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亲的燕子

2023-08-15李际峰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燕子老屋儿女

李际峰

当我静下心来,才注意到燕子优美的形态:轻盈、平和,有歌的声音诗的影子。难怪母亲那么爱燕子。

母亲已经走了多年。每年春暖花开,我都要回老家看看母亲的燕子,一段往事倏地回到眼前。

惊蛰过后,地气升腾,草长莺飞,母亲的燕子就飞回来了,热闹跟着就来了。从记事起,我家老屋的画梁下就有一垞燕巢,晨露初晗,燕子就扑棱棱飞出家门。

在闲下来的日子里,母亲喜欢一个人静坐门前,看燕子斜里翻飞,梁前呢喃。有时燕子还不忘飞到母亲的头顶低吟浅唱。小时候我调皮,常常拿着弹弓在庭前瞄燕子,倘如被母亲看见,总要遭到严厉的责备。一次我独自吃午饭,一块拇指般粗细的泥土刷啦啦落在桌子上,溅起一溜沙尘,燕子不知是过,还叽叽喳喳在我头顶上打闹。我一时懊恼把燕窝捅了。母亲知道后兀自郁闷不已。

此后,燕子飞走了,欢乐飞走了。留给母亲的是莫名的寂寞。燕子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生灵,缘何母亲对它喜爱有加?后来,在母亲的言说中,我对这个小生灵有了重新的认识:燕子不仅是一种有情有义的益鸟,它同时也是一种吉祥善良的象征,我們没有理由伤害它。

不知什么时候,燕子飞回来了,它依旧在画梁下筑新巢,在那些日子里,燕子悄无声息地忙于衔泥筑巢,没了歌声,没了欢闹,把艰辛留给自己,把快乐留给后代。从此,母亲的脸上出现了一道被岁月拉长的笑靥。

时光悄悄在树梢上溜走。儿女们都已长大成人,像燕子一样远走高飞,走出故乡那条曲曲弯弯的土路,到城里谋事,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父亲早逝,是母亲含辛茹苦把儿女拉扯成人。我们进城后自然要把母亲接到身边,用今天的甜填补往日的苦难。可母亲总是拒绝儿女的恳求。偶尔到城里小住,就又闹着要回老家。我知道再好的物质条件,也难以代替朴素的精神渴求。母亲向往乡土、田园,和有声有色的生态环境,当然也包括她的小燕子,家园的意义永远不会被挤占。

其实,老屋早就有两扇偌大的“耳窗”,即便大门紧闭,也丝毫不妨碍燕子飞行,母亲的担忧肯定是多余的。早年读过宋人张炎的词:“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我就心生纳闷:每年燕子远飞千百里,如何还能找到自己的家。飞回来的燕子还会是去年的燕子吗?这一解不开的谜困扰我多年,后来在鸟类专家那里才找到答案。原来候鸟都有超强的记忆力,它们可以根据“磁偏角”原理来确定自己栖息的位置。有些燕子即便离“家”四年之久,还能准确飞回自己的栖息地。我常常在想,天下儿女都是母亲用乳汁喂养他们的身体,故乡的山水田园抚慰了他们的心灵,他们是否也该具有情感的“磁偏角”,不论走得多远,也要常回家看看,反哺养育他们的父母,反哺这块多情的土地。

在赶路的岁月里,也许无暇顾及花开花落,鸟啭芳林。当你走到该歇脚的人生驿站,那些不经意的日子一下子就回到你的眼前,那些解不开的谜团,此时抑或会被岁月所咀嚼、所化解。

春天来了,万物都开始了它们新一轮的生命旅程,缘何母亲的燕子还此去杳杳。那天,我踯躅庭前,又一次陷入绵长的回忆之中,我仿佛看见一群燕子从千年前飞来:“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那是唐人戴叔伦的燕子;“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那是宋人李好古的燕子;“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那是宋人苏轼的燕子。我知道母亲的燕子飞不出世俗,不可能与名人名家的燕子比肩,也不可能成为飞越千年的文化符号。但是我更愿意相信,勤劳、善良、知情知义永远都是燕子高尚品性的化身。在年复一年南来北往的燕群中,肯定有母亲的燕子。因为它与母亲与故乡都有瓜葛。作为她的儿女,我们每年清明节都要到她的坟头捧上一抔新土,与她作一次近距离的诉说,了却母亲的愿望。

燕子,母亲的燕子。你们还会回来吗?

猜你喜欢

燕子老屋儿女
老屋回忆
燕子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天山儿女
燕子
老屋
江湖儿女
家有儿女欢乐多
燕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