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ity walk—我的旅途,谁的生活?

2023-08-15王荷醒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漫步旅途排队

王荷醒

最近,急匆匆的“特种兵式旅行”兴起的同时,还有一种放慢脚步、把旅游过成生活的“微旅游”正在流行。那就是City walk,也叫“城市漫步”。City walk最初起源于伦敦,指漫步城市街道,体会人文历史、市井风味,几年前在国内出现,2023年初,旅游经济逐渐复苏,人们开始走出疫情的阴霾,重拾对生活烟火气的追求,这种随心而行的漫游方式和人们的期望不谋而合,于是City walk在中文互联网也掀起一股热潮。

其实发源于伦敦的City walk“漫步性”并不强,更强调在讲解员带领下,挖掘城市历史、感受人文风情。而到了中国,City walk则分化出了两种含义:一种是自己做好攻略,沿着特定线路走走停停;另一种则更“自由”,转弯、直行全凭心情,遇到什么风景都是命中注定。

不论有无向导、有无攻略,City walk其实给了人们另外一种探索城市的可能。对于游客来说,人们逐渐抗拒在城市旅游中一味地排队、打卡网红点,而希望了解当地风土人情,让旅行具有在地性,City walk给了他们成为当地人的可能性。对于本地人来说,漫步是情怀,转角就会遇见十年前的自己,City walk给了他们遇到过往、看见未来的可能性。对于上班族来说,漫步是逃离“996”的生活的松弛,City walk给了他们发现美好、重拾生活的可能性。

行走,何以“游”?

不难发现,City walk主要还是在年轻人中流行。一方面,他们的体力精力更足以支持一次“城市徒步”,另一方面,City walk这一旅行方式更能满足年轻人对旅游的期待。

学生也好,上班族也罢,大部分现代人的生活都被困在麻木、重复之中,旅行对他们来说,是跳脱出生活常态的机会。即使只是周末,只是行走在熟悉的城市,慢下来也是一种生活的喘息。人们希望在旅途中摆脱忙碌、机械化的行程安排,摒弃排队等待、跟风打卡的传统思维。那么慢下来,行走在城市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City walk带来的休闲感和未知感满足了年轻人发现新鲜事物的好奇心。

除了新鲜感,行走作为一种深度感受的方式,也给了人们别样的旅游体验。曾经,人们坐在旅游大巴上听着导游讲故事,在一个个经典景点合影留念,再买点小纪念品,旅游不外乎如此。而现在,“文化旅游”成为趋势,体会当地生活、风土人情似乎比景点留念更为重要。市井街道是一个城市的传统和现代的交汇点,市民们在这里生活、工作和交流。City walk中,我们可以穿过大街小巷,品尝当地特色的小吃,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还能和当地人攀谈一番。通过City walk,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一个城市的底层文化和日常生活,感受到城市的魅力和活力,同时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City walk还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选择空间,让旅途“私人定制化”,符合当代人的“个性化”需求。搜索某城市的City walk路线,你会发现每个地方都有无数条各具特色的漫游路线,有的富有历史底蕴,有的突出“文艺”,有的可以一路“逛吃”,有的一步一景。以“网红城市”长沙为例,某户外组织设计的City walk路线就有老城记忆、教堂寻踪、美食之旅、旅拍长沙、古城记忆等不同主题,分别将城市各个街区串联。前期准备时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规划路线,漫游途中駐足停留也是随着自己的心意。在追求个性化的时代,这样的旅游方式让每个人的体验都独一无二,“踩雷率”也更低。

行走,何以“商”?

有潮流,就有商机。随着City walk热度上升,不少户外组织也开始开发城市徒步项目。然而最近标价258元的“天价”路线、78元的“盲盒”路线,让不少网友质疑:我为什么要花钱逛街?

跟团City walk避免了个人做攻略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最高效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本质还是一种知识付费。一个成熟的City walk“旅行团”,需要满足消费者的多少期待?首当其冲的必然是项目团队对当地文化的深度理解,要能为消费者提供具有独家价值的线路和特殊的体验。其次,导游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既能讲解历史典故,还能分享个人的真实体会。还有人希望通过参加这样的社群结交不同的朋友,通过社交让旅行更具有“人”味儿,和人、地都发生联结。

网友们大多质疑这种“跟团游”付出的金钱和收获的体验能否对等。同时,City walk的商业化发展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性:“跟团”的计划性和“漫步”的随意性相背离,如何把握“走马观花”和随心漫步的度?随机成团众口难调,各人的旅途体验也会有所不同,如何让每个人的体验都物超所值?如果City walk热度退下,这些旅行路线如何才能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City walk商业化的发展道阻且长。

行走,不是一种“修行”

City walk给人们提供了一种与城市亲密接触的机会,其发展也免不了出现偏差。

在网络效应下,太多人涌入City walk的领域,让“小众路线”变得不再小众,甚至有了同质化趋势。于是人们发现,City walk本质上还是跟风随大流,变成了另外一种“网红探店”。以上海为例,“小资街区”武康路、安福路已然成为网红打卡路线,节假日期间更是人头攒动,还何来“漫步”一说?理想中的漫步梧桐道、随机探访小店变成了排队拍照、排队进店、排队看展。

与此同时,不少人舍了城市体验的“本”,而逐“walk”这一形式的“末”,忽略了漫步途中的“体验”,而把打卡某家咖啡店、打卡某种小吃、打卡某个地标作为任务,于是City walk成了一种“假松弛”,人们还是在急匆匆地走着,还是在刷着手机排队。慢下来的“旅游特种兵”,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在“修行”。

行走,一种精神探索

如果说街道是城市的血管,那么游走其间必然是感受文化脉搏的最佳方式。付费跟团也好,跟着攻略走也罢,或者只是跟随自己的心意,看看哪个地方和自己“有缘”。“接地气”的City walk本身不是一件坏事,它让我们用脚步丈量城市,用眼睛体会人文。我们也不必给它贴上“小资”“小众”的标签,只需要走走停停,找到属于自己的宝藏。

在中文互联网的语境下分化的City walk,有人认为和“遛弯儿”“压马路”无异,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时髦”,也有人视其为普通人重视、保护传统的行动方式。不论其意义是否“高大上”,它意味着人们的追求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的转变——旅游可以变成生活,体验比纪念更重要。“行到水穷处”,City walk那份面向未知的从容和松弛或许可以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其精神内核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其实比旅途本身更有意义:漫步,让步伐慢下来,看见身边的风景;转弯,接受一切可能性,拥有冒险的勇气;停留,为一朵小花、一家小店,为生命中不期而遇的惊喜。就这样,我们漫步在人生边上,以一种放松、悠闲和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种种变化和挑战,且行且思,重建人和土地的联系,也重塑人和生活的联系。

猜你喜欢

漫步旅途排队
海边漫步
乐在旅途
疯狂旅途
“马”上旅途
怎样排队
漫步春天
月下漫步
巧排队列
三角龙排队
忆中伞