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立校 以文化人:一所中职学校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3-08-15王春兰凌洪兴上海工商信息学校

教育 2023年23期
关键词:青藤学校课程

王春兰 毛 燕 凌洪兴 上海工商信息学校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职业教育愈发显示出在经济发展中的显著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职业教育者,在这场新革命新行动中方向清晰,使命必达。那么,培养怎样的中职生和怎样培养成为职教人的历史命题。文化立校、以文化人成为上海工商信息学校推进办学内涵的重要抉择。

2005 年,学校迁移“青藤”不起眼、不挑剔生长环境,不受关注但奋力攀爬,创造生机的植物品性和象征精神,构筑特色鲜明的青藤学校文化。多年来,学校以文化建设为中心,以师生发展为落脚点,不断深入推进和完善文化系统组织,使青藤学校文化成为学校不断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广大师生向上成长的源源动力,从而实现以文化养校,以文化化人。

一、一株青藤引发思想,创构学校文化主流价值观念

学校文化的形成源于学校师生的文化认同,内化并归属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文化是一种力量,是一种“软实力”,它会成为核心竞争力,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在师生文化同化过程中,能内化为一种向上进取的力量,形成团队强大的凝聚力和推动力,鲜明的价值导向就如同奔腾不息、后浪推前浪的“涌潮”现象。那么,如何将抽象的文化具象化?在选择文化意象时,“藤”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藤,不挑剔生长环境,无论在阴湿处还是在向阳处,都保持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不停地向前生长、向上攀越,永不放弃对向往的追求,最终形成蓬勃发展的态势,展现出非凡的景象和精彩的姿态,回馈自然。工商信息人从青藤的植物品性和象征精神找到教育的灵感,从看似平凡的青藤身上看到了不平庸的品性。青藤的植物品性和象征精神成为我们取之不竭的教育资源,并赋予我们启示:职业教育就如教育领域青藤苑,志存高远,蓬勃进取;中职学生就如一株株青藤,平凡坚韧,茁壮生长。

2005 年,学校开始探索并确定青藤作为文化意象,“青藤学校文化”应运而生。青藤学校文化是指以青藤作为文化意象,迁移青藤植物品性,以“平凡,但绝不平庸”为核心精神,激励团队沉淀感恩进取、坚韧不拔的集体人格,形成全体师生共同生成并遵守的主流价值体系的学校核心文化。

二、“四大”文化识别系统,打造学校文化鲜明标识系列

在文化立校过程中,需要塑造师生的共同文化价值观,带动学校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全面发展,从而创设出一个积极健康、团结向上,影响师生价值取向、人格塑造、思维方式、精神风貌的教育氛围。

通过广泛征集、专家论证,集全校智慧,经酝酿与比较,以文化识别标志设计为关键点,对学校文化元素进行优化整合,创造富有深刻精神内涵的“1+3”青藤学校文化识别系统(见图1),即以理念文化识别系统为一个内核,行为文化识别系统、视觉文化识别系统、环境文化识别系统为三个外延,促进学校文化内在精神和外在表现深度融合,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擦亮文化品牌。

图1 “1+3”的青藤学校文化识别系统

(一)以理念文化识别系统为内核,彰显价值追求

全校讨论,反复提炼,形成了涵盖校训、核心价值、团队精神、办学使命、教育目标、教育策略、愿景、职业口号等八个方面(见图2),激励全体师生奋发向上。

图2 青藤学校理念文化识别系统

(二)以其他三大文化识别系统为外延,凸显精神风貌

视觉文化识别系统。兼顾学校内部不同的功能需要,塑造学校良好的视觉形象,确定了包括校标、校旗、楼宇名号、学校标准色等在内的视觉识别系统,统一定为学校的规范标识,并将其广泛应用于胸卡、门贴、画廊、名片、信封、贺卡、PPT 模板等的制作(见图3)。

图3 青藤学校视觉文化识别系统

行为文化识别系统。以学校理念文化为基点,完善学校规章制度,规范学校行为,制定《学生行为规范细则》,研究开发礼仪操等规范标准,形成集文字标注、照片图示、视频解说于一体的形象画册《青藤》、学生手册《青藤志》、教师文集《青藤园》、校歌《青藤之歌》、形象片《携手辉煌》等文化载体(见图4),展现学校的办学风貌,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

图4 青藤学校行为文化识别系统

环境文化识别系统。聚焦师生主要职教和活动场所,形成“一条展示带、两个核心区、三条轴线、十四个景点”,个性鲜明的藤色满园工程使校园中的一树一石、一墙一砖、一草一木有声、有色、有意、有境,使在校师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文化的感染(见图5)。

