优化设计,并将节日特色活动与景观相融合,形成文化体验区。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精神,展现焦作市特有的传统习俗,在大沙河滨水空间以传统文化为主题打造文化活动来吸引游客。活动现场有充满趣味的民俗活动,如投壶、香囊制作、河灯祈福等。同时,古典舞蹈、古乐表演、古船游览等活动穿插其中,使游客在沉浸于美景的同时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体验传统民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三,文化墙特色展示区。文化墙作为焦作市城市历史记忆的重要展示窗口,可从当地的历史、人文特征、民俗习惯、传统技艺等中提炼要素并加工,以抽象的图形形式展现焦作市的城市记忆,形成具体的文化符号。文化墙以人物墙和故事墙两大类型为主。其中,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精神,展现焦作市本土的传统习俗,大沙河生态公园利用文化墙特色展示区,为居民奉上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展览。同时,通过焦作本土文化输出的形式结合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民俗活动、亲子体验环节,使人们沉浸在美好景色之中的同时也感受到焦作市本土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在大沙河滨水空间景观设计中,对焦作市的历史文化进行提取与提炼,以文化墙为设计载体,显示焦作这座城市的地域文化,展示风土人情和历史人文,既传承了历史文化,又展现了地方特色,使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了解焦作历史和风俗民情。

五、结语

本文以滨水空间的景观提升为研究方向,基于焦作市大沙河的整体景观建设提出具体的优化方式和设计方法,为滨水空间的优化改造提供一定的借鉴。该方案旨在构建人景融洽相处的环境关系,利用不同的景观设计手法构建积极空间,在提高整体空间活力的同时提高滨水空间的使用频率,使其成为城市文化更新、延续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大沙河两岸景观空间的调研,对滨水空间的景观提升设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经过景观优化设计,焦作市大沙河滨水空间整体的生态、水质等方面得到了切实改善,从已优化的沿岸空间来看,带状的滨水空间设计符合焦作市城市空间的景观设计需求,沿岸四周的生态问题逐渐得到解决,水质也得以优化。

参考文献:

[1]周光华,叶伟,郭二旺,等.大沙河河道生态治理实践与探索[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4):11-12.

[2]吴佳泓,王雪婷.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滨水绿地景观空间优化设计策略[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3(1):164-166.

[3]冯璐,徐文辉,鲍承辉.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滨水线性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浅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2(13):2771-2775.

[4]唐剑.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J].中国园林,2002(4):34-39.

[5]程世丹,刘征.国外城市滨水区空间环境营造策略[J].长江建设,2003(2):35-36.

作者简介:

李志敏,硕士,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建筑声学。

猜你喜欢

焦作市优化策略景观设计
焦作市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简介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焦作市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焦作市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焦作市土地流转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