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创原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建设的情况、问题、路径及保障性措施

2023-08-15江凤香王占雄曹静静曹程程

湖北畜牧兽医 2023年5期
关键词:创原高地陕西省

江凤香,王占雄,曹静静,曹程程,肖 鑫

(西安培华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西安 710125)

2021 年,“秦创原”成为陕西省热点话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是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1]。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陕西省启动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秦创原作为陕西省创新驱动平台,在成立之初就被赋予了使命和丰富的内涵[2]。从秦汉至今,秦一直是陕西省的简称,“秦”就是要有老秦人那股干事创业的“拧劲儿”;“创”就是要创新、创业、创造、创优;“原”就是要追根溯源进行研究,打造创新驱动高原高地,让创新成果源源不断地走向全省、全国[3]。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聚焦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以构建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为创新驱动加力加速,加快把创新优势转化为陕西省发展优势[4]。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是陕西省举全省之力推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平台,自建立以来,陕西省各方力量积极参与,主动对接,旨在推动该省的创新驱动发展。该平台要充分发挥价值,需聚焦产业发展,整合多方资源,加强柔性引才政策的制定与落地等,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打造成创新创业人才高地。陕西省要通过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需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聚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研究秦创原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建设,为陕西省创业人才高地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1 秦创原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建设的情况

1.1 坚持项目和人才引进战略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自启动以来,西咸新区是平台总窗口[5]。2022 年4 月,秦创原·科创大厦启用暨首批项目入驻仪式在西咸新区举行。陕西固高研究院、陕西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西交一八九六(西咸)科技企业加速器、全通聚能盒子新能源汽车产业专业孵化器、应急救援消防灭火特种无人机项目、西电秦芯研究院6 个项目入驻,为西咸新区秦创原总窗口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西安市高钦区面向全球实施“百万人才计划”,计划用3 年时间支持用人单位在光电子、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领域,分层次引进12 000 名硬科技创新人才,从业人员总量突破100 万名,集聚各类人才载体超过500 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 000 家。咸阳市高新区紧抓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机遇,推动人才、资本、技术、平台等各项创新要素加快集聚,截至2021 年底,各双创载体新入驻双创项目35 个,在孵企业127 家,年产值达4.8 亿元。载体内汇集各类创新创业人才2 600 余人,2021 年新引进双创人才432人,研究生人才63 人,本科及以上学历376 人。延安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政策激励、服务保障和人才招引方面积极发力,建成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聚力打造人才创新创业新高地。该市已入驻科技型企业10 家,梳理创新成果25 139 项、企业需求106 项,完成交易金额7 725 万元。组建科技创新平台120 个,其中延安清洁能源孵化器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1.2 秦创原创新创业人才各项政策出台

为了推动陕西省创新创业人才工作,秦创原制定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同时为了精准落实创新创业各项政策,2022 年启动3批秦创原引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申报工作。为进一步加快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产业集聚发展,制定《西咸新区“秦创原创新人才计划”认定办法》,明确创新创业人才申报条件,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新区创新创业。西安市高新区发布了《关于深入实施秦创原人才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四个高新”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吸引优秀人才促进秦创原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同时发布“百万年薪求贤令”,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人才、科技、金融、市场有效衔接,全力打造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创新生态高质构建、创新成果高效转化的秦创原科创人才高地。

2 秦创原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全国各地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建设如火如荼,秦创原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建设竞争压力大,秦创原的社会影响力相对较小,陕西省高校人才流失较为严重,不利于秦创原平台吸引和留住优质的创新创业人才。

2.1 秦创原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建设竞争压力大

要激发创新创业人才活力,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创新驱动发展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发展,区域创新发展离不开创新创业人才的支持,全国各地都在加快建设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长沙、重庆等市高度重视人才,高水平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陕西省秦创原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实措来推动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建设,但结合区位优势、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才政策等,秦创原在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建设方面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以杭州市为例,该市着力打造高能级的人才集聚平台,制定了高效能的人才体制机制,统筹实施各类引才工程,健全完善人才评价、引育、使用、激励机制,推出更灵活、更高效、更给力的制度供给,充分释放人才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打造高层次的人才雁阵格局,扩总量、优增量、提质量,培养引进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顶尖人才,造就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壮大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培养了一批卓越的工程师,集聚百名全球顶尖人才、千名领军人才、百万大学生在杭州市创新创业,形成全谱系全链条的人才雁阵;打造高品质的人才服务体系,全面落实人才政策待遇,优化人才公共服务环境,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打响人才服务最优城市的品牌,不断提高对人才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2.2 陕西省科创资源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陕西省的科创资源禀赋比较明显,尤其是西安市,该市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两院院士、每万人科技人员、发明专利数量等都位居全国前列。但西安市的科技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相称。西安市科技实力排全国前五名,但陕西省经济实力较弱,排名在第十五位后,说明西安市的科技实力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该市军工科技多,存在军民融合度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体制机制方面存在障碍等问题。陕西省重视研发,研发投入较大,但研发投入的主体是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其民营企业研发能力薄弱。