图5 青藤学校环境文化识别系统

三、建设“四方”文化矩阵,实现学校文化立体化践行

课程是实现文化育人途径的重要载体,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首先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性和方向性,通过课程建设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体化,并且与学校的发展定位和培养目标相一致。同时尊重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进行创造性的课程建构。

学校以课程为主渠道,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氛围为主抓手,以沉淀为主策略,形成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知识、能力、行为并重,课堂、学校、社会相连,开放、多元、立体的显隐交互学校文化矩阵建设体系,不断丰富学校青藤文化内涵,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一)依托多元课程,优化课程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以多元课程为衍生主体,多元课程以学校文化为隐形课程。将青藤学校文化融入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个性发展课程、校本德育课程组成的多元课程体系中,把文化基因植入课程中,全面铺开,激励学生多元化发展。公共基础课程,进行分类分层教学,扬长补短,实施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建设。专业核心课程,打破学科边界,基于实战的教育活动,有机融入青藤文化元素,形成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核心、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以实战历练为策略的理实一体的任务引领型专业核心课程。个性发展课程,围绕青藤学校文化,开发电子和纸质的青藤文化校本教材、青藤主题活动案例集、青藤学子成长故事、青藤教师专业成长故事、“我与青藤文化”文集等,并开设专题性校本课程。同时,以“青藤”冠名学生社团为主要载体,渗透文学、科技、艺术素养培育,文学社、舞蹈社、器乐社、科技社和国旗班、淑女班等20 多个学生社团及5 大类120 多门个性化课程,承担参与各类市级重大赛事的任务,体现规范化与系列化、多元化与个性化。校本德育课程,以“青藤励志,守规明德”为主线,通过知与情主题班会、意与行文化活动,创设文化化人的情境,实现体验发展,从而对学生的优质发展、有效发展、持续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二)改善课堂生态,深化教学文化建设

“青藤文化进课堂”,将学校文化渗透于学科教育教学与实践活动,贯穿于三尺讲台和活动平台,赋予教育教学以文化灵魂。构建五育融合特色课程群,牢固树立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全面发展的育人思想,从藤的平凡表象品悟出德、智、毅、雅、仁的五种“品性”,有形转化为文化力量,对碎片化的教育活动和个性发展课程优化重组,构建以“人格养成类、人文科学类、身心健康类、艺术创造类和劳技匠心类”为横向,以“综合学习、综合活动和综合赛事”为纵向的“五类三式”的五育综合型课程,形成特色课程图谱(见图6)。延拓校外文化课堂,加强学校与企业、社会的互动,将社会、企业的文化活动和重要赛事引入校园,融合优秀企业文化,促进学生社会化、职业化成长。持续深入课程思政,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必须践行的“四个自信”,在具体课程目标中,将“四个自信”具体转化为“家国情怀、民族认同、社会担当和工匠精神”,并将其作为本课程思政的核心内容。以专业特色和课程伦理为要领,挖掘思政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以学校全员育人工作网络为支撑,隐显交互育人,做实内化践行;以多元评价为保障,贯彻以发展为本的理念,科学设计评价方案,评价课程实施成效并持续改进。科学设计教学评价指标,将学校青藤精神融于学科三维目标,青藤文化基本特征设置于语文、数学、体育、哲学与人生等文化课,以及会计、数控、航空维修等专业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中,充分发挥青藤学校文化的课堂教学导向作用。

图6 青藤学校五育综合型课程图谱

(三)打造环境氛围,美化环境文化建设

基于个性化、生态化、职业化、情景化育人功能的价值定位,打造青藤十四景人文校园。将校训“上善若水,知恩报恩”分别镌刻于入校假山和离校石壁,遥相呼应;2015 年建成开放性青藤校史馆,让学校历史和青藤文化得以展示,成为新生入学参观、青藤学校文化课程和专业讲解实践基地;启动文化中心改造项目,集活动中心和服务中心于一体,打造成学生开展文化活动、专业技能拓展、学校大型活动开展的场所;在青藤苑、青藤长廊等陈列学校发展历史、优秀校友和青藤人物,在楼道涂鸦、温馨教室和办公室等,全方位实施“校园墙体说青藤”;充分发挥青藤冠名的微信、校报、电视台、广播台、校园网等七大文化宣传阵地的隐性课程功能,激励师生绽放精彩。

(四)促进文化沉淀,亮化活动文化建设

铸造文化品牌,丰富、发展、延伸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形成三大品牌文化活动,实现文化积淀、文化浸润、文化化人。

青藤志愿公益践行,弘扬青藤精神,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能力,形成管理制度化、课程项目化、活动系列化、服务常态化和评选年度化的“五化”特点,以及“321”工作格局,即“市—区—校”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党员引领青藤先锋行动、团员带领青藤青春行动的两大行动,学校服务站统领管理、服务队统一行动、服务组细化专业的一种分层工作模式,12 个教师服务组和12 个学生服务组活跃在青浦博物馆、青浦图书馆、钱学森图书馆、陈云纪念馆等基地、社区和校园。

青藤文化德育衍生活动,构建青藤之形、神、采、蕴与青藤之行、本、文、果等八大德育主题,以情境为主线,以系列为内容、以项目为方法,从知与情主题班会、意与行文化活动到“青藤杯”校园文化艺术节与读书节、达人秀与十佳歌手等,有效培养青藤学生有型有神,成功塑造校园明星,两大品牌、三大赛事已然成为文化盛会,真正让校园充满欢乐。

青藤文化德之修引领平台,以“师德在‘青藤文化’中弘扬”为主线,将青藤精神融于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职业素养。举办青藤讲坛,分设夸夸青藤好老师、沃土育青藤、青藤人足迹等系列主题,通过说身边的青藤人、讲身边的青藤事,挖掘青藤人物(教师)、青藤风尚青年(学生)和青藤志愿者(师生)。开设青藤沙龙,以“工作着,幸福着”为主题,关注、研究和助推教师成长,好老师大家谈、专业需求探索、关注心灵成长等系列活动。开展青藤文化系列创意征集、青藤摄影赛,以及青藤党员和教工之星、青藤学生和团员之星等评选。

四、发挥文化建设场效应,积累学校文化建设成果

青藤学校文化的广泛传播和交流,引发了中职校同行关注。学校发挥办学效应,提升教育品质,促进学校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

(一)文化增信,师生成长

每年为高等职业院校输送人才,专业对口率达95%以上。学生各类获奖数量年均增幅30%以上,近五年,3人获评“全国最美中职生”,1人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200人获校“青藤风尚青年”称号,1 302人获市级及国家奖学金;学生服务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和咨询300 余次,251 件科技创新作品获国家专利,平均每年获市级以上学科与技能竞赛奖近400 项、各类非专业技能(文明风采、科技类等)奖项981项,覆盖2 000余人次。

近五年,建成的358 门文化育人课程、87 本校本读本进课堂引用传播,受教学生累计10 000人次以上。20人获市教学法评优一、二、三等奖,9 人获全国、市级中职校班主任能力大赛特等奖、一、二等奖;1 人获首届市教书育人楷模;60 人获校“青藤园丁”称号。教科研成果有156 个课题、案例、论文。《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获“国家级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成果被列入教育部职业教师资格培训课程。

(二)文化认同,学校发展

《以“青藤”为载体,构建学校核心文化》获上海市教育系统校园文化建设优秀项目(中职校唯一);“青藤文化”项目入编《破解难题——上海市教育系统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新历程》。2019 年被上海市教委推送教育部入选全国优秀文化案例50 强。2020 年挂牌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教育部文化育人重点课题《以藤铸魂育匠心》获评优秀结题。2022年,《青藤励志课程赋能双力驱动中职学校文化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同年,学校获得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示范课程、示范团队三项荣誉称号。

(三)文化辐射,效应显著

学校受邀在英国“职业教育论坛”作经验分享。2019 年在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文化育人”高端论坛代表唯一一所中职校作交流。作为教育部职业教师资格培训课程,向山东、广东等20 个省市辐射文化育人经验。宁夏、云南等多所中职校借鉴或直接采用行规课程等研究成果,受教学生累计16 000人次以上。文化建设理念在上海市佳信学校等普职学校得到复制、迁移,指导培育了“葫芦文化”等学校文化,惠及上万学生。

青藤文化的建设得到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指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华东师大职教研究所的专家学者高度肯定,并被《解放日报》《文汇报》《中国教育报》等十余家媒体报道。上海教育电视台专题报道青藤文化新闻片、《中国教育报》刊登“课程队伍文化是学校常做常新的三部曲”、《文汇报》整版报道“再现文化效应多元课程改革”。

辛勤耕耘十八载,青藤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共建工程和长效工程,它给予了上海工商信息学校丰润的教育源泉,是职教人不断前行的底气和活力,它将成为学校改革发展道路上的源源动能,引领着全体师生以青藤般昂扬向上的姿态,继续志存高远,携手辉煌。

猜你喜欢

青藤学校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知是荷香慢墨香 从「青藤白阳」到海上画派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三叶青藤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青藤欢笑
学校推介
青藤书屋联语探疑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