2.3 陕西省高校人才流失较为严重

陕西省虽然是闻名遐迩的人才聚集地,但是该省人才流失现象突出,高层次人才引进更为困难,高校的高层次人才流失问题更为严重。每年近1/3 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去外省工作,硕、博高级人才留在该省的比例低于本、专科人才,在陕西省求学的外省学生中,70%未能留下,当地名校、热门专业的毕业生更加倾向于去外省工作。该省产业环境不够理想,薪酬水平不能让人满意,薪资相比北京、上海、深圳等市不具备吸引力和竞争力,难以留住高级别人才。

3 秦创原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建设的路径

3.1 促进高校科研成果有效转化,激发陕西省科技创新创业活力

秦创原要更加有效地推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解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市场、商业化、产业化等问题,提供专业规划和实施路径。同时建议秦创原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联合科技部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金融机构、投资机构、人才中介和技术转移服务企业等部门,深度挖掘科技创新要素,充分对接省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引入各种科技创新创业资源,促进各类创新要素的有机整合,激发陕西省科技创新创业活力。

3.2 吸引更多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项目入驻秦创原,助力陕西省产业发展

为秦创原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提供更多有效的建议,吸引更多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项目入驻陕西省,科技助力该省产业发展,充分利用该省科教资源,激发创新创业潜能,将该省的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力量,促进“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的创新创业团队建设,推动科技与产业的协同发展,推动陕西省高质量发展,实现陕西省追赶超越目标[6]。

3.3 注重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与高校联合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秦创原要注重与区域高校协同,深化产教融合,与区域高校联合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7]。秦创原与区域内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变革来建设创新创业高地,积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区域内高校通过建设众创空间等加强与秦创原的校外合作,形成创新创业生态链条,为秦创原培养与吸引创新创业人才。区域内高校在解决自身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问题的同时,要通过秦创原整合资源,提升创新体系效能,打造一流创新创业平台,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建立和健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发展机制。区域内高校与秦创原协同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实现双赢。

4 优化秦创原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建设的保障性措施

秦创原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建设需要从政策与环境、组织与机制、创新创业人才队伍自身建设等多方面优化保障措施。

4.1 持续不断地改善秦创原创新创业人才环境

秦创原要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需不断优化创新创业人才环境,通过营造开放的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创新创业人才的积极性。结合陕西省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全方位的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体系,注重创新创业人才的“选、用、育、留”,坚持创新创业人才引进与培养,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注重创新创业人才政策的战略性和精准性相结合,既要保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战略性,也要保证各项创新创业人才政策的相关配套措施,确保各项措施精准实施,强化创新创业人才政策的落地性;对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和招聘方式进行创新,打造创新创业高素质人才的专用通道,突破体制和制度的障碍,建立起灵活的创新创业人才流动机制,创设以人为本的创新创业人才环境和氛围,注重创新创业人才的生活支持和保障条件完善,在落户政策、住房保障、医疗条件、配偶就业、子女入学、海外创新创业人才引入等方面优化服务,充分挖掘创新创业人才的潜力和效能[8]。

4.2 完善秦创原创新创业人才机制

秦创原要激发创新创业人才活力,需要尊重创新创业人才成长与发展规律,建立起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机制。秦创原要建立完善的人才组织领导机制,一是建立人才选拔制度、人才沟通制度、人才服务制度等[9];二是注重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训工作,通过专业的教育培养机构,建立系统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能力标准,服务于创新创业企业,提高企业的创新水平,增强企业的创业能力;三是秦创原平台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利益分配方法和途径,激发更多的人才创新创业;四是注重创新创业人才评价机制的构建,建立起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创设创新创业人才适应的精神激励体系;五是结合陕西省“一带一路”发展的契机,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各类成果转化的相关支持政策,形成更高效的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六是秦创原要吸引省内外、国内外创新创业人才,不仅要在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成果方面加大奖励力度,还要做到环境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留住机制。

4.3 加强秦创原创新创业人才战略队伍建设

秦创原要契合自身的发展定位,以更加开放、开阔的事业,加大战略性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在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既要注重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也要注重本土化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10]。一是秦创原要适应陕西省发展战略,做好创新创业人才的发展规划,确定创新创业人才发展的着力点、重点任务和具体手段,按照规划将创新创业人才积聚起来,提速建设创新创业平台;二是在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和选拔上要开阔视野,加强市场化配置,以多元化方式引入人才;三是秦创原要加强与高校合作,在重点产业、重点区域联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加强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具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工程或行动,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高质量的专项服务,对于高层次的创新创业人才要给予奖励和系统的培育计划,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良性循环,全面加速建设秦创原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推动创新创业人才聚集于陕西省各个区域,与发展形成有机融合。

5 小结

秦创原是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在陕西省的具体体现与实践。陕西省要充分发挥秦创原平台集聚创新创业人才的力量,形成真正适合创新的生态环境,持续创新和优化创新创业人才体制机制,既能吸引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留下来,也能让创新创业人才在该省有用武之地,形成秦创原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激发陕西省创新创业活力,力争实现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创原高地陕西省
陕西:多举措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秦创原大事记
我校参加秦创原·第五届陕西省高校科技成果展暨校企对接洽谈会启动会
当“秦创原”拥有了“政策包”——陕西70条措施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燕晗高地
高地
实施“个十百千”工程 